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共63页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PPT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1.基本理论 2.基本原则 3.康复评价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素问》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说明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恢复 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平衡是互 生互长的动态平衡。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 二、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 三、协调脏腑,重在脾肾 ❖ 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五、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六、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七、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八、保精养气,起居有常 ❖九、杂合以治,辩证施术
一、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第三节 中医康复的评定方法 一、中医康复的评定原则 1.综合评定原则 2.分期评定原则
二、中医康复的评定方法
1.四诊评定法 2.动诊评定法 3.测诊评定法 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法
谢谢
七、避邪护正,顺应自然
❖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 “故智者养生也,顺四时而避寒暑”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八、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 运动形体,清静精神 ❖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九、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治,辩证施术
❖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 病皆愈”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坚固,是指五脏坚强,并能发 挥其固藏精气的作用。
五脏中强调以脾肾为本,肾为先天 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四、经气流通,血脉调和
“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 与众其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 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 生气以长,命曰圣王。”
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

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依据,通过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中医特有的方法,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使人体各系统得到正常平衡,从而实现康复效果的一种理论。
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免疫力。
中医认为,免疫力低下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的根本任务在于增强免疫力,以抵抗病毒、细菌等外界侵扰。
中医对免疫力的增强,主要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实现,如通过针灸、艾灸等手法调节肝脏的功能,增强肝脏的新陈代谢和体内免疫保护机制,从而提高免疫力。
二、调节脏腑功能。
脏腑功能失调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节脏腑功能,以实现康复的目的。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脏腑功能,实现康复目的。
三、保护和改善肌肉功能。
中医康复认为,肌肉功能的改善是实现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重视肌肉功能的改善,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活力。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来改善肌肉功能,以实现康复的效果。
四、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中医认为,新陈代谢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新陈代谢功能的差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以促进人体健康。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来改善脏腑功能,不仅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还可以促进人体健康。
五、综合调理身心。
中医康复认为,身心是一体的,若身心不和谐,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综合调理身心,让身心和谐,从而促进康复。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养生饮食、练习冥想、散步、活动等方法来改善身心的状态,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
总之,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强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保护和改善肌肉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功能以及综合调理身心,以实现康复的目的。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

调补阴阳
•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 人体健康的基础,调补阴阳就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 阳平衡,以促进身体健康。- 调补阴阳的方法:中 医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 按摩等。
注重脾胃
•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 生化之源,注重脾胃的养生和康复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脾胃养生的方法: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包括 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药物调理
辨证施治
根据个体症状、体征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分析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用药有度
严格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预防为主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用药 措施,以降低发病风险。
04
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导引
调心养神
气功导引注重调心养神,通过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调节身心状态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促进气血运行
气功导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
增强内脏功能
气功导引可以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练习,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 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1 2
食疗养身
饮食调理注重食疗养身,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 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滋养身体、补充营 养、增强抵抗力。
调和气血
针灸疗法可以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 状。
调理脏腑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呼 吸、泌尿等系统的功能。
推拿按摩
舒缓肌肉
01
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疲劳和僵硬感。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

从单一的疾病康复扩展到健康维护、亚健康干预以及慢病管理等 多个领域,全面发挥中医养生康复的优势。
创新研究方法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中 医养生康复研究的创新发展。
中医养生康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整合医疗资源
加强中西医结合,充分 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和设 备,提高中医养生康复 的临床效果和普及程度 。
运动养生
太极拳
五禽戏
太极拳是一种轻柔、缓慢、连续且有节奏的 运动,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
五禽戏是一种仿生运动,可以舒展筋骨、强 健身体,同时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有益 于心理健康。
八段锦
散步
八段锦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 量、提高身体柔韧性,有益于身体健康。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
传统养生
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注重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四时、调养五脏、疏通经络 等,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养生康复的原则
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形神共养
中医强调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还要注重精神健康。通过调养心神、愉悦心 情、消除不良情绪等方式,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藏象理论
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是人 体的重要器官,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是保 持健康的关键。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精、气、血、津液等。这些物质不 足或运行不畅会导致疾病,通过补充和调节这些物质可促进康复。
养生康复的原则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身 体的康复和心理平衡。
运动康复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功能 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调和气血、疏通 经络,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养生与康复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养生和康复相互促进,通过合理的 养生方法可以辅助康复治疗。
相互补充
适等方面。
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养生康 复应以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为主,注重饮食调节、运动锻
炼和心理调适等方面。
02
养生的主要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平衡
定时定量
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摄取足够的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促进康复
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疾病康复期,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辅助治 疗,加快身体的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传承文化
通过养生康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 体健康水平。
养生康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传承和发扬。
康复中的养生应用
饮食调理
在康复期间,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 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养生和康复相互补充,在康复过程 中可以通过养生方法来提高康复效 果。
相互融合
养生和康复可以相互融合,使康复 治疗更加全面、综合。
相互作用
养生和康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患 者的身心健康。
05
日常养生康复建议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定时排便
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 、学习和娱乐时间。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形神共调
形与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形在人体即肌肉、血脉、筋骨、 脏腑等组织器官,也包括精、气、津、液等生命物质;神在人体 即情志、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有时也指生命活动的全部 外在表现。形与神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是协调 统一的整体。
就人而言,形体健壮,则往往精神饱满,生理功能正常;精神旺 盛,又能促进形体健康。为了保持思想活动的健康和防止内在情 志刺激因素的产生,必须培养乐观的精神、开阔的胸怀,保持恬 静的情绪。神由精气化生,反过来又支配着精气的活动。
中医养生康复基于这种对生命动静相依的深刻认识,强调提出了 动静互涵的养生法则。动静相依,形宜静养,反对形体过劳;神 宜静养,强调“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总之,动与静,必须结 合,二者必须适度,不能出现单方面的太过或不及,只有动静结 合,才能达到维护健康、祛病延年的养生康复目的。
人神与形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整体辩证关 系。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神不能脱离形体,但形体 若无神,生命即终结。所以中医养生康复强调形神共调的法则, 认为只有做到“形与神俱”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养形和养神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在形神关系中, “神”起着主导作用,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敷布 必须受神的主宰。因此,中医养生康复要求形神共调,而以养神 为先,以“养神”为第一要义,在养神的前提下,进而养好形。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实施,也要以养神为重。
一日之内随昼夜阴阳进退消长,人的新陈代谢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由于人体阳气具有昼夜 周期变化规律,故对人体病理变化也有相应影响,《灵枢.顺气一日分 为四时》将其规律总结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因此,应根 据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利用阳气的日节律进行养生保健,妥 善安排工作、习和休息,发挥人类的智慧和潜能,提高人体适应自 然环境的能力。
简述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简述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和实践中医养生学理论,以健脾养胃,补益气血,调整气血,健肾壮阳,清淤祛湿,宣肺化痰,活血止痛,温润肌肤,清心安神,疏导气血,调节脏腑,活血化瘀,清热润肠,清火健脾,益气健肾,滋阴补肾,强健体质,抵御疾病,改善生活等理念,综合运用药物、饮食、运动、保健、心理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和治疗,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为宗旨。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调节脏腑,治标治本,把握养生的重点。
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需要脏腑的和谐,因此,要把握调节脏腑的重要性,以治标治本,使身体回归健康。
二、治病不可过度,养生要慎重。
中医认为,治病不可过度,避免过度的治疗对身体的损害,而且要注意养生的节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三、日常保养要注意。
日常保养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重要内容,日常保养要注意休息、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四、以自然为本,积极防治。
科学养生要以自然为本,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预防各种疾病,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一门涵盖理论、实践、自然、心理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学科,按照上述原则,可以健康有效地改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身体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中医康复护理原则中医康复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方法,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不同疾病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和功能的恢复。
中医康复护理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施治,以病因为主中医康复护理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外界因素与人体内在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以病因为主,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例如,对于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熏洗来缓解疼痛,对于肌肉酸痛,可以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进行康复护理。
2. 个体化护理,因人而异中医康复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即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例如,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虚弱患者,可以采用温和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对于一些年轻人或运动员,可以采用较为激烈的康复方法,如运动康复等。
3. 综合治疗,针对症状中医康复护理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例如,对于一些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可以采用中药熏洗、针灸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 动静结合,适度运动中医康复护理强调动静结合,即在康复护理中,要适度进行运动。
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并在康复过程中适度进行运动。
例如,对于一些肌肉损伤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肌肉锻炼,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