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小说的整体阅读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

2020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讲义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高考语文整体阅读

高考语文整体阅读

③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 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 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 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 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 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 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 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三步阅读 整体把握
一、散文阅读方法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语言是其思想内容的外衣。阅读散文,应该从 语言入手,进而领悟散文中人、事、物、景的丰富内涵,读懂作者在文 本中所要抒发的对生命、生活、社会等的独特感受和情感态度。 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 散文以抒情言志为主,类似于诗歌。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 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 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 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⑥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 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 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 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 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 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 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 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 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 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是指以小说为主要教材,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高考小说的整体理解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高考小说阅读技巧。

二、教学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体阅读教学要贯彻综合性原则,将小说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批判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对小说内涵和人物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链接性原则:将不同小说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整体性的阅读思维模式,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积累、扩展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整体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内容,并从中提炼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小说的整体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锻炼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整体阅读教学,将小说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1. 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主线和分支情节,明确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小说的整体结构。

2. 解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3. 分析文学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分析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 探究主题思想:通过整体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法:教师通过对小说的导读,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文学理论,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世界。

2. 师生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解读小说中的关键内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哦香雪》小说整体阅读的方法(课件)【教考衔接】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必修上册)

《哦香雪》小说整体阅读的方法(课件)【教考衔接】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必修上册)
两道简答题各占6分,设问指向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 整体理解。总共15分。以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为例。
年份及卷别
题型
试题信息
分值
2023全国乙卷
客观题 主观题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 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内容小结
《哦,香雪》一文中,香雪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美丽纯洁,作者从侧面抓住几 个细节描写了她的外貌和内心世界的美丽纯洁:她纯真无邪,看火车她“总是 第一个冲门”,“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 朵” 她追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 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 包”等等。最后用40个鸡蛋和独自夜行30里的代价换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 铅笔盒,这一举动显然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实际上又是非常动人的,因为它显 示了一个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女孩儿强烈的自尊和执着的进取精神。
从上述情节中我们可以捋出“城市世界”“乡村世界”“乡村世 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这三个表征。
再读课文,鉴赏人物
带问题朗读课文。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哪里?从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 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 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的声音。”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 不 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 怕 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 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讲解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讲解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 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 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6分) 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每点2分)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 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 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 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 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 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研练真题
吃透试题精髓
全国卷Ⅰ
一、(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 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 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 烟滑下山坡。
3.细节描写分析
《赵一
卷Ⅰ
阿成
曼女士》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纪实 先烈的革
2.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 命精神
3.叙述方式效果分析
《有声 201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卷Ⅱ
电影》
短篇 小市民 老舍
小说 心态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分析 3.语言效果分析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小说,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 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 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的。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而 情节则应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 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 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 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 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 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二)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 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 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 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 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 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 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 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 意,切分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 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 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 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 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 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征。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 体内容为:一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当下和未 来的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的敬畏和感恩,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发展中表现出于 己于人的深度反思、审视与批判精神,等等。
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分析
选文信息
考点分布
年份 卷别
篇目
作者
类属

情节
形手
合 布局 标题 结尾 象 法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 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 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 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 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 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 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 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 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 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 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 重要作用。
√√

√(语言)
√√


2020 卷Ⅱ 《书匠(节选)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 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 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 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 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 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 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 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 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 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二、高考所选小说主要体裁的文体特征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 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两三个,多取材于 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 的主题。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人 物典型,情节紧凑;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 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 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 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 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考点简释
总体要求 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 分项考点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 艺术的品味。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简释:“作品意蕴”指文本蕴含的意义:社会、政治、 道德的意义,历史、现实的意义,心理、情感的审美 意义。 “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 典型心理特点。如中华民族心理有:富有凝聚力,热 爱和平,注重亲情与族情乡情,知足常乐,中庸稳定 等。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 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 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 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 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 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 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 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 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势,给 读者以惊异感。
卷Ⅰ 《理水》
鲁迅 中国现代 √ √

2019 卷Ⅱ 《小步舞》 莫泊桑 法国 √

卷Ⅲ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中国当代 √ √
语言与 环境
√ √
主题与 探究 √
卷Ⅰ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中国当代 √ 2018 卷Ⅱ 《有声电影》 老舍 中国现代 √
卷Ⅲ 《微纪元》 刘慈欣 中国当代 √ √ 卷Ⅰ 《越野滑雪》 海明威 美国 √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 典型环境。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 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 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 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小说专题复习
小说的整体阅读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 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 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 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