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以智治国者,国之贼也《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中你认为经典的台词有哪些?(淮上大先生的回答,156赞)

《大明王朝1566》中你认为经典的台词有哪些?(淮上大先生的回答,156赞)吕芳把冻僵的冯保拖到炕上,冯保向干爹认错。
吕芳埋怨道“跟了我这么多年了,说过多少次了,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
瞧你那嚣张气,为了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儿又抢着去报祥瑞。
我不计较你,可宫里这么多人能不记恨吗?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么个找法。
”吕芳:“两句话你要记住,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了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看我大明朝的气数,这皇位迟早有一天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
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作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得靠你。
”2、胡汝贞斥责马宁远道:“平时叫你读读《左传》,你不以为然;我叫你读一读王阳明的书,你更是不以为然,还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现在我问你,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
这也叫知不可为而为之?”3、马宁远告诉胡宗宪,这样做事为了让胡宗宪在严嵩面前过关,胡宗宪告诉马宁远:“什么阁老,什么小阁老,什么过关,朝廷的水有多深,你知道不知道(胡宗宪抽了马宁远一个耳光)。
”4、马宁远执迷不悟,部堂感慨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他们拿你的命换银子,那浙江那么多百姓身价换钱,你还得死心塌地的护着他们,还说是为了朝廷为了国策。
为了朝廷?什么国策,什么改稻为桑,赚了钱有几文能入到国库?”5、严格老尊了严世蕃人等的旨,带着胡宗宪的奏疏进宫了,嘉靖悠悠的踱了出来“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有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查查,其民缺缺,人执迷也,其日故久’,是宽亦误,严亦误,岂百姓迷哉,朕亦迷也,尔等不迷乎?”6、三路诸侯会嘉靖,嘉靖会完了杨金水会胡宗宪,“你杀的人有严阁老的人,有吕公公的人,你就不怕他给你们小鞋穿?”严阁老老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是朝廷的人。
海瑞的死谏

海瑞的死谏作者:樊树志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2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海瑞出任户部主事后,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下台,三年后严世蕃被处死,抄没严府家产,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
然而嘉靖皇帝还活着,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
正如黄仁宇所说:“严嵩去职虽已三年,但人们对嘉靖的批评依然是‘心惑’、‘苛断’和‘情偏’。
然而他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明明是为谀臣所蒙蔽,他还自以为圣明如同尧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刚直不阿的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以无所顾忌的姿态,锋芒毕露的文字,批评皇帝,抨击朝政。
一时间,这份奏疏广泛传抄,朝野轰动,称之为“直声震天下”。
他在奏疏中毫不客气地指责皇帝清虚学道,潜心修醮,以至于二十多年不上朝理政,导致纲纪废弛,吏治败坏,民不聊生,“天下因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他指出:臣民不对陛下讲真话已经很久了,官员们“愧心馁气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
陛下一意玄修导致“心惑”,过于苛断导致“情偏”,大臣为了俸禄而阿谀奉承,小臣由于畏罪而唯唯诺诺。
因此我要冒死进谏,希望陛下“幡然悔悟”,洗刷“君道之误”。
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上朝前,特地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妻儿老小,把后事托付给同乡好友——庶吉士王弘诲。
这一切表明,他决心冒死谏诤,为了促使皇帝幡然悔悟,必须言词激烈,就好比治重病下猛药。
对皇帝下猛药,被旧史家称为“批逆鳞”,势必引起龙颜大怒,难逃一死。
海瑞知道这样的后果,迎难而上。
他一向反对官场上庸俗的风气——“医国者只一味甘草,处世者只二字乡愿”,用味甜性温的甘草无法医治国家重病,用明哲保身的乡愿哲学混迹于官场必将祸国害民。
这帖药猛烈得让皇帝无法消受,此公自比为尧舜,书斋也以“尧”命名,而海瑞说他连汉文帝都不如,气得浑身发抖,把奏疏扔到地上。
过了一会,又把它捡起来,要看看后面还写了些什么。
看了一下,勃然震怒,吩咐身边的太监黄锦: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黄锦告诉他:海瑞自知触怒皇上必死无疑,诀别妻子,买了棺材来上朝,等待入木,不会逃跑的。
大明王朝1566嘉靖名言

大明王朝1566嘉靖名言1. 张居正有哪些名言留世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3、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4、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创始之事似难实易,振蛊之道似易而实难。
5、尧舜以前,其变不可胜穷已。
历夏商至周,而靡敝已极,天下日趋于多事。
周王道之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特之以法,此反始之会也。
6、云母屏深低缟袖。
水晶帘动拂流黄。
西园蝴蝶浑无赖。
暗粉飘尘上海棠。
7、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哉?!8、然秦不能有,而汉承之。
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为之驱除。
而贡、薛、韦匡之流,乃尤取周文之糟粕,用之于元、成衰弱之时,此不达世变也。
历汉唐至宋,而文敝已甚,天下日趋于矫伪。
宋,颓靡之极也,其势必变而为胡元,取先王之礼制,一举而荡灭之,而独治之以简,此复古之会也。
然元不能久,而本朝承之。
国家之治简严质朴,实借元以为之驱除。
而近时迂腐之流,乃犹祖晚宋之弊习,而妄议我祖宗之所建立,不识治理也。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嘉靖进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
穆宗死,他和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政大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十年,为人善谋,独揽朝政,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当政期间,面对吏治败坏、财政危机、赋役不均、军心涣散的局面,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582年6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聚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改革基本失败。
2. 明代名相张居正有句名言: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张居正用人之道——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
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却少。
大明王朝1566台词精选

大明王朝1566台词精选【大明王朝1566】台词精选:1. 天下为公,民贵吾贵,民贱吾贱。
人心安定,国家方能太平。
2. 忠诚与背叛只在一念之间,谁敢背叛大明,必遭天谴!3. 我们是大明江山石破天惊的传人,世世代代,责无旁贷。
4. 世人皆说历史长河,终要有一代英雄闯江湖,我正是这个人!5. 在座诸位,我大明江山已经恢复元气,靖难系列即将画上句号!6. 京城能否安宁,全在朝廷能否以仙家之力,足以席卷四方!7. 吾等无悔,山河永在,不论是谁,都别妄图涓滴水能磨平大石!8. 危机即是机会,大明江山需要你们,在这荆棘丛中开道!9. 钦定国家制度,壮我大明江山;开拓疆土,扬我大明气派!10. 杀伐果断才能维护大明,犹豫不决必将遭受不测!11. 改革才能求得发展,不改变就会落后!12. 政治不光是门艺术,更是一门智慧,掌握好了,就能驾驭世间万物。
13. 土地是民生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14. 勤劳致富,国家才能繁荣。
太平盛世是建立在每个人勤劳的基础上。
15. 谋定而后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16. 文治武功并重,天下众生庙堂升平才能延续百年。
17. 英雄重情义,不负天下。
立于江山万里之巅,不忘初心。
18. 忠义之林,不仅仅是一群人的标签,更是我们大明江山的骨骼。
19. 融合百家观点,审慎抉择,方能引领大明走向繁荣昌盛!20. 谋国家之利,待英才,寻真知,以图发展与强大。
以上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一些精选台词,勾勒出了时代背景、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这些台词表达了人民对大明江山的热爱和忠诚,以及维护国家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决心和行动。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中兴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剧,通过纷繁复杂的宫廷斗争、政治变动和军事阴谋,展现了大明王朝1572年至1573年的混乱局面。
在这一时期,明朝皇帝武宗逝世,年幼的神宗继位,但实际掌权的却是权臣张世贞。
然而,此时江山岌岌可危,内忧外患,面临着百王之乱的风险。
《大明王朝1566》:“雄猜之帝”治国与“偏执之臣”反腐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是海瑞上疏,表现的就是他硬要把那位将自己
起来的嘉靖皇帝拉出来,履行他圣主贤君的职责。
海瑞始终清廉如一,史载到死了入殓的时候,连口棺材都买不起。
不过史载海瑞的棺材回老家的时候情景的确壮观,整条江的两岸都挤满了送别的民众,南京和浙江的许多店铺都纷纷关门停业。
这样一个为民作主的官,就算他如何不被世俗所容,如何不被官僚们喜欢,他终究是一个为了老百姓家国不分,将自己个人的幸福和乐趣完全抛弃的人,是老百姓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仁人君子。
海瑞所代表的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大特色。
赵炎才总结了清官的特征:价值理念上奉行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思想品格上追求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执法与秉公执法结合,而历史命运却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
对于这种清官文化,有学者认为应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这种复古倒退的倾向,与当今民主、法制精神背道而驰,与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疏远、背离。
在今天过分宣扬‘清官’,将廉政的希望寄托于清官身上,而不是进行有效的法制建设,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影视工作者对此不得不。
张居正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
• 张居正是奇才,16岁中举,他的小伙伴 辽王的妈妈便天天夸张居正,辽王心里 很不是滋味,听说张居正爷爷在他家当 侍卫,便请他喝酒,灌死了张爷爷,张 居正后来当了内阁次辅,一直以来都没 有忘记三十年前爷爷被整死的那一幕, 很快,玩了几十年的辽王被败在了张居 正的手里,王位被废,在皇室专用的监 狱里度过了余生,也算玩得其所。
张居正故事
张居正少年聪颖,16岁中举,副考官见其卷,
惊呼到:好文章!当评第一!下午,顾磷把 张居正叫到府上,把四品官才能系的犀带解 下给了他,意味深长的说:你是当一品大官 是系玉带的人, 我这条犀带配不上你只能暂 时委屈你了。张居正走后,他对冯御史说: 绝不能让他中举,等他才具老练了,将来发 展更没有限量。他曾今眼见过无数像张居正 这样才华横溢,却因少时得意最终只是一个 以才子自居的平庸官僚,他不会让悲剧重演, 只有历尽磨难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张居正的故事
• 张居正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改革,他推广一条 鞭法,以前收税,人们用东西顶钱,钻空子 捞钱的官太多。现在张居正统一了,无论田 税,人头税全部交银子,化整为零,很实用, 他还实行考成法,年年考核官员,严格根据 考核情况决定官员的升迁,降职。量化工作 程序,逼出工作效率,在考成法深入推广以 后官场呈现出一派勤政敬业的风气,新政策 实行两年,国库存银1250万两,为往年的4 倍,清丈田亩300万顷,是半个荷兰,余粮 够十年吃。
张居正故事
张居正,为了教好小皇帝万 历,他自己手绘了这本《帝说图 鉴》连环画,其中精选好事八十 一件,坏事三十六件,为小皇帝 阐述帝王之道,小皇帝万历, 看 到《帝说图鉴》便翻的很勤,张 居正趁热打铁,说:“宋太宗不 爱金钱珠宝,是你的榜样。”万 历说:“作为一个皇帝本来就应 生活朴素不铺张浪费的呀!”
大明王朝1566摘录

1.万稳万当,不如一默。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4.看人,看事,都得设身处地。
换上你,或是你,处在胡宗宪的地步会怎么做?”。
5.“诸葛一生唯谨慎”,可多少事就坏在“谨慎”二字上。
6.缓则圆,大势尚有转圜的余地。
7.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8.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
9.平时叫你读《左传》《通鉴》,你不以为然,叫你读一读王阳明的书,你更不以为然。
还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现在我问你,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10.明里不要赏他,暗里给他奖点什么吧。
11.进则理学,退则风月。
12.雅人或因清高而不合污,却绝不会以清高而拒雅致。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逝者如斯,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14.《尚书》有云:三年丰,三年歉,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
15.官做得再大,落到底也是居家过日子。
16.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7.最难的是父亲。
18.俗语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19.圣人的书,都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20.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21.做人难,做官难,都不难。
不做小人,做个好官,这才难。
22.天覆之,地载之,君上父母师长恩任养育教导之。
23.崽女不要多,好崽只要一个。
24.小时了了,大未必然。
25.有雨无雨听龙王爷的,有病无病听郎中哥的26.功过从来结伴而行,我不求有功,没有过便是福。
27.善谋国者如烹小鲜。
28.该争的争,该忍的必须忍。
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大明王朝1566台词

《大明王朝1566》经典台词01关于社会001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
002 小人气长,君子也不能气消。
003 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只有“利害”二字。
004 嘉靖皇帝:“都说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可在朕看来,衣服和人都是老的好,衣服旧了贴身,人旧了贴心啊。
”005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006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007 胡宗宪:“同样的话,有人能说,有人不能说。
这件事,你上疏不公也为公,我上疏无私也有私。
”02关于管理008 嘉靖皇帝:“用人之道贵在知人。
”009 明太祖朱元璋:“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意:今日美酒佳肴一同分享,但来日你们犯了错,还是要被处置。
010 波谲云诡的事在没有铁定之前,后发则制人,先发则很可能受制于人。
011 让好汉查好汉,让英雄查英雄。
012 嘉靖皇帝谈用人:“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013 裕王:“大明朝谁是贤臣?”弥留之际的嘉靖皇帝:“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014 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隅。
03关于认知015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了理就有了主张,知道该怎么做。
但理是在变化的,又不能守死理。
016 官场的一切都是有规制的,座位怎么摆,哪个人坐在哪里,谁先说话,谁说什么,都意味着一切正常。
哪个座位挪动了一下,说话的顺序改变了一下,便意味着有了变化。
但人对于这些变化都往往朝着好处想,严世蕃以为这样排座是为了便于他们共同看账。
高拱和张居正更认为,这是严世蕃将要出阁的征兆,谁都没有想到他们今天会一起出阁!017 做官做人,就算七分想着自个儿,也得有两分想着朝廷,剩下那一分再替别人想想。
018 只要肯用心找,就能找到。
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靖:以智治国者,国之贼也——《大明王朝1566 》
嘉靖的政治态度,套用他的一句台词,叫“云在青天水在
瓶”。
用嘉靖自己的话来解释,那就是“击鼓买糖,各干各行”。
这些话都是嘉靖说得,一个意思,那就是他的儿子、太监、大臣们应该待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而他们的位置和他们该做的事,则由嘉靖决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翻译一下就是:不追求就是追求、不动作就是动作、没有成就就是成就。
嘉靖在治国上有追求么?他身为帝王,他有身为帝王要么对内建设、要么对外扩张的意图么?他有追求于国内的经济、文化建设振兴么?有追求于安定倭寇、土蛮、鞑靼么?嘉靖在治国上有动作么?他做的所有国事从来不是他起头的。
你仔细想想,嘉靖有什么时候是在朝廷风平浪静的时候自己动作么?没有。
甚至有的时候事情来了,他都什么都不做,他在那打坐,他等着。
嘉靖有治国上的成就感么?他的成就感都来源于他又从大臣手里抢了多少钱,来源于他又修了几座宫,吃了几颗药丸子,给自己又加了多少道号以及大臣们献得青词祥瑞之上了,他有什么成就感来源于治国么?统统没有。
没有追求、没有作为、没有成就。
嘉靖在治国上都不仅仅是“无为”,他连“为” 之前的追求都没有,也就遑论“为”之后的成就了。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这句话面熟吧,嘉靖在剧里就说过。
什么意思呢?一个稀里糊涂的统治者,他的百姓民风淳朴;反而一个明察秋毫的统治者,他的百姓人人自危,社会就乱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越精明,底下人为了对付你,就越精明;反过来你傻傻的,他们看见你傻傻的,他们也傻傻的。
嘉靖是这么做的么?是。
哪里看出来的?他太善于装糊涂。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因为他不争。
怎么不争?不参与。
嘉靖在织造局买田一事的末尾,将裕王、严党、清流、司礼监都招来开了个会。
在会上既批了严嵩、严世蕃,也批了裕王,还批了吕芳,但嘉靖在那个会上总强调一句话”朕今天不是跟你们议朝局“。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嘉靖的说法,浙江的官员不是严嵩派去的就是裕王派去的,剩下的是司礼监的公公,哪有嘉靖派的人啊,没有嘉靖派的人,嘉靖怎么谈朝局啊,朝局都交给他们了。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就是在议朝局。
他明明不派人,派的所有人却都是他的人;他明明不掌权,所有人的权力却都是他给的;他明明不议朝局,所有朝局大事却都是他说了算;他明明不参与,大明朝所有事情却都得他来拍板。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德经》第章为什么天下不能与他争?
章结合刚才谈到的嘉靖说过得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
是宽亦误、严亦
误。
岂百姓迷哉?朕亦迷也。
汝等不迷乎?翻译一下嘉靖这段话:都说为君的应该其政闷闷,不应该为政过严,我把权力都给你们了,放宽了君权了,结果为政过宽也不行啊。
宽也不对,严也不对,岂止老百姓被你们搞得迷糊了,朕也让你们弄得迷糊了。
你们自己不迷糊么?严嵩和吕芳听了这话能不下跪么?严嵩能不说罪都在他身上么?嘉靖名为玄修,暗操独治的根本就在于此。
无论底下人做什么,名义上都是他们做的,不是嘉靖做的,所以嘉靖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他们之后,是为后发制人。
严党、清流、司礼监都是嘉靖推在前面的挡箭牌,这还罢了,嘉靖还能凭借躲在幕后,反而获得远胜其他人的政治优势。
毁堤淹田是嘉靖要干的么?不是。
毁堤淹田嘉靖同意吗?不同意。
嘉靖只是不追究,但不是同意。
不追究是因为没法追究,如果追究这个已经发生了的事,而不是及时刹车,大明朝立刻就乱了,那就不是一个县两个县的事了。
而且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干脆就这么弄吧,把改稻为桑弄成了,也算没白死人。
饥寒饿殍是嘉靖造成的么?是。
但不是嘉靖一个人的原因,而且,嘉靖也不全知道。
我这样说有依据么?有。
我的依据就是嘉靖不是一个昏君,反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他知道他一旦把百姓饿急了、逼反了,他的大明王朝顷刻之间就会倒塌,他朱厚熜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他就是权术再厉害,他也不敢。
所以,嘉靖心
里,一定是希望并且是坚定的希望大多数百姓都能吃饱饭。
但是,他对百姓,也就仅仅如此了。
百姓是如何挣扎着存活的、是如此苟延残喘着讨生活的,他是不管的。
只要百姓没惨到非造反不可的地步就行。
甚至以恶意猜度,他都可能刻意让大多数百姓维持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因为这样他的江山反而固若金汤:反还反不起来,争还争不出去。
生活在他
治下的百姓,不就跟刍狗一样吗?自生自灭。
嘉靖是皇帝,
是大明朝第任皇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是大明
王朝实际的、也是唯一的统治者。
“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本质,就是“支配”,就是朱厚熜至高无上的皇权。
他知不知道自己错了?知道。
跟徐阶对话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
那为什么他在最后一集,还要当庭驳斥海瑞?因为他认错认得是人性的错,认得不是制度的错。
他认得是自己自私自利、不顾百姓、枉为君父的错。
却不认为一君独治是错。
他让裕王君臣共治的原因是因为他眼中裕王太弱,不能一君独治,绝非他认为一君独治是错。
那么,一君独治是错么?换句话说,君臣共治和一君独治,至脈哪个是对的?制度的探究,犹有长短,无论什么制度、什么思想都一定有利有弊。
若说君臣共治,肯定得用贤臣吧,那什么叫贤臣?清廉的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不一定出来做官、出来做官的不一定都能升上来、升上来的不一定清廉。
又出来做官、又清廉、又有能力、还能升上来的,凤毛麟角啊,可是凤毛麟角还有爹娘
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呢?他还有恩师乡谊上司下属呢?
我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明白我说的是谁了,胡宗宪啊!胡宪是贤臣不假,贤臣就一定能治好国么?他这个贤臣肩上勾着千丝万缕,他治下的浙江还是贪得一塌糊涂!什么叫贤?
什么叫不贤?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
再说一句,如何甄别贤与不贤,是不是要君王慧眼识珠?君王也是人吧,是人就一定有刻板偏见吧,海瑞是贤臣么?是,可他一天到晚重重道德枷锁,自己累不说,压得别人也喘不上气,你要是皇上你让他天天在你眼前晃么?你现在拍着胸脯说,为了天下为了苍生我都行,真让你穿越回去当皇上你能控制得住自己么?皇帝在封建王朝可是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在如此大的诱惑面前,谁敢说自己就能真得“我自岿然不动”,就真
是道德完人么?如果真有道德完人,他符合人性吗?无论古、
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制度,都一定有利有弊,不会十全
美。
唯一永恒的,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