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都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旳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汇集旳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构造旳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旳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都市型居民点居民点旳分类:城镇型居民点(都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都市产生旳重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都市发展旳主线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旳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增进原有城镇旳发展,并且导致新型都市旳涌现。
4.都市定义及界定原则现代都市旳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旳原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都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是一定地区范围内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都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都市化旳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区转化为都市地区(地区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构造转变)旳过程。
都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旳过程,同步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老式方式转变旳过程。
衡量都市化旳指标包括三个方面:都市数量、都市人口规模和都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都市规划学科旳产生与发展1.理解古代西方都市发展各阶段旳基本特性。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都市布局都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均有精辟旳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旳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旳都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旳“天人合一”旳思想也在古代都市建设中得到体现,某些都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旳形式是富于哲理旳内在联络。
城市设计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考试重点一、选择题(15分)1、《城乡规划法》的基本情况。
2、了解田园城市、卫星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P21)3、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规划期限与作用等P48)4、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62)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84)6、居住区的用地分类?——居住用地组成与分类(P88)、居住区的组成(P365)7、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P286-287)8、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的关系?——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P446)二、名词解释(20分)田园城市风玫瑰图日照标准人口毛密度城市化城市性质人口机械增长率道路宽度与路幅宽度邻里单位日照间距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容积率三、简答题(36分)1、城市化发展过程会经历哪三种阶段?有何特征?(P10)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分类及特征?(P78-79)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定义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自己寻找)4、详细规划有哪两种类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P51)5、城市用地分类代码与用地名称?(P84)6、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432)7、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与方式。
(P411)8、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P432)四、作图回答题(14分)1、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P294)2、公路与城市联结的方式?(P311)3、住宅建筑组合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如何?(P387)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379)5、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及其特点如何?(PPT上)五、论述题(15分)(任选一题回答)1、结合实际试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及其见解2、试谈住宅建筑群体组合设计在住区社会环境方面能起的作用。
3、试论当今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土地部门为了征地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积。
用地面积≤征地面积2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4土地使用控制:指对建设内容、位置、面积、边界作出规定。
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边界、面积。
5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7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8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旷地率:开放空间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建筑密度:指建筑物正投影占地块面积的比率。
天空暴露面:建筑从一定高度的斜面。
9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10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11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
12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3交通运行组织: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
14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5建筑控制高度: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16建筑后退:城市建设中,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的后退距离。
包括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两种。
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的距离,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用地边界线的距离。
17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18六线的组成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黑线:高压线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橙线:轨道交通19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
20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三级划分:管理单元——街坊区块——地块二、填空控规的指标体系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电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热岛效应研究局地的气候,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气温分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
城市用地分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 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 D水域和其他用地 E城市性质与类型(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确定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主要部门职能所体现。
(二)城市类型1.各国无统一方法,我国按职能分类如下:(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 特殊职能的城市。
2,我国按城市人口规模把城市分为四类:(1)特大城市,指人口100万1)li.的城市;(2)大城市,指人口50万以上不足100万的城市;(3)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4)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拟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1.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主要生产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因素。
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的大小来表示。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含义法定城镇地区的常住人口称为城镇人口。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非农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建镇。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要点

填空1城市三要素:人口,大量人口聚集。
产业:工业商业,行政政府所在地2城市发展:没有固定居住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的产生第二从劳动大分工城市形成3用城镇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来度量城镇化水平发展阶段起步《30%,加速30%《》60%,稳定》60%,。
S曲线4交通的本质和目的:高效率、高效益、低费用、低公害、可持续发展。
5卫星城镇发展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再到基本完全独立的新城6 60岁以上达到10%或65岁以上达到7%为老年型人口,男女正常的性别比例为102~1077城市规划的编织层次一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分区规划。
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六线: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城市蓝线水库河道:城市黄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线绿化:城市紫线历史文物:城市橙线城市公共设施。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福边界线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9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宽度的总和。
1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2成街成坊3整体式。
空间组合1对比2韵律和节奏3比例和尺度4色彩5绿化6道路7建筑小品11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1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1居住区中心2位于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3沿居住区的主要道路13城市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和地面环境设施,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
二名词解释1城市定义:城市是以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镇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级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为步骤并不断付出实践的过程。
3城市规划:实现一定社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注: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第一篇1.“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2.埃及公元前252023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到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档阶层的居住区。
3.P 007 卡洪城平面图(绘)4.城乡化的含义:城乡化这一概念最简朴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过程,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长。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的多雨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③土地及地区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拥有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涉及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城乡化也成为城市化,由于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乡化水平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乡化发展的S型曲线(绘)P 013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乡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干达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加速阶段——当城乡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高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城乡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成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知识点

填空形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①产业构成②人口数量③职能2. 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诺瑟姆曲线”用S形曲线表示,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阶段。
4. 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5. 战国——《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
6.托马斯·莫尔——空间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方案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霍华德——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昂温——卫星城市7. 1933年《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
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的功能分区。
8. 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9. 1992年,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中心思想是:环境应该作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10.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①主干法②从属法规③专项法④相关法11.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2.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13. 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永续发展14.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1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①现场勘踏②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③分析研究(填选型)16.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17.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①战略目标②战略重点③战略措施18.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分为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空间地域的变化.
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照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这一城市的统一结构..指出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填空
1.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
2.不论卧城还是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3.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4.法国人勒.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城市规划设计》.将工业化思想大胆的带入城市规划.
5.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戏.交通四大方面.
6.20世纪50年代.人居生态环境.
7.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长远发展的有限资源支撑问题.
8.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9.1976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10.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简答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的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单向型的封闭思维方法包含了两层含义:①思维的单向性.这与现代的思想方法的双向联系和多环联系的思想方法相违.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否定了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成果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②封闭型.就是指思想过程中单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否定了该系统外的环境系统对系统的作用.通俗的说.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
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
2.由最终的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就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思想方法
所谓的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城市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构成的多样性.发展时间上的摆动决定了其服务的城市规划必须是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即弹性的规划思想方法.弹性规划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导性的思想方法
指令性的思想方法首先假设了城市诸系统的发展是由某一个中心的枢纽控制的.而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就是这个伟大的枢纽.他控制了整个城市中的任何系统的发展.
二.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
分析的广泛性包括收集数据资料的广泛性.以及分析角度和分析对象的多样性.其中规划前提的分析工作将受到更大的重视.
论证的严谨性主要指规划论证工作中思想方法的严谨.论证手段的严谨.包括应用数理统计论证.利用计算机辅助论证等.
城市规划工作成果的弹性是指规划成果形式的弹性和规划成果内容的弹性.
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分为技术设计论证工作.政府立法执行工作和组织开发经营活动.
三.城市规划定义: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只需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1.空间规划体系定义:所有这些对未来空间发展不同层面上的规划系统成为空间规划体系.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化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四..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②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③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原则
五.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记住和环境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①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订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⑤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复合方法
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⑦拟订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五.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②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营性的工作
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六.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方面
①现场踏勘.
②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③分析研究
七.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
①城市勘察资料
②城市测量资料
③气象资料
④水文资料
⑤城市历史资料
八.城市是一个及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
九.一般我们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十.城市的社会系统构成一般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文本化系统.人口系统.
十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
十二.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十三.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经济系统
十四.城市用地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
十五.自然环境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