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合集下载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药物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个体基因型来指导个体选择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方法。

它本质上是将个体基因信息与药物的药理特性相结合,以实现个体化用药。

药物基因检测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检测个体的基因型,可以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而预测特定基因型对药物代谢、药物反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的影响。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药物种类以及给药途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体现在个体药物代谢能力的预测上。

个体的药物代谢能力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统和其他代谢途径决定。

CYP酶的活性可能因基因多态性而有所不同。

有些患者(如快代谢者)可能会快速代谢药物,导致治疗不足;而另一些患者(如慢代谢者)则可能会慢速代谢药物,导致药物积累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CYP酶基因型,据此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以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处于有效范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基因检测在个体化用药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药物基因检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来指导临床应用。

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应用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药物基因检测当前仅关注较为常见的基因多态性,对于罕见变异或复杂遗传机制的影响仍不清楚。

个体基因型只是影响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的一个方面,药物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需要综合考虑。

药物基因检测可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它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基因检测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实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指南,并培养专业人才,以确保药物基因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个体化药物治疗侧重于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基因变异,制定精确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检测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二、药物治疗个体化的意义及方法1.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模式,即相同疾病的患者被给予同样的药物和剂量。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变异都有所不同,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2. 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包括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进行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等。

在药物选择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因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在剂量调整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代谢能力、肾功、肝功等指标进行调整。

另外,药物联合应用也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不同药物的组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SNP分析、基因组测序和表达谱分析等方法。

SNP分析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了解基因在个体中的突变情况;基因组测序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包括突变、重组等变异情况;表达谱分析可以测定个体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基因功能的差异。

2. 基因检测技术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依据,提高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以癌症治疗为例,某些患者对某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药物耐受性较强。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对某种药物敏感的患者,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药物治疗:基于基因组的用药方案

个体化药物治疗:基于基因组的用药方案

个体化药物治疗,也称为精准医学或个体化医学,是根据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和其他临床相关信息来制定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组测序:通过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获取个体所携带的遗传变异信息。

这些遗传变异可能与药物代谢、药物靶点的敏感性等有关。

2. 药物代谢酶基因检测:某些药物在体内需要经过代谢酶的作用才能转化成有效成分或被排出体外。

通过检测代谢酶基因的变异情况,可以了解个体对药物代谢的差异,从而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药物。

3. 药物靶点基因检测:药物的疗效通常是通过与特定的蛋白靶点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药物靶点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从而预测个体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4. 药物副作用风险评估:个体的基因组信息也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对特定药物更敏感,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基于以上信息,医生和药师可以制定出更加针对性的用药方案,包括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治疗监测等。

这种个体化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化药物治疗还处于发展初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来完善其应用。

同时,个体化药物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临床表现、病史等,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合理用药领域的热点话题。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通过分析个体基因型的差异,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以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以及其指导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型或基因变异来判断某种特定性状或疾病风险的技术手段。

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扩增、基因芯片、测序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扩增是通过酶切法、核酸杂交法等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基因芯片是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对数千个基因进行同时检测,而测序则是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来检测个体基因组的变异情况。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患者个体的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受体等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预测个体对某种特定药物的代谢情况、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个体化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和指导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用药: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和作用过程受个体基因型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针对个体基因型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2. 预测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中存在着遗传相关的药物代谢酶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通过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某种特定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从而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某种特定药物的疗效情况,从而根据个体基因型的不同来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

浅析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的影响近些年来,药物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治疗手段在临床药学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开展的学科名称被称为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通过精确的鉴别作用,为每个病人选择最有效,最适当的药物,根据其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进而达到较好的疗效节省成本的目的。

而现代社会病情日益多变复杂,使得医患双方都希望在治病方面不断提高治疗质量和效���,从而普遍掀起药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用药的热潮。

药物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的核心,在药物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药物基因检测技术,能够推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能力,然后根据此决定最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用药策略,从而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药物基因检测可以识别患者在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方面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并根据患者的基因差异预测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有效避免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使患者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药物基因检测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基因检测,能帮助医生更加准确了解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用药的剂量和进度,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因此,药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有效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总结上,药物基因检测对个体化用药具有很大的影响。

它帮助医生准确预测患者对药物及有害副作用方面的反应能力,调整药物剂量,这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而药物基因检测作为一种精准化治疗手段,在提高治疗质量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因此,药物基因检测有效地实现个体药物治疗精准化,极大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改善了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n recent years, drug gene testing as a new form of drug therapy hasgained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ology. Its developedsubject is called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select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drugs for each patient according to its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adjusts the drug dosage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its response to a certain drug,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save cost. However, in modern society, the increasing and complex diseases make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hop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thus, a wave of drug gene testing and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is universally set up.。

基因检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基因检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基因检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一、前言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因检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在药物研发、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用药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因检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 药物靶点筛选药物研发中,靶点筛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可以找到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靶点,并设计出相应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

例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与肿瘤相关的靶点,并开发出相应的抗癌药物。

2. 药物代谢酶筛选药物代谢酶是指参与药物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类。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患者体内某些代谢酶活性较低,从而导致药物代谢缓慢,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药物研发中,需要对药物代谢酶进行筛选,并开发出相应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三、基因检测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1. 药物剂量调整个体差异是导致同一种药物对不同人产生不同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体内某些代谢酶活性较低或高,从而调整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选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例如,在抗癌治疗中,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些突变基因,并根据突变基因的类型选择最适合的靶向治疗方案。

3. 不良反应预警有些患者在接受某些特定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某些易感基因,从而预测患者是否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基因检测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1. 药物剂量个性化个体化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和临床表现,制定最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体内某些代谢酶活性较低或高,从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

2. 药物选择个性化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仁济医院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仁济医院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临床意义: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中各种药物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成为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及毒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确患者基因多态性(SNP)是药物精准治疗的前提。

目前为止,美国FDA已批准了有约140个需要基因信息指导才能准确治疗的药物,CFDA也推荐卡马西平等药物通过筛查基因避免发生诸如表皮剥脱性皮炎严重不良反应。

仁济医院检验科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开展基于患者基因SNP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

具体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见“检验信息-临床分子诊断菜单”。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报告时间:5个工作日高敏HBV-DNA(检测下限20 IU/mL)检测临床意义:为了满足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毒DNA基线水平评估、药物疗效与耐药监控、治疗终点判定及治疗后复发的早期检测。

检验科开展高敏乙肝病毒DNA (高敏HBV-DNA)检测。

高敏HBV-DNA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20 IU/mL),线性范围宽(20 – 109 IU/mL),核酸提取、纯化、加样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验过程从核酸提取开始加入内标,全程监控(提取+扩增),防止假阴性。

采血时间:周一~周六检测时间:周一~周六报告时间:3工作日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临床意义:仁济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产筛与疾病诊断”试点单位,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检验科和妇产科联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要求下开展新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检测。

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项目(简称无创DNA)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降低出生缺陷的项目,是一种精确的筛查技术,准确率为99%。

本项目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孕妇(如产前常规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5岁以上高龄孕妇等)所孕育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三体、18-三体、21-三体)。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概述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概述
标准化难题
不同实验室和机构之间的检测方法、数据解读标准和流程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需要制定统一的 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标准化进程。
伦理、法律与隐私保护问题
伦理考量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涉及个人基 因信息,应尊重个人隐私权和自 主权。在检测过程中应遵循伦理 原则,确保受检者知情同意和隐
私安全。
此外,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基因变异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04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的挑 战与前景
数据解读与标准化问题
解读准确性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涉及复杂的基因变异信息,准确解读这些数据是关键。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解读方法和流程, 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等健康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相关技术
其他相关技术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态性分析(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 分析(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和多态 性,为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提供依据。
03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的应 用领域
肿瘤个性化治疗
肿瘤个性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为其提供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个体化用药基 因检测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帮助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案例三:新药研发中的基因检测应用
总结词
加速新药研发、提高成功率
详细描述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基因检测可以用于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评估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成功率。
案例四:基因检测在个性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预防疾病、个性化健康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中各种药物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成为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及毒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确患者基因多态性(SNP)是药物精准治疗的前提。

目前为止,美国FDA已批准了有约140个需要基因信息指导才能准确治疗的药物,CFDA也推荐卡马西平等药物通过筛查基因避免发生诸如表皮剥脱性皮炎严重不良反应。

仁济医院检验科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开展基于患者基因SNP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

具体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见“检验信息-临床分子诊断菜单”。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5个工作日
高敏HBV-DNA(检测下限20 IU/mL)检测
临床意义:为了满足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毒DNA基线水平评估、药物疗效与耐药监控、治疗终点判定及治疗后复发的早期检测。

检验科开展高敏乙肝病毒DNA (高敏HBV-DNA)检测。

高敏HBV-DNA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20 IU/mL),线性范围宽(20 – 109 IU/mL),核酸提取、纯化、加样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验过程从核酸提取开始加入内标,全程监控(提取+扩增),防止假阴性。

采血时间:周一~周六
检测时间:周一~周六
报告时间:3工作日
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仁济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产筛与疾病诊断”试点单位,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检验科和妇产科联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要求下开展新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检测。

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项目(简称无创DNA)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降低出生缺陷的项目,是一种精确的筛查技术,准确率为99%。

本项目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孕妇(如产前常规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5岁以上高龄孕妇等)所孕育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三体、18-三体、21-三体)。

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8-10mL),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母亲外周血游离胎儿
DNA进行深度测序,实现对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爱德华综合征)和13-三体(帕陶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辅助检测,是降低出生缺陷简便有效的方法。

非常简便且对孕妇和胎儿没有伤害。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12点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10工作日
淋巴细胞亚群和绝对值计数
临床意义:各种临床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等淋巴细胞亚群都有异常改变。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在,临床需要准确了解淋巴细胞亚群及绝对数值的变化情况。

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检验科开展“淋巴细胞亚群和绝对值计数”检测。

CD4+T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的主要意义:
(1)用于HI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或CD4+T 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4%的HIV感染者可归入艾滋病。

(2)对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科室,如肾内科和风湿免疫科,如CD4+T淋巴细胞<200/μl时,很容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常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μl的病人,极少见于CD4+T淋巴细胞>100/μl 的病人。

(3)帮助确定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例如,当CD4+T淋巴细胞<200/μl时,应给予抗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性治疗。

CD8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艾滋病初期、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

CD4/CD8比值异常:艾滋病患者比值显著降低,多在0.5以下。

比值降低:SLE 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恢复期等。

比值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此外还可用于监测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若移植后CD4/CD8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可能发生排异反应。

NK细胞(CD3-CD16+和/或CD56+):能够介导对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一般在恶性肿瘤的中晚期,NK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五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48小时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
临床意义:SAA属人体急性期蛋白,是血液中以低水平存在的正常组份,当人体有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炎症、活动性病变、组织大面积损伤时很快升高,在炎症
或感染急性期(48~72h)可迅速升高,并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

已有研究表明,在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急性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疾病中均可检测到血清SAA升高。

与C-反应蛋白(CRP)类似,SAA 有助于诊断炎症、并评估其治疗效果,但在某些疾病中,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移植排斥反应等方面SAA敏感性可高于C-反应蛋白(CRP),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联合检测CRP和SAA能提高对感染的诊断灵敏度。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检测时间:全天24h
报告时间:2小时
载脂蛋白E (ApoE) 检测
临床意义: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的碱性蛋白,存在于血浆CM、VLDL及其残粒中,在脂质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ApoB等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评估、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降脂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ApoE基因多态性与特殊遗传性高脂血症以及早发Alzheimer密切相关。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六
报告时间:1个工作日
谷氨酸脱氢酶(GLDH) 检测
临床意义: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线粒体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及肾脏,少量存在于脑、骨骼肌及白细胞中。

肝脏疾病涉及肝细胞线粒体损害时活性显著升高,比转氨酶更灵敏,是肝实质损害的敏感指标。

血清检测GLDH,联合TBA、PALB、线粒体AST浓度水平能较早反映肝细胞实质的受损情况,而线粒体酶的恢复即提示治疗有效的一项体外无创性检测指标,因此对肝脏疾病早期判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六
报告时间:1个工作日
甘胆酸(CG)检测
临床意义:甘胆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胆汁酸组分。

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CG水平随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较非孕时可增加30%~60 %,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患者血清CG水平较正常孕妇显著增高,甚至可达10~100倍,ICP患者所致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症及剖宫产率均比正常孕产妇高,以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升高及升高幅度可预示ICP的风险增加。

另外,急
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

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也会引起血清CG不同程度的升高。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六
报告时间:1个工作日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检测
临床意义: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被肾小管重吸收后分解。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伤时,会有RBP随尿液排出,即uRBP明显增高。

由于RBP分子量极小,且在酸性尿中十分稳定,被认为是最敏感的肾脏近曲小管损伤的指标。

主要应用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肾小管中毒等。

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重金属中毒、慢性肾盂肾炎、抗生素、药物、毒物等所致的早期近端肾小管损伤或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都可使尿液中RBP浓度升高。

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uRBP、mALB、尿NAG、尿β2微球蛋白(BMG)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早期肾小管损害的评价中,尿RBP 的改变早于尿NAG、mALB及BMG,其阳性率也高于mALB、NAG及BMG。

收样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六
报告时间:1个工作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