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经典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A.当u=10cm时,u<f=l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3、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像表明光一定沿直线传播B.图中的漫画表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C.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在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深一些D.图是教室里的投影仪,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凸透镜向上移动答案:BA.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小聪和小猫彼此能看到对方,说明在光反射时,光路可逆,故B正确;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D.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透镜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凸透镜对光线有??? ???????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 作用。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 。

从这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 。

3、放大镜是??????????????????????????? ,在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 ,才能看到????????????????? ?????? 立,放大的??????????????????????????????? 像。

4、幻灯机的幻灯片????????????????? 插在凸透镜的后面焦点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 ,??? ????????????? 。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当物体到????????????????? 的距离????????????????? 时,能成??????????????????????????? ,????????????????? ?????? 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使用照相机时,应将底片放置在????????????? ??????? 。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2厘米,当蜡烛距透镜30厘米时,他看到倒立、? ?????? 的实像;当蜡烛距透镜20厘米时,他看到???????????? 放大的实像;当蜡烛距透镜的5厘米时,他看到正立、放大的??? ?????? 像。

7、小明将爷爷的老花镜放在太阳底下晒,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尺测得光斑到镜片的距离是66厘米,那么这副镜片的焦距是?????????? 厘米,焦度是????????????? 米,镜片的度数是????????????? 度。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40cm右侧D解析:DA.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便是凸透镜的焦点,图中凸透镜的焦距f=20cm,故A错误;BC.此时的物距u=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不能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故BC错误;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2f>u>f,此时的像距v>2f=2×20cm=40cm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要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到40cm以外,故D正确。

故选D。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D.像不存在C解析: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交汇而成的,撤去光屏,则交汇的光线会继续传播,眼睛只要在光的传播方向上,就能看到。

即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看到像。

故选C。

3.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已知OA=6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2cm B.f=5cm C.f=7cm D.f=9cm B解析:B根据题意可知,A点成像在B点,且AO<OB,即物距小于像距,则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为AO=6cm,则f<6cm<2f解得3cm<f<6cm。

故选B。

4.某同学用智能手机(其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想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现在从屏幕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把手机向上举高B.向后退几步离树远一点C.向前走几步离树近一点D.向地面蹲下B解析: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无法拍摄树的全景说明成像过大,要使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故应该使镜头远离树一些,向后退几步离树远一点。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C【解析】【解答】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中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C. 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D. 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答案】 B【解析】【解答】图中凸透镜成像时,根据图中位置可得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A选项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后可得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若保持透镜不动,根据原物距和像距位置,可判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应该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即会聚能力更强,则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及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对光的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 B C D2.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C.透镜是有一个或多个面是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D.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10cm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5cm5.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相等的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任一点D.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平行于主光轴6.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的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由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7.小明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8.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9.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砖内铁饼形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变为会聚光束B.仍为平行光束C.变为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11.如图所示,平行光(未画出)经凸透镜后能在M处的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光屏移到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在凸透镜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下列选项中的(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1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不同,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 )A.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B.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C.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D.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1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部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部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内部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4所示的两个透镜()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会聚光束B.一定是发散光束C.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平行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D.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4.图5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A.只能是凹透镜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5.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6所示。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6.家庭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让人从室内看清室外,而从室外却不能看清室内,猫眼是一块()A.厚平板玻璃B.凸透镜C.凹透镜D.都可以用7.有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眼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而他们在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如走路等)都要将老花眼镜摘下来,这是因为()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镜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8.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7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下列图2中的()9.如图8所示,小男孩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C.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D.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答案】D【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故选D.【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关于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B.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D.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3、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4、学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都配置了全自动红外线摄像测温系统。

如图所示。

当同学们通过测温道道时,该系统就能自动、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并对检测出发烧的同学发出报警。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同学们必须位于镜头焦距以内B.当某同学体温为36.5℃时,系统会报警C.红外线肉眼看不见,不是光D.人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5、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6、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9、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0、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1、光能够透过的镜子叫 。

透镜对光是 作用。

2、透镜可分为 透镜和 透镜。

3、凸透镜是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表示符号为 或 。

4、凹透镜是中间比边缘 薄 的透镜,表示符号为 或 。

5、透镜的中心叫 。

6、主光轴是通过透镜两个球面所在球的 的 。

7、凸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 后,一定会会聚于 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 点,用字母 表示;(2)从凸透镜焦点处或者说相当于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经凸透镜 后,将成为一束 于 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8、凸透镜有 个 焦点,因为它是 光线的会聚点。

9、凹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 后,会成为发散光线,但其反向延长线也会聚于 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 点,用字母 表示;(2)一束会聚光线射到凹透镜上,如果其延长线相交于凹透镜的焦点处经凹透镜 后,将成为一束 于 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10、凹透镜有 个 焦点,因为它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折射线的 会聚点。

11、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字母 表示。

12、 透镜的焦距为正,因为它的焦点是 焦点。

透镜的焦距为负,因为它的焦点是 焦点。

1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

凸透镜的焦距越 ,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选填:长、短)。

14、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把光线向透镜 的那边折射。

(选填:厚、薄) 15、只有 透镜才能够把主光轴上方的光线折射到主光轴下方来。

16、如何凸透镜的焦点:把凸透镜面对 ,移动凸透镜到地面的 ,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光亮的点,这个点就是 点。

这个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 。

第一节 透镜夯实基础1.一些透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 ,(2)属于凹透镜的是: 。

2.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切成a 、b 、c 、d 、e 五块,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3.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

4.如图5,小明拿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5cm 处的白纸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个光斑是该透镜的 。

该透镜的焦距是 cm 。

5.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则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焦距较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B.甲的焦距较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C.乙的焦距较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D.乙的焦距较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6.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主光轴就是透镜绕着转动的直线 B.通过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C.制作透镜的材料一定是透明物体D.透镜的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薄厚一定不同7.如图一个玻璃砖内留有一个饼形气泡,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被发散B.被会聚C.还是平行光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9.完成下图所示光路图。

A B C D Eecb a F AFB甲 乙C D第5题图A B C D10.下图给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中考链接1.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 透镜,眼镜乙是 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3.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

4.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有凸透镜和光源组成。

如果要产生平行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

5.右图是小明配带眼睛后看远处某点时的光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B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C .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D .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6.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7.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 )8.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

这其中“可能会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9.请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10.(1)在某湖的湖底安装了一些灯,晚上灯光把湖装饰得很漂亮,这些灯发出的光在进人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请你在图5中大致画出它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2)如图6所示。

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请你在图6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3)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7中画出物休AB 在平面MN 中成的像:(4)图8所示是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现象的光路图,请在图8中的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___。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该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___。

2.放大镜是用____________比较小的____________做成的,其物距小于 (一倍焦距;二倍焦距)它可以将比较小的物体放大。

3.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__。

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 ,且大于 (一倍焦距;二倍焦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底片上成____________。

4.幻灯机工作时,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为_____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5.我国古代对凸透镜聚焦作用早有认识。

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FF作用。

6.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A.不能交于一点B.一定是平行的C.可能交于一点D.一定交于一点7.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8.有人觉得自己家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可以看起来大些,你建议他装()A.凸面镜B.平面镜C.凹面镜D.都一样9.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11摄照片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A.放大、倒立的实像B.缩小、倒立的实像C.缩小、倒立的虚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6.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12.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 B.汽车的观后镜 C近视眼镜 D.远视眼镜13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B.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像C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D.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13观察现象,完成下列光路图。

14.图3-1-4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15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三.作业在图中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

2、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 时,凸透镜成一个像。

3、照相机主要调节的是距,同时也要调节距,直到胶片F F F F F FOO OF F F F F FO O O上出现像。

4、用照相机照相时,如果像大了要减小,应当照相机和被照物体的距离,同时胶片的镜头的距离,直到胶片上出现清晰的像。

(选填:增大、减小)5、放大镜相当于一个镜。

6、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 时,凸透镜成一个像。

7、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像距的变化、像的大小变化与物距的变化。

(选填:相同、相反)8、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胶片相当于。

9、投影仪上的反光镜是一个镜,它的作用是。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10、投影仪上的凸透镜作用是。

11、投影物体时,投影片应当放在镜头的之间,而且要放。

12、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原理是:当物距u 时,凸透镜成一个像。

13、投影仪主要调节的是距,同时也要调节距,直到屏幕上出现像。

14、如果投影物体时,屏幕上的像大了要减小,应当屏幕和投影仪间的距离,同时胶片的镜头的距离,直到屏幕上出现清晰的像。

(选填:增大、减小)课后巩固练习一、单选题(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1 、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凸面镜2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出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

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4 、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5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略大于60mmB、恰为60mmC、小于60mmD、大于120mm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使透镜离书本一定距离时,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7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8 、如图的4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 、图中透镜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一、填空题1、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