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园林设计说明(道路)

园林设计说明(道路)

园林设计说明书一、现状分析二、设计依据三、指导思想四、总体特色五、种植特色六、具体景观分析七、投资造价估算举例说明:目录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项目概况1、区位2、基地现状3、设计范围二、设计依据三,设计构架1、指导思想2、设计原则3、设计理念四、设计布局五、种植设计1、设计原则2、具体设计3、树种选择六、照明设计七、景观小品设计八、无障碍设计九、设施布置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一、存在问题二、沿街建筑分类三、整治对策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2、在建建筑的整治3、未建空地的整治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第三部分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第四部分附图1、总平面彩图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2、总平面图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3、分析图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4、道路断面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5、沿街立面1:2006-9 节点详图1:50010-13 绿化详图1:50014 隔离带设计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工程概况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

B 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

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

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

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是市政工程当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现代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一些良好的景观植物,既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风貌,增强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减少交通运输过程当中造成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给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

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要点一、城市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1.1把握城市特点,吻合城市特色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历史文化脉络、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特色定位等等,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多方面的搜集这些信息,通过城市规划博物馆、城市历史信息管、城市资料库,数据资料库等等了解到这些信息。

同时,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还离不开与自然气候和立地条件的配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研究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层、施工难度等等。

1.2适度超前考虑,面向城市未来的设计与城市的发展计划发展节奏、人口增长规模、城市未来发展重点相一致,在重点的工业企业、居住小区、产业科技园以及重点的公共设施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学校两侧等等,要重点进行绿化园林设计与规划。

在这些地区,整个绿化的走向要与城市给排水管线、照明管线、道路工程、路桥工程等等,深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绿化的整体性配合,显著提高这些工程项目对于市民的吸引力,将这些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等级。

1.3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和继承是城市建设的中心,设计人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具体项目的经济成本进行一体化分析,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探究目前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是否与城市文化脉络延续吻合,在区域当中是否协调,是否会引起其他的矛盾,是否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统一,因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始终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

避免不适当的栽植了过多的高大树木,或者植物根系影响道路平整等等,对城市安全性造成隐患。

风景园林之作业1景观分析

风景园林之作业1景观分析




南湖面积最大,占整个湖面的50%,它的近圆率和圆接近度分别为0.436 和0.722,水面形状曲率变化不大,水面形状比其他两个湖更为接近一个标 准圆,空间呈内聚型。它的水面最长轴约为4 000 m,形状率为0.56 7,说明它的面积和水面最长轴及面积与周长比值较大,水面空间均匀空旷,湖 面对陆域空间的渗透性差,缺少虚实对比,视觉层次感较单调,视觉环境容量低, 景观单调乏味。 北湖的圆接近度为0.577,与南湖相近,但其近圆率仅为0.268,约为 南湖的1/2,说明它的面积与周长比值较南湖小,形状曲率变化较南湖大岸线 曲率变化与曲率组合特点对景观的幽深之美具有决定性影响。北湖既有完整的中 心大水面,又有曲折幽深的湖湾水域空间,可以说北湖是旷湖、幽谷并融,景观 层次丰富。不足之处在于北侧岸线平直呆板,因此在详细规划中应根据形状指标 原理挖湖堆岛,增加岸线长度,提高岸线曲率变化,促进水面向城市空间渗透, 丰富景观层次。 在湖泊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湖泊近圆率越小,形状周长越长,水面岸线相应就越 曲折,空间渗透性越强,空间包容效应越大。同时,水岸曲折的结果可将湖面天 然分割为大小不等的水面空间,这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或景观单元。

景观分析——景观空间分析
景观空间分析内容:景观空间分析主要包括景观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与空间构型分析。无论是对景观空间要素的 分析还是对景观要素的空间分析,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一定的景观尺度上,通过对景观要素的分析剖析景观空间结构 与空间异质性,对景观过程给予合理的解释,建立“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 景观空间分析的目的:研究景观的异质性,体现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景观空间形态分析: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模式下,景观要素可以抽象为一般的点或面(斑块和基质)、 线(廊道)、空间要素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斑块大小对景观能量与养分、对物种的多样性等均有较大影响;而斑块的 形状则影响到生物的迁移、内部种与边缘种的多少;廊道的宽度、形状也影响到多种景观功能。因此,对景观要素面积 大小、周长及形状的空间研究是景观空间研究的基础与重点。 景观空间关系分析:景观空间关系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即景观要素的空间距离与分布。景观空间分布分析是从总体的、 全局的角度来描述景观要素特性的空间分析。景观空间分布可以用各种景观要素(斑块、廊道等)的分布参数定量化描 述,例如斑块(廊道)分布密度;斑块面积的均值、离差、极值等。景观空间分布也可以从确定景观要素分布类型,并 与景观过程建立某种联系上加以考虑。例如研究某一景观上的农业用地的分布型,若是随机型的则说明该生态区上的农 业还属于无序开发状态,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很可能阻止某些景观正常功能的发挥,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景观 空间聚类是研究景观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景观空间聚类分析的目的是对景观要素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 同的子类。 景观空间构型分析:注重反应由景观要素构成的景观总体特征。通过研究景观构型,确立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相似与相关 关系。 示例:海南岛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 A居民点 B农田 C林地 ,D园地 E其它 F水域 G草地 从图可以看出,海南岛景观共13935个斑块,分布于7个类型之中.在各景观类型中,草地的斑块数最少,共89个,居民点及工矿 用地斑块数最多,共4372个,其次是农田和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布点多是与农田分布一致的,同时,人类开发活动将原 先的大块林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因此林地斑块数也多。草地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部分天然草地是森林植 被破坏后形成的,同时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部分草地已用于热作种植,故草地斑块数很少。

道路景观方案范文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方案范文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方案范文设计说明导语:道路景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更美观。

下面,是本人采集整理来的关于道路景观方案设计说明,希翼大家能够在阅读中更加了解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1.工程概况2.气象概况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温和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温度:年平均气温在℃,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

年日照总时数为小时,相对湿度 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 580-608mm 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 700-750mm.日照:年日照小时辐射总量为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 35cm3.区域内土壤条件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 PH 值。

4.区域内水资源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普通为 2—5 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是陕西创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辟区的核心组成部份。

将在 3~5 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 1000 亿元的先进创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 101 个,总投资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 150 亿元的刀兵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 300 亿元,未来将重点哺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西安市经济技术开辟区泾渭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造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中的道路两侧或中间,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得道路周围环境更加美观、生态友好、舒适宜人的一种设计构思。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道路绿化的设计往往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改善和城市美化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绿色空间,提升生活质量。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一是生态环保意识,绿化景观设计应当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注重植被的选择和配置,尽可能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景观效果,绿化景观设计在美观的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树种色彩、形态特点等,使得整体景观效果更加协调统一。

三是实用性,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保证道路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不影响交通秩序和行人通行。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该结合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绿化方式,比如树木绿化、草坪绿化、花卉绿化等。

树木绿化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种植在路旁,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供阴凉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草坪绿化可以利用绿地种植草坪和小灌木,形成连片的绿化带,提升整体绿化效果。

花卉绿化可以在路旁设置花坛或花境,通过各种花卉的搭配和精心设计,打造出不同季节变化的花卉景观,增加道路的色彩和活力。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应该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需求,注重景观元素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可以通过设置景观节点、绿色廊道、休闲广场等方式,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要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可以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污染能力,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植物,确保绿化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考虑到生态环保、景观效果、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只有在设计思路清晰、方案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让城市的道路变得更加绿意盎然、宜居舒适。

园路设计类型详解

园路设计类型详解

05 园路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
在园路设计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 环保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 污染。同时,应注重植物配置和绿化设计,营造生态 友好的园林景观。
具体措施
使用可再生材料,如木质或竹质的路面;采用低影响开 发(LID)技术,如雨水花园、植草沟等;合理配置植 物,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
园路设计的原则
功能性原则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原则
园路设计应满足游人的通行需求,提供便 捷、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引导游人欣赏 园林景观。
园路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周 围植被的破坏,同时结合绿化种植,提高 道路的景观效果。
艺术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园路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和美学效果,通过 合理的线形和布局,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 ,营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
园路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便捷、 舒适、安全的步行体验。同时,应注重无障碍设计,满 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具体措施
设置合理的道路宽度和坡度,方便轮椅和推车通行;设 置休息设施和照明设施,提高步行舒适度;设置明显的 导向标识和信息牌,方便游客寻找目的地。
多元化设计
多元化设计
详细描述
游步道宽度较窄,一般在0.8-1.5米之 间。设计时需考虑游客的步行舒适度 和景观的观赏角度。游步道可采用石 板、木栈道、沙石等材质,创造出古 朴、自然或现代的氛围。
蹬道
总结词
蹬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道路类型,通 常设置在山林或高地等区域,供游客攀 爬或登高。
V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概论摘要: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原则、布局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实际,详细论证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

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

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

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

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

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

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

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 组织交通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 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3.1 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

“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

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

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

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

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

详见下表公园类别园路广场% 活动场%古典园林12-15 1.5-2坛庙园林10-20 1-2综合性公园10-15 1.5-4带状综地及游园21-30 1-1.5住区公园10-20 2-5动物园10-20 2.5-3植物园6-8 2.5-3儿童公园15-20 10-15近效风景区8-10 2-2.5其它10-20 2-2.53.2 园路的布局3.2.1 平面成形布局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

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

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

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 立面成形布局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

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

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

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 园路路口规划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

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

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

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 园路与建筑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

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

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

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 园路与水体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

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

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

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

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

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

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

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

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 园路与山石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

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 园路与种植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4.1 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 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

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 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

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

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 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

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

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

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居住区公园园路铺装设计居民区公园是居住区公园在选址与用地范围的确定上,往往利用居民区规划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有保留或保护的自然地形地貌基础或有人文价值的区域。

公园内设施和内容比较丰富齐全,有功能区或景区的划分,除以绿地为主外,常以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

居住区公园应规划一定的游览服务建筑,同时布置适量的活动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活动设施,点缀景观建筑和园林小品。

一般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满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