钱财与人四种关系-金钱观,人生,成功寓言.doc
浅谈金钱与人的关系

浅谈金钱与人的关系小时候,由于受到书面上或其它教育途径那些有意无意的劝导,让我们总认为金钱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甚至是邪恶、有罪的,只要尽心追求所谓的纯洁与梦想就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中的诸多因素,就会让我们逐渐发现,无论在任何时代,身上没有钱,谁也活不好;卡里没有存款,别说当企业家,为社会做贡献,连个安家的地方都不会有,平日的吃喝穿戴都比不上身边的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跟着艰苦度日,此时,你还会有底气说,有没有金钱真的无所谓吗?在此境况下,大多数人不是心平气和地予以接受而淡然处之,而是处心积虑地羡慕嫉妒恨,并绞尽脑汁地到处寻找机会去超过和坑骗别人。
因此,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人会越来越知道金钱对人的重要性,知道金钱不但能够帮你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也能丢掉诸多烦恼和焦虑,还能购买到包括物质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奢侈品,以及精神上的某些需求,特别是很多人追求的脸面、尊严、自信、快乐等。
而那句“知足常乐”只是很多人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自我安慰,给予心灵补充能量的兴奋剂罢了,并不是来自内心真实的想法。
的确,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所有的体面、优雅,成功都是在赚了钱之后才莫不声息的自然而有的!而贫穷从来都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双眼,让一个人看不到去追求食物以外的任何东西。
当一个人贫帘到一定的程度,就根本没有闲心去思考教养、出路、眼界等那些所谓的尊严、志气、骨气、傲气也全都会消失殆尽。
因为,当人的生存都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逆来顺受、苟且偷生就会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所以,就有很多人认可:人世间的幸福与安顺往往是源于有钱,人世间的烦恼往往是因为没钱。
有钱了想不快乐都难,因为,有太多的人和事想方设法让你快乐。
“有人说贫穷会让人变得高风亮节,其实不然,有钱的生活才会让人的情操变得高尚,贫穷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苦大愁深。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有一天闲来无事,和一个人聊到一个这样关于人性的话题:人在没钱的时候倒是可以顺其自然地做到温良恭俭让,但是,在他有了钱之后就会立刻飞扬跋扈起来而俨然变成了一个坏人。
人和金钱的4种关系

龙源期刊网 人和金钱的4种关系作者:李光斗来源:《37°女人》2011年第07期如今,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普遍都感到手头吃紧。
正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什么时候应该用钱,什么时候不应该用钱”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
按照人和钱之间的关系来分,我们身边的人可以归纳为4种:给你钱赚的人,帮你赚钱的人,赚你钱的人和花你钱的人。
第一种,给你钱赚的人是你的客户,关系一般都处理得很好。
只不过“无利不往”是商人的本性,出现“有钱对他好,没钱不理睬”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每个城市的火车站就很少有态度好的餐馆,抱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注定不会有好的服务。
在经济“寒冬”时,应该做好客户维护,经济周期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只有尊重客户的终生价值,才能让企业在市场上基业长青,细水长流。
第二种,帮你赚钱的人是你的员工。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优秀企业的成功,依靠的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计划,更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人。
”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破产通告时,董事长宣布继续向全公司员工支付一个月薪水。
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员工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
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3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转起来。
现在,哈里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
萧条时期,只有人才能创造奇迹,所以经济越萧条,企业越要善待员工。
第三种,是赚你钱的人。
有许多口碑好的企业,不仅是因为讲信用,更重要的是懂得让别人赚钱。
社会其实是个价值链,每个人都是价值链上的一环,有钱大家赚,这个价值链才会和谐。
第四种,是花你钱的人。
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一辈子80%的钱是在人生最后的两个月花掉的。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便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这也正逐渐地改变着中国富人的金钱观。
真正帮你花钱的人往往是你的家人和孩子。
然而,因为经济的高歌猛进,国人前三种关系都能处理好,唯独没能很好地与“花你钱的人”沟通。
人和金钱的四种关系

也 是合 情合 理 的 。这不 仅有 利 于精 英 式教 育 。还 能提 高幸 福指
数。
以前 是 红薯 米饭 , 南瓜 汤 , 老婆 就一 个 , 子 一大 帮 , 然 花 孩 虽 钱 的不 少 , 还是 在可 控 的范 围 内。 但 如今 有 的人 白米饭 , 王八 汤 , 孩 子 就一 个 , 婆 一 大帮 . 可 控 的 花钱 人 数 越 多 , 老 不 幸福 指 数也
第 四种是 花你 钱 的人 。 有统 计数 据表 明 : 中国人一 辈子 8 % 0 的钱是 在人 生最 后 的两个 月花 掉 的 .美 国人 一 直将 死 于 巨额财 富视 为耻辱 。 革开放 3 改 O年 , 国人 积 聚了大 量 的财 富 . 中 富人们
也 开 始遭 遇 到人 生 最 遗憾 的事 情 : 人在 天 堂 , 钱在 银 行 。 这也 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赚 钱 的人 要多 , 不仅 数量 要 多 , 量还 要 高 。海 尔集 团 的张 质 瑞敏 曾经 透露 他 的理 想就 是 “ 向全 国人 民收费 ” 他 最羡 慕 中 国
两 家企业 。 一家 是 中 国移 动 , 家是 中国石 油 。 有全 球通 , 一 上 下有
神州 行 , 论你 移动 到 哪里 , 是 “ 无 都 跑得 了和 尚 , 不 了庙 ” 而 中 跑 。
日本 索尼 公 司 的创 始人 盛 田昭夫 曾说 :优 秀企业 的成功 。既 不 “
是 什 么 理 论 , 不 是 什 么 计 划 , 不 是 政 府 的 政 策 , 是人 。 ” 也 更 而
19 9 3年 . 当经 济危 机 在 美 国蔓 延 的 时候 . 里 逊 纺 织 公 司 因 正 哈
1 . %。 以 . 当李嘉 诚 的儿 子抱 怨老 爸在 “ 嘉 诚基 金会 ” 66 7 所 每 李 投
人穷穷在观念 人富富在钱生钱

人穷穷在观念人富富在钱生钱学会舍得1,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
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
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2,人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亲人和爱人!很多人,都做颠倒了。
3,人穷的时候,不要计较,对别人要好,这叫人穷志不穷。
富的时候,要学会让别人对自己好。
自己对别人更好。
学会舍得!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很少人能够明白。
4,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时候,就不要摆阔了。
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已经回到了宁静。
5,年轻是最大的富有,但要倍加珍惜时光,贫穷无需害怕。
懂得培养自己,懂得什么是贵重物品,懂得该投资什么,懂得该在哪里节约,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6,别乱买衣服,少买一点,但是可以买几件很有品味的。
多在外面吃饭,要吃就请客,要请,就请比自己更有梦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7,一旦生活需要的钱已经够了,最大的快乐,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梦想,去放开你的翅膀大胆地实现,超越梦想!去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旅程。
学会快乐第一句:学会快乐没有人会为你的痛苦买单,心情是自己的,时刻提醒自己:我爱你!第二句:学会自我欣赏苹果最光辉的时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说不准下一个被砸的就是你。
第三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人会搀扶你一辈子,你总得为自己谋一个吃饭的本事。
第四句:学会对痛苦说拜拜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会使人忘记爱情,不要让太多的昨天占据你的今天,请相信:是你的不管你怎样任性他都不会离开你;失去的其实从未真正属于过你。
第五句:学会淡看得失这世界上除了生命,其实没什么东西让你迷失自己,学会笑着承受,笑着对风风雨雨说:没什么了不起!第六句:学会善良善良是做人的基本,不要为了名利而失去本性。
第七句:学会宽容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激一生。
第八句:学会高傲女人应该有一点清高的资本,这资本源于自己不懈的努力,记得时刻充实自己,永不放弃。
第九句:学会坚强我爱你时,你才那么闪耀;我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
谈谈我们与金钱的关系

谈谈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人与钱的关系悠久而富有激情,金钱是满足我们需求与欲望的途径,拥有金钱,常常与欲望的满足相互依存,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空间里,金钱带给我们的感受总是有:迷恋、贪婪,憎恶、蔑视,除它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激发出如此矛盾的情感?金钱完全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赚钱谋生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
不过,我们跟钱的关系可没有这么简单:在消费社会,钱备受重视,而在传统价值观里,钱却是受抨击的对象。
钱是上帝还是魔鬼,要受谴责还是被顶礼膜拜?从我们一出生,金钱就是潜意识幻想的载体。
“理解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就是理解人类本身。
”精神分析师伊拉娜•雷斯-施梅勒在《精神分析与金钱》这本著作中,如是说。
问: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钱?答:“拥有”这个概念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婴儿对自己的存在不会产生疑问,因为他活在“有”的世界里:他会有饿或渴的感觉,母亲不在身边他还会“有”痛苦。
成年以后,“有”还是“没有”这个问题就转移到钱上——因为钱最能代表是否“拥有”这件事。
实际上,除具有正常的度量和交换功能外,钱对我们每个人还有潜意识的意义。
若想理解那些病态的吝啬鬼或守财奴,就要联想到他们小时候可能饱尝贫困缺憾之苦,从而时刻担惊受怕。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受到儿童时口欲期与肛欲期的幻想影响。
这个时期,也是人的心理情感发育期。
问:弗洛伊德提出了金钱与婴儿肛欲期有关的理论,这足够解释所有问题吗?答:事实上,在口欲期(1岁左右,吃奶时),也就是人最初的发展阶段,婴儿会感到特别无助。
婴儿的依赖性使他幻想一个永不枯竭的“乳房”,那样他就不会缺奶吃。
对婴儿来说,这相当于天堂。
口欲期的幻想可以在那些追逐金钱或希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身上看到。
在潜意识里,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随时可用的“乳房”。
而那些紧紧把着钱的守财奴们,则更像是肛欲期(2岁左右,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被母亲按在便盆上,却顽强守护着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抵抗想象中被掏空的威胁。
问:哪些人与金钱的关系是正常的,只把钱看作交换工具而不是目的?答:是那些消化吸收了“俄狄浦斯情结”(4~6岁时产生)的人。
人生在世,最纯洁的关系其实是金钱关系

人生在世,最纯洁的关系其实是金钱关系人的潜意识里关于金钱大多是负面的,比如金钱是肮脏的、罪恶的,金钱会带来灾难,赚别人钱是羞耻的,有钱会变坏,总之太有钱就有问题。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替罪羊大概就是金钱了。
金钱只是个工具而已,没有好坏之分。
但是金钱又像野兽一样,是很难驾驭的,对很多人来说,平平淡淡的生活已经是极好的结果,暴富反而是一种伤害。
赚钱不难,但是驾驭金钱很难,学习驾驭金钱的过程,就叫——修心修德。
金钱本身虽然没有什么好坏,但是挣钱的方式有好坏,非法的挣钱就等于偷盗。
就像资本本身也没有什么好坏,但是运用资本的人是有好坏的,好人运用资本是造福于社会,坏人运用资本是毁灭社会。
行走江湖几十年,我最大的感慨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人情。
人与人之间,钱是边界,单纯的金钱关系是最干净,清爽的关系,但只要有人参与,就会复杂起来。
人最宝贵的是情感,最可恨的也是情感,情感互动又是人的基本需要,但是人情拖泥带水,藕断丝连,永远说不清、摘不清、也还不清,所以人和人之间有点钱隔着还挺好。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两种朋友。
一种朋友不谈钱,只谈感情,另一种朋友总是先谈钱,再谈感情。
什么是真朋友?有一个最粗暴的标准:能开成布公地谈钱。
一个永远不跟你谈钱的人,也不配跟你交心。
不占朋友便宜,是一个人对待友情的顶级修养。
凡是好的关系,都不必羞于谈钱,而谈钱,也永远不会伤害到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因为谈钱不仅仅代表世俗臭铜的利益,更是爱和信任感。
朋友之间要敢于谈钱,夫妻之间亦如此。
好的婚姻一定要谈钱,不谈钱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在网上看到过一对夫妻因为钱而闹掰的故事。
奇葩的是,这对夫妻根本就不差钱,女方是银行副行长,男方则是金融界精英。
他们在广州有多处房产,开着上百万的车子。
然而就样根本就不差钱,而且可以过得很幸福的两个人,却因为钱闹掰了。
男方喜欢把钱借给兄弟,而且数额都不小,但他从不告诉妻子。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钱是自己赚的,爱怎么花自己决定。
简单的老话哲理故事

简单的老话哲理故事简单的老话哲理故事老话虽老,理不老;老话虽糙,理不糙。
平易简单的老话背后往往折射出先人的智慧,揭示出人生的奥妙。
1、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在金钱面前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再好的关系也可能土崩瓦解。
倘若你真的珍惜一段感情,就不要让这段感情与金钱扯上关系,谈钱伤感情也是有道理的。
2、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做人不要两面三刀,这个世界没有笨蛋,把别人当笨蛋的人才是真的傻。
阳奉阴违的人不仅不会有好人缘,还会招人讨厌。
3、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钱再多,权再盛,都不如有一颗善良的心。
钱权堆出来的朋友,当钱权消失时都会离开你,但用心交的朋友则不论多大风雨,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4、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
人一旦作恶比鬼更吓人,人的心一旦变黑,作下的孽比鬼更甚。
鬼尚知冤有头债有主,人的心一旦被蒙住,则会六亲不认。
5、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钱不是什么坏事,但千万不要为了钱为非作歹。
不要让钱控制了你的心与思想,变得只认钱不认人。
6、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帮助人也有有所选择,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帮。
暂时遭受挫折与困境的可以拉他一把,但自己不思进取靠帮助度日的则没有帮他的必要,帮一次他就可能把你当提款机。
7、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
勤劳比什么都重要,逆境里靠勤能拼出一条生路,顺境里懒惰也会让人堕落后退。
勤劳的双手能挣出一切,不勤劳什么也得不到。
天上掉馅饼只是痴人说梦。
8、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一个人穷不穷不能只看外在物质,穿金戴银满口粗话算不上富有。
只要脑袋里有内容,心里有梦想有追求,就是富人。
9、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人都是自私的动物,一旦有人遭难,第一想到的是明哲保身。
关系再亲,在困难面前也会变得感情淡薄。
10、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遇事退让一步,不是懦弱,反而是大气豁达的表现。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越计较越不快乐。
当得意的时候也不要脱离朋友,他们会在关键时候给你忠告,避免你走上歪路。
关于金钱与人的关系

关于金钱与人的关系人与金钱的关系人与钱是一种鱼水情的相互依赖、相互寄托的生与死的逻辑关系,如果世界上没有人类的存在,钱也随即化为清烟消失在茫茫侏罗纪时代了。
如果没有钱的存在,人类只能背着沉重的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钱是人类自私与聪明产生的货币,表面上看钱为了生存做了人类忠实的奴隶。
主观上是人类被钱俘虏利用了,你如果认为它不是金钱,就是一种最普通物资等价交换的物品,你在利用钱的同时它会赋予你享不仅得荣华富贵,给你的子孙奠基生存的基础。
你认为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事事以它为中心,它会让你虚度人世间短暂的生命,会让你出卖人格、丧失人生道德,颠倒是非以辱为荣步入地狱。
钱与人简单的可分为五种关系:一、为了生存需要钱,确切的说为了简单而矛盾的生命存在需要钱,他(她)们得到钱的路径很艰难、很曲折,知道付出的是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而且有的时候付出的体力、脑力劳动是常人的几倍几十倍,只要是能得到生存需要最基本的钱、无怨无悔、废寝忘食的去拼搏、去赚取。
所得到的正好是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一部分,所以他(她)们会合理的安排、计划的使用,不会浪费一分钱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真正享受儿女同堂的人间美好的时刻,这种人对钱很珍贵、很吝惜。
二、有了一部分钱,自我感觉不是自己理想的所需,他(她)们会利用手中钱去交易、去换取,利用自身的大脑天赋寻找一切可利用的关系、机会,用劳动及平等交易索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一部分。
在付出相应的脑力劳动,用等量的体力劳动交换来升值手中的钱,所取报酬与相应的付出基本是成正比的,这种人只会把钱花在基本投入里,不会让钱浪费在无所利用的价值空间,会让钱得到充分利用到极限,只要是人与钱等量交换会不惜一切代价博取成功。
这种人的一生所有的时间都付出在商海杀戮中,没有时间在不利于赚取的场合消费,所以他(她)们似钱为铜臭,只要是在商场上、交际上、公益事业上从不吝惜钱,口号是该花的就花,花了再赚。
三、手中有了相当多的钱了,而且他与钱是亲子关心,这些人中间的一部分人还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欲望,自以为钱是万能的,钱是上帝,钱能让他(她)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人会利用手里的钱去行驶钱特有的诱惑力,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不可告人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可以丧失自己人格,道德,伦理去寻找软弱可利用的猎物,虽然自己的目的及欲望达到了,失去了永远也寻不回来的宝贵人格了,同时也把所利用的可怜猎物送到了他们不该去的地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财与人四种关系-金钱观,人生,成功寓言钱财与人四种关系忘了在哪里看过这样的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
拿出来与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也希望大家在追逐金钱的时候,时刻反思自己,究竟是哪一种境界。
金钱与人的四种关系:1、赚钱也赚到了人生。
2、没赚到钱,却赚到了人生。
3、赚钱却赔上了人生。
4、没赚到钱,也赔上人生。
对于我而言,前两种都是成功者。
赚钱也赚到人生的人固然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昨日逝世的霍英东先生便是这第一种人。
第二种,虽然没有得到金钱,但一生善良,过的坦荡,问心无愧。
后两种都是失败者。
最近报纸上热炒得大热的上海社保案涉及的富豪。
以及那些拥有灰色财富的首富们。
就是第三种人。
他们虽然拥有我们羡慕的资产,名车出入豪宅,却时刻活在鬼鬼祟祟,担惊受怕之中。
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至于第四种的可怜虫。
我就不评价了。
学习更多创业成功的经验钱理群励志日志: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钱理群励志日志: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
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
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
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
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
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
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
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
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
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
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
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
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
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
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
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
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
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
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
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
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
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
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
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
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
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
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
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
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
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
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
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
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
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
鲁迅说:读书如赌博。
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
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
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
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
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
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
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
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
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
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 为了好玩! 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
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
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
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
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
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
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
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
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
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
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
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
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
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
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
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
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
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
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
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
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
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
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
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
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
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
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
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