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基因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意义及个体化用药分析

同时,我们在调整剂量或调整用药后,都应监测患者 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等指标,并关注患者 疾病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的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 (PPIs)联用的情况,此时应避免选择主要经 CYP2C19和CYP3A4代谢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埃 索美拉唑,如确需使用,可考虑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 拉唑,或使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以避免应药 物相互作用而降低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
氯吡格雷是应用范围最广泛、临床研究最深入的P2Y12抑 制剂
尽管新型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的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较强 ,但氯吡格雷在各大指南中依旧保持最高级 别推荐
对于部分人群而言,氯吡格雷是不可替代的P2Y12抑制剂
与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相比,氯吡格雷疗效相当, 出血风险明显更低
而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病例3中的双联抗血小板, 针对多药联合抗血小板的患者,我们的用药方案不能仅由 基因检测结果做决定,多联抗血小板本身增大了出血等副 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若需加量应慎之又慎,盲目加量可 能弊大于利。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的是,患者合并使用 与氯吡格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分析该药物对氯吡格 雷药效的影响。
由以上3个病例可以看出,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对患者制定 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的基因类型,需制定 不同的用药方案,但这一方案不能单纯由基因检测结果报 告中的药师建议决定,更重要的是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情 况以及合并用药情况综合考虑。病例1和病例2中的患者, 均为单药抗血小板,直接通过基因分型可帮助临床确定用 药方案。
病例2
患者,男,67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一天”入院。
临床药学重点专科 药物基因检测

在临床药学领域中,药物基因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专科技术,正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基因检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型的方式,来预测患者在药物代谢、药物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指导,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避免患者可能面临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临床药学重点专科药物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
一、药物基因检测的意义和价值药物基因检测的核心意义在于个体化医疗。
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酶、药物受体和药物转运蛋白等相关基因型,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确的用药指导。
这种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药物基因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药物基因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肿瘤治疗中,药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基因型的化疗药物,提高治疗的效果并减少毒副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药物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抗凝药物的用药剂量,减少出血和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精神疾病治疗和疼痛管理等领域,药物基因检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药物基因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药学领域的进步,药物基因检测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个体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药物基因检测将能够覆盖更多的药物类别和疾病类型,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药物基因检测还将与临床实践和医疗保健领域其他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为构建更为完善的个体化医疗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临床文章写手,我深知药物基因检测对于临床用药的重要性。
药物基因检测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水平,也为医学科学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坚信,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药物基因检测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为显著的贡献。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药物转 运体的 基因差 别也会 导致严 重不良 反应
35
药物受体与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 等)作用于β受体,如果突变受体对药 物的敏感性增高,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抑郁症 25mg/次,3次/日
强迫症 75mg/次,3次/日
5mg /日
5mg /日
25 mg/日 25 mg/ 次 ,1 次 / 日
200mg/日
推荐剂 量(%) 60% 80% 90%
90%
80% 90% 80% 100% 901%6
代谢酶 /受体
药 物 代 谢 酶
CYP2D6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Gly389 纯合子
低敏 感性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比索洛尔
5mg/次,1日/次
25mg/次,2次/ 日
50mg/次,1日/ 次
5mg/次,1日/次
150%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建议改用其他 药物
20
受体
药 物 代 谢 酶 和 受 体
β2受体相关基因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型
Gly49 纯合子
ABCA1转运蛋白 对氟伐他汀耐药
24
目前在做的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项目
25
药物相关基因与药动学研究
奥美 拉唑.
泮托 拉唑.
CYP2C19
雷贝 拉唑.
兰索 拉唑.
基因多态性对它们影响的程度 26
药物相关基因与药动学研究
奥美拉唑
野生纯合子 (wt/wt)基因型
野生杂合子 (wt/m)基因型
突变纯合子 (m/m)基因型
8%,中国人为0.7%,日本人为0.5%,这都是因为不同的基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个体化药物治疗侧重于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基因变异,制定精确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检测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药物治疗个体化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二、药物治疗个体化的意义及方法1.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模式,即相同疾病的患者被给予同样的药物和剂量。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变异都有所不同,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2. 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包括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进行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等。
在药物选择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因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
在剂量调整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代谢能力、肾功、肝功等指标进行调整。
另外,药物联合应用也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不同药物的组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SNP分析、基因组测序和表达谱分析等方法。
SNP分析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了解基因在个体中的突变情况;基因组测序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包括突变、重组等变异情况;表达谱分析可以测定个体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基因功能的差异。
2. 基因检测技术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为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供依据,提高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以癌症治疗为例,某些患者对某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药物耐受性较强。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对某种药物敏感的患者,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通过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CYP2C19*2、*3、*17位点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权威机构推荐:2012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 )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增添了药物基因组学意见,指出CYP2C19慢代谢情况与氯吡格雷的作用降低相关。
美国FDA 、欧盟药品局(EMA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DMA )、加拿大健康局(HCSC )强调CYP2C19慢代谢者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增加。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肯定了CYP2C19基因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中作用。
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技术成熟可靠。
重复性高: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均达95%以上。
准确度高:探针引物特异性高,准确性达95%以上。
杭州中翰金诺医学检验所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兴国路519号电 话:4000 919 220 传真:0571-8902 8159网 址: 邮 箱:info@注:* 表示用药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依据,具体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1. SA Scott, K Sangkuhl, EE Gardner, et al.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guidelines for cytochrome P450-2C19 (CYP2C19) genotype and clopidogrel therapy.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90(2):328-32.2. Holmes D R, Dehmer G J, Kaul S,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0, 56(4): 321-341.3. 丁力平, 胡桃红,马会利等.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支架血栓治疗一例.中国心血管病研.2010,8(12):926-927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5):257-267.样本要求:EDTA 抗凝外周血2ml 保存及运输条件:2~8℃低温保存、运输他汀类药物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与SLCO1B1、APOE 基因有关。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合理用药领域的热点话题。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通过分析个体基因型的差异,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以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以及其指导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型或基因变异来判断某种特定性状或疾病风险的技术手段。
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扩增、基因芯片、测序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扩增是通过酶切法、核酸杂交法等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基因芯片是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对数千个基因进行同时检测,而测序则是通过对基因组的直接测序来检测个体基因组的变异情况。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患者个体的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受体等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以预测个体对某种特定药物的代谢情况、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个体化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和指导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用药: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和作用过程受个体基因型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针对个体基因型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2. 预测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中存在着遗传相关的药物代谢酶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通过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某种特定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从而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某种特定药物的疗效情况,从而根据个体基因型的不同来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探析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信息,对药物疗效、副作用、药物代谢等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发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指导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患者基因信息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因此,对于一些特定的药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适合不同患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普通的感冒药物,如果对某些患者的基因结构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强,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以免产生过度的药效。
而对于肝癌患者,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信息,可以预测患者对某些药物(如某些种类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进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药物相关基因检测还能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药物选择。
医生在治疗患者时,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药物选择建议,选择出对不同患者的基因信息最适合的药物,减轻不必要的副作用。
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病时,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类型和用药方案,可有效地减少耐药性的出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药物相关基因检测还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在病人无法获得有效治疗时,医生往往会尝试使用一系列药物尝试治疗,中间往往还需要多次调整,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对于特定的药物,在对患者基因信息进行了检测后,医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该药物对患者的疗效、疗效持续时间和副作用等因素,从而让患者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而不需要经历循环治疗。
综上所述,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的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也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治疗体验。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策略

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策略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中最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每个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各异,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因此,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治疗个体化策略,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个体化治疗的意义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因表达、代谢功能等,调整药物的类型、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与传统的“一刀切”的治疗方式相比,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加精确地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1. 基因检测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其药物代谢能力、药物靶点变异等信息,从而预测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基因检测可帮助医生制定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2. 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肝肾功能、疾病严重程度等,调整药物的剂量。
对于药物的起效剂量和维持剂量,个体化的调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三、个体化治疗的具体技巧1. 综合患者信息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医生应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等信息。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时,药物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因此,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3. 随访和调整在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后,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确保治疗的持续和有效。
四、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与挑战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个体化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基因检测的成本高昂、数据解读的复杂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分型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为: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家庭用药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多达250万人。
人们对药物毒副作用不重视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处方中的剂量多是常规剂量,对患者来说未必准确,没考虑个人代谢耐受因素,长期过量用药,很可能导致慢性药物中毒。
基因组的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多态性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药物代谢基因,决定着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剂量,只有根据自己的耐受剂量服药,才是最合理的安全剂量。
进行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型检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使长期用药更安全,毒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
药物基因组学正是从已知基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研究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药物反应个体多样性。
从基因水平研究证明和阐述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
揭示药物反应多态性这些差异的遗传特征,鉴别基因序列中的差异,并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遗传体质评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发生,实现“个性化用药”的目标。
我们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教研室经过研究,已开发了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抗凝剂药物华法林以及铂类、5-氟尿嘧啶、巯基嘌呤类等肿瘤化疗药物的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项目,倡导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合理用药。
同时还开发了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项目。
1.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大削弱了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结核病疫情上升和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中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耐药性是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方式。
多数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基因突变机理比较明确,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是一线抗结核药物。
kat G 基因的点突变与异烟肼耐药性密切相关,kat G 基
因的突变或缺失可以使酶分子活性降低或失活,异烟肼不能被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高水平耐药。
利福平及其它福霉素衍生物在结核分枝杆菌内的作用靶位为rpoB基因编码的RNA 多聚酶β亚单位,可抑制转录过程,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编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的基因(embC /A/B)的变异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受乙胺丁醇的原因。
文献报道,检测出rpoB526,rpo531,embB306和katG315等密码子突变情况,就能预测90%利福平、乙胺丁醇和75%的异烟肼耐药菌株。
因此通过Pyrosequencing技术分析katG、rpoB、embB基因是否变异,可以监测到大多数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检测方案]
方法:焦磷酸测序(Pyrosequeencing )
样本:痰液、外周血、脑脊液等。
收费:500元
2.乙肝病毒耐药突变检测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且逐年升高(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从而导致病毒载量和谷丙转氨酶反弹。
拉米夫定耐药主要由于乙肝病毒(HBV)聚合酶基因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发生变异,一旦出现YMDD变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将没有意义。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监测YMDD变异,对疾病的明确诊断、临床转归、用药选择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是慢性乙肝重负担国家,有效治疗慢性乙肝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有拉米夫定、干扰素、PEG干扰素、阿的福韦、恩替卡韦等,后4种药物都可以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
因此,长期治疗和耐药突变监测是成功治疗乙肝的关键。
一旦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检测到YMDD变异,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及时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治疗或采取联合治疗。
耐药突变检测费用相对于药费并不高,而定期进行耐药突变检测,却可以避免由于耐药造成浪费,也为临床进行更有效地治疗提供及时信息保证。
[检测方案]
1.首次治疗前进行一次HBV DNA定量和耐药突变检测;
2.治疗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HBV DNA定量和耐药突变检测。
[标本采集和保存]
抽取病人静脉血1.5ml,置于灭菌的一次性试管中自然凝固(不可用肝素抗凝),或3000-4000rpm离心20min ,吸取分离出的血清送检。
收费:500元
3.VKORC1基因分型指导临床warfarin(华法林)用药
检测的意义:warfarin作为一种口服抗凝剂,其治疗窗很窄,特定剂量下人群的反应差异至少相差10倍,从而导致剂量不够达不到防血栓效果,剂量过大又引起出血的危险。
美国FDA已经规定对服用warfarin的患者应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我国尚未明确规定。
在国内应尽快开展类似的基因分型检测以指导warfarin的合理用药。
临床检测适应症:warfarin(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以及心瓣膜置换术、房室纤颤后。
临床上常用于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患者。
样本收集方法:患者血液标本。
VKORC1基因分型检测方法:采用高通量快速准确的TaqMan PCR方法进行。
检测成本:探针20元,血液基因组DNA提取5元,PCR反应试剂10元,其它15元,总共50元。
收费:150元
4.铂耐药性检测
肿瘤细胞对铂耐药性的产生常使化疗难以奏效并最终导致化疗失败。
ERCC1、XRCC1、xpd基因多态性能影响DNA修复途径,影响患者对铂耐药性。
适应症:拟用或应用铂类化疗药的患者
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
成本:200元
收费:500元
5. 5-氟尿嘧啶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5一氟尿嘧啶(5一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
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
DPD是5-FU代谢的限速酶,DPD缺乏会导致5-FU用药后的严重毒性,DPYD 基因的多态性与5-FU的毒副作用有关。
MTHF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MTHFR 基因型的改变还可以影响叶酸的浓度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而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削弱5一FU的抗肿瘤作用。
DPYD、MTHFR 基因型检测对指导肿瘤的化疗、预测以5一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和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适应症:拟用或应用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的肿瘤患者
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
成本:200元
收费:500元
6.硫基嘌呤类药物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硫嘌呤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治疗和器官移植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但由于较严重的毒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用药,许多大医院纷纷采用其他价格远远高于巯基嘌呤类的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大幅度增加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然而,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该类药物治疗。
TPMT在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等药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编码TPMT的基因多态性对巯基嘌呤的代谢有严重的影响。
采用TPMT基因型检测对患者进行遗传学分类,预测临床反应并指导用药,这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轻患者负担和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适应症:拟用或应用硫嘌呤类化疗药的患者
标本:抗凝血、新鲜组织
成本:200元
收费:500元
7. 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
人乳头瘤病毒( HPV) 的存在与多种皮肤粘膜的良、恶性增生、泌尿生殖系癌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早期发现对细胞学检查正常或核异变期泌尿生殖系癌症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极为重要。
适应症:体检患者
标本:新鲜组织、分泌物
成本: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