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图说历史路线图
中考历史全部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元北 谋京 人人
山河 顶姆 洞渡 人原
始 农 耕
半人 坡文 原初 始祖 农黄 耕帝
尧夏 商 周 春战商
舜
秋国鞅
禹
世袭制
五七变 霸雄法
的
禅
分封制
让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就业与社会保障
稳定富裕
第十二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
古
原始社会
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
代
世
界 的 发
奴隶社会
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西方文明:古希腊、罗马
展
亚洲: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历
封建社会
程
西欧:等级制度、罗马教廷、城市兴起
与
古 代
古代文明的
传播
汉:颁布推恩令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秦:修长城、开灵渠
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十北
政 治
秦
三
政 权
魏 蜀
西
六 国
朝
分 立
吴
晋
东
南
汉
国
经
晋朝
济 思
巩
分 裂
两 晋
江南
想 文
固
南
北民南迁
经济 开发
民
化统
北族
孝
民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中考历史图说历史历史战争、战役类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关键词:广州、厦门、福州、
上海、宁波)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经过:第一阶段(1840年6月开始):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 津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赴广东和英军谈判;第二阶段(1841年 初—1842年):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广 州四方炮台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领土主权:领土和主权完整被严重破坏; (4)思想文化: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在列强入侵、国家危难的炮声中惊醒, 引发了一股像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的思想潮流; (5)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6)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关键词:平壤、黄海、旅顺、威海卫)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 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2)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 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官兵英勇杀敌,壮烈牺 牲,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避战自保,日军趁机夺取了黄海制海权(教 训:武器装备发展停滞,我们要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2015,非选择题, T29(1),2分]。(3)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10月,日军一路占领九连城 等地,直逼辽阳;一路直取大连、旅顺(徐邦道血战而败);日军制造了旅 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 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影响:对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促进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 的觉醒;资产阶级相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和“实业救国” 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张春创办大生纱厂等) 对日本: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教育和军事等,使其一跃成为亚洲 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中考复习丨初中历史7-9年级分册知识归纳基础强化思维导图大事年表

初中历史分册知识归纳七年级上册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人文初祖”)部落结盟,为汉族前身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禹传子,家天下。
(第一个世袭的国王是启)7.西周时期,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形成的制度:分封制。
8.目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
9.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久的水利工程: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10.战国时期改革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我国由奴隶向封建制的转变是通过变法来完成的)11.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12.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建立郡县。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因为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5.最早提出自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16.建立和谐社会与儒家的仁政有关。
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是庄子。
17.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由兵家鼻祖孙武所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由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皇帝制度的创立者)20.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1.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2.新疆最早成为我国行政区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西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
中考复习历史-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线索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课件】 (共19张)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特点。
台儿庄战役:抵御日军进攻,保卫徐州;作战区域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政策”;主动进攻,作战区域辽阔,规 模大。
(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图
内容解读: 1.地域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内地工业基础薄 弱 2.行业分布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
(三)秦长城示意图和明长城示意图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P28)
内容解读: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缮和增 补燕、赵、秦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 体,西起 B (临洮),东到 A (辽 东),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
内容解读: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西 至 B (嘉峪关)
根据示意图,指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作用? 秦朝的长城东部跨过鸭绿江,比明朝的长城靠东;明朝的长城西部到嘉峪关,比秦朝 的靠西。 作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保障北方的安全等。
(六)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与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P53)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P53)
读图填图:台儿庄位于图中A处 内容解读: 时间:1938年
内容解读: 时间:1940~1941年 主要涉及省份:山西、河北
战役结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战役概况: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 地区破坏了敌人大量交通线和军事据点,是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
(四)鸦片战争形势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P34)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国
2.侵略路线: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虚线):广东海面→ E (厦门 )→浙江定海→ A (天津)
思维导图: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基于教材的单元线索思维导图(19页)

制度
步 酝酿 入 近 代 制度
确立
资本 主义 时代 曙光
早期 资产 阶级 革命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
经济动力: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
工 业
生产力大 大提高
美国
革
法国
命
社会面貌
发生变化
世界近代的殖民侵略 与人民抗争及国际共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新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航
路
开
辟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西藏: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
趋进
) 时 期
巩固 边疆
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 将军
衰一 弱步
巩 固
中外 交往
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青铜工艺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科
中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国
技
古
古代数学
《九章算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领
代
和
胜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利
解放
战争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爆发)
转战 陕北 (防御)
挺进大 别山 (进攻)
三大
渡江
战役
战役
(决战) (胜利)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
近
代
近代经济
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济
和
社
生活变化
会
生
活
及
科
科学技术
技
与
思
想
思想文化
初中历史课本图片详细说明及历史朝代变迁地图册(中考必备).doc

目录一、初中历史课本图片详细说明 (5)1、七年级上册 (5)2、七年级下册 (6)3、八年级上册 (8)4、八年级下册 (10)5、九年级上册 (12)6、九年级下册 (14)二、中国历代疆域图 (16)1、夏: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16)2、商: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
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17)3、周: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18)4、春秋: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
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19)5、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20)6、秦: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
(21)7、汉:西汉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
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
大漠南北为匈奴地。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22)8、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
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
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23)9、三国: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
2018年中考历史地图与图片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
挺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和巩固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
抗美援朝战争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五计划
1954年宪法 文 化 大 革 命
三大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南巡
古代文化
象形字
楔形字 巴 黎 圣 母 院
麦加大清真寺
资产阶级革命
选择 C
• A.重庆谈判 • C.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D.渡江战役
• 从下列图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学习 主题,最恰当的是 C •
五四运动中商界声援学生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
解题技巧:如何归纳图片主题?
行军中的叶挺独立团
1、关注题干,寻找主题 (标语)“没有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
• • • •
处死查理一世 巴黎人民攻 占巴士底狱
波士顿倾茶事件
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农奴
日本《“黑船”事件》
无产阶级革命
英国宪章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法国巴黎公社
两次世界大战
原子弹爆炸 诺曼底登陆
德国向英国挑战
日本投降
重点地图归纳
• 表示地理方位或疆域的地图
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地图
原始农耕遗址地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三国鼎立
辽、北宋、西夏形势
金、南宋对峙形势
清前期疆域图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涿郡
元朝的运河
大都
通惠河
会通河
洛阳
余杭
杭州
古埃及与尼罗河
中考历史图说历史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和扩展

波士顿倾茶事件
1.背景:1756—1763年,英国与法 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殖民地进行了7 年的战争。为了转嫁因战争导致的 巨大财政亏空,英国在北美殖民地 颁布了一系列税法,但遭到抵制 2.事件:1773年12月16日,一些 波士顿市民乔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东 印度公司的商船,把300多箱茶叶抛 入大海 3.结果: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当 局认为波士顿是反叛中心,颁布了 高压法令,关闭波士顿港口,派军 队进驻该市,禁止市民集会
中考历史-图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概况: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 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 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 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 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 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 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 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 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即印度人
攻陷巴士底狱
概况:1789年7月14日,民众以死伤 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 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 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7月 14日,法国国庆日)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 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 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 奴制的法令 2.内容: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 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 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 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意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 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局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 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
影响:(1)对欧洲:获得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传统文
明衰落、农业生产落后,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 ”示意图(九上P76)
(3)对美洲:为美洲种植园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 植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时间:16世纪—19世纪中期
主要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英国(最大的黑奴贩子)
过程:(1)出程:欧洲——非洲(将火器、机械非洲——美洲(将非洲掳获的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
洲,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3)归程:美洲——欧洲(将殖民地购买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运回
中考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九上P73)
1.迪亚士:时间:1487—1488年;经过:沿非洲西海岸南 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意义: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 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时间:1497—1498年;经过:从葡萄牙出发, 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 度西海岸;意义:开辟了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3.哥伦布:时间:1492年开始;经过:从西班牙出发,横 渡大西洋,“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意义:“发现”美 洲新大陆;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称当地人 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激励着欧洲人向西航行, 继续探险,寻找到达亚洲的航线 4.麦哲伦:时间:1519—1522年;经过:向西横渡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意义:麦哲伦成为第一位 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