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 高尔基
名人故事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1868~1936),也叫斯克列夫茨基。
是苏联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剧本《小市民》、《敌人》,散文诗《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许多童话故事和评论文章等。
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在社会上奔波,但他人穷志不穷,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并于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
1898年即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1900年,高尔基参加知识出版社的工作。
1901年,高尔基因发表散文诗《海燕之歌》被逮捕。
在被捕期间,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并引起俄国剧坛巨大轰动。
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喀普里岛,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
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夏天》和剧本《最后一代》,以及《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至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
期间发表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作品。
1928年高尔基回国,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终年68岁。
成就与贡献: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
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3童年-六上

《童年》【作者简介】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描述的是作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阿廖沙无邪的视角,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历史,让读者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以及人民生活的痛苦。
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才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艺术特色】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却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至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主题思想】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1 —《童年》测试题—2 —一、填空题。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尔基的人物简介

高尔基的人物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是20世纪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俄国革命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1868年,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姆诺维奇·佩什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父亲是
木工,母亲是洗衣工人。
他的家庭非常贫困,自幼便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高尔基在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流浪汉和小偷,但他后来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的作品展现了苦难、贫困和社会不公,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期俄
罗斯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人生》、《母亲》等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深刻的社会意识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高尔基也是俄国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理论家,他长期致力于为工人和贫苦农民争取权利和利益。
他与列宁等革命领袖有过接触和合作,也曾经是苏联政府的重
要人物。
然而,他对斯大林主义的批评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离开和孤立。
他于1936年逝世,享年68岁。
总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俄罗斯文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个人生平

高尔基个人生平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
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凄惨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
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
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cfbf16f336c1eb91a375db0.png)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简介(一):高尔基(1868。
3。
28―1936。
6。
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文:maksimGorkiy,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述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户外,他的住宅成为190 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高尔基简介(二):高尔基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前 苏 联 著 名 作 家 高 尔 基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 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 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 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作品。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 他跟随脾气暴躁的、 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 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 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 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 的生活” 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 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 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 在高尔基的笔下,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高尔基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生于1909年1月,于1987年逝世。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到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7年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
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其中《东方》获茅盾文学奖。);
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
杂文集《春天漫笔》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 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朱凡(阿累)
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1987年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馆藏有朱先生的一些珍贵资料.
马克西姆高尔基

晚年生活
1931年的高尔基与斯大林 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 《 陀 斯 契 加 耶 夫 等 人 》 表 现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没 落 和 社 会 主 义 的 胜 利 ; 长 篇 小 说 《 克 里 姆 ·萨 姆 金 的 一 生 》 写 了 十 月 革 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 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 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 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 人,有辱人的尊严。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 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高尔基从事创 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提高人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 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 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 “以......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 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 们的浓厚兴趣。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曾当过搬运工,学徒,面包工人等。
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
他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的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892年,只上过两年的小学的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 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
这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的形象。
1902年他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