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第一长联

合集下载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作者:聂水晶来源:《卷宗》2016年第03期摘要:闻名中外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为清代诗人孙髯所作,这副长达一百八十字的对联,因景及情,借物咏怀。

对仗精工,文情并茂,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和“海内长联第一佳者”,赢得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激赏和倾倒。

本文从思想性、文学性方面对其做了一些赏析。

关键词:浑然天成;辞深意切;气魄宏伟昆明大观楼长联全文如下: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下面逐句解释一下这副长联,在解释过程中,穿插着作些分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上联的这一开篇,从寥廓的空间落墨,写眼前景。

这几句起得很得势。

除暗点了大观楼的地理位置,还透露出作者登临大观楼、饱览汪洋浩瀚的滇池的喜悦。

下面对周围山峦的情态,作了动态的刻画: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四个短句都用了比拟的修辞方式,特别是选用了骧、翥、走、翔四个声调各异的动词,读起来不仅音调铿锵,抑扬顿挫,具有语言的音乐美,而且把山峦描写得很灵动。

很有生气,真可以说写活了。

下面接着写道: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作者今番独自凭眺,他愿意有更多的诗人雅客也来饱览这秀美的山川,分享登临的乐趣,于是深情地提出这样的倡议: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这几句的大意是:趁着这螺状蟹形的洲屿装扮得象仕女那样,具有淡雅风姿的美好时节,更加上水中青蘋、滩头修苇、凌空翠鸟、照眼红霞的迷人景色,何不来此一游!这是由本句自对而又隔句互对的形式组成的复句。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对联解释
•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 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 鹤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 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 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 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 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对联鉴赏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
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
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
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
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
妨 选 胜 登 临 。 趁 蟹 屿 螺 洲 , 梳 裹 就 风 鬟
灵 仪 , 北 走 蜿 蜒 , 南 翔 缟 素 。 高 人 韵 士
, 喜 茫 茫 空 阔 无 边 。 看 : 东 骧 神 骏 , 西
联 :
五 百 里 滇 池 , 奔 来 眼 底 , 披 襟 岸



孙 髯
长 联

作者简介
• 孙髯(1685-1774),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
白鹤山。 • (7)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 (8)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
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 (9)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 (10)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 (11)九夏:指夏季的90天。 • (12)芙蓉:莲花。 • (13)汉习楼船: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 • (14)唐标铁柱: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

大观楼长联赏析

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大观楼】:出昆明城西南三公里的滇池之滨,本为草海湖滩,在明末还是一片野景。

徐霞客在其《游太华山记》中描述这里景致时写道: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

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明代世袭镇守云南的沐氏曾在此建花圃。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湖北僧人乾印来此建莲花寺,其讲《妙法莲花经》,听者常千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巡抚王继文对此处风光大加赞赏,遂命建三层方楼一座,登楼远眺,极目所及,海阔天空,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真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

同时建成楼阁一群,有华严阁、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堂等。

此地远浦遥岑,风帆烟树,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从此渐成游览胜地,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并写下许多联额、名作。

其中清代著名诗人孙髯翁所撰长联,共一百八十子,内容深刻,对仗工整,传颂海内,脍炙人口,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

咸丰七年(1857),清军镇压回民起义是,大观楼被焚毁。

同治五年(1866)重建,历时三年建成,此即现今所见的大观楼及附属的建筑群。

民国五年(1916),大观楼辟为公园。

解放后又经多次修建,并加大扩充,现已成为大型旅游区。

至今大观楼三楼悬有郭沫若1961年登大观楼诗句:“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掾,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现在所挂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大观长联闻天下

大观长联闻天下

大观长联闻天下作者:徐昊天来源:《奇妙博物馆》 2020年第5期文/徐昊天同学们,你们是否去过云南呢?那里有古朴的丽江古城,有壮美的玉龙雪山,有奇特的石林,还有秀丽的蝴蝶泉。

那你们听说过大观楼吗?它位于云南昆明的大观楼公园内,你们别以为它只是公园内的一个普通景点,大观楼可是中国名楼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呢!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皇帝取得胜利,志得意满时,想起大臣王继文是个人才,就任命他为云南巡抚,代替自己安抚受到战乱之苦的云南百姓。

在云南待了几年后,一天,王继文路过滇池,发现了一处风光秀丽的绝佳宝地,便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挖池筑堤,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观赏楼阁作为在滇池赏景之所。

楼阁建好后,他站在楼上放眼望去,碧波荡漾,渔帆点点,顿觉心旷神怡,于是便给楼阁取名为“大观楼”。

然而,大观楼闻名天下不仅是因为它的景致,还因为乾隆年间孙髯(rán)所作的大观长联。

这副对联,上联写滇池风物,好似一篇游记。

它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开头,写出了祖国风景如画的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突出了一个“喜”字;下联用“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开头,记述了云南的历史变迁,如同一篇读史随笔,通过一个“叹”字,抒发了作者感慨万分的心情。

整副对联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就好似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因而备受人们赞赏。

孙髯的这副对联不仅写得长,而且叙事抒情,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练;意境高妙,气势非凡,可以说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因而它很快就不胫而走,不仅在昆明,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流传开了,被大家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后来由当地的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镌刻在了大观楼的楹柱上,成为大观楼最吸引游人的一个景点。

下次去大观楼,你可千万不要错过观赏它哟!小贴士历史上大观楼经过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代同治三年(1864)改建的,为木结构三重屋檐的尖顶式楼阁,楼高18 米,面宽17 米,进深10 米,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其中的彩绘及木雕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清代文人恶搞“海内第一长联”

清代文人恶搞“海内第一长联”

清代文人恶搞“海内第一长联”摘要 : 看来这胸中要憋了气、于是就拿前人名作进行恶搞式创作,不只是现代我们这些微博控、微信控所乐意干的。

中国最长的对联是哪个?是云南昆明滇池附近的大观楼上的那一幅。

大观楼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是个两层高的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原本藉藉无名,却因为乾隆时最为博学多识的名士孙髯翁撰写的一幅长联而名闻遐迩。

这位孙髯翁据说一生下来就有胡子,从小诗文就特别有名。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发现居然还要搜身,就掉头而去,从此再也不考了,终身为平民,由此深知民间疾苦。

某一次登上了大观楼,想必是喝了点助兴的小酒,心中激愤难平,文思涌动,一搂笔,就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共180字的“海内第一长联”:上联为:五百里滇池,奔来腕底,披襟岸帻,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云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鬚,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歎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辛苦。

尽珠帘画栋,卷不起暮雨朝云,更断碣残碑,都付与荒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联句生动描绘了滇池的风景气象,并把千年以来云南一地的历史缓缓回顾,“状物则物势流转,辞采灿烂,文气贯注;写意则意气驰骋,沉郁顿挫,一扫俗唱”,流传出去,几乎把昆明市给震翻了,成为当时云南文化界的一番盛事。

毛泽东就对此长联珍爱有加,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赞赏。

道光咸丰年间,多有国人浸染鸦片烟,致使民风败坏,国家虚弱。

有文人为了编排那些恶形恶状躺床上抽大烟的人,就把孙髯翁的长联拿出来恶搞一番:上联为: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

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清山,滇崇白水,枯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

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

中国第一长联及版本考辨

中国第一长联及版本考辨

中国第一长联及版本考辨作者:张斗文来源:《企业文明》2013年第01期江津县临江城楼联长冠古今长联,是指百字以上的对联。

天下第一长联,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陕西三原人孙髯所撰云南《昆明大观楼联》,全联180字。

其后,天下长联,还有清潘炳烈《武昌黄鹤楼联》350字,清张之洞《屈原庙湘妃祠联》408字,清钟云舫《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212字、《六十自题寿诞联》892字、《江津县临江城楼联》,等等。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川江津秀才钟云舫《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成联后,以全联正文1 612字跃居天下第一长联,至今,依然长冠古今。

这样,对天下第一长联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天下第一长联当属《昆明大观楼联》,有人则认为当属《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依据,从长联成联时间来评定,天下第一长联当属《昆明大观楼联》;从长联文字数量来评定,天下第一长联当属《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如果只强调文字长,抹杀《昆明大观楼联》为首创的天下第一长联,是对昆明寒士孙髯作为撰写长联的先行者不公;如果只强调成联时间早,把《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排斥在天下第一长联之外,也是对江津秀才钟云舫作为撰写长冠古今长联的创新者不公。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天下第一长联是《昆明大观楼联》,或是《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总之,只强调时间或文长,不免偏颇。

天下第一长联的两位作者值得研究。

孙髯(1701—1775)字髯翁,号颐庵,是康乾之际昆明的寒士。

幼年目睹科举考试的黑暗,愤然不再参与考试。

他没有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

他虽是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

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算命生活,时常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昆明大观楼建成,孙髯尚未出生。

1744年,43岁的孙髯撰成《昆明大观楼联》。

长联横揽五百里滇池风光,纵贯数千年古今历史,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文字洗炼,妙语连珠,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大观楼长联_教案

大观楼长联_教案

郭沫若游大观楼时,挥毫赋诗,抒 写了自己的感受: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华裔学 者叶嘉莹女士也有诗云: 眼底茫茫烟水宽,披襟高处共凭栏。 长联一百八十字,足配名楼号大观。
名 士 滇 南 有 布 衣
上联开头两句总写景,继而写所“喜”之景。
看——
(为领字)
山景 水上之景 四季之景
用骧、翥、走、翔形象生动 用拟人修辞,妩媚多姿。 用“莫辜负”使景物含情, 令人神往。
上联以浓墨重彩描写滇池风光,写得生机 勃勃,引人心往神弛。
“奔来”一词,平字见奇,以拟人手法, 总写滇池波澜壮阔的浩瀚气势。
接着描写滇池东西南北的远景。 骧、翥、走、翔,化静为动,将滇池四周的 山色写得气势飞动,壮丽神奇。
下联译文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 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 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 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 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 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 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 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 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 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 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 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古 冢 城 西 留 傲 骨
感慨,也是一种对天,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 风物特色的风景画。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 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 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 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 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 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精华】毛主席非常赞赏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说它“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精华】毛主席非常赞赏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说它“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精华】毛主席非常赞赏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说它“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小时候很喜欢书法,每逢过年,必然要找出一本对联大全,精心准备几幅对联,提前练习,以免写得不好挂出去让人笑话,毕竟老家书法高手如云,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很多。

翻开对联大全册子,第一页印的就是一幅长联,与其它对联十几个字不同,这幅对联黑压压的一片,比有些短文的字数还多,足足有180个字(对联没有标点符号),这就是号称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因是阁,被排除在外了)——昆明大观楼的长联。

联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以“五百里滇池”为描绘主体,用一个“喜”字引领,将大观楼东西南北的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如诗如画,神形兼备,接着以“看”字引领四个排偶句,并巧妙地运用比拟,以“骧、翥、走、翔”四个动词活写静物,将四周的山峦描绘得情态毕致而灵气游动。

以“蟹屿螺洲”、“萍天苇地”等拟人夸张之语描绘近处美景,以香稻、晴沙、芙蓉、杨柳等意象渲染大观楼的四季之美。

所描绘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下联以“数千年往事”抒发兴废之感,道尽了昆明在历史上的巨变,由“喜”而“叹”,以一连串的四字典故吟咏历代政权的盛衰与更迭,感慨昔日强盛的帝王基业因时间的变迁化为乌有,只留下落日余晖中那残碣断碑,诗人的情感亦由激昂转入沉静,最后以肃杀的秋景作结,从意象上与上联在色彩上构成强烈对比,一气贯通,浑然天成。

全联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写景叙事,情融一炉。

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长度,也是因为长联运用的构景融情高超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内第一长联
清朝 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wu bai li dian chi ,奔来眼底ben lai yan di
,披襟岸帻p i j i n a n z e , 喜茫茫xi mang mang ,空阔无边kong kuo wu bian

看k a n :东骧神骏dong xiang shen jun , 西翥灵仪xi zhu ling yi

北走蜿蜓bei zou wan yan ,南翔缟素nan xiang gao su
, 高人韵士gao ren yun shi ,何妨选胜登临he fang xuan sheng deng lin

趁蟹屿螺洲chen xie yu luo zhou ,梳裹就风鬟雾鬓shu guo jiu feng huan wu bin ,
更苹天苇地geng ping tian wei di ,点缀些翠羽丹霞dian zhui xie cui yu dan xia , 莫辜负m o g u f u ,四围香稻si wei xiang dao ,万顷晴沙wan qing qing sha ,
九夏芙蓉jiu xia fu rong ,三春杨柳san chun yang liu。

数千年往事shu qian nian wang shi ,注到心头zhu dao xin tou ,把酒凌虚ba jiu ling xu ,
叹滚滚tan gong gong ,英雄谁在ying xiong shui zai

想xiang :汉习楼船han xi lou chuan ,唐标铁柱tang biao tie zhu

宋挥玉斧song hui yu fu ,元跨革囊yuan kua ge nang

伟烈丰功wei lie feng gong ,费尽移山心力fei jin yi shan xin li

尽珠帘画栋jin zhu lian hua dong ,卷不及暮雨朝云juan bu ji mu yu zhao yun

便断碣残碑bian duan jie can bei ,都付于苍烟落照dou fu yu cang yan luo zhao

只赢得zhi ying de ,几杵疏钟ji chu shu zhong ,半江渔火ban jiang yu huo

两行秋雁liang hang qiu yan ,一枕清霜yi zhen qing shuang。

(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

共一百八十个字。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续资治通鉴·宋纪》:
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
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

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

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

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

园林初辟于明代。

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解释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
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
翱翔。

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
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
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

尽情
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
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
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
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

这些伟业丰功,真
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
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
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

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
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