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明显有国家性质的遗址,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有国家的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的衰亡和分裂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也是一个列国并立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变革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
3. 秦朝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重要事件。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朝代。
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两汉的统治。
汉朝时期的汉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分裂时期,是中国史上比较复杂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二、世界古代史1. 文明的诞生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2.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古埃及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古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泉,其对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被人们所称赞。
4.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文明之一。
古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印度古代文明对印度国内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战争。
它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门,使中国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一、古代史知识要点:1.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3.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孟子等。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6.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近代史知识要点:1.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发展:孙中山、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中国的地位:日本侵华战争、对华宣战、抗日战争胜利等。
5.国共内战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南京解放、渡江战役、井冈山等。
三、现代史知识要点:1.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家领导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等。
2.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四个现代化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等。
3.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
4.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果:城市化进程、社会福利提高、科技创新等。
5.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和问题: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
6.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腐败问题、环境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
以上是中考历史知识要点的总结,该总结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以及中国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阶段。
对于中考准备,学生可以按照这些要点进行复习和总结,以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1、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二、夏商周时期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性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三、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
2、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
3、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四、秦汉时期1、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2、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领导,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三、洋务运动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四、甲午中日战争1、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戊戌变法1、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2、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辛亥革命1、孙中山领导,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八、新文化运动1、主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2.文化的诞生和新石器时代
3.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
4.古代文明的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2.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3.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制度
4.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秦朝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2.汉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3.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辉煌文化
4.儒家、道家、法家的兴起和影响
5.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外来侵略与抗倭斗争
1.蒙古人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辽东抗倭斗争
3.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外来侵略和抗倭斗争
4.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体性抗战和全面胜利
五、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2.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维新的思潮和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南昌起义
3.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游击战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文化大革命和开放
4.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历史

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历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2. 春秋战国时期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4. 隋唐时期5. 五代十国时期6. 宋辽金时期7. 元明清时期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2. 中央集权制度3. 宗法制度4. 考试制度(科举)三、中国的科技文化1. 造纸术2. 活字印刷术3.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丝绸之路四、中国古代的重大事件1. 东周王朝的建立2. 战国七雄的兴起3. 秦始皇统一中国4. 汉朝的兴起和灭亡5. 国土扩展和统一的盛世6. 三国演义的战争7. 隋唐的繁荣8. 五代十国的分裂9. 北宋的兴起和灭亡10. 南宋的抗金抗元11. 元朝的统一12. 明朝的国家建设13. 清朝的国家治理五、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2. 巴比伦文明3. 希腊罗马文明4. 印度文明5. 波斯文明6. 古代非洲文明六、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1. 君主制2. 奴隶制3. 奴隶社会的剥削关系七、世界古代的重大事件1. 古埃及三大王国的兴衰2. 巴比伦的兴起和灭亡3. 希腊的三个时期4.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5. 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6. 波斯帝国的兴衰八、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2. 新文化运动3. 五四运动4. 北伐战争5. 抗日战争6. 解放战争7. 建国以来的政治制度8. 改革开放九、世界近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二次世界大战3. 冷战与国际关系的发展4. 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5. 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以上是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
1. 先秦时期。
- 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诸侯要向天子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争霸: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
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道家的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可以相互转化;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的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 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等,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 汉朝。
- 西汉。
-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主要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朝制、分封制、科举制、皇帝制等。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农耕技术等。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诸子百家、古代学校制度等。
二、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2.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
3.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
4. 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教育运动等。
三、世界史1. 世界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世界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现代等。
2. 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社会主义制等。
3. 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等。
4. 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2.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等。
3.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
最常见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常见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列强侵略概述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19世纪70年代以后)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 发动侵朝战争,入侵台湾海峡。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二、列强侵略阶段特征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等国开始侵略中国。
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扩大资本输出,加紧分割中国。
这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
先后出现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英、俄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等历史事件。
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政治上,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侵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中考历史要掌握相关知识,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切忌瞒天过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
(1)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4.影响: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
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抗日战争
1.开端:1931年九一八事变
2.日本侵华罪行: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3)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3.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战争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形成:1937年9月七七事变后。
(2)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
(3)七七事变后开始全国性抗战。
4.抗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
(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3)百团大战
5.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
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2.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4.建国初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5.一五计划(1953—1957年):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8.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复习历史的注意事项
多了解:既然有了课本上基础知识的铺垫,对于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来说应该是不够的吧?其次你应该更加的深刻了解课本知识的背景,人物。
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
使你的课本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高出其他同学一大截。
多阅读:阅读量也是很能帮助你在这个学科中鹤立鸡群,你早许多人知道这些历史不仅丰富了你的课外生活,打发了闲暇时光。
更能使你学到这个科目的时候比其他同学轻松
不局限于课本:光课本知识的储备肯定是不够的,你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钻研你想要知道,了解的。
学了要记,自然的记进心里:如果学了就学了罢,左耳进右耳出,又有何意义呢?不如不浪费时间,自然是要记下来的。
也不必担心记不住,只要你抱着愉悦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做完后大半都记得,不需花过多的时间。
1、基础性选择题
设置活动情景、由现实切入题。
复习指南:第一,体验历史,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在此基础上,牢记知识,夯实基础。
第二,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构建创新型社会,经济全球化问题等。
以及涉及周年问题的知识点。
2、综合性选择题
考点综合。
一道题涉及到几个考点。
这种考点的综合不止于一课内,不止于一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即以古今中外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指南:平时注意积累知识,巩固基础。
否则,即便开卷,看到类似问题,也不会有查阅资料的意识,做错题了也不知道。
另外,做好专题复习,从不同角度归纳整合知识。
能力综合:(1)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
复习中注重整体把握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理顺。
前一个事件的影响往往可以成为后一个事件的背景,这样就可以起到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
(2)要形成“大历史观”,中国历史本来就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因此要尽量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学活历史,提高能力。
如抗日战争与二战;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等。
(3)有史实论证观点,是课改考试的重点。
课本中的观点包括影响、性质、结论等,这些一般难以记住,或易记混,解决方法是: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理解观点,要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
中考前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要会看书
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
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
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
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