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必读书阅读训练二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竟斗而讼於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将援.弓射之()(2)竟斗..而讼於社伯()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弟弟的意见是;社伯的意见是。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
②曝:晒。
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④禽:同“擒”,捕捉,抓住。
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类文阅读-6陶罐与铁罐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一)寄居蟹造房子大海里有一只寄居蟹,它想造一间让大家都羡慕的房子。
它骄傲地对海螺说:“你的房子多难看哪!我要造一幢五颜六色的房子,那是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房子。
”海螺说:“蟹大哥,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参观。
”寄居蟹又得意得意扬扬地来到黄花鱼的家,嘲笑地说:“老弟,你这乱石堆的房子多难看。
我要造一间用珍珠镶起来的房子,那是一间世界上谁也没有见过的房子。
”“寄居蟹大哥,你的房子造好了,我一定去祝贺,向你学习。
”黄花鱼谦虚地说。
“不着急,温暖的太阳还在照着我呢!”寄居蟹边想边到处走,见到谁都要讲一番造房子的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大家还没有见到那间房子。
一天,小虾在一个破旧的海螺壳里见到了寄居蟹,它问:“蟹大哥,这就是你造的世界上谁也没有见过的房子吗?”寄居蟹听了,把身子缩进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
1.寄居蟹的愿望是。
2.读了短文,你觉得寄居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请写一写。
3.寄居蟹最后为什么“把身子缩进螺壳里,好久也不敢把头探出来”?4.这个寓言故事与下面的第()句话的意思一致。
A.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B.苦练日久,得心应手。
C.没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关。
D.光说不练假把式。
(一)1.造一间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美丽房子。
2.例:寄居蟹有傲慢、不切实际、光说不做的性格特点。
我从“骄傲、得意扬扬、嘲笑、不着急”等词语中看出来的。
3.因为大家看到它住在一个破旧的海螺壳里,没有建造房子,发现了它光说不做的性格特点,所以它感到非常羞愧。
4.D(二)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读书阅读训练二(附答案)

必读书阅读训练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一、阅读任务阅读《安徒生童话》剩余部分:《卖火柴的小女孩》《雏菊》《小意达的花儿》《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蜗牛和玫瑰树》《亚麻》《枞树》二、名著导读1.(整体感知)根据童话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了街头的故事。
()(2)雏菊是一朵善良而又美丽的小花,它为了救云雀而失去了生命。
()(3)小意达的花儿晚上会去参加一个舞会。
()(4)蜗牛贡献出了很多东西,还会开花,而玫瑰花只会开花,没有新招。
()2.选一选。
(提取信息)《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这篇童话中的一对年老的夫妇过得很幸福是因为() A.他们总在走上坡路,生活越来越富裕。
B.虽然他们总在走下坡路,但他们总是很快乐。
3.枞树觉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A.在树林里自由地生长B.变成桅杆漂洋过海C.被装点成美丽的圣诞树4.把亚麻生命历程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三、精彩片段拇指姑娘(节选)“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小燕子说,“我要飞到遥远温暖的国度去。
你愿意跟我一块儿去吗?你可以骑在我的背上,用腰带把你系牢。
这样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丑陋的鼹鼠,从他黑暗的房子飞走——飞过高山,飞到温暖的国度去。
太阳在那儿照得比在这儿更美丽,那儿永远只有夏天,那儿永远开着美丽的花朵。
跟我一起飞吧,你——甜蜜的拇指姑娘。
当我在那个阴暗的地洞里冻僵了的时候,是你救了我的命!”“是的,我要和你一块儿去!”拇指姑娘说。
她坐在鸟儿的背上,把脚搁在他展开的双翼上,同时用腰带把自己紧紧地系在他最结实的一根羽毛上。
燕子就这样飞到空中,飞过了森林,飞过了海洋,飞过了常年积雪的高山。
在寒冷的高空中,拇指姑娘冻得发起抖来。
于是她就钻到鸟儿温暖的羽毛下面,只把她的小脑袋伸出来欣赏下面那些美丽的景致。
终于他们来到了温暖的国度。
那儿的阳光更加明亮。
三年级下语文试题第三单元必读书阅读训练二(含答案)统编版

必读书阅读训练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一、阅读任务《中国古代寓言》第四到第六组二、名著导读1.填一填。
(1)【提取信息】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提取信息】“朝四暮四”中的主人公是谁?()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2)【解读信息】《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3.【提取信息】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2)“比喻是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岐路亡羊》。
()(3)《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4.【整体感知】把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寓言》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三、精彩片段老人粘蝉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里走出来,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拿着竹竿粘树上的知了,好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说:“您真灵巧啊!大概有什么好办法吧?”驼背老人回答说:“我是有好办法的。
首先要练手腕。
练五六个月后,当你举起竹竿,如果能在竿头堆放两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捉起知了来,便只有极少的失误;如果能在竿头堆放三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逃走的知了最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能练到顶着五个弹丸不落,那么捉知了就会容易得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
除了练手腕,还要练站功,练臂力。
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枯树干)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树桩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
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
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
我不摇不摆,不因世间的万物而分神,始终全神贯注,做到了这些,怎么会捉不住呢?”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指的大概就是驼背老人这样的人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总复习课外阅读题 (含答案).doc

三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课外阅读题二(一)读书让我长知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中,让我知道九大行星,让我了解各种彗星,让我懂得怎样生活。
书把我带到地下,让我领略祖国的宝藏。
金属的形成是多么的奇妙,地下的矿物是多么的丰富。
翻开书,我似乎正跟着地质学家一起去探险、去考察、去研究……书把我带到梦幻的世界,让我了解人类美好的梦想。
从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到阿波罗飞船登月,从幻想到现实,一切都是通过想象得来的。
翻开书,我好像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历着各种奇怪的事……书带我认识了微生物“大军”。
“大军”中既有人类的“帮手”,又有人类的“敌人”。
捧着书,我像是在和人类的“帮手”打招呼,帮着抵抗人类的“敌人”……书把我带到了动物世界,又把我带到了植物王国;把我带到人的身体里,又把我带到数学天地中;把我带到了成功人士的童年,又把我带到了各个美丽的地方……书,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让书陪伴着我们快乐成长,为人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吧!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领会——( ) 丰盛——( ) 抵御——( )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分别把书比作。
(4分)3.全文除了比喻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分)4.本文的结构是。
(1分)5.请写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用心读书”的格言警句。
(2分)(二)月亮的自述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玉盘、冰镜、蟾宫、婵娟。
这说明人们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比地球小得多,直径3476千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能像镜子一样把太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而且也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是,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小叶说。
“再说,怎么梳呢?那么长的头发。
”小美也说。
“这太简单了。
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
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
好玩极了!”小真说,“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唯一遗憾的是不甜。
而且啊……“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
而且啊……”(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地梳头 ________地坐在椅子上 ________地荡来荡去(2)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①“这太简单了”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A.梳头 B.洗头 C.洗头和梳头②小真的长头发打算让________梳。
A.自己 B.妈妈 C.十个妹妹(3)作者的想象力多么奇妙!头发上的泡沫好像________,________好像海带一样。
(4)小真打算如何洗长头发?(5)小真的长头发还能怎样梳理或清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卖力;悠闲;轻轻(2)C;C(3)大大的蛋卷冰激凌;河水冲洗的头发(4)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
(5)小真把瀑布当作滑梯,滑上几个来回,长头发也就被瀑布冲洗干净了。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横线上应填上修饰词语,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大胆想象,敢于去想,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当然还要合乎情理。
想象大胆不等于胡乱瞎想。
故答案为:(1)卖力、悠闲、轻轻(2)①C、②C (3)大大的蛋卷冰激凌、河水冲洗的头发(4)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02阅读理解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第2单元专题02 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1.选文运用_____、____描写,为我们塑造了_____的陶罐和_____的铁罐。
2.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短处的语句,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长处的语句。
3.“______”“______”是铁罐对陶罐的称呼,体现了铁罐的______。
4.联系课文说说“再说……”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可能是什么呢?_________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威王非常喜爱赛马,他经常和自己的大臣进行骑马比赛。
规则是:每次比三场,胜者可得到一大笔钱。
大将田忌虽然家里养了不少的马,但每次比赛,总是输给齐威王,心里总是不大高兴。
②有一次,从魏国逃到齐国的孙膑也随田忌前去观看赛马。
孙膑看到齐威王和他的大臣赛马时,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别比赛,田忌的马脚力虽然赶不上齐威王的马,但相差不太大。
孙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比赛时,你放大胆子,我自有办法让你赢。
”③不久,又举行赛马了。
和过去一样,第一次齐威王放出的是上等马,孙膑对田忌说:“放下等马出场。
”田忌一脸疑惑:“这不是明摆着输吗?”孙膑笑着说:“好戏在下面。
”第一场比赛,田忌当然输了。
第二场比赛,齐威王放出场的是中等马,孙膑叫田忌放上等马出场。
那上等马一出场果然厉害,扬起四蹄,飞快向前冲,很快跑到了前面。
田忌赢了!第三场是齐威王的下等马与田忌的中等马比赛,结果田忌又赢了。
④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两胜一败,赢得了一千两黄金。
⑤齐威王输了,觉得很奇怪,问田忌:“以前你老是输给我,怎么今天赢了?”⑥田忌笑着说:“这次获胜,并非靠马力,是靠孙膑所教的计谋。
三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苍蝇与蜜蜂苍蝇原本是无翅无腿的蛆虫,听到人们赞扬蜜蜂,他又是妒忌,又是眼红,于是便脱去白色的紧身衣,模仿着蜜蜂的模样,把自己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
但是,人们照样讨厌他,见了就挥舞蝇拍,撵得他东躲西藏,差点丢了小命。
苍蝇跌跌撞撞地逃到池塘里,停在一朵荷花上,苦闷地向青蛙诉说道:“青蛙博士,有件事我真想不通,想请您评评理。
”青蛙眨眨大眼睛,警惕地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苍蝇愤愤不平地说:“你瞧我,有哪点儿不如蜜蜂?她有一对翅膀,我也有一对翅膀;她有六条腿,我有腿六条;她会嗡嗡唱歌,我会嗡嗡歌唱;她会在天上画圈圈儿,我也能在天上画圈圈儿,①凭什么她高我一等?一碗水端得太不平了。
[ ]”青蛙沉吟地“嗯”了一声,挪挪身子说:“你还有什么想法,都讲出来吧!”苍蝇撅着屁股,伸出两条后腿把亮晶晶的翅膀理了理,嘟嘟哝哝地说:“要认真比一比,蜜蜂好多地方还不如我呢!②你看她那身衣裳,一道道黄杠杠黑条条,俗气死了;[ ]③瞧我,一身金衣,闪闪发光,多时髦,多漂亮![ ]再看看她那顶帽子,黄不黄,黑不黑,灰不溜秋的,哪有我这顶红绒帽引人注目?可人们偏偏把她当成宝贝,又是给她造房子,又是给她找鲜花,还带着她乘火车、轮船到处旅游;见了我,又吹胡子又瞪眼睛,恨不得把我和同族斩尽杀绝。
您说这公平不公平?”青蛙“呱呱”一叫:“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美丽的外表,而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
④蜜蜂虽然没有你那么时髦,但人家辛辛苦苦地工作,为鲜花做媒,为人类酿蜜[ ];而你呢,外表虽然很漂亮,内里却肮脏透顶,整日里追腐逐臭,飞到哪儿,就把病菌带到哪儿。
⑤瞧,刚才你又在荷花上拉了一堆屎呢!你这害人的东西![ ]”青蛙说着说着来了气,一纵身,结果了苍蝇的小命。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斩尽杀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读书阅读训练二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一、阅读任务
《中国古代寓言》第四到第六组
二、名著导读
1.填一填。
(1)【提取信息】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提取信息】“朝四暮四”中的主人公是谁?()
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
(2)【解读信息】《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
3.【提取信息】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
(2)“比喻是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岐路亡羊》。
()
(3)《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
4.【整体感知】把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寓言》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三、精彩片段
老人粘蝉
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里走出来,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拿着竹竿粘树上的知了,好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说:“您真灵巧啊!大概有什么好办法吧?”
驼背老人回答说:“我是有好办法的。
首先要练手腕。
练五六个月后,当你举起竹竿,如果能在竿头堆放两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捉起知了来,便只有极少的失误;如果能在竿头堆放三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逃走的知了最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能练到顶着五个弹丸不落,那么捉知了就会容易得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
除了练手腕,还要练站功,练臂力。
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枯树干)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树桩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
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
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
我不摇不摆,不因世间的万物而分神,始终全神贯注,做到了这些,怎么会捉不住呢?”
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指的大概就是驼背老人这样的人吧。
”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2)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
(3)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
2.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
4.驼背老人的办法有()。
(多选)
A.练手腕B.练站功C.练臂力D.练专注力
5.与“做到了这些,怎么会捉不住呢?”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做到了这些,不会捉不住。
B.做到了这些,不可能捉不住。
C.做到了这些,会捉不住。
6.按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再抄下来。
(1)能解释“专心致志”意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驼背老人粘蝉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多选)
A.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B.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练好基本功。
C.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
参考答案
二、1.(1)杯弓蛇影(2)掩耳盗铃 2.(1)A(2)D
3.(1)√(2)×(3)√ 4.在岔路口找羊,没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结果一无所获。
丁家打了一口井,节省了一个人的人力,外人却谣传:“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三、1.(1)全神贯注(2)专心致志(3)出神入化 2.树桩√枯树干√
3.我是有好办法的。
4.ABCD 5.C 6.(1)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
(2)孔子到楚国去,从树林里走出来,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拿着竹竿粘树上的知了,好像从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
7.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