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作为中国乐器中的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演艺术则承载着古典美的独特魅力。

古筝的音色柔美、高亢,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具备着一种独特的旋律美。

在古筝的演奏和表演中,古典美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筝表演艺术中的古典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的凝练与纯粹性二、音乐的意境与情感古筝表演艺术强调音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古筝的音色独特,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节奏和音色的把握,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与音乐融为一体,将其传递给听众。

在古筝的演奏中,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奏者的激情与柔美,情感的起伏与内敛,以及意境的空灵与深远。

三、演奏技巧的精妙与变化古筝表演艺术中,演奏技巧的精妙和变化是展示古典美的重要方面。

古筝的演奏技巧包括琴弦的拨弹、指法的变换、音色的把握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达到更为丰富和精准的音乐表达。

古筝演奏者通过对技巧的熟练应用和变化运用,能够将音乐的层次感和变化呈现出来,使听众在欣赏中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四、舞台表演的精彩与美感古筝表演艺术中,舞台表演的精彩和美感是体现古典美的重要方式。

在古筝的表演中,演奏者除了通过音乐的表达之外,还通过身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以及服饰和舞台布置等方式,将音乐与视觉相结合,使整个表演更为完整和有力。

在古筝的舞台表演中,演奏者的形象和动作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美感,增强了表演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体现在音乐的凝练与纯粹性、音乐的意境与情感、演奏技巧的精妙与变化以及舞台表演的精彩与美感等方面。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之一,在表演艺术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使古典美得以持久传世,并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敬仰,被列为世界最美乐器之一之列。

古筝表演艺术以其古朴典雅、韵味无穷、香气厚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张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古典美。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首先体现在它的音乐特色上。

古筝是一种拨弦乐器,它的音色独特,温柔清澈、脆嫩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感触和强烈的魅力。

在古筝表演艺术中,演奏者通过自己的表现方式体现音乐的意境与内涵。

比如演奏者在演奏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技巧来表现出音乐的情感,配合音乐的起伏变化,使听众在音乐的情感冲击中感受到不同的美感。

其次,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体现在它的舞台表演特点上。

在音乐上,古筝演奏者使用各种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来增强古典美的感染力。

比如,演奏者可以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现、手指的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营造深刻的氛围,进一步强调古典美的情感表现。

此外,在舞台的布置上,演奏者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和意境来进行精心设计,营造出一个具有特殊古典韵味的舞台效果。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体现在它所表现的情感特点上。

在古筝表演艺术中,演奏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表达来传递内心的情感,唤起听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经典曲目《高山流水》中,演奏者通过对古筝的各种演奏技巧的运用,表达出对山水的钟爱之情,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力量;在经典曲目《秦淮河畔》中,演奏者则通过古筝的清脆声音和细腻的演奏技巧,表达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使人们回味往事,感知生命的厚重和情感的纯粹。

总之,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是由众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它在音乐、舞台效果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不仅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所在,更成为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之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筝美学价值的体现

古筝美学价值的体现

古筝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乐器,其美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古筝美学价值的具体分析。

首先,古筝的音色美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古筝的音色悠扬宛转,纯净而富有感染力,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演奏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如轻抚、弹拨、刮奏等,使古筝发出不同的音色,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其次,古筝的形态美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古筝的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筝的材质、工艺和装饰等方面也反映了其形态美,如琴身的雕刻、琴弦的排列等都体现了古筝的形态美。

此外,古筝的曲调美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古筝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表现山水之美的《高山流水》,又有表现人生哲理的《广陵散》。

这些曲目在旋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美感,让人感受到古筝艺术的无穷魅力。

最后,古筝的精神美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演奏古筝,人们可以传达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体现出古筝的精神美。

综上所述,古筝的美学价值体现在音色美、形态美、曲调美和精神美等方面。

这些美学特征使得古筝不仅是一种音乐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是中国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

古典美是古筝表演艺术的重要方面,包括音乐、演奏技巧、音色、以及表演者的姿态和气质等。

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之一,被视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它的音色纯美、婉转动听,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在古筝演奏中,乐曲的音调起伏、情感的表达以及演奏者的个人特色都是展现古典美的关键。

古筝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文学等多种元素。

古筝曲目中大多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念,如“意境超脱”、“音与乐境合一”等。

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通过精妙的技巧和细腻的表达来传达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受到音乐的美。

古筝演奏技巧是古典美的重要体现。

古筝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演奏技巧,包括泛音、滚音、颤音、散指、双手分别演奏不同音符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通过灵活的手指动作和掌握准确的力度,使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古筝演奏技巧的熟练运用不仅能够增添音乐的魅力,还能够提升整个表演的艺术效果。

古筝表演的音色也是古典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的音色独特,具有丰富的音质和音量变化的能力。

不同曲目的演奏需要演奏者根据曲目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音色,以达到与曲目的情感和意境相契合的效果。

演奏者通过调整琴弦的力度、击弦的位置和强弱等,能够在演奏中赋予曲子不同的韵味和风情。

表演者的姿态和气质也是古筝表演艺术的重要方面。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保持端正的坐姿和稳定的手指动作,展现出专注而投入的表演态度。

演奏者的气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表演的效果,对于传达曲目的情感和意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古筝演奏者既要具备杰出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还需要通过自身的艺术感悟和个性的表达来赋予演奏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通过音乐、演奏技巧、音色以及表演者的姿态和气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展现。

中国传统乐器古筝鉴赏

中国传统乐器古筝鉴赏

中国传统乐器古筝鉴赏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被誉为“众乐之王”或“东方钢琴”。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和穿弦孔等部分组成。

其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标准的古筝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则用白松制成,而筝首、尾和四周侧板则采用红木、老红木、金丝楠木或紫檀等名贵木材。

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的质量,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老红木、紫檀和金丝楠木为最佳。

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右手的勾、托、抹、滑、颤、劈等技巧和左手的按、滑、揉、颤等技巧。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古筝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情感和风格。

古筝的音域宽广,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

它描绘山水美景,也表现沙场上的英雄气概,展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筝的名曲繁多,如《渔舟唱晚》、《出水莲》、《高山流水》、《林冲夜奔》、《侗族舞曲》、《汉宫秋月》、《寒鸦戏水》、《东海渔歌》、《香山射鼓》和《战台风》等。

这些名曲各具特色,有的描绘山水之美,有的表现英雄气概,有的展现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古筝的艺术魅力。

古筝作为民族音乐的瑰宝,外形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

演奏者气质古典优雅,听者也能在喧嚣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因此,古筝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在古筝的音乐中找到共鸣和情感的释放。

总的来说,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通过鉴赏古筝的音乐和了解其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乐器,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韵,使它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筝的演奏中,融入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古典美。

古筝表演艺术以其古典、典雅、内敛的气质,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美与深邃,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瑰宝。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首先体现在音乐的传承和变革上。

古筝源远流长,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历史悠久。

在演奏中,古筝表演艺术师傅们传承着古人的艺术智慧,对传统曲目进行了精湛的演绎,同时也不断创新,将古典元素与现代音乐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

古筝表演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演绎方式和曲目内容,力求创新,使得古筝音乐保持了时代的韵味和生机,展现出了古典美的生机与活力。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表现在演奏的内涵与情感表达上。

古筝表演不仅注重音符的准确、曲调的流畅,更注重对音乐内在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古筝演奏家们通过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使其音乐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古筝表演往往以古代文人的意境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达,展现出了古代文人对山水、花鸟、人物的情感和审美观,呈现了一种清新淡雅、内敛含蓄的古典美,给人以静谧、内敛、含蓄之感,使人精神愉悦,欣赏中不仅仅是音乐的美感,更是心灵的愉悦。

这种艺术形式正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内在意境”的核心理念,将文人的内心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境界。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更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古筝表演艺术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将古代诗词和文人的意境注入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筝表演艺术通过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使其音乐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古筝音乐承载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艺术鉴赏古筝教案模板范文

艺术鉴赏古筝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古筝艺术鉴赏二、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三、教学目标:1. 了解古筝的历史、起源、发展和特点;2. 熟悉古筝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3. 欣赏古筝名曲,培养审美情趣;4.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1. 古筝的历史与起源;2. 古筝的演奏技巧;3. 古筝名曲赏析。

五、教学难点:1. 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2. 古筝名曲的鉴赏。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古筝演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是如何演奏的?二、新课讲解1. 古筝的历史与起源:介绍古筝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2. 古筝的特点:讲解古筝的音色、音域、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特点;3. 古筝的演奏技巧:讲解古筝的基本指法、音阶、节奏等演奏技巧。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示范演奏,学生跟随学习;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 提问:同学们学会了哪些古筝演奏技巧?二、新课讲解1. 古筝名曲赏析:介绍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筝名曲,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2. 分析名曲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课堂实践1. 教师演奏名曲,学生跟随欣赏;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曲的赏析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 提问:同学们对古筝艺术鉴赏有哪些收获?二、课堂总结1. 总结古筝艺术鉴赏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民族音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作业布置1. 搜集关于古筝的历史、演奏技巧和名曲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古筝艺术鉴赏心得;2. 尝试学习一首简单的古筝曲目,并进行演奏。

七、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筝表演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瑰宝。

古筝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展现中国古典美的艺术表达。

在古筝的悠扬琴音中,蕴含着中国古典美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古筝表演艺术所体现的古典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古筝表演艺术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高深。

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民族文化、传统音乐和宫廷文化,凝聚了一代代音乐家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古筝作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代表乐器,它演奏的曲目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如《广陵散》、《阳春白雪》等经典曲目,这些曲目不仅让人们体会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高深和博大。

古筝表演艺术的高深之处不仅仅在于演奏者的技巧,更在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够让音乐作品呈现出更为完美的状态。

古筝表演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和深厚的文化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古筝表演艺术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它不仅在音乐形式上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更在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

比如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物、表演服饰等,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古筝表演中所使用的曲目也多是取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或诗词,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这些文化内涵传达给观众,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古筝表演艺术还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主张“雅俗共赏”,即既要有平易近人的雅致之美,又要有高深脱俗的雅趣之美。

古筝表演艺术正是在这种美学观念下不断发展并完善的。

古筝的音色柔和清悦,表现了一种雅致之美,而古筝表演所融入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等元素,则为它增添了更多的雅趣之美。

在古筝表演中,演奏者通过表现曲目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运用技巧和艺术手法,来营造出一种富有韵味和内涵的音乐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泉

《林泉》的创作是近代中国古筝曲的创作的一个新的 里程碑,该曲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秀美和内在特质, 同时》创作以来最优秀 的古筝独奏曲之一。该曲集中了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 术,同时又有着清新优美的旋律线,丰富多变的节奏 形态和多种层次的音色要求,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美 学思想,是一首被社会音乐生活广泛认可赞扬并雅俗 共赏的古筝独奏曲。2005年在中国第五届“中国音乐 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得唯一的作品比赛金奖。
代表作品

《山的瞎想》 《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引

作曲家借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现 代作曲技法,乐曲前半部分以虚实相映 的旋律,起伏多变的节奏,着意抒发原 诗带有幻想性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比 较明快的舞蹈性节奏,既有轻灵,又有 粗犷,既有婆娑翩翩,又有“石破天惊 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特 景观。使听众随着乐曲进入一个天高地 阔神话般的世界。
周煜国
周煜国(1955-)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民 族器乐系主任,作曲家、指挥家,西安音乐 学院东方民族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长期致力 于民族音乐的创作活动,多首作品在省市及 国内作曲大赛中获奖而流传于海内外,数首 作品在刊物上发表并录制为音像制品出版发 行,部分作品在省电台、电视台作专题介绍, 并在中国各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维也 纳[金色大厅]诸多国家举行首演和公演。
古筝艺术鉴赏
艺术与传媒学院 冯晓婧
何占豪


何占豪(1933-)浙江人。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 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 主席。 1950年考入浙江省民工团,工作包括唱歌、跳舞、演戏。 1952年加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任扬琴、月琴演奏员,开始 学习小提琴。 1957年在第2届浙江省戏曲会演获乐师奖,同年考入上海音 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后转入作曲系,从师丁善德,毕业后留 校任教。在校期间,与丁芷诺、俞丽拿等同学成立了“小提 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欲创作受大众欢迎而富民族风格的小 提琴作品。
代表作品
秋夜思 云裳诉
云裳诉
乐曲名系以名诗《长恨歌》为素材创 作而成,曲名取自诗句“云想衣裳花 想容”,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 的流传百世的爱情故事。形象地描述 了「安史之乱」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 贵妃之间的千般痛苦与万般悔恨。全 曲共分四个段落:“歌颂爱情”、 “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 “刻骨思念”。
王建民
王建民(1956-)作曲家,江苏无锡人。中国 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 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 任。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教授。 曾担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 学院院长等职务。 从事专业以来,谱写了大 量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 领域中颇有建树。
徐晓琳
徐晓琳(1943-)1966年毕业于四川音乐 学院作曲系。1983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 至今。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理论教授、 音乐教育系主任。曾 出版了《旋律写作基 础》、《美妙的曲式》、《蜀籁》等专著 作曲集及CD、VCD盘。在香港、新加坡举 办过个人作品音乐会。
代表作品
《黔中赋》 《情景三章》 《倚秋》 《抒情幻想曲》 《剑令》 《建昌月》 《谐》
节日快乐 谢谢观赏
叶小刚

叶小刚(1955-)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 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是自20世纪80年代最具 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

古筝作品《林泉》 交响乐《地平线》《老人故事》《八匹马》 《西江月》《悲歌》《东》《春天的故事》等 电影音乐《人约黄昏》《半生缘》等
代表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980年代改编有高胡、 二胡、琵琶、古筝协奏曲) 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 弦乐与合唱 :《决不忘记过去》 交响诗:《龙华塔》 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乱世情侣》、《别亦 难》、《蝶恋花》 民族管弦乐: 《伊犁河畔》 、《节日赛马》 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 、《临安遗恨》 、《西楚霸 王》 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枫 桥 夜 泊
枫桥夜泊
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精神,使听者在若隐若现 的宋明古风中,感受到作者对江枫渔火的回念 与思叹。曲中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 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呈现出精致宜人、典雅 诗意的水墨风情。此钢琴伴奏的版本,2001年 完成,由任洁首演,并在全国广泛流传.
庄曜

庄曜(1955-) 庄曜,1955年生。1982年于西 北师范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专业本科毕业。 1989年南京艺术学院作曲硕士研究生毕业。现 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 音乐家协会数字音乐教育学会的副会长、国务 院学位办新媒体艺术学科发展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教育 部高等学校艺术类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临安遗恨》
• 这首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 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 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 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 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 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 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六届音 乐作品评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第二二胡狂想 曲》(获中国第三届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天 山风情》(二胡与乐队 获中国首届“金钟奖”铜奖)、 《四季掠影》(单簧管与钢琴 获全国首届高等音乐艺 术院校单簧管作品评选优秀奖)、《幻想曲》(筝独 奏 获文化部1995“东方杯”古筝大赛优秀作品奖)等。 其作品《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幻想 曲》等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流传于海内外。在全国 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