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华师大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华师大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水平放置的立体图形,其箭头所指方向为主视方向,其俯视图是()A. B. C. D.3、下列表述中,位置确定的是()A.北偏东30°B.东经118°,北纬24°C.淮海路以北,中山路以南D.银座电影院第2排4、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这个角的补角是()A.30°B.60°C.120°D.150°5、如左图,图1表示正六棱柱形状的高式建筑物,图2中的正六边形部分是从该建筑物的正上方看到的俯视图,P、Q、M、N表示小明在地面上的活动区域.小明想同时看到该建筑物的三个侧面,他应在()A.P区域B.Q区域C.M区域D.N区域6、从正面看如图中所示的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7、如图,空心圆柱在指定方向上的主视图是()A. B. C. D.8、下面图形是棱柱的是()A. B. C. D.9、利用一副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不能画出的角是().A.15°B.135°C.165°D.100°10、如图所示,∠1=28°,∠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A.128°B.118°C.108°D.152°11、小红把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测得∠1=48°,则∠2的度数为()A.38°B.42°C.48°D.52°12、下列语句错误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同角的余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这两点的线段13、如图,军舰从港口沿OB方向航行,它的方向是()A.东偏南30°B.南偏东60°C.南偏西30°D.北偏东30°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三个正方形A,B,C中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B,C中的三个数依次是()A.1,﹣3,0B.0,﹣3,1C.﹣3,0,1D.﹣3,1,015、如图所示,从A地到达B地,最短的路线是()A.A→C→E→BB.A→F→E→BC.A→D→E→BD.A→C→G→E→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和,高为.若一只蚂蚁从点开始经过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________ .17、如图,已知∠EOA=90°,射线OD在北偏东35°的方向,反向延长射线OD于点C,∠DOE的度数为________,∠AOC的度数为________.1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则________°.19、上午8:25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小于平角的角)度数是________.20、北京西站和北京南站是北京的两个铁路客运中心,如图,A,B,C分别表示天安门、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经测量,北京西站在天安门的南偏西77°方向,北京南站在天安门的南偏西18°方向.则∠BAC=________°.21、钟表在12时20分时刻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____22、如图,,点P为内一点,.点M、N分别在上,则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23、一个角的度数为,那么这个角的余角度数为________24、六棱柱有________ 面.25、用度、分、秒表示24.18°= 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已知∠α与∠β互为补角,且∠β的一半比∠α大30°,求∠α27、如图,中,高为AD,∠BAC角平分线为AE,若∠B=28°,∠ACD=60°,求∠EAD的度数.28、有3个棱长分别是3cm,4cm,5cm的正方体组合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整个立体图形摆放在地上)29、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于点O,∠BOD=40°.求∠AOE的度数.30、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请你想出办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C3、B4、D5、B6、D7、C8、A9、D11、B12、D13、D14、A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29、。
(人教版)福州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福州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则①AC=BC;②AC=12AB;③BC=12AB;④AB=2AC;⑤AB=2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2 B.3 C.4 D.5D 解析: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答.【详解】∵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C=BC,AC=12AB,BC=12AB,AB=2AC,AB=2BC,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及计算,掌握线段中点是将线段两等分的点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OA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AOB=90°,则OB的方位角是()A.北偏西30°B.北偏西60°C.北偏东30°D.北偏东60°B解析:B【分析】先求出∠COB=60°,再根据具体位置确定答案.【详解】如图,∵∠AOB=90°,∠AOC=30°,∴∠COB=60°,∴OB的方位角是北偏西6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已知一个角求其余角,正确理解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及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B .45α︒-C .452α︒- D .90α︒- 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AOB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D 的度数,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D 的度数.【详解】解:∵∠AOC=90°,∠COB=α,∴∠AOB=∠AOC+∠COB=90°+α.∵OD 平分∠AOB ,∴∠BOD=12(90°+α)=45°+12α, ∴∠COD=∠BOD-∠COB=45°-12α, 故选:C.【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C解析:C【分析】 根据柱体的体积V=S•h ,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详解】∵柱体的体积V=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线段8,6AB cm AC cm ==,下面有四个说法: ①线段BC 长可能为2cm ;②线段BC 长可能为14cm ;③线段BC 长不可能为5cm ;④线段BC 长可能为9cm .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 ①②④D .①②③④C解析:C【分析】分三种情况: C 在线段AB 上,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以及C 不在直线AB 上结合线段的和差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当C 在线段AB 上时,BC=AB-AC= 8-6=2;当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BC=AB+AC =8+6=14;当C 不在直线AB 上时,AB 、AC 、BC 三边构成三角形,则2<BC <14,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题意,进行正确的分类求解是关键. 6.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85°B.105°C.125°D.160°C解析:C【分析】首先求得AB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得:∠BAC=(90°﹣70°)+15°+90°=12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正确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关键.7.一根直木棒长10厘米,棒上有刻度如图,若把它作为尺子,只测量一次,能测量的长度共有()A.7种B.6种C.5种D.4种B解析:B【分析】根据棒上标的数字,找出这根木棒被2、7两点分成的线段的条数即可.【详解】如图,∵线段AD被B、C两点分成AB、AC、AD、BC、BD、CD六条的线段∴能量的长度有:2、3、5、7、8、10,共6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找出已知图形上线段的条数.8.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 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9.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三角形,留下较大的几何体一定有()A.7个面B.15条棱C.7个顶点D.10个顶点A解析:A【解析】【分析】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若所得的截面是一个三角形,此时剩下的较大的几何体一定比正方体多了一个面,如果过三个面截得的截面是三角形,那么就能多出3条棱和两个顶点,如果过3个顶点截得的截面是三角形,那么就能多出0条棱和两个顶点.【详解】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若所得的截面是一个三角形,此时剩下的较大的几何体一定比正方体多了一个面,如果过三个面截得的截面是三角形,那么就能多出3条棱和两个顶点,如果过3个顶点截得的截面是三角形,那么就能多出0条棱和两个顶点.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形.10.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C点折叠后的C'点∠的度数是()落在MB'的延长线上,则EMFA.85°B.90°C.95°D.10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的线段相等,可得.【详解】解:根据图形,可得:∠EMB′=∠EMB ,∠FMB′=∠FMC ,∵∠FMC +∠FMB′+∠EMB′+∠BME =180°,∴2(∠EMB′+∠FMB′)=180°,∵∠EMB′+∠FMB′=∠FME ,∴∠EMF =9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翻折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图形翻折的性质.二、填空题11.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D 是线段AB 的中点,AC =13AD ,CD=4cm ,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cm 【分析】根据AC=ADCD=4cm 求出再根据是线段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ADCD=4cm ∴∴∵是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解析:12【分析】根据AC =13AD ,CD=4cm ,求出AD ,再根据D 是线段AB 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AC =13AD ,CD=4cm , ∴12433CD AD AC AD AD AD =-=-== ∴6AD =,∵D 是线段AB 的中点,∴212AB AD ==∴12AB cm =故答案为12【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言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解析: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 ∵1143BD AB CD ==,∴AB =4BD ,CD =3BD .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AM =BM =2BD ,DB =BN =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 =MB +BN =3BD =9.所以BD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13.分别指出图中截面的形状;长方形;五边形;圆【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各面的特点结合截面与一面平行可解第一图;根据五棱柱特点结合截面平行于底面可得第二图答案;由截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可得第三图解答【详解】①截面与长面平行可以得解析:长方形;五边形;圆.【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各面的特点,结合截面与一面平行可解第一图;根据五棱柱特点结合截面平行于底面可得第二图答案;由截面平行于圆锥的底面可得第三图解答.【详解】①截面与长面平行,可以得到长方形形截面;②截面与棱柱的底面平行,可得到五边形截面;③截面与圆锥底平行,可以得到圆形截面.故答案为:长方形、五边形、圆.【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14.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解析: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段的性质来分析得出即可.【详解】第一个情景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来做的,第二个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点睛】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36.275︒=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1630【解析】【分析】利用度分秒的换算1度=60分1分=60秒来计算【详解】36度16分30秒故答案为:361630【点睛】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换算法则解析:16 30【解析】【分析】利用度分秒的换算1度= 60分,1分=60秒,来计算.【详解】36.275︒=36度16分30秒故答案为:36,16,30.【点睛】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换算法则.16.魏老师去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若把10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盘上的指针转了180︒,第二天魏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若把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转过________度;(2)若指针转了243︒,则这些菜共有________千克.135【分析】(1)算出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乘以05即可;(2)让243°除以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即可【详解】解:(1)=18°05×18°=9°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9°;(2)24解析:13.5【分析】(1)算出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乘以0.5即可;(2)让243°除以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即可.【详解】解:(1)18010︒=18°,0.5×18°=9°,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9°;(2)243°÷18°=13.5(千克),答:共有菜13.5千克.故答案为9,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计算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秤上放1千克菜转过的角度为多少.17.如图,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使角的顶点落在A′处,且使得∠ABA′=90°,BC为折痕,若BD为∠A′BE的平分线,则∠CBD=________°.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根据BD为∠A′BE的平分线得到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BD为∠A′BE的平分线∴∴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析: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45A BD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BD 为∠A′BE 的平分线,∴45A BD '∠=︒,∴90CBD A BC A BD ∠∠∠=+=''︒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角角相等,利用平角求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图形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O 是直线AB 上一点,OD 平分∠BOC, ∠COE =90°,若∠AOC =40°,则∠DOE =_________.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解析: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12∠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0°,∵∠AOC=40°,∴∠BOC=140°,∵OD 平分∠BOC ,∴∠COD=12∠BOC=70°,∵∠DOE=∠COE-∠COD,∠COE=90°,∴∠DOE=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19.已知一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至6六个数字,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1和5的对面数字分别是__和___.4【分析】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得到底面的数字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第一个正方体已知235第二个正方体已知245第三个正方体已知124且不同的面上写的数字各不相同可求得第一个正方体底面的数解析:4【分析】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得到底面的数字,即可求得结果.【详解】第一个正方体已知2,3,5,第二个正方体已知2,4,5,第三个正方体已知1,2,4,且不同的面上写的数字各不相同,可求得第一个正方体底面的数字为3,5对应的底面数字为4.故答案为3,4.20.有高度相同的一段方木和一段圆木,体积之比是1:1.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方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将圆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则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解析:2 8【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24r r rππ=⨯圆内作最大的正方形:设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222R R R ππ⨯=, 因为,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即图(1)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图(2)的大圆的面积,所以,现在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是:22:48πππ=; 答: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为28π.故答案为:28π.【点睛】本题以方木圆木的体积为背景,考查了正方形的内切圆,圆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问题,熟练的掌握以上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180903060BOD ∴∠=︒-︒-︒=︒, 9060150COB ∴∠=︒+︒=︒,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756015DOE BOE BOD ∴∠=∠-∠=︒-︒=︒. (2)COD ∠是直角,AOC a ∠=, 1809090BOD a a ∴∠=︒-︒-=︒-, 9090180COB a a ∴∠=︒+︒-=︒-,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即2AOC DOE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2),若108AOC ︒∠=,(072)COE n n ︒∠=<<,OB 平分AOE ∠,OD平分COE ∠,求BOD ∠的度数.解析:(1)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54︒【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 ,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1)题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因为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108AOC ︒∠=,(072)COE n n ︒∠=<<,所以1111()2222BOD BOE DOE AOE COE AOE COE AOC ∠=∠-∠=∠-∠=∠-∠=∠.因为108AOC ∠=︒,所以54BO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成2:3:4三部分,E 为线段AB 的中点,6cm AD =.求:(1)线段AB 的长; (2)线段DE 的长.解析:(1)10.8cm ;(2)0.6cm 【分析】(1)设2cm AC x =,3cm CD x =,4cm BD x =,则根据6cm AD =列式计算即可. (2)由E 为线段AB 的中点,且根据(1)知AB 的长为10.8cm ,即可求出DE 的长. 【详解】(1)设2cm AC x =,3cm CD x =,4cm BD x =. 则有236x x +=, 解得 1.2x =.则234910.8x x x x ++==. 所以AB 的长为10.8cm . (2)因为E 为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15.4cm 2AE AB ==. 所以6 5.40.6cm DE AD AE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E=90°.(1)如图1,若OC 平分∠AOE,求∠AOD 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 ,且OE 平分∠FOC ,求∠EOF 的度数. 解析:(1)135°;(2)54° 【分析】(1)利用OC 平分∠AOE ,可得∠AOC =12∠AOE =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 ,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平分∠COF ,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 【详解】(1)∵∠AOE=90°,OC 平分∠AOE , ∴∠AOC =12∠AOE =12×90°=45°, ∵∠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 即∠AOD 的度数为135°. (2)∵∠BOC=4∠FOB , ∴设∠FOB=x°,∠BOC=4x° ∴∠COF=∠COB-∠BOF =4x°-x°=3x° ∵OE 平分∠COF ∴∠COE=∠EOF=12∠COF=32x° ∵32x+x =90° ∴x=36,∴∠EOF=32x°=32×36°=54° 即∠EOF 的度数为54°.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1)若9,6AC cm CB 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bcm M N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7.5;(2)12a ,理由见解析;(3)能,MN=12b ,画图和理由见解析 【分析】(1)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先求出MC 、CN 的长度,再利用MN=CM+CN 即可求出MN 的长度即可.(2)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CN 即可得出答案. (3)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NC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4.5cm,CN=12BC=3cm,∴MN=CM+CN=4.5+3=7.5cm.所以线段MN的长为7.5cm.(2)MN的长度等于12 a,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CN=12AC+12BC=12(AC+BC)=12a;(3)MN的长度等于12 b,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NC=12AC-12BC=12(AC-BC)=12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掌握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注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也是关键.26.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圆锥,圆柱,球体,正方体的形状连接即可.【详解】连接如图.【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的概念.27.如图所示,∠AOB =35°,∠BOC =50°,∠COD =22°,OE 平分∠AOD ,求∠BOE 的度数.解析:5°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角的和差关系算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E =12∠AOD ,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AOB =35°,∠BOC =50°,∠COD =22°, ∴∠AOD =35°+50°+22°=107°. ∵OE 平分∠AOD ,∴∠AOE =12∠AOD =12×107°=53.5°, ∴∠BOE =∠AOE -∠AOB =53.5°-35°=18.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8.直线l 上有A ,B 两点,AB =24cm ,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 =2OB .(1)OA =__________cm ,OB =___________cm ;(2)若C 点是线段AO 上的一点,且满足AC =CO +CB ,求CO 的长;(3)若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 的速度为2cm /s ,点Q 的速度为1cm s ⁄,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 ①当t 为何值时,2OP −OQ =8;②当点P 经过点O 时,动点M 从点O 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 追上点Q 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 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 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 ,Q 停止时,点M 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 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 . 解析:(1)16,8;(2)83;(3)①t=165或16s;②48.【解析】 【分析】(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的长为x cm.由题意,得x+(x+8)=24−8−x..解得x=83.所以CO的长为83cm(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或16s时,2OP−OQ=8.5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人教版)福州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版)福州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提高练习(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A.B.C.D. D解析:D【分析】根据图象,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1与∠2是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图象,∠1<∠2,故本选项错误;C.∠1是锐角,∠2是直角,∠1<∠2,故本选项错误;D.∠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所以∠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如图.∠AOB=∠COD,则( )A.∠1>∠2 B.∠1=∠2C.∠1<∠2 D.∠1与∠2的大小无法比较B解析:B【解析】∵∠AOB=∠COD,∴∠AOB-∠BOD=∠COD-∠BOD,∴∠1=∠2;故选B.【点睛】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3.如图,∠AOB=120°,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OD+∠BOE=60°B .∠AOD=12∠EOC C .∠BOE=2∠CODD .∠DOE 的度数不能确定A解析:A【分析】 本题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将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 、∵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BOE+∠AOD=∠EOC+∠DOC=∠DOE=12(∠BOC+∠AOC )=12∠AOB=60°. 故本选项叙述正确;B 、∵OD 是∠AOC 的角平分线,∴∠AOD=12∠AOC . 又∵OC 是∠AOB 内部任意一条射线,∴∠AOC=∠EOC 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C 、∵OC 是∠AOB 内部任意一条射线,∴∠BOE=∠AOC 不一定成立,∴∠BOE=2∠COD 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D 、∵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DOE=12(∠BOC+∠AOC )=12∠AOB=60°. 故本选项叙述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4.α∠与β∠的度数分别是219m -和77m -,且α∠与β∠都是γ∠的补角,那么α∠与β∠的关系是( ).A .不互余且不相等B .不互余但相等C .互为余角但不相等D .互为余角且相等D解析:D【分析】由α∠与β∠都是γ∠的补角可得αβ∠=∠,进而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进一步即可进行判断.【详解】解:由α∠与β∠都是γ∠的补角,得αβ∠=∠,即21977m m -=-,解得:32m =,所以2197745m m -=-=.所以α∠与β∠互为余角且相等.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AOC =90°,∠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是( )A .30°B .60°C .30°或60°D .30°或150°D 解析:D【分析】根据两角的比和两角的和即可求得两个角的度数.【详解】由∠AOC =90°,∠AOB :∠AOC =2:3,可得当B 在∠AOC 内侧时,可以知道∠AOB 23=⨯90°=60°,∠BOC =30°; 当B 在∠AOC 外侧时,∠BOC =15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角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讨论.6.如果∠1的余角是∠2,并且∠1=2∠2,则∠1的补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C 解析:C【分析】根据∠1的余角是∠2,并且∠1=2∠2求出∠1,再求∠1的补角.【详解】∵∠1的余角是∠2,∴∠1+∠2=90°,∵∠1=2∠2,∴2∠2+∠2=90°,∴∠2=30°,∴∠1=60°,∴∠1的补角为180°﹣60°=12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并理清余角和补角的关系求解更简便.∠=∠的图形的个数是()7.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C解析: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8.如图,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地到B地有三条水路、两条陆路,从B地到C地有4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地不经B地直线到C地,则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A.10种B.20种C.21种D.626种C解析:C【分析】本题只需分别数出A到B、B到C、A到C的条数,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观察图形,得:A到B有5条,B到C有4条,所以A到B到C有5×4=20条,A到C一条.所以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共21条.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有顺序地数出所有情况.9.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 .B .C .D . C解析:C【解析】【分析】 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 .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 .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10.线段10AB cm =,C 为直线AB 上的点,且2BC cm =,,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则MN 的长度是( )A .6cmB .5cm 或7cmC .5cmD .5cm 或6cm C 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①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的点,②C 为线段AB 上的点,利用中点的性质分别进行求解.【详解】如图1, ①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的点,∵,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CM=12AC=12(AB+BC )=6cm, CN=12BC=1cm, ∴MN=CM-CN=5cm;如图2,②C 为线段AB 上的点,∵,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CM=12AC=12(AB-BC )=4cm, CN=12BC=1cm,∴MN=CM+CN=5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二、填空题11.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_____,简称____.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有____的面与______的面两种.几何体体面平曲【解析】【分析】几何体又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详解】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故答案为:(1)几何体(2)解析:几何体体面平曲【解析】【分析】几何体又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详解】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故答案为:(1). 几何体(2). 体 (3). 面(4). 平(5). 曲【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12.某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长为8cm,它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3.192【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cm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 宽为6解析:192【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长方体的高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设长方体的高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14-2x)cm,根据题意可得:14-2x+8+x+8=26,解得:x=4,所以长方体的高为4cm,宽为6cm,长为8cm,长方形的体积为:8×6×4=192(cm3);故答案为:19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D=AB-ADAE=AB-BE∴解析:3 5【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12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ADDB=23,AEEB=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12AB,∵ADDB =23,AEEB=2,BD=AB-AD,AE=AB-BE,∴AD=25AB,BE=13AB,∵CD=AC-AD,CE=BC-BE,∴CD=12AB-25AB=110AB,CE=12AB-13AB=16AB,∴CDCE=11016ABAB=35,故答案为3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4.如图,点C ,M ,N 在线段AB 上,且M 是AC 的中点,CN :NB=1:2,若AC=12,MN=15,则线段AB 的长是_______.39【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MC的长根据MN=MC+CN 可得CN 的长根据CN :NB=1:2可求出NB 的长根据AB=AC+CN+NB 即可得答案【详解】∵M 是AC 的中点AC=12∴MC=AC=6∵M 解析:39【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MC 的长,根据MN=MC+CN 可得CN 的长,根据CN :NB=1:2,可求出NB 的长,根据AB=AC+CN+NB 即可得答案.【详解】∵M 是AC 的中点,AC=12,∴MC=12AC=6, ∵MN=MC+CN ,MN=15,∴CN=15-6=9,∵CN :NB=1:2,∴NB=18,∴AB=AC+CN+NB=12+9+18=39.故答案为3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5.如图所示,填空:(1)AOB AOC ∠=∠+_________;(2)COB C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OB COD AOD ∠+∠-∠=_________.∠BOC 【分析】根据图中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进行运算即可完成解答;【详解】(1);(2)=∠AOB-∠AOC (3)====∠BO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在图形中寻找角的和差关系解析:BOC ∠ BOD ∠ AOB ∠ AOC ∠ ∠BOC【分析】根据图中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进行运算,即可完成解答;【详解】(1)AOB AOC ∠=∠+BOC ∠;(2)COB COD ∠=∠-BOD ∠=∠AOB-∠AOC(3)AOB COD AOD ∠+∠-∠=()AOB COD AOB BOD ∠+∠-∠+∠=AOB COD AOB BOD ∠+∠-∠-∠=COD BOD ∠-∠=∠BO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在图形中寻找角的和差关系.16.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则折叠后与棱AB 重合的棱是________.BC 【分析】把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找到与AB 重合的线段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与棱AB 重合的棱是BC 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即可解析:BC【分析】把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找到与AB 重合的线段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与棱AB 重合的棱是BC .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即可解决问题.17.乘火车从A 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 站,那么在A ,B 两站之间需要安排不同的车票________种.20【解析】【分析】本题需先求出AB 之间共有多少条线段根据线段的条数即可求出车票的种数【详解】设点CDE 是线段AB 上的三个点根据题意可得:图中共用=10条线段∵A 到B 与B 到A 车票不同∴从A 到B 的车票解析:20【解析】【分析】本题需先求出A 、B 之间共有多少条线段,根据线段的条数即可求出车票的种数.【详解】设点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根据题意可得:图中共用()5152-⨯=10条线段∵A到B与B到A车票不同.∴从A到B的车票共有10×2=20种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求线段的条数的问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线段的条数与车票种数的联系与区别.18.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若3AC=,1CP=,则线段PN的长为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解析:3 2【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CB的长,结合图形、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N的长,进而得出PN的长.【详解】∵AP=AC+CP,CP=1,∴AP=3+1=4,∵P为AB的中点,∴AB=2AP=8,∵CB=AB-AC,AC=3,∴CB=5,∵N为CB的中点,∴CN=12BC=52,∴PN=CN-CP=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 =35°,②∠AOP =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12∠AOB =35°时,∠BOP=35° ∴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B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4对;②∠AOP =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P 与∠AOB ,∠AOP 与∠COD ,∠COD 与∠COB ,∠AOB 与∠COB ,∠COP 与∠COB ,一共6对;③0<x <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 与∠COP ,∠AOB 与∠COB ,∠COD 与∠COB ,一共3对.则m =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0.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解析: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2个小正方体,所以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解答题21.已知线段14AB =,在线段AB 上有点C ,D ,M ,N 四个点,且满足AC :CD :1DB =:2:4,12AM AC =,且14DN BD =,求MN 的长. 解析:7或3【分析】 求出AC ,CD ,BD ,求出CM ,DN ,根据MN CM CD DN =++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该几何体是________;A .正方体B .长方体C .三棱柱D .四棱锥(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解析:(1)C ;(2)4【分析】(1)本题根据展开图可直接得出答案.(2)本题根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求解即可.【详解】(1)本题可根据展开图中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判定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 .(2)由图已知:该几何体底面积为等腰三角形面积12222=⨯⨯=;该几何体的高为2; 故该几何体体积=底面积⨯高=22=4⨯.【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展开图以及体积求法,根据展开图推测几何体时需要以展开图的特征位置作为推测依据,求解体积或者面积时按照公式求解即可.23.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2)若6AB =,求MN 的长度.解析:(1)3;(2)3.【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2CN =,1AM CM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132NM MC CN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24.如图是由7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解析:画图见详解.【分析】分别画出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注意所有看到的棱都要表示到三视图中.【详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所有看到的棱都要在三视图中表示出来是画图的关键. 2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22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解析:(1)14-,85t -;(2)2.5秒或3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图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14-,85t -;(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 2.5t =.②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3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11111()22112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1111()11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图形填空:(1)AC = + + ;(2)AB =AC ﹣ ;(3)DB+BC = ﹣AD(4)若AC =8cm ,D 是线段AC 中点,B 是线段DC 中点,求线段AB 的长.解析:(1)AD ,DB ,BC ;(2)BC ;(3)AC ;(4)6cm .【分析】(1)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2)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3)根据图形直观的得到各线段之间的关系;(4)AD 和CD 的长度相等并且都等于AC 的一半,DB 的长度为CD 长度的一半即为AC 长度的四分之一.AB 的长度等于AD 加上DB ,从而可求出AB 的长度.【详解】(1)AC =AD+DB+BC故答案为:AD ,DB ,BC ;(2)AB =AC ﹣BC ;故答案为:BC ;(3)DB+BC =DC=AC ﹣AD故答案为:AC ;(4)∵D 是AC 的中点,AC =8时,AD =DC =4B 是DC 的中点,∴DB =2∴AB =AD+DB=4+2,=6(cm ).【点睛】本题重点是根据题干中的图形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在第四问中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线段.27.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8040=︒-︒,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28.如图,已知线段a 和b ,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只保留作图痕迹即可):(1)在射线OA ,OB ,OC 上作线段OA′,OB′,OC′,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 相等; (2)在射线OD 上作线段OD′,使OD′与线段b 相等;(3)连接A′C′,C′B′,B′D′,D′A′.解析: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A,OB,OC于A′、B′、C′;、(2)以点O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D,于D′.(3)依次连接A′C′B′D′,即可解答.【详解】解:(1)如图所示OA′、OB′、OC′.(2)如图所示OD′.(3)如图所示A′C′B′D′.【点睛】此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尺规作图.。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班级座号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睁开图,把睁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 字一面的相对面建上的字是()A.和B.谐C.社D.会设和谐社会第1题图2.下边左侧是用八块完整同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边看该几何体获得的图是()A B C D3. 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睁开获得的,相应的立体图形按序是()A.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第3题图D.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4. 如图,关于直线AB,线段 CD,射线 EF,此中能订交的是()CBB A B D AAFC D E EEFFA B C D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画一条 3 厘米长的射线B.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直线C. 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6. 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一样地点摆放,摆放方式中∠与∠互余的是()ααβββαβαA B C D7.点 E 在线段 CD上,下边四个等式① CE=DE;② DE=1CD;③ CD= 2CE;④ CD=1DE.此中能表示 E 是线段 CD中点的有(2)2A.1 个B. 2个C. 3个D. 4个8. C 是线段 AB上一点, D 是 BC的中点,若 AB= 12cm, AC= 2cm,则 BD的长为()A. 3cmB. 4cmC. 5cmD. 6cm9. 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睁开图,若AB= 4,则该正方体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A. 1B. 2AC. 3D. 410. 用度、分、秒表示91.34 °为()第 9题图BA. 91 ° 20/24//B. 91° 34/C. 91° 20/ 4//D. 91° 3/ 4//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1. 以下各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睁开图(填序号).①②③④12.已知 M、 N 是线段 AB的三均分点, C 是 BN的中点, CM= 6cm,则 AB= cm.13.已知线段 AB,延伸 AB 到 C,使 BC= 2AB,D 为 AB的中点,若 BD= 3cm,则 AC的长为cm.14.若时针由 2 点 30分走到 2点 55分,则时针转过度,分针转过度 .15.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 4 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0 分)16. (每题 5 分,共 10 分)依据以下语句,画出图形.A⑴已知四点A、 B、 C、 D.D①画直线 AB;②连结 AC、 BD,订交于点O;B C③画射线 AD、 BC,交于点P.⑵如图,已知线段a、 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b. (不要求写画法)ab17.计算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⑴( 180°- 91° 32/ 24//)× 3⑵ 34° 25/× 3+35° 42/1还少 20°,求这个角 .⑶ 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⑷如图, AOB为直线, OC均分∠ AOD,∠ BOD= 42°,求∠ AOC的度数 .CDA O B18.(本大题 6 分)如图,是由 7 块正方体木块堆成的物体,请说出图⑴、图⑵、图⑶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获得的?⑴⑵⑶19.(本大题 7 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睁开图,标明了 A 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假如正方体的左面与右边标明的式子相等.- 2⑴求 x 的值 .3x1⑵求正方体的上边和底面的数字和.第 24题图A3x- 220.(本大题 7 分)研究题:如图,将册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极点 A 落在 A/处, BC为折痕, BD均分∠A/ BE,求∠ CBD的度数 .A /C DA B E第25题图七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参照答案一、 DBABC CCCBA二、 11、12、1213、1814、12.5° 150°15、60°三、 16、略17、(1)265°15/ 48//(2)138°57/(3)75°(4)69°18、上边下边(或正面)左面(或右边或侧边)19、(1)x=1(2)4。
福州市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68656]给出下列各说法: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的,1个是曲的;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的;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0分)[ID :686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3.(0分)[ID :68641]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B .45α︒-C .452α︒- D .90α︒-4.(0分)[ID :68629]如图∠AOC=∠BOD=90︒,4位同学观察图形后分别说了自己的观点.甲:∠AOB=∠COD ;乙: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丙:∠AOB+∠COD =90︒;丁:∠BOC+∠AOD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0分)[ID :68625]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0分)[ID :68612]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A .B .C .D . 7.(0分)[ID :68611]如图,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高,将直角三角形ABC 按以下方式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侧几何体的是( ).A .绕着AC 旋转B .绕着AB 旋转C .绕着CD 旋转 D .绕着BC 旋转 8.(0分)[ID :68605]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9.(0分)[ID :68602]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10.(0分)[ID :68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PA 和射线AP 是同一条射线B .射线OA 的长度是3cmC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 P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分)[ID :68590]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12.(0分)[ID :68589]已知∠AOB=40°,∠BOC=20°,则∠AOC 的度数为( ) A .60° B .20° C .40° D .20°或60° 13.(0分)[ID :68586]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25BC A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34DA AB =,则线段AD 是线段CB 的____倍 A .98 B .89 C .32 D .2314.(0分)[ID :68584]一根直木棒长10厘米,棒上有刻度如图,若把它作为尺子,只测量一次,能测量的长度共有( )A .7种B .6种C .5种D .4种15.(0分)[ID :68573]下图是一个三面带有标记的正方体,它的表面展开图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6.(0分)[ID :68721]已知点、、A B C 都在直线l 上,13BC AB =,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直线l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则AC =__________.17.(0分)[ID :68704](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两条线段a 和b 的大小,结果可能有 种情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8.(0分)[ID :68678]如图,在自来水管道AB 的两旁有两个住宅小区C ,D ,现要在主水管道上开一个接口P 往C ,D 两小区铺设水管,为节约铺设水管的用料,接口P 应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说明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分)[ID:68676]按照图填空:(1)图中以点0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中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20.(0分)[ID:68673]把一条长为20厘米的线段分成三段,如果中间一段长为8厘米,那么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厘米.21.(0分)[ID:68671]如图,小颖从家到超市共有4条路可走,小颖应选择第________条路才能使路程最短,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2.(0分)[ID:68666]填空:(1)8.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3)36000''=________'=________︒;(4)413480.15︒=________'=________''.23.(0分)[ID:68658]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24.(0分)[ID:68745]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BOC, ∠COE=90°,若∠AOC=40°,则∠DOE=_________.AB BC CD=,AB的中点M与CD的中点N的25.(0分)[ID:68734]如图,::2:3:4距离是3cm,则BC=______.26.(0分)[ID :68732]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27.(0分)[ID :68727]有高度相同的一段方木和一段圆木,体积之比是1:1.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方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将圆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则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三、解答题28.(0分)[ID :68842]已知线段14AB =,在线段AB 上有点C ,D ,M ,N 四个点,且满足AC :CD :1DB =:2:4,12AM AC =,且14DN BD =,求MN 的长. 29.(0分)[ID :68837]已知线段AB =10cm ,直线AB 上有一点C ,BC =6cm ,M 为线段AB 的中点,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30.(0分)[ID :68798]已知AOB m ∠=,与AOC ∠互为余角,与BOD ∠互为补角,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1)如图,当35m =时,求AOM ∠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请你补全图形,并求MON ∠的度数;(3)当AOB ∠为大于30的锐角,且AOC ∠与AOB ∠有重合部分时,请求出MON ∠的度数.(写出说理过程,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2.B3.C4.B5.A6.A7.B8.C9.D10.D11.C12.D13.A14.B15.D二、填空题16.或4【分析】根据点C与点B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推出各线段与AC的关系根据直线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列出关于AC的方程即可求出AC【详解】解:若点C在点B左侧时如下图所示:∵∴∴B17.(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ba=ba<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18.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CD小区之间沿直线铺设可使用料最少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P在线段CD上时PC+PD最小即此时所用的铺设水管的材料最19.射线3线段6线段【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20.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21.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22.4536423600109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23.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真【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把条件两个角是同角的余角写在如果的后面把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24.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平分∠BOC得出∠COD=∠BOC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求出即可【详解】∵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25.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26.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27.【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与三、解答题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圆柱、圆锥、正方体、球,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2个底面是平面,1个侧面是曲面,故①错误;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故②正确;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曲面,故③错误;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各种图形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B解析:B【解析】A、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说法正确;B、n棱柱有n+2个面,n个顶点,故原题说法错误;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说法正确;D、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说法正确;故选B.3.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AO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D的度数,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D的度数.【详解】解:∵∠AOC=90°,∠COB=α,∴∠AOB=∠AOC+∠COB=90°+α.∵OD平分∠AOB,∴∠BOD=12(90°+α)=45°+12α,∴∠COD=∠BOD-∠COB=45°-12α,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甲∠AOB+∠BOC=∠BOC+∠COD=90°,∠AOB=∠COD,故甲正确;乙∠AOB,∠AOC,∠AOD,∠BOC,∠BOD,∠COD,故乙正确;丙∠AOB=∠COD,故丙错误;丁:∠BOC+∠AOD=∠BOC+∠AOB+∠BOD=∠AOC+∠BOD=180°,故丁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补角的定义和角的有关推理的应用,能正确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5.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C,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详解】∵线段AB的长度是A、 B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2cm,当C在B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在B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综上可得AC=3cm或7cm,∴(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也是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 易判断选A.7.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只有绕斜边旋转一周,才可以得出组合体的圆锥,进而解答即可.【详解】将直角三角形ABC绕斜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三视图.8.C解析:C【分析】根据柱体的体积V=S•h,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柱体的体积V=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 )2-πr 2=3πr 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 2h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由APB ∠=A PB ''∠=36°,得APA BPB ''∠=∠,即可判断①,由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即可判断②,由12APB APA ''∠=∠,得=272APA A PB '''∠∠=︒,进而得45OPA ︒∠=′,即可判断③.【详解】∵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 ∴APB ∠=A PB ''∠=36°,∵+APA A PB APB ''''∠=∠∠,=+BPB APB APB ∠∠''∠,∴APA BPB ''∠=∠,故①正确;∵射线PA '经过刻度27,∴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B PA '∠+A PB '∠=54°+126°=180°,即:B PA '∠与A PB '∠互补,故②正确; ∵12APB APA ''∠=∠, ∴=272APA A PB '''∠∠=︒, ∴=1171177245O AP P A A '∠︒-∠=︒-︒=︒′,∴射线PA '经过刻度45.故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以及补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射线PA和射线AP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B、射线是无限长的,故本选项错误;C、直线AB、CD可能平行,没有交点,故本选项错误;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正确的.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性,是基础题,需熟练掌握.11.C解析:C【分析】由条件可知EC+DF=m-n,又因为E,F分别是AC,BD的中点,所以AE+BF=EC+DF=m-n,利用线段和差AB=AE+BF+EF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EC+DF=EF-CD=m-n∵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EC,DF=BF,∴AE+BF=EC+DF=m-n,∵AB=AE+EF+FB,∴AB=m-n+m=2m-n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性质及线段和差问题,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和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考虑两种情形①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②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详解】解: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故答案为20°或60°,故选D.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正确画出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13.A解析:A【分析】 根据25BC AC =,AC=AB+BC 可得出BC 与AB 的倍数关系,根据34DA AB =,利用等量代换即可得答案.【详解】 ∵25BC AC =,AC=AB+BC , ∴BC=25(AB+BC ), ∴AB=32BC , ∵34DA AB =, ∴AD=34×32BC=98BC , ∴线段AD 是线段CB 的98倍,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4.B解析:B【分析】根据棒上标的数字,找出这根木棒被2、7两点分成的线段的条数即可.【详解】如图,∵线段AD 被B 、C 两点分成AB 、AC 、AD 、BC 、BD 、CD 六条的线段∴能量的长度有:2、3、5、7、8、10,共6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找出已知图形上线段的条数.15.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中相邻的面和相对的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三角形和正方形是对面,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 三角形和正方形是对面,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展开图,掌握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中相邻的面和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或4【分析】根据点C 与点B 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推出各线段与AC 的关系根据直线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列出关于AC 的方程即可求出AC 【详解】解:若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下图所示:∵∴∴B 解析:3815或4 【分析】 根据点C 与点B 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推出各线段与AC 的关系,根据直线l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列出关于AC 的方程即可求出AC . 【详解】解:若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下图所示:∵13BC AB =∴()13BC AC BC =+ ∴BC=12AC ,AB=32AC ∵点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AD=DC=12AC ,CE=BE=4211BC AC = ∴AE=AC +CE=54AC ,DE=DC +CE=34AC ,DB=DC +CB=AC ∵直线l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 ∴AD +AC +AE +AB +DC +DE +DB +CE +CB +EB=19即12AC +AC +54AC +32AC +12AC +34AC +AC +14AC +12AC +14AC =19 解得:AC=3815; 若点C 在点B 右侧时,如下图所示: ∵13BC AB =∴()13BC AC BC =- ∴BC=14AC ,AB=34AC ∵点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AD=DC=12AC ,CE=BE=8211BC AC = ∴AE=AC -CE=78AC ,DE=DC -CE=38AC ,DB=DC -CB=14AC ∵直线l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AD +AC +AE +AB +DC +DE +DB +CE +CB +EB=19 即12AC +AC +78AC +34AC +12AC +38AC +14AC +18AC +14AC +18AC =19 解得:AC=4 综上所述:AC=3815或4. 故答案为:3815或4.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与差,掌握线段之间的关系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 >ba=ba <b 【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 和b 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解析:(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 >b 、a =b 、a <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 (2)两条线段a 和b 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2)比较两条线段a 和b 的大小,结果可能有3种情况,它们是a >b 、a =b 、a <b . 故答案为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3,a >b 、a =b 、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基础题型,是需要识记的知识.18.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CD小区之间沿直线铺设可使用料最少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P在线段CD上时PC+PD最小即此时所用的铺设水管的材料最解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C、D小区之间沿直线铺设可使用料最少,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P在线段CD上时,PC+PD最小,即此时所用的铺设水管的材料最少.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19.射线3线段6线段【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解析:射线OA,OB,OC 3 线段AB,BC,OB 6 线段OA,OB,OC,AB,AC,BC【解析】【分析】判断射线与线段的关键是:射线有一个端点,有方向;线段有两个端点,无方向.表示射线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与线段的表示不同.两字母书写时不能颠倒,有“始点”无“终点”.【详解】(1)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分别是OA、OB、OC;(2)由射线的含义可得以点B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分别是AB,BC,OB;(3)由线段的含义可得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线段OA、OB、OC、AB、AC、BC.【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20.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解析:14【解析】【分析】先求出两边线段的长度之和,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详解】根据题意,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之和=20-8=12cm ,所以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12÷2+8=6+8=14cm .【点睛】能正确找出“第一段中点到第三段中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边线段的一半与中间线段的和”是解本题的关键.21.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 解析:②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图形信息即可解答本题.【详解】根据题意,可把家与超市看作两个点,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第②条为最短距离,即数学知识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熟练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2.4536423600109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解析:45 36 4.23 600 10 9 54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3)(4)都是度分秒的计算,由度化度分秒的运算法则,整数的度数直接填入,度数小数部分乘以60,即可得到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得到秒;度分秒化度的运算法则为分别除以6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0.766045.6'⨯=,0.6'6036⨯="∴8.76845'36︒=︒";(2)48600.8'"÷=,'13.8600.23÷=︒∴'41348 4.23"︒=︒;(3)3600060600'"÷=,'6006010÷=︒∴'3600060010"==︒;(4)0.15609'︒⨯=,9'60540⨯="∴0.159540'︒==".故答案为(1)8,45,36;(2)4.23;(3)600,10;(4)9,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之间的换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度分秒的运算法则.23.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真【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把条件两个角是同角的余角写在如果的后面把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解析: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真【解析】【分析】根据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把条件“两个角是同角的余角”写在如果的后面,把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详解】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同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同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掌握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4.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平分∠BOC得出∠COD=∠BOC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解析: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平分∠BOC得出∠COD=12∠BOC,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求出即可.【详解】∵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180°,∵∠AOC=40°,∴∠BOC=140°,∵OD平分∠BOC,∴∠COD=12∠BOC=70°,∵∠DOE=∠COE-∠COD,∠COE=90°,∴∠DOE=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25.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B=xcm,CN=2xcm,∴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故答案为:1.5cm.【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26.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解析:6【分析】根据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可知,该几何体有2列2行,底面有4个小正方体摆成大正方体,上面至少2个小正方体,放在靠前面的2个小正方体上面.由此解答.【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第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2个小正方体,所以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7.【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与解析:2 8【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24r r r ππ=⨯圆内作最大的正方形:设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222R R R ππ⨯=, 因为,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即图(1)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图(2)的大圆的面积,所以,现在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是:22:48πππ=; 答: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为28π.故答案为:28π.【点睛】 本题以方木圆木的体积为背景,考查了正方形的内切圆,圆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问题,熟练的掌握以上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8.7或3【分析】求出AC ,CD ,BD ,求出CM ,DN ,根据MN CM CD DN =++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9.2cm 或8cm【分析】分两种情况:(1)点C 在线段AB 上时,(2)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出线段MN 的值,即可.【详解】解:(1)若为图1情形,∵M 为AB 的中点,∴MB =MA =5cm ,∵N 为BC 的中点,∴NB =NC =3cm ,∴MN =MB ﹣NB =2cm ;(2)若为图2情形,∵M 为AB 的中点,∴MB =AB =5cm ,∵N 为BC 的中点,∴NB =NC =3cm ,∴MN =MB +BN =8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和线段的中点概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0.(1)27.5°;(2) 135°或10°;(3) 2135︒-︒m 或45+︒︒m 或1352︒-︒m .【分析】(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OM 平分AOC ∠,得出∠COM=∠MOA ,因35m =即可求出.(2)∠AOB 和∠BOD 互补,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是∠AOB 和∠BOD 没有重合部分时,第二种情况是∠AOB 和∠BOD 有重合部分时,再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求解.(3)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符合题目的图,在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详解】解:(1)∠AOB=35°∵OM 平分AOC ∠∴∠COM=∠MOA=()9035227.5︒-︒÷=︒(2)当∠AOB 和∠BOD 没有重合部分时如图所示∵∠AOB=35°,∠AOB 与∠BOD 互补∴∠AOB+∠BOD=180°∵ON 平分BOD ∠∴∠BON=∠NOD=()18035272.5︒-︒÷=︒∴∠MON=∠NOB+∠BOA+∠AOM=72.5+35+27.5=135︒︒︒︒当∠AOB 和∠BOD 有重合部分时由(1)知∠MOA=27.5°,∠AOB=35°∠AOB 与∠BOD 互补∴∠AOB+∠BOD=180°∠BOD=180°-35°=145°同理可得:∠NOB=72.5°∠MON=72.5°-27.5°-35°=10°∴∠MON=135°或10°(3)如图所示因为∠AOB ∠AOC 互余,AOB m ∠=∴∠AOC=90︒-m∵OM 平分AOC ∠∴∠COM=∠MOA=()902=452︒︒-÷︒-m m ∵∠OB 与∠BOD 互补∴∠AOB+∠BOD=180°ON 平分BOD ∠ ∴∠CON=∠NOD=()1802902︒︒-÷=︒-m m ∴∠NAO=3909022︒︒--︒=︒-m m m ∴∠MON=390+45135222︒-︒-=︒-︒m m m同理可得∠MON=45+︒︒m同理可得∠MON=2135︒-︒m∴∠MON=2135︒-︒m 或45+︒︒m 或1352︒-︒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应用,再做题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需要分几个情况,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出每种情况.。
(人教版)福州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AOB =90°,则OB 的方位角是( )A .北偏西30°B .北偏西60°C .北偏东30°D .北偏东60°2.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 B .45α︒- C .452α︒-D .90α︒-3.已知点P 是CD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PC CD =;②12PC CD =;③2PC PD =;④PC PD CD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 (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计算:135333030306︒︒''''⨯-÷的值为( )A .335355︒'''B .363355︒'''C .63533︒'''D .53533︒'''6.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B .m +nC .2m ﹣nD .2m +n7.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1 50∠=︒.则2∠的度数为( )A .50︒B .65︒C .60︒D .70︒8.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B .C .D .9.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 =BC =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 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 )A .2B .1C .0D .-110.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 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11.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150°B .165°C .135°D .120°1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C 点折叠后的C '点落在MB'的延长线上,则EMF∠的度数是()A.85°B.90°C.95°D.100°二、填空题13.如图,能用O,A,B,C中的两个字母表示的不同射线有____条.14.某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长为8cm,它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3.15.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16.如图所示,观察下列图形,在横线上写出几何体的名称及截面形状.(1)①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________;(2)②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3)③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4)④的名称是________,截面形状是________;17.36.275︒=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18.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对应___,B对应___,C对应___,D对应__,E对应__.19.如图所示,若∠AOC=90°,∠BOC=30°,则∠AOB=________;若∠AOD=20°,∠COD=50°,∠BOC=30°,则∠BOD=______,∠AOC=________,∠AOB=________.20.在9点至10点之间的某时刻,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的夹角是110°,则这时刻是9点__________分.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22.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E是射线OB的反向延长线.(1)求射线OC的方向角;(2)求∠COE的度数;(3)若射线OD平分∠COE,求∠AOD的度数.AB=点C在线段AB上,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23.线段12cm(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求DE的长;AC=,求DE的长;(2)若4cm(3)若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求DE的长.24.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AB、射线AD;(2)画∠CDB;(3)找一点P,使点P既在AC上又在BD上.25.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现在以斜边AC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26.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CB上,且,.求CD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先求出∠COB=60°,再根据具体位置确定答案.【详解】如图,∵∠AOB=90°,∠AOC=30°,∴∠COB=60°,∴OB的方位角是北偏西60°,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已知一个角求其余角,正确理解方位角的确定方法及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AO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D的度数,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D的度数.【详解】解:∵∠AOC=90°,∠COB=α,∴∠AOB=∠AOC+∠COB=90°+α.∵OD平分∠AOB,∴∠BOD=12(90°+α)=45°+12α,∴∠COD=∠BOD-∠COB=45°-12α,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详解】 如图,∵P 是CD 中点,∴PC=PD ,12PC CD,CD=2PD ,PC+PD=CD , ∴正确的个数是①②④,共3个;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 ∴(1)错误; ∵射线没有长度, ∴(2)错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正确;∵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5cm ,BC=2cm , 当C 在B 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 在B 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 ,综上可得AC=3cm 或7cm , ∴(4)错误; 正确的只有1个,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分析】先进行度、分、秒的乘法除法计算,再算减法. 【详解】135333030306︒︒''''⨯-÷4139555︒︒''''=- 386415055︒︒''''-''='''363355︒=.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角度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6.C解析: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EC+FD=m-n ,又因为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则AE+FB=EC+FD ,故AB=AE+FB+EF 可求. 【详解】解:由题意得,EC+FD=m-n ∵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 ∴AE+FB=EC+FD=EF-CD=m-n 又∵AB=AE+FB+EF ∴AB=m-n+m=2m-n 故选:C . 【点睛】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7.B解析: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可求. 【详解】 解:∵AB ∥CD ,∴∠1+∠BEF=180°,∠2=∠BEG,∴∠BEF=180°-50°=130°,又∵EG平分∠BEF,∠BEF=65°,∴∠BEG=12∴∠2=6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性质.8.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9.A解析:A【分析】根据A、D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求得AB、BD的长度,从而找到BD的中点E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AD|=|6-(-5)|=11,2AB=BC=3CD,∴AB=1.5CD,∴1.5CD+3CD+CD=11,∴CD=2,∴AB=3,∴BD=8,∴ED=1BD=4,2∴|6-E|=4,∴点E所表示的数是:6-4=2.∴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10.D解析:D 【分析】由APB ∠=A PB ''∠=36°,得APA BPB ''∠=∠,即可判断①,由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即可判断②,由12APB APA ''∠=∠,得=272APA A PB '''∠∠=︒,进而得45OPA ︒∠=′,即可判断③. 【详解】∵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 ∴APB ∠=A PB ''∠=36°,∵+APA A PB APB ''''∠=∠∠,=+BPB APB APB ∠∠''∠, ∴APA BPB ''∠=∠, 故①正确;∵射线PA '经过刻度27,∴B PA '∠=117°-27°-36°=54°,A PB '∠=153°-27°=126°,∴B PA '∠+A PB '∠=54°+126°=180°,即:B PA '∠与A PB '∠互补, 故②正确;∵12APB APA ''∠=∠, ∴=272APA A PB '''∠∠=︒,∴=1171177245O AP P A A '∠︒-∠=︒-︒=︒′, ∴射线PA '经过刻度45. 故③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以及补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 【分析】根据钟表上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即可求解. 【详解】钟表上12个大格把一个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30°.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故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4.5×30°=135°. 故选C.此题考查的是角的运算,钟表上每个大格30°,明确1点30分时针与分针之间共4.5个大格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的线段相等,可得.【详解】解:根据图形,可得:∠EMB′=∠EMB,∠FMB′=∠FMC,∵∠FMC+∠FMB′+∠EMB′+∠BME=180°,∴2(∠EMB′+∠FMB′)=180°,∵∠EMB′+∠FMB′=∠FME,∴∠EMF=9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翻折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图形翻折的性质.二、填空题13.7【分析】找射线可以先找到一个端点然后以这个端点发散本题可以分别以ABCO为端点找到不同的射线【详解】以点O为端点并且能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射线是OAOBOC以点A为端点并且能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射线是AC解析:7【分析】找射线可以先找到一个端点,然后以这个端点发散。
七年级数学上《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含答案)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一、选择题1.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A.B.C.D.2.从左面看图中四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A.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4.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A.B.C. D.5.下面等式成立的是()A.83.5°=83°50′B.37°12′36″=37.48°C.24°24′24″=24.44° D.41.25°=41°15′6.下列语句: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④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10°,则∠BOD的度数是()A.25° B.35° C.45° D.55°8.如图,∠1+∠2等于()A.60° B.90° C.110°D.180°9.C是线段AB上一点,D是BC的中点,若AB=12cm,AC=2cm,则BD的长为()A.3cm B.4cm C.5cm D.6cm10.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两人做法如下: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折叠,使B点落在D点上,则∠1=45°;乙:将纸片沿AM、AN折叠,分别使B、D落在对角线AC上的一点P,则∠MAN=45°.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二、填空题11.如图,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绕着直线l旋转360°,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分别是.12.如图,以图中A,B,C,D,E为端点的线段共有条.13.如图所示:把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如果∠AOD=128°,那么∠BOC=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0,OE平分∠AOD,若∠BOC=80°,则∠AOE= °.15.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16.如图绕着中心最小旋转能与自身重合.17.如图所示,一艘船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至B,再从B点出发沿南偏东15°方向航行至C点,则∠ABC等于度.18.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只要旋转180度,就形成一个球体;半圆绕着直径旋转度,就可以形成一个球体.19.已知∠A=40°,则它的补角等于.20.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最少有个交点.三、解答题(21、22、26、27小题各12分,23、24、25题各14分,共90分)21.如图,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求线段DC和AB的长度.2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23.已知:如图,∠AOB是直角,∠AOC=40°,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1)求∠MON的大小;(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2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1)求x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底面的数字和.25.如图,将书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BD平分∠A′BE,求∠CBD 的度数.26.如图,已知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DE=9cm,求AB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27.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少20°,求这个角.《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A.B.C.D.【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为柱体,根据俯视图是三角形可判断出此几何体为三棱柱.【解答】解:∵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此几何体为柱体,∵俯视图是一个三角形,∴此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几何体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由俯视图可确定几何体的具体形状.2.从左面看图中四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四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圆柱是矩形,圆锥是等腰三角形,球是圆,正方体是正方形,由此可确定答案.【解答】解:因为圆柱的左视图是矩形,圆锥的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球的左视图是圆,正方体的左视图是正方形,所以,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是圆柱和正方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左视图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A.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根据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观察图形,由立体图形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可知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故选A.【点评】可根据所给图形判断具体形状,也可根据所给几何体的面数进行判断.4.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A.B.C. D.【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直线AB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B、直线AB与射线EF能够相交,故本选项正确;C、射线EF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D、直线AB与射线EF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熟记定义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5.下面等式成立的是()A.83.5°=83°50′B.37°12′36″=37.48°C.24°24′24″=24.44° D.41.25°=41°15′【考点】度分秒的换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计算,注意以60为进制.【解答】解:A、83.5°=83°50′,错误;B、37°12′=37.48°,错误;C、24°24′24″=24.44°,错误;D、41.25°=41°15′,正确.故选D.【点评】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6.下列语句: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④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垂线;直线、射线、线段;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垂线的性质可得①错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②正确;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得③错误;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④正确.【解答】解: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说法错误;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说法正确;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说法错误,应为4或6条;④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邻补角、对顶角,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7.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10°,则∠BOD的度数是()A.25° B.35° C.45° D.55°【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邻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OA平分∠EOC,∠EOC=110°,∴∠AOC=∠COE=55°,∴∠BOD=∠AOC=5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认准图形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1+∠2等于()A.60° B.90° C.110°D.180°【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1+90°+∠2=180°,即有∠1+∠2=90°.【解答】解:∵∠1+90°+∠2=180°,∴∠1+∠2=9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180°的角叫平角.9.C是线段AB上一点,D是BC的中点,若AB=12cm,AC=2cm,则BD的长为()A.3cm B.4cm C.5cm D.6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先求出BC,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答.【解答】解:∵AB=12cm,AC=2cm,∴BC=AB﹣AC=12﹣2=10cm.∵D是BC的中点,∴BD=BC=×10=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0.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两人做法如下: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折叠,使B点落在D点上,则∠1=45°;乙:将纸片沿AM、AN折叠,分别使B、D落在对角线AC上的一点P,则∠MAN=45°.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甲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进行折叠,根据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可得∠1=45°,故甲的做法是正确的;乙进行折叠后,可得两对等角,而四个角的和为90°,故∠MAN=45°是正确的,这样答案可得.【解答】解:∵AC为正方形的对角线,∴∠1=×90°=45°;∵AM、AN为折痕,∴∠2=∠3,4=∠5,又∵∠DAB=90°,∴∠3+∠4=×90°=45°.∴二者的做法都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着重合的角,结合直角进行求解.二、填空题11.如图,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绕着直线l旋转360°,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分别是圆柱;圆锥;球.【考点】点、线、面、体.【分析】三角形旋转可得圆锥,长方形旋转得圆柱,半圆旋转得球,结合这些规律直接连线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l旋转360°,各能形成圆柱、圆锥、球.故答案为:圆柱、圆锥、球.【点评】本题考查面动成体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常见平面图形旋转可得到什么立体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如图,以图中A,B,C,D,E为端点的线段共有10 条.【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分别写出各个线段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图中的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BC,线段BD,线段BE,线段CD,线段CE,线段DE,线段共10条.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上点与线段的数量关系,同学们可以记住公式:线段数=.13.如图所示:把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如果∠AOD=128°,那么∠BOC= 52°.【考点】角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到∠AOB=∠COD=90°,再计算∠BOD=∠AOD﹣90°=38°,然后根据∠BOC=∠COD ﹣∠BOD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OB=∠COD=90°,而∠AOD=128°,∴∠BOD=∠AOD﹣90°=38°,∴∠BOC=∠COD﹣∠BOD=90°﹣38°=52°.故答案为52°.【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1直角=90°;1平角=180°.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0,OE平分∠AOD,若∠BOC=80°,则∠AOE= 40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D=8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E的度数.【解答】解:∵∠BOC=80°,∴∠AOD=80°,∵OE平分∠AOD,∴∠AOE=80°÷2=40°,故答案为: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以及对顶角性质,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平分角.15.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解答】解:由几何体展开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答案为:三棱柱.【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绕着中心最小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考点】旋转对称图形.【分析】该图形被平分成四部分,因而每部分被分成的圆心角是90°,并且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因而旋转90°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解答】解: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最少顺时针旋转360°÷4=90°后,能与其自身重合.【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17.如图所示,一艘船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至B,再从B点出发沿南偏东15°方向航行至C点,则∠ABC等于60 度.【考点】方向角.【分析】根据南北方向是平行的得出∠ABF=45°,再和∠CBF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E∥BF,∴∠ABF=∁EAB=45°,∴∠ABC=∠ABF+∠CBF=45°+15°=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和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8.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只要旋转180度,就形成一个球体;半圆绕着直径旋转360 度,就可以形成一个球体.【考点】点、线、面、体.【分析】一个半圆围绕直径旋转一周,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即可解.【解答】解: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360度形成球.【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9.已知∠A=40°,则它的补角等于140°.【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补角的和等于180°计算即可.【解答】解:∵∠A=40°,∴它的补角=180°﹣40°=140°.故答案为:140°.【点评】本题考查了补角的知识,熟记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0.两条直线相交有 1 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3 个交点,最少有 1 个交点.【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解析: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一点时,有3个交点;当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时,有1个交点.【解答】解:两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故答案为:1;3;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主要利用了相交线的交点,是基础题.三、解答题(21、22、26、27小题各12分,23、24、25题各14分,共90分)21.如图,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求线段DC和AB的长度.【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CB、DB的长,可得D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与DC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DC=DB﹣CB=7﹣4=3(cm);D是AC的中点,AD=DC=3(cm),AB=AD+DB=3+7=10(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考点】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FOC=90°,∠1=40°结合平角的定义,可得∠3的度数,又因为∠3与∠AOD互为邻补角,可求出∠AOD的度数,又由OE平分∠AOD可求出∠2.【解答】解:∵∠FOC=90°,∠1=40°,AB为直线,∴∠3+∠FOC+∠1=180°,∴∠3=180°﹣90°﹣40°=50°.∠3与∠AOD互补,∴∠AOD=180°﹣∠3=130°,∵OE平分∠AOD,∴∠2=∠AOD=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邻补角的概念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23.已知:如图,∠AOB是直角,∠AOC=40°,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1)求∠MON的大小;(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AOB是直角,∠AOC=40°,可得∠AOB+∠AOC=90°+40°=130°,再利用OM是∠BOC的平分线,ON是∠AOC的平分线,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MON=∠MOC﹣∠NOC,又利用∠AOB是直角,不改变,可得.【解答】解:(1)∵∠AOB是直角,∠AOC=40°,∴∠AOB+∠AOC=90°+40°=130°,∵OM是∠BOC的平分线,ON是∠AOC的平分线,∴,.∴∠MON=∠MOC﹣∠NOC=65°﹣20°=45°,(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又∠AOB是直角,不改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1)求x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底面的数字和.【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分析】(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确定出相对面,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确定出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3和1,然后相加即可.【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2”是相对面,“3”与“1”是相对面,“x”与“3x﹣2”是相对面,(1)∵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x=3x﹣2,解得x=1;(2)∵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3和1,∴3+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5.如图,将书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BD平分∠A′BE,求∠CBD 的度数.【考点】角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BC=∠A′B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EBD,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翻折的性质得,∠ABC=∠A′BC,∵BD平分∠A′BE,∴∠A′B D=∠EBD,∵∠ABC+∠A′BC+∠A′BD+∠EBD=180°,∴∠A′BC+∠A′BD=90°,即∠CBD=90°.【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主要利用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DE=9cm,求AB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中点的概念,可以证明:AB=2DE,故AB的长可求;(2)由CE的长先求得BC的长,再根据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求得CD的长,最后即可求得BD的长.【解答】解:(1)∵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AC=2CD,BC=2CE,∴AB=AC+BC=2DE=18cm;(2)∵E是BC的中点,∴BC=2CE=10cm,∵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DC=AC=BC=5cm,∴DB=DC+CB=10+5=15cm.【点评】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7.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少20°,求这个角.【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再根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根据题意可,得90°﹣x=(180°﹣x)﹣20°,解得x=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余角与补角,属于基础题中较难的题,解答此类题一般先用未知数表示所求角的度数,再根据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列出代数式和方程求解.第21页(共21页)。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3套含答案

A. 2 cm
B. 8 cm
C. 6 cm
D. 4 cm
二、填空题(24 分)
11.一个角是 7039' ,则它的余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2.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
13.已知线段 AB 8 cm ,在直线 AB 上画线段 BC ,使 BC 3 cm ,则线段 AC ________. 1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 3 倍小 20 ,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将长方形 ABCD 沿 AE 折叠,若 CEB ' 50 ,则 AEB 的大小是________. 16.从左面看是一个长方形,从正面看是一个长方形,从上面看是一个圆,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 17.已知线段 AB 10 cm ,点 C 是平面内一点,则 AC BC 最小为________ cm . 18.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 O ,且 AOB 155 ,则 COB ________, ∠DOC ________. 三、解答题(6+6+8+8+8+10=46 分) 19.如图所示,读句画图:①连接 BD , AD ;②画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E ; ③延长线段 BC ,与线段 DA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 F ;④连接 AC ,且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
9.如图,已知 C 点分线段 AB 为 5 : 3 ,D 点分线段 AB 为 3 : 5 ,CD 长为10 cm,则 AB 的长为______ cm.
10.如图, CE 平分 ACD , OCE 105 ,则 OCD 等于______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如图.∠AOB=∠COD,则( )A.∠1>∠2 B.∠1=∠2C.∠1<∠2 D.∠1与∠2的大小无法比较2.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则下列表示线段关系的式子不正确的是()A.AB=2ACB.AC+CD+DB=ABC.CD=AD-12 ABD.AD=12(CD+AB)3.如图,O是直线AC上一点,OB是一条射线,OD平分∠AOB,OE在∠BOC内,且∠DOE=60°,∠BOE=13∠EOC,则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个数有()①∠BOD=30°;②射线OE平分∠AOC;③图中与∠BOE互余的角有2个;④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A.1个B.2个C.3个D.4个4.已知∠α与∠β互补,且∠α>∠β,则∠β的余角可以表示为()A.12α∠B.12β∠C.()12αβ∠-∠D.()1+2αβ∠∠5.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OD在直线AB的同侧,∠AOD=40°,∠BOC=50°,OM,ON分别平分∠BOC和∠AOD,则∠MON的度数为()A .135°B .140°C .152°D .45°6.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α 与∠β 互余的是( )A .B .C .D .7.已知:∠AOC =90°,∠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是( )A .30°B .60°C .30°或60°D .30°或150° 8.已知线段8,6AB cm AC cm ==,下面有四个说法: ①线段BC 长可能为2cm ;②线段BC 长可能为14cm ;③线段BC 长不可能为5cm ;④线段BC 长可能为9cm .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9.线段10AB cm =,C 为直线AB 上的点,且2BC cm =,,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则MN 的长度是( )A .6cmB .5cm 或7cmC .5cmD .5cm 或6cm 10.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①② ③ ④ A .都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都不正确 1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 .B .C .D . 12.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图中小于180°的角共有( )A .10个B .9个C .11个D .12个 二、填空题 13.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若,则等于________.14.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15.如图所示,填空:∠=∠+_________;(1)AOB 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B COD∠+∠-∠=_________.(3)AOB COD AOD16.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对应___,B对应___,C对应___,D对应__,E对应__.17.已知∠A=67°,则∠A的余角等于______度.18.如图,上午6:30时,时针和分针所夹锐角的度数是_____.1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D +∠COB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20.如图,::2:3:4AB BC CD =,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的距离是3cm ,则BC =______.三、解答题21.关于度、分、秒的换算.(1)5618'︒用度表示;(2)123224'''︒用度表示;(3)12.31︒用度、分、秒表示.22.线段AD=6cm ,线段AC=BD=4cm ,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中点,求EF .2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9,6AC cm CB 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bcm M N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4.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25.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26.如图,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上两点,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若MC =2,求AD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AOB=∠COD,∴∠AOB-∠BOD=∠COD-∠BOD,∴∠1=∠2;故选B.【点睛】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2.D解析:D【解析】解:A、由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2AC,正确,不符合题意;B、AC+CD+DB=A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12AB,CD=AD-AC=AD-12AB,正确,不符合题意;D、AD=AC+CD=12AB+C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计算出∠AOD的度数,再计算出∠AOE、∠EOC、∠BOE、∠BOD的度数,然后再分析即可.【详解】解:由题意设∠BOE=x,∠EOC=3x,∵∠DOE=60°,OD平分∠AOB,∴∠AOD=∠BOD =60°-x,根据题意得:2(60°-x)+4x=180°,解得x=30°,∴∠EOC=∠AOE=90°,∠BOE=30°,∴∠BOD=∠AOD=30°,故①正确;∵∠BOD=∠AOD=30°,∴射线OE平分∠AOC,故②正确;∵∠BOE=30°,∠AOB=60°,∠DOE=60°,∴∠AOB+∠BOE=90°,∠BOE+∠DOE=90°,∴图中与∠BOE互余的角有2个,故③正确;∵∠AOE=∠EOC=90°,∴∠AOE+∠EOC=180°,∵∠EOC=90°,∠DOB=30°,∠BOE=30°,∠AOD=30°,∴∠COD+∠AOD=180°,∠COD+∠BOD=180°,∠COD+∠BOE=180°,∠COB+∠AOB=180°,∠COB+∠DOE=180°,∴图中互补的角有6对,故④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以及补角和余角,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出图中各角的度数.4.C解析:C【分析】首先根据∠α与∠β互补可得∠α+∠β=180°,再表示出∠β的余角90°-(180°-∠α),然后再把等式变形即可.【详解】∵∠α与∠β互补,∴∠α+∠β=180°,∵∠α>∠β,∴∠β=180°-∠α,∴∠β的余角为:90°-(180°-∠α)=∠α-90°=∠α-12(∠α+∠β)=12∠α−12∠β=12(∠α-∠β),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5.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各种角的关系直接可求出题目要求的角度.【详解】因为∠AOD=40°,∠BOC=50°,所以∠COD=90°,又因为OM,ON分别平分∠BOC和∠AOD,所以∠N OD+∠M OC=45°,则∠MON=∠N OD+∠M OC+∠COD=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知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图形,结合互余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A、∠α与∠β不互余,故本选项错误;B、∠α与∠β不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正确;D、∠α与∠β不互余,∠α和∠β互补,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应用,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分析】根据两角的比和两角的和即可求得两个角的度数.【详解】由∠AOC=90°,∠AOB:∠AOC=2:3,可得当B在∠AOC内侧时,可以知道∠AOB23=⨯90°=60°,∠BOC=30°;当B在∠AOC外侧时,∠BOC=15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角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讨论.8.C解析:C【分析】分三种情况: C在线段AB上,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以及C不在直线AB上结合线段的和差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当C在线段AB上时,BC=AB-AC= 8-6=2;当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BC=AB+AC =8+6=14;当C不在直线AB上时,AB、AC、BC三边构成三角形,则2<BC<14,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题意,进行正确的分类求解是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①C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②C为线段AB上的点,利用中点的性质分别进行求解.【详解】如图1, ①C为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M N分别是,AC BC中点,∴CM=12AC=12(AB+BC)=6cm,CN=12BC=1cm,∴MN=CM-CN=5cm;如图2,②C为线段AB上的点,∵,M N分别是,AC BC中点,∴CM=12AC=12(AB-BC)=4cm,CN=12BC=1cm,∴MN=CM+CN=5cm;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0.C解析:C【分析】用直线的表示方法解答,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详解】∵通常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直线AB,直线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是最基本的知识.11.D解析:D【解析】【分析】圆锥是由圆和扇形围成的几何体,圆锥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据此对所给选项一一进行判断.【详解】圆锥的轴截面是B,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C,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截面是A;无论如何截,截面都不可能是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是掌握圆锥的特点进行求解.12.B【解析】【分析】利用公式:()21n n-来计算即可.【详解】根据公式:()21n n-来计算,其中,n指从点O发出的射线的条数.图中角共有4+3+2+1=10个,根据题意要去掉平角,所以图中小于180°的角共有10−1=9个.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角的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性质.二、填空题13.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解析: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 =76°,∴∠AOC=∠BOD =76°,∵射线OM平分∠AOC,∴∠AOM=∠AOC=×76°=38°,∴∠BOM=180°-∠AOM=180°-38°=142°.故答案为142°.【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 ,∠C ;以A 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 ,∠BAC ,∠DAC ;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 ,∠BAC ,∠DAC ,∠B ,∠C ,∠ADB ,∠ADC . 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15.∠BOC 【分析】根据图中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进行运算即可完成解答;【详解】(1);(2)=∠AOB-∠AOC (3)====∠BO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在图形中寻找角的和差关系解析:BOC ∠ BOD ∠ AOB ∠ AOC ∠ ∠BOC【分析】根据图中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进行运算,即可完成解答;【详解】(1)AOB AOC ∠=∠+BOC ∠;(2)COB COD ∠=∠-BOD ∠=∠AOB-∠AOC(3)AOB COD AOD ∠+∠-∠=()AOB COD AOB BOD ∠+∠-∠+∠=AOB COD AOB BOD ∠+∠-∠-∠=COD BOD ∠-∠=∠BO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在图形中寻找角的和差关系.16.adecb 【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 旋转一周得到的解析:a d e c 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 ,b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 ,c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 ,d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 ,e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和圆柱,对应的是C ,故答案为:a,d,e,c,b.【点睛】此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7.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解析: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18.15°【分析】计算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一般先从钟面上找出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夹角再根据表面上每一格30°的规律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详解】∵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解析:15°【分析】计算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一般先从钟面上找出某一时刻分针与时针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夹角,再根据表面上每一格30°的规律,计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的度数.【详解】∵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12÷60=0.5°,∴时针1小时转动30°,∴6:30时,分针指向刻度6,时针和分针所夹锐角的度数是30°×1=15°.2故答案是:15°.【点睛】考查了钟面角,解题时注意,分针60分钟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60=6°;时针12小时转一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为:360°÷12÷60=0.5°.19.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解析:180【分析】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据此即可求解.【详解】∠AOD+∠COB=∠COD+∠AOC+∠COB =∠COD+∠AOB=90°+90°=180°.故答案是:18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正确把∠AOD+∠COB转化成∠COD+∠AO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BC=3xcmCD=4xcm求出MB=xcm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BC=3xcmCD=4xcm ∵M 是解析:5cm【分析】运用方程的思想,设AB=2xcm ,BC=3xcm ,CD=4xcm ,求出MB=xcm ,CN=2xcm ,得出方程x+3x+2x=3,求出即可.【详解】解:设AB=2xcm ,BC=3xcm ,CD=4xcm ,∵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MB=xcm ,CN=2xcm ,∴MB+BC+CN=x+3x+2x=3,∴x=0.5,∴3x=1.5,即BC=1.5cm .故答案为:1.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 的方程.三、解答题21.(1)56.3︒.(2)12.54︒.(3)121836'''︒.【分析】(1)将18'转化为118()0.360⨯︒=︒即可得到答案; (2)将24''转化为124()0.460''⨯=,32.4'转化为132.4()0.5460⨯︒=︒即可得到答案; (3)将0.31︒转化为0.316018.6''⨯=,将0.6'转化为0.66036''''⨯=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1561856185618()56.360''︒=︒+=︒+⨯︒=︒; (2)123224︒''' 123224'''=︒++1123224()60''=︒++⨯ 1232.4'=︒+11232.4()60=︒+⨯︒ 12.54=︒;(3)12.31120.31︒=︒+︒120.3160'=︒+⨯1218.6'=︒+12180.6''=︒++12180.660'''=︒++⨯121836'''=︒++1218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关键是掌握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22.【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 、BC 、CF 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 的长.【详解】∵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AB=2EB=2AE ,CD=2CF=2FD ,∵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7.5;(2)12a ,理由见解析;(3)能,MN=12b ,画图和理由见解析 【分析】(1)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先求出MC 、CN 的长度,再利用MN=CM+CN 即可求出MN 的长度即可.(2)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CN 即可得出答案.(3)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NC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4.5cm , CN=12BC=3cm , ∴MN=CM+CN=4.5+3=7.5cm .所以线段MN 的长为7.5cm .(2)MN 的长度等于12a , 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CN=12AC+12BC=12(AC+BC )=12a ;(3)MN 的长度等于12b , 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NC=12AC-12BC=12(AC-BC )=12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掌握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注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也是关键.24.见解析.【分析】根据圆锥,圆柱,球体,正方体的形状连接即可.【详解】连接如图.【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的概念.25.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26.AD=36.【分析】根据点B、C将AD分成2︰3︰4三部分可得出CD与AD的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D=12AD,利用MC=MD-CD即可求出AD的长度.【详解】∵点B、C将AD分成2︰3︰4三部分,∴CD=49AD,∵M是AD的中点,∴MD=12 AD,∵MC=MD-CD=2,∴12AD-49AD=2,∴AD=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