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实验
工业药剂学实验报告册

工业药剂学实验报告册实验名称:药剂的酸碱滴定实验目的:通过药剂的酸碱滴定实验,掌握药品酸碱性质的测定方法,了解药品的酸碱性质对其配伍的影响,为合理药品配伍提供参考。
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酸碱滴定仪、自动滴定仪;2.试剂: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
实验原理:药品的酸碱性质对其溶解度、稳定性、药效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药物在溶液中可呈现酸性、中性或碱性,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可以确定药品的酸碱特性。
实验中使用滴定管将碱溶液滴入酸性溶液中,或将酸溶液滴入碱性溶液中,滴定至中性时则称为酸碱中和点。
通过控制滴定溶液的酸度和碱度,可以确定药品的酸碱性质。
实验步骤:1.准备药剂溶液: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样品,溶于适量的溶剂中,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药剂溶液。
2.酸碱滴定实验:分别取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滴定操作,记录滴定的滴数。
3.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每个药品样品的滴定数据和对应的药剂浓度。
4.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出药品的酸碱度,绘制酸碱度与药剂浓度的曲线图。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分析药品的酸碱特性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得到了不同药品样品的酸碱度数据和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的形状和酸碱度的数值,可以判断药品样品的酸碱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药品A呈现酸性,药品B呈现碱性,药品C呈现中性。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药品A适合与碱性药剂配伍,而不宜与酸性药剂一同使用。
药品B适合与酸性药剂配伍,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
药品C则可以与酸碱都相配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药品的酸碱滴定实验,成功测定了不同药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并得出了药品的配伍原则。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药品酸碱性测定方法,对于合理药品配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药品的酸碱滴定实验,掌握了药品酸碱性测定方法,了解了药品酸碱性质对配伍的影响。
工业药剂学实验

工业药剂学实验工业药剂学实验是指对制药过程中所需的药剂进行实验性研究。
这些药剂通常是化学品、原料药和助剂等,这些物质可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从而降低制药企业的成本。
实验室是进行工业药剂学实验的核心。
在实验室中,药物化学家可以开发出新的药物,并对已有药物的特性进行检查和改进。
他们将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程序和组织实验操作。
在制药过程中,化学品和原料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化学品的品质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
所以,化学品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此外,化学品也必须正确地加工和存储,以确保它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药物化学家通常对原料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其特性和潜在用途。
例如,他们需要对原料药的纯度、溶解度、稳定性和其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研究。
助剂是在制药过程中添加的物质,用于促进制剂的稳定性、流动性、溶解度或释放性等。
例如,控释药物需要添加助剂,以便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释放。
药物化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不同助剂对制剂特性的影响,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助剂,以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除了药学化学,药物制剂实验也是药物研究的重要部分。
药物制剂实验通常是指将药物制成一种药品的过程。
药物化学家将使用不同的配方、化学技术和制剂工艺来设计和制造药品。
在药物制剂实验中,药物化学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药物的生物活性、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制造难度等。
他们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确定最适宜的制剂方法,以确保制药过程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行性。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化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出新的、高效的制药过程和药品。
药物化学家必须不断地进行实验研究,以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制剂方法,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药物的设计和生产中。
总结而言,工业药剂学实验是未来制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和制剂工艺将不断被创新和改进。
药物化学家将通过不懈的实验研究,为全球的医疗保健行业做出重要贡献。
工业药剂学综合实验思考题

4.要配每包含5mg的三氧化二砷散剂100包(每包重0.3g),试计算用2%三氧化二砷倍散若干?1%甲基兰乳糖若干?
5.含医疗用毒性药品散剂的配制要点有哪些?
6.胶囊剂与片剂相比,有何特点?
7.胶囊剂有哪几类?两者有何不同?分别适用于哪些药物?
实验九
1.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4.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5.优良的混悬剂应达到哪 Nhomakorabea质量要求?
6.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实验三
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分析各处方中的乳化剂。
3.分析乳剂的不稳定性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实验六
1.何谓等量递加法。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2.在药房工作中,为何往往将毒剧药预先配成倍散?
实验一
1.试提出制备硫酸亚铁糖浆剂的新方法?
2.硫酸亚铁糖浆剂含量测定的改进
3.硫酸亚铁制剂进展(同类产品综述)
4.复方碘溶液中碘有刺激性,口服时宜作什么处理?
5.复方硼酸钠溶液为消毒防腐剂,为什么漱口时宜加5倍量的温水稀释?慎勿咽下。
6.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还可以选用哪些具有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加温到70~80℃?
实验十一
1.膜剂在应用上有哪些特点?
2.试分析实验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是什么?
7.薄荷水中加入聚山梨酯80的增溶效果与其用量(临界胶团浓度)有关,临界胶团浓
度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定?
实验二
1.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比较5个炉甘石洗剂制品中,哪一个处方最好?为什么?
工业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19120760 工业药剂学 1.5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 (0−3.0)预修课程:工业药剂学面向对象:药物制剂专业三年级学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工业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是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分析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通过基本操作训练,获得较强的从事药物制剂制备工作的能力,正确掌握常用制剂技术的规范化操作,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及相关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物新制剂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序号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h 1稳定性试验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药物的稳定性 32 注射剂的制备 设计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完成制备 33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1)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2)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液体制剂的制备(1)制备溶液剂与混悬剂,并考察处方因素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35 液体制剂的制备(2)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乳剂,乳剂类型的鉴别,最适合的乳化剂HLB值考察36 包合物的制备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考察 37 软膏的制备 制备不同基质类型的水杨酸软膏,并考察基质类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38 经皮渗透试验 用单室扩散池考察水杨酸 39 膜剂与栓剂的涂膜法制备膜剂、制备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 3制备10 微囊与微球的制备分别通过复凝聚法和加热固化法制备微囊与微球311 缓释胶囊剂的制备制备溶蚀性骨架缓释颗粒,填充胶囊312 缓释胶囊剂的体外评价缓释胶囊的释放度试验313 脂质体的制备 注入法制备脂质体,观察脂质体的结构 314 浸出制剂的制备渗漉法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喷雾干燥3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案工业药剂学实验PPT(新)12个实验

第一(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第二(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第三(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片剂崩解时限片剂普通片浸膏片糖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崩解时限(min)15 60 60 60 人工胃液中2h 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人工肠液中60min 全部溶出或崩解并通过筛网5、脆碎度检查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重量后置脆碎度检查仪中,振动4min,过28目药品检验筛,除去细粉和碎粒,称重后与原药片进行比较,其减重率不得超过0.8%。
6、溶出度测定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可用吸量管)续滤液3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Q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仪器器与材料仪器: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容量瓶(1000ml、50ml)、吸量管(5ml)、微孔滤膜(应不大于0.8μm)、滤器、取样器、滴管、电炉、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材料:阿斯匹林片(0.3g)、稀盐酸、0.4%氢氧化钠、稀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表3 片剂质量检查结果检查项目阿司匹林片外观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脆碎度表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溶出度测定数据表片号C7H6O3C %(g/ml)C9H8O4总溶出量(g)限度Q(为标示量80%)溶出度结果1 23 4 5 6 0.246片中有几片低于限度Q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测定溶出度时的条件,如溶出介质的组成、用量、温度,测定时的转速等等,对药物的溶出都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操作时应注意: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是否正常转动,并检查水箱温度、转速是否精确,转篮升降是否灵活等。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总结甘草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粉碎好多次,由于后面还有别的同学等着粉碎,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粉碎成标准要求的细度。
因此,后面的研磨过程,并不是很成功,制出的益元散中可以明显看出甘草粗末。
一、目的要求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白酒、白糖三、实验内容[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一液体药剂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备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是其它剂型的基础剂型,药剂学上一些普通剂型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均以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液体制剂为基础,所以液体制剂的应用具有普遍的意义。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1均相液体制剂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1)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2)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第一部分溶液型液体药剂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处方中20%的甘油具有保持胃蛋白酶活力和调味的作用。
44强力搅拌及用棉花、滤纸过滤等均会影响本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三、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简述亲水胶体的溶胀过程和胶溶过程。
实验一液体药剂
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备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液体制剂是其它剂型的基础剂型,药剂学上一些普通剂型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均以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液体制剂为基础,所以液体制剂的应用具有普遍的意义。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
1均相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3)3)沉降后不结块,再分散性能好
混悬剂的物理不稳定性包括:
1)1)微粒的沉降:微粒在重力作用下静置发生沉降。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及药物微粒和介质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黏度成反比。
2)2)微粒的成长与晶型转变混悬液中微粒大小均匀性越差,小微粒转变为大颗粒速度越快,沉降速度越快。
3)3)微粒间的斥力和范德华引力
三、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各炉甘石洗剂的优劣。
2化学反应法制备微晶还适用于哪些药物?试举1-2例。除化学反应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得微晶?
第四部分乳剂型液体药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3掌握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
1)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2)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第一部分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6加入樟脑醑时,应以细流慢慢加入至水中并急速搅拌,以防止樟脑醑因骤然改变溶媒而析出大颗粒。
7磺胺类药物不溶于水,可溶于碱液。但钠盐不稳定,以吸收空气中的CO2而析出沉淀,同时也易受光线和金属离子的催化而氧化变色,故一般不用其钠盐制备溶液剂。
8用酸调节磺胺钠盐溶液成酸性,即可转变成磺胺类微晶析出,利用此微晶可制备分散均匀的混悬液,微晶粒径<10um,沉降缓慢,克服了用一般分散法制备磺胺类药物混悬液时易出现的分层、粘瓶、不易分散且吸收差等缺点。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4碘溶液为氧化剂,应贮存于密闭玻璃瓶内,不得与木塞、橡皮塞及金属塞接触。试验所得样品应统一回收。
5配制单糖浆流程中,蔗糖溶解后应继续煮沸,但保持时间不可过久,以免产生过多的转化蔗糖,甚至产生焦糖使糖浆呈棕色。
6糖浆用精制棉过滤色度较慢,可用棉垫(二层纱布之间夹一层棉花)或多层纱布过滤,增加接触面,提高滤速。
3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AlCl3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
4硫磺的选用: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其中沉降硫颗粒最细,故本品选用沉降硫。
5硫磺为疏水性强的物质,不易被水润湿,且表面吸附有空气,给制备混悬剂带来困难。但能被甘油所润湿,故应加入润湿剂甘油,充分研磨,使其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亲水性,利于硫磺的分散。樟脑醑中含有乙醇,能使硫磺润湿,故亦可将硫磺先用樟脑醑润湿。
3)3)润湿剂使混悬剂中有较好的固—液二相结合状态。常用Tween类、Span类、Poloxamer等表面活性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和凝聚法(微粒结晶法和化学反应法)。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乳钵、烧杯、量筒、普通天平
材料: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柠檬酸钠、三氯化铝、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磺、硫酸锌、吐温80、樟脑醑、蒸馏水等
3用途
有轻度收敛止痒作用。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44沉降容积比F的测定
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50ml具塞量筒中,闭塞,振摇1min,记录初高度H0,再分将放置5、10、20分钟和1、2、6小时后的沉降物高度Hu记录于表1-2中。然后以F(F=Hu/H0)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材料:碘、碘化钾、蔗糖、氯霉素、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
碘2.5g碘化钾5g蒸馏 Nhomakorabea加至50ml
22制备流程
3用途
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4)4)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为改善混悬剂的稳定性,常须在混悬剂中加入如下三类稳定剂:
1)1)助悬剂:可增大介质粘度,降低微粒聚集速度;或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间聚集或晶型转变;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增加稳定性。
2)2)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使微粒间的斥力和引力保持一定的平衡,形成疏松的絮状沉淀,其沉降体积大,不结块,重分散性好。某些有临床特殊要求的混悬剂,其混悬粒子应细腻无絮凝,以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为此可加电解质减少絮凝,称为反絮凝。此类物质一般为电解质。
(二)单糖浆
1处方
蔗糖85g
蒸馏水加至100ml
2制备流程
3 用途矫味剂,助悬剂等。
(三)氯霉素滴耳剂
1处方
氯霉素2.5g
乙醇15ml
甘油加至5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
用于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和慢性外耳道炎。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1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22熟悉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媒;
33参考实验讲义,列出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及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等。小量制备时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搅拌机、乳匀机、胶体磨完成。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乳钵、具塞量筒(25ml)、显微镜、普通天平等
材料液体石蜡、氢氧化钙、花生油、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吐温80、司盘80、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石灰搽剂
1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10ml
花生油10ml
2制备流程:新生皂法
3用途
用于轻度烫伤。具有收敛、保护、润滑、止痛等作用。
(二)液体石蜡乳
1处方
液状石蜡12ml
阿拉伯胶4g
西黄蓍胶0.5g
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 0.1ml
1%糖精钠溶液适量
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30ml
2制备流程:干胶法
表1-2 炉甘石洗剂沉降速率数据
时间
沉降高度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处方4
处方5
5min
10min
20min
1h
2h
6h
(二)复方硫磺洗剂
1处方
沉降硫磺1.5g
硫酸锌1.5g
吐温80 0.1ml
樟脑醑12.5ml
甘油2ml
蒸馏水加至50ml
2制备流程
3用途
保护皮肤,抑制皮脂分泌。适用于皮脂溢出、痤疮及酒渣鼻等。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碘化钾作为助溶剂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2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应注意加入次序:先加入碘化钾溶解后再投入难溶性碘。
3溶解碘化钾时所用的蒸馏水为处方量的50%至80%,既能使碘化钾溶解,又能使碘化钾具有较高浓度,以利于碘的溶解。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三)磺胺嘧啶合剂
1处方
磺胺嘧啶10g
氢氧化钠1.6g
柠檬酸3g
柠檬酸钠6.5g
苯甲酸钠0.2g
1%糖精钠溶液适量
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100ml
2制备流程:微粒结晶法
3用途
磺胺类药。用于治疗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淋球菌所致的疾病。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物理因素;
2混悬剂中稳定剂的类型、作用及常用品种;
3用途
轻泻剂。用于治疗便秘,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瘤及手术后便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便用力的痛苦。
7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0.25%,在乙醇中易溶,所以加乙醇可增加氯霉素溶解度,也能防止其温度低时析出。
三、思考题
1、1、分析本实验中各处方中各种组份的作用。
2、2、配制单糖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胶体型液体药剂
一、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