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第二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第2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军神》故事情节。

2.能够描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掌握生词和语法知识。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是本课的重点,因此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难点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生词以及语法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军神》教材。

2.教学音频设备。

3.黑板、粉笔。

4.学生课堂小组。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一个简短的问答或者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2. 教学内容呈现
1.播放故事录音或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主动参与听。

2.呈现生词和语法知识的解释,示范正确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3.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个小组精炼总结一遍。

3. 拓展阅读
请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故事,并做简要的总结分享。

4. 小结与检测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进行小结并针对教学目标进行点名检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化,部分学生对于生词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巩固。

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巩固训练。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体会沃克医生及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熟练惊疑审视一针见血施行清醒颤抖一声不吭崭新由衷苍白肃然起敬慈祥荣幸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诊所”的“诊”不要写成“珍”,“崭新”的“崭”不要写成“斩”,“苍白”的“苍”不要写成“沧”。

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听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受伤时的感受,再回顾课文内容,于对比中感受“军神”形象。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接受眼部手术时,刘伯承坚持不用麻醉剂,展示了一个军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难怪沃克医生会毫不吝惜地夸赞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观看那台让人万分揪心的眼部手术,走近刘伯承,近距离感受“军神”的英雄本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手术前——从容镇定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其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

“头也不抬”“冷冷”写出了一个孤傲、冷淡的医生形象,与下文写他对刘伯承产生敬佩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2.沃克医生最开始是怎样看出刘伯承是军人的?明确:沃克医生当过军医,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出刘伯承是军人,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预设:结合人物的语言及表现理解刘伯承的镇定。

(1)语言描写。

·交代姓名——“刘大川。

”·交代年龄——“二十四岁。

”·交代病情——“土匪打伤了眼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军神第2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军神第2课时精品教案

《军神》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态度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

2.明白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体会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刘伯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力。

3.复述课文,结合阅读链接比较异同,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抓住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态度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

【教学难点】1.明白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体会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刘伯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力。

2.复述课文,结合阅读链接比较异同,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预设:清醒麻醉剂崭新一声不吭由衷肃然起敬2.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军神》的第一课时,知道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刘伯承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事情。

通过刘伯承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到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超强的意志力。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板书:军神)设计意图:首先,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完成学习单,思考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以及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探究过程(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3)全班交流: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3.探究活动过渡: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思考: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交流反馈: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预设1:第二个格子,我上面填了“看到伤口”,下面填了“愣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2.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字词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中“军神”是——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我们做什么?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军神》这篇课文也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两个人物的内心。

我们先检查预习情况,拿出导学案,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他是怎么发现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2.从文中找出描写刘伯承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在文中做批注。

3.从文中找出沃克医生的表现(用横线划出),感受他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在文中做批注。

生:小组交流讨论。

三、小组展示,评价质疑(一)整体感知1.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预设:沃克医生是在给刘伯承检查伤势时发现他是军人的。

追问:在给刘伯承检查伤势的时候,沃克医生的表现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预设:沃克医生“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从这句话中的“愣住”“惊疑”中可以看出病人的伤势十分严重。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1-11自然段,看看在伤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病人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预设:病人的表现十分从容镇定,我是从病人和医生的对话中感受到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1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诊所、年龄”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紧扣细节,体会意志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课件出示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1)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为了指挥好以后的战斗,我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所以我不能打麻醉剂,它会影响脑神经。

为了带领人民打胜仗,过上好日子,我什么样的痛都能忍受。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体会课文内容;2、通过充分的阅读,了解刘伯承意志坚强的特点;3、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并体会这种感情;4、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快速阅读,掌握信息。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资料,快速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从这段内容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刘伯承右眼受伤的时间。

生:我知道刘伯承眼睛受伤的经过和伤势严重。

生:我知道刘伯承非常坚强,能够忍受这种难以想像的痛苦。

师:同学们都了解到了很多信息,看来这种快速阅读的方式的'确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二)激发兴趣,交流感受。

师:资料主要告诉我们刘伯承的右眼是怎样受伤的,以及伤势如何。

大家对《军神》这一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了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而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

师:不用实施麻醉而进行手术,这个故事一定很吸引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出声地读一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交流你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出声地自由读课文)生:我非常惊讶。

生:我觉得不可思议。

生:我读完后大吃一惊。

生:我感觉刘伯承非常坚强。

生: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一件真事,因为这是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生:我感到很震撼。

师:受到震撼。

生:刘伯承这种精神胜过关羽刮骨疗毒。

(三)自主体会,合作交流。

师:读过课文后,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感受文章呢?生:想!师:我们知道学习课文有很多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而且适合于本课的学习方法,对本篇课文进行研究、体会,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讨论。

)交流:小组1:生: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生:我们组还有几个问题:1、沃克医生为什么“额上汗珠滚滚”?2、沃克医生为什么让护士出去后才问刘伯承的真名叫什么?(学生研究、发表见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作战,身先士卒,负伤后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的事迹。

文章通过描写刘伯承将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了他的勇敢、坚毅、果断的性格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既有语言的理解,也有情感的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和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历史背景和军事知识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刘伯承将军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勇敢、坚毅、果断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刘伯承将军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和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勇敢、坚毅、果断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写作法:通过写心得体会,让学生表达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刘伯承将军的图片、战争历史背景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战争历史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伯承将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刘伯承将军的特点,如勇敢、坚毅、果断等。

然后导入课文《军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他的英勇无畏、顽强不屈的军人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感受先烈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刘伯承将军的英勇。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资料:收集关于抗日战争和刘伯承将军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3.课文:打印课文,准备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情况,引入课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战争场景,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刘伯承将军的英勇。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头镇中心学校“网络课堂”备课教案
学校
石河小学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1.军神》第一课时
时间
授课形式
直播授课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 学 过 程
本节课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展开交流导出课题“军神”。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不可能这样。)
(4)【出示课件8】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
②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
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5】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②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
三、汇报交流,崇拜“军神”。
(一)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出示课件4】
(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的伤势严重。)(板书:伤势严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肃然起敬)
(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教师总结,感情升华。
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出示课件6】
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课件9】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板书:堪称“军神”)
(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堪称“军神”
作业设计
《军神》第2课时随堂练习
一、读一读课本中的“阅读链接”回答问题。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
(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流。)【出示课件3】
1.“丰碑”原指什么?课文中指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自己写一写。
二、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
《清贫》前置作业
1.搜集方志敏的资料;
2.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要查字典。
随堂练习2
教 学 效 果
良好
反 思
这节课好的地方: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读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 。
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
4.探究交流: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
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毅。)
自我反思: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中也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并阅读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 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板书:超凡意志)
(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呆了” 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2.汇报交流。
(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