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第二节草蛉繁殖和利用
中华草蛉——精选推荐

纲:昆⾍纲⽬:脉翅⽬科:草蛉科中华草蛉中华草蛉求助编辑百科名⽚中华草蛉中华草蛉体长9-10毫⽶,前翅长13-14毫⽶,后翅长11-12毫⽶,展翅30-31毫⽶。
体黄绿⾊。
胸部和腹部背⾯两侧淡绿⾊,中央有黄⾊纵带。
头部淡黄⾊,颊斑和唇基斑⿊⾊各I对。
但⼤部分个体每侧的颊斑与唇基斑连接呈条状。
查看精彩图册中⽂学名:中华草蛉拉丁学名: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录基本信息形态特征1. 成⾍2. 卵3. 幼⾍4. 茧⽣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展开基本信息形态特征1. 成⾍2. 卵3. 幼⾍4. 茧⽣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展开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功能类别:捕⾷性天敌中华草蛉中华草蛉(5张) 寄主昆⾍:棉铃⾍、棉红蜘蛛、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麦、蔬菜、⽟⽶、烟草、⼤⾖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编辑本段成⾍ 下颚和下唇须暗褐⾊。
触⾓⽐前翅短,呈灰黄⾊,基部两节与头部同⾊。
中华草蛉中华草蛉翅窄长,端部较尖,翅脉黄绿⾊,基部两节与头部同⾊,前缘横脉的下端,径分脉和径横脉的基部、内阶脉和外阶脉均为⿊⾊,翅基部的横脉也多为⿊⾊。
翅脉上有⿊⾊短⽑。
⾜黄绿⾊,跗节黄褐⾊。
卵 卵粒呈椭圆形,长0.70-0.05毫⽶,宽0.32-0.38毫⽶,初产时绿⾊,近孵化时褐⾊,丝柄⽩⾊,长3-4毫⽶。
单粒散产于植物上,多在叶背。
幼⾍ 幼⾍呈纺锤形,随着龄期的不同其特征也不⼀样。
⼀龄:体长1.50-1.80毫⽶。
初孵时胸部浅红⾊,腹部前4节红褐⾊中华草蛉卵中华草蛉卵,后6节黄⾊,以后变成红棕⾊。
头部有两个“v”形⿊纹。
前胸背板有“w”形⿊纹。
前胸侧瘤上刚⽑2根,中、后胸侧瘤上刚⽑3根,腹部1⼀8节侧痼上刚⽑2根。
⼆龄:体长4.50-4.90毫⽶。
体灰绿⾊,背线细,两侧有褐⾊带。
头部有倒“⼋”形纹。
前胸背板上有“H”形⿊⾊斑纹。
三龄:体长7.20-8.50毫⽶。
体黄绿⾊,背⾯和⽓门上线红褐⾊。
生物防治系列(三)草蛉(2006-06-14)

生物防治系列(三)草蛉(2006-06-14)生物防治系列(三)草蛉(2006-06-14)解说:咦,这是什么虫子,放着又甜又香的桃子不吃,怎么吃起虫子来了?难道这虫子就是农民们请来的吗?它不但能把吃桃子的害虫吃掉,还能让桃子卖出好价钱。
一个虫子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它是什么虫子呀,告诉你吧,它叫草蛉,说到这,我先给你介绍一个人吧,张帆――北京农林科学院的研究员。
她研究草蛉可有年头了,先不说人工繁殖草蛉有多难,单说让农户接受这草蛉,就颇费了一番功夫,现在想起来还哭笑不得?同期:农民1:当时就把它当成吃果子的害虫。
2、我想这虫子全是坏虫子,反是树叶上的都是坏虫子,张帆:他觉得这是个大蚊子见到给打死,农民1:见了以后少了给踩死了2、看见他就把他踩死了张帆:整个民众对天敌昆虫认识,还是很缺乏,农民1、原来有益虫咱们不知道这个2、反正上树的没有好虫子,不是吃叶就是吃桃。
解说:家里的这些桃子,已经让虫子害惨了,如今一个陌生人,又要在棚子放飞这么多的小虫子,要不是因为农林科学院专家的这个牌子,农民们还真不敢冒这个险呢。
这些年来,家里的桃树,可没少发生过病虫害,何况这些小虫子,一直被当成害虫看呢,当时,看着专家在棚子里忙来忙去,虽然心里将信将疑,还是跟着专家一起忙起来。
先给这些小虫子在大棚里安个家。
看着这些小虫子马上要在这里安家落户里,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这些小虫子真的只吃害虫不吃桃子吗?同期:农民:方盒里面有小虫子,那个小虫子爬到这个树叶上,看它能吃,要是肉眼看不清,使放大镜能瞅见它吃这个害虫。
解说:看来这些小虫子还真的管用了,眼见着桃子越长越好,农民的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不过,他们心里还有一个疑问,一个果树大棚里究竟该放多少小虫子呢?同期:这样我们在放之前,就在田间大概调查一下,田间害虫的数量,根据害虫的数量,根据益害比定释放的数量。
所谓的益害比,一个益虫比如草蛉相对应它的食量应该是50头到80头,我们一般确定益害比一头草蛉对着40头到50头的害虫,解说:果园里最常见的害虫是蚜虫,蚜虫在早期发生时,它是点片式发生的。
草蛉

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是捕食过程中对寄主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
Holling 认为寻找效应必须依赖于寄主的种群密度, 而捕食 者大部分时间用于搜索猎物, 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 搜寻时 间减少, 捕食率提高, 根据Holling 的理论, 寻找效应( S ) 与寄主密度(N 0) 关系是: S = a/ ( 1+ a+ ThN 0)[ 9, 12] 。由此得出中华草蛉各龄期幼虫在不同食物密度下的寻 找效应。中华草蛉1~ 3 龄幼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食物密度 的增加而降低。
翅长 11-12 毫米,展翅 30-31 毫米。体黄绿色。胸部 和腹部背面两侧淡绿色,中央有黄色纵带。头部淡黄 色,颊斑和唇基斑黑色各 I对。但大部分个体每侧的颊 斑与唇基斑连接呈条状。
生活习性: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4-5代,3月下旬至4月
上旬越冬成虫出蛰,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较 分散。其越冬场所和栖息植物较为广泛,有油菜、小麦 、 蚕豆、豌豆等。 成虫多在夜晚羽化, 尤以22时至次日1时羽化最多。 成虫白天和夜晚均能活动。飞翔力很强。在阳光强烈照射 下常静伏于棉叶背和阴凉处。有较强的趋光性, 夜晚在黑 光灯和电灯下可诱集大量成虫。成虫喜食多种虫卵和鳞翅 目害虫的初龄幼虫。也可取食自己卵粒。
中华草蛉种内个体相互干扰的效应反应不同温度下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的攻击效应结论结论猎物捕食数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呈负加速曲线猎物捕食率随捕食者中华草蛉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的攻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正加速曲线超出范围则降低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是捕食过程中对寄主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
一龄
二龄
第二节 昆虫繁殖及发育

2.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指雌虫不必经过交配或卵不经 过受精而产生新的个体。 (1)有些昆虫完全或基本上以孤雌生殖进行繁殖。这类 昆虫一般无雄虫或雄虫极少,常见于某些粉虱、介壳虫、 蓟马等。
介壳虫
白粉虱
(2)有的昆虫一个时期进行两性生殖,一个时期 进行孤雌生殖。两种生殖方式交替进行,称循环式 孤雌生殖 。
大多数昆虫的成虫羽化后,性器官并未同时成熟, 需要继续取食,促使性器官成熟,才能交配产卵。这种 成虫期对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取食称为“补充营养”。 对作物仍造成危害
(3)产卵期
成虫从羽化到产卵的间隔时 期称为产卵前期。 各类昆虫的产卵前期常有 一定的天数,诱杀成虫时应在产 卵前期进行效果较好。 从成虫第1次产卵到产卵终 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产卵期短 的有几天,长的可达几个月。
3.围蛹
双翅目蝇类特有。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
体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
(四)成虫期
成虫是昆虫生命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行 为是交配和产卵,所以成虫期是昆虫繁殖的时期。 (1)羽化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末龄若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蛹,
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2)性成熟和补充营养 成虫从羽化起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 有些昆虫羽化时,性器官己发育成熟,不再取食便 可交配、产卵,产卵后不久就死去,这类昆虫寿命往往 很短,一般只有几天。
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它们 长期在农田、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 这些天敌昆虫以害虫为食料的昆虫,被称为益虫或 天敌昆虫,常利用它们来控制害虫。
3. 腐食性 以腐烂的动、植物尸体、粪便等为食料。如取 食腐败物质的蝇蛆及专食粪便的食粪金龟甲等。 4. 杂食性 能以各种植物和(或)动物为食的昆虫。如蜚 蠊、蚂蚁等。
草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草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草蛉(Crickets)因其独特的鸣叫和适应性强而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殖对象。
本文将介绍草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繁殖环境的建立、合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成功养殖草蛉。
正文:草蛉是一种被广泛用作观赏、食品和饲料的昆虫。
养殖草蛉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兴趣,还可创造经济价值。
因此,养殖草蛉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关注。
下面,将为您介绍草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养殖场地的选择草蛉的养殖场地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根据个人需求来定。
如果选择室内养殖,需要安装适当的养殖箱或笼子,并确保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照。
如果选择室外养殖,需要选择温暖且有适度阴凉的地方,建立适合草蛉生活的环境。
2. 繁殖环境的建立草蛉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理想的温度范围为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
为了营造适宜的繁殖环境,可以在养殖箱底部放置一层湿润的沙子,定期喷水以保持湿度。
同时,根据需要在养殖箱中放置适量的植物或木材,供草蛉栖息和产卵。
3. 合理饲养管理草蛉以植物、蔬菜和水果为主食,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来源,如昆虫幼虫或鱼饲料等。
可以选择将食物放在浅盘或碟子上,以方便草蛉取食。
此外,要每天更换食物,同时注意清理养殖箱,保持环境卫生。
4. 疾病防控养殖草蛉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定期检查草蛉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隔离管理,将染病的草蛉与其他健康的草蛉分开。
对于发现疾病的个体,可以选择使用昆虫专用药物或采取其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
草蛉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管理。
同时要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并解决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扰。
成功地养殖草蛉不仅依赖于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更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总结:草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各方面的因素。
合理选择养殖场地,营造适宜的繁殖环境,并进行合理饲养管理,都是成功养殖草蛉的重要因素。
草蛉

种类与分布
种类与分布
草蛉(5张)草蛉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南向北热带种类递减,北方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北方种类 有明显地向南扩散的趋势。在东部季风环流区,主要分布着热带种类、古北区与东洋区的过渡种类;在西北干旱 区,以古北区种类为主。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着一些特殊类群,如多阶草蛉等。
绢草蛉属( Ankylopteryx)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 云南。饰草蛉属( Semachrysa )分别分布于陕西、海南、台湾、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草蛉属(Chrysopa )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优势种也比较多,如丽草蛉、叶色草蛉、大草蛉及多斑草蛉。
变态过程
变态过程
草蛉形态对比草蛉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 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 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 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其发现目标后, 会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 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如此,一 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有趣的是有的种类象亚非草蛉等,每当把害 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 在七八百头以上!
草蛉

在蔬菜生产上的利用
草蛉的卵、幼虫、成虫均可投放应用,投放时要注 意一下几点: 1. 适时释放,按一定量以一定方式释放到棚室内,对 害虫产生控制效果。 2. 选用适宜的种类,草蛉释放主要在保护地的温室或 大棚内进行。 3. 选用适宜的剂型。投入草蛉卵箔时最好就固定在害 虫多的叶面上,便于草蛉幼虫从卵中一孵出来即可 接触到害虫。 4. 单头投放草蛉幼虫投放慢效率低,要以多投放为主。 5. 购回不同剂型的草蛉后应及时释放,尽量不要贮; 释放时要注意均匀分布以保证防效。
草
蛉
植保092班 张鑫 093133236
主要内容
一、草蛉科
•识别特征 •主要生物学特征
三、草蛉的人工繁 殖技术
四、草蛉的利用 五、草蛉的保护与 招引
•生活习性
二、中华草蛉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捕食功能蛉科,是一类捕食性昆虫, 主要捕食蝽类、蚜虫类、螨类、介壳虫、粉虱等 微小昆虫,如盲蝽、粉虱类、红蜘蛛类、麦蚜类、 棉蚜、菜蚜、烟蚜、豆蚜、桃蚜等害虫。另外, 还喜吃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幼虫,如棉铃虫、 地老虎、甘蓝夜蛾、银纹夜蛾、麦蛾和小造桥虫 等。常见种类有:大草蛉、黄褐草蛉、多斑草蛉、 牯岭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中华草蛉、亚非 草蛉、晋草蛉等。
中华草蛉种内个体相互干扰的效应 反应
不同温度下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 的攻击效应
结论
1. 猎物捕食数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呈负加 速曲线 2. 猎物捕食率随捕食者(中华草蛉)密度的增大 而降低 3.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的攻 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正加速曲线,超 出范围则降低
中华草蛉的饲养
饲料:一般用米蛾卵,也可以用人工配制的饲料饲养。 采用一次喂养法,温度控制在27~28℃, 相对湿度 为70% ~75%左右为宜。 用具:饲养架、硬纸盒、产卵盒、纱笼均可 方法: 成虫:将新羽化的成虫先在饲养架上的方隔内集 中饲养4~5d, 待普遍交尾和成熟后, 再移入产卵盒中, 让其产卵。
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

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殖技术与利用前景佚名【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00(000)0z1【摘要】描述新疆常见草蛉有9种,其中普通草蛉,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种群数量最大。
用人工饲料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光照16~18 h,温度27℃,一年均可繁殖并无滞育现象。
将刚羽化的成虫在大笼中集中饲养4~6天,待草蛉性成熟交尾后移入产卵箱分笼饲养。
卵变成灰黑色时均匀撒入有隔离物的饲养瓶内。
据观察,三龄草蛉幼虫对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二龄草蛉幼虫在24 h内可食蚜虫81头,棉铃虫卵22粒。
三龄草蛉幼虫在1 h内可食棉铃虫卵60粒和一龄幼虫2头。
草蛉每头雌虫产卵量一般为500~1 000粒,产卵期持续20~40天。
在田间释放草蛉防治棉蚜以卵为主,二龄幼虫和成虫为辅,1 hm2释放75 000~90 000头,在害虫感发前一星期下午6时释放为好。
释放量分三次,第一次释放后百株草蛉卵量达60%以上;第二次为总释放量40%;第三次释放量为20%,每次间隔5天左右。
棉蚜和棉铃虫是草蛉的最佳食物,释放和保护利用草蛉防治棉花害虫前景广阔。
(摘要,原载《植物保护》,1998,(4))【总页数】1页(P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相关文献】1.新疆草蛉的人工繁放技术与利用前景 [J], 王孝法2.中国早白垩世脉翅目草蛉科原草蛉属新种记述 [J], 张天薇; 师超凡; 庞虹; 任东3.草蛉科一新属—纳草蛉属研究(I)(脉翅目:草蛉科) [J], 杨星科;杨集昆4.草蛉科纳草蛉属研究(Ⅱ)—六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 [J], 杨星科;杨集昆5.中国意草蛉属二新种(脉翅目,草蛉科,草蛉亚科) [J], 李艳磊;杨星科;王心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周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一种类、利用概况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昆虫,其幼虫通称蚜狮。
它们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虫,全球已知有86属1350多种。
我国记载15属100余种。
国内外大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利用草蛉。
我国利用的主要草蛉种类有大、丽、叶色、多斑、牯岭、黄褐、亚非、白线、普通、中华草蛉。
美国利用普通草蛉防治棉铃虫和烟夜蛾,效果达96%,产量提高一倍。
防治马铃薯蚜虫控制率近90%。
我省民权县放蛉的棉田,棉铃虫被控制在指标以下。
河北唐山市利用中华草蛉有效控制了苹果红蜘蛛的发生。
二形态特征1 成虫多为草绿色,复眼金色,触角丝状细长,口器咀嚼式。
翅宽阔,膜质透明,网状脉2 卵绿色,产在树枝或绿色植物上,有丝状长柄3 幼虫共三蛉,多为纺锤形,灰褐、黄褐或红色,体两侧多生瘤状毛突。
上、下颚呈镰刀状弯管,形成双吸式口器。
4 蛹外观象蜷曲的成虫,外被有茧,茧白色、丝质、球形三生物学特性1 食性草蛉的成虫和幼虫均有捕食性,主要以蚜虫、蚧壳虫、红蜘蛛、蛾类低龄幼虫和多种昆虫的卵为食料。
食量较大。
大草蛉一生可捕食棉蚜811头;丽草蛉幼虫一生可捕食棉蚜540头,成虫一生可捕食蚜虫4000头以上。
取食时幼虫将口器刺入昆虫体内,注入毒素,使其麻痹,然后吸食体液。
2 繁殖和发育新羽化的草蛉成虫,要经过一周左右的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交尾产卵。
人工喂养的中华草蛉,产卵最多的可达1170个,产卵期长达50多天3发生世代一般3-4代。
中华草蛉4代/年,大草蛉5代/年,叶色草蛉3-4代/年4 习性以蛹或成虫越冬。
大草蛉和丽草蛉以蛹越冬,中华草蛉以成虫在林木、柴草垛等背风向阳处越冬。
成虫飞翔缓慢,有较强的趋光性,有异臭,有取食卵粒习性四饲养方法(一)幼虫饲养1 设备、工具饲养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防鼠、防蚁)、饲养架(书架)、幼虫饲养瓶(果酱瓶)。
2 饲料蚜虫或仓库害虫的卵3 饲养方法及管理将幼虫装入罐头瓶,瓶口上蒙两层纱布,用橡皮圈固定。
为防初龄幼虫纱孔中钻出,可在两层纱布之间加层薄纸,二龄后去掉薄纸。
用白纸或旧报纸折叠成4cm 的纸折,再横剪成1cm宽的纸条,每条10个折即可,放在瓶底呈“菊花”型,排两层,用于防互相残杀和利于老熟幼虫结茧。
用蚜虫作饲料时先将快孵化的草蛉卵(发灰色)100粒,撒在装有纸条的瓶里,或用毛笔将初孵幼虫扫入瓶里,每天喂蚜虫1-2次;3龄虫食量大增,应增加喂次。
大量蚜虫从麦、玉米、高粱、芝麻、油菜、萝卜、槐、杨、榆等上面采。
采蚜方法:轻敲植株震落,尽量不让蚜虫受伤。
将采的蚜虫放到纸卷(长和直径均为2cm)中,喂草蛉幼虫时,将带有蚜虫的纸卷放入饲养瓶中。
夏季幼虫期7-9天。
当结茧率80-90%时收茧,将未结茧的幼虫再集中饲养。
把茧集中放入玻璃容器,上盖植物鲜叶,等待羽化。
注意事项:喂食及时,饲料要足;必用纸条或3-4cm长的麦秸隔开幼虫;瓶内湿度不可过大;每次喂食不可过多,不可带入枝叶和瓢虫、草蛉等蚜虫的天敌;不喂带雨水的蚜虫;不要大小幼虫混养。
(二)成虫饲养1 饲养工具马粪纸作饲养笼。
笼高10cm,直径14cm,接口处用钉书钉固定,用纱布把顶、底蒙上,用橡皮圈固定。
笼内壁挂有饮水器和食槽(如图)。
饲养笼的笼壁和顶、底都要垫层纸,作为成虫产卵的卵箔(见图)2 饲料用蚜虫或人工配方饲料做饲料中华、叶色草蛉可用人工配方饲料。
配方1 酵母片25克、糖10克、蜂蜜10ml、水100ml。
配方2 鲜羊奶70%;面粉20%、糖10%。
3饲养管理(1)产卵前饲养将羽化的成虫在大笼中集中饲养若干天,普遍交尾和性成熟后,在移入饲养笼中饲养。
夏季条件下,中华、丽、大草蛉的产卵前期分别是:4、6-10、13-16天。
(2)分笼饲养产卵方法将快产卵的成虫从大笼中移入马粪纸饲养笼,每笼放50-75头,并搭配1/4的雄虫。
每天换卵箔纸和加添清水和饲料。
在产卵盛期应每天换两次卵箔,以减少成虫吃掉自产卵。
在虫笼上方设一日光灯可减少其吃卵量。
中华、丽草蛉产卵期分别为40、40-50天,产卵量分别是600-800、1000-1800个。
五田间释放技术(一)释放的虫态幼虫、卵、成虫都可释放。
(放成虫和幼虫,消灭害虫见效快,但方法复杂,易互残。
放卵见效慢,易让蚂蚁和其它天敌捕食,但方法简单)(二)释放时间释放幼虫防治棉铃虫,以初见害虫卵2-3天内释放一次,每隔3-5天再放一次,连放三次。
放卵一般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百株虫卵达10粒左右释放(三)释放方法1 释放初龄幼虫用果酱瓶或小塑料袋,装入锯末一两,把灰卵用刀刮下,每瓶、袋中装500个,添加适量蚜虫或米蛾卵作饲料,将口盖住或扎住。
当80%卵孵化即可释放。
每亩放2万头,可分三次放,第一次8000-10000头,以后逐次递减。
早晨和傍晚释放较好。
释放的部位是将初龄幼虫均匀撒在植株的嫩尖和上部张开的叶片上。
2 释放卵将卵色变灰的卵箔箭成条,每条约有卵20粒。
按作物行向,每隔2-3m 设一个点,每点放20粒,将卵纸条一头缠或别在作物叶片上。
每亩放1.5-2万粒。
3 释放成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田间用网捕捉后迁放到其它地方;一种是将室内饲养中多余的雄虫放到田里。
放前,将虫移到黑暗的纸筒或箱子中,在早晨运到地里,打开筒、箱口,慢慢走动释放。
上节思考题1 我国已记录瓢虫近多少种?其中捕食性的种类约占多大的比例?2 瓢虫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哪几类害虫?3 在河南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年发生几代?4 捕捉瓢虫的方法5释放瓢虫的方法第六周思考题• 1 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形态特征?• 2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食性特点?• 3 捕食性天敌昆虫对被食者的取食规律?• 4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产卵场所?本节思考题1 全球已知有多少种草蛉?我国记载有多少种草蛉?2草蛉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哪些害虫种类及虫态?3中华草蛉、大草蛉、叶色草蛉每年各发生几代代?4释放幼虫、卵、成虫的具体方法?2008.10.21第八周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第二节草蛉的繁殖和利用一种类、利用概况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昆虫,其幼虫通称蚜狮。
它们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虫,捕捉蚜虫和介壳虫等害虫,全球已知有86属1350多种。
我国记载15属100余种。
国内外大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利用草蛉。
我国利用的主要草蛉种类有大、丽、叶色、多斑、牯岭、黄褐、亚非、白线、普通、中华草蛉。
美国利用普通草蛉防治棉铃虫和烟夜蛾,效果达96%,产量提高一倍。
防治马铃薯蚜虫控制率近90%。
我省民权县放蛉的棉田,棉铃虫被控制指标以下。
河北唐山市利用中华草蛉有效控制了苹果红蜘蛛的发生。
二形态特征1 成虫多为草绿色,复眼金色,触角丝状细长,口器咀嚼式。
翅宽阔,膜质透明,网状脉2 卵绿色,产在树枝或绿色植物上,有丝状长柄3 幼虫共三蛉,纺锤形,灰褐、黄褐或红色,体两侧多生瘤状毛突。
上、下颚呈镰刀状弯管,形成双吸式口器。
4 蛹外观象蜷曲的成虫,外被有茧,茧白色、丝质、球形三生物学特性1 食性草蛉的成虫和幼虫均有捕食性,主要以蚜虫、蚧壳虫、红蜘蛛、蛾类低龄幼虫和多种昆虫的卵为食料。
食量较大。
大草蛉一生可捕食棉蚜811头;丽草蛉幼虫一生可捕食棉蚜540头,成虫一生可捕食蚜虫4000头以上。
取食时幼虫将口器刺入昆虫体内,注入毒素,使其麻痹,然后吸食体液。
2 繁殖和发育新羽化的草蛉成虫,要经过一周左右的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交尾产卵。
人工喂养的中华草蛉,产卵最多的可达1170个,产卵期长达50多天3发生世代一般3-4代。
中华草蛉4代/年,大草蛉5代/年,叶色草蛉3-4代/年4 习性以茧或成虫越冬。
大草蛉和丽草蛉以茧越冬,中华草蛉以成虫在林木、柴草垛等背风向阳处越冬。
成虫飞翔缓慢,有较强的趋光性,有异臭,有取食卵粒习性四饲养方法(一)幼虫饲养1 设备、工具饲养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防鼠、防蚁)、饲养架、幼虫饲养瓶。
2 饲料蚜虫或仓库害虫的卵3 饲养方法及管理将幼虫装入罐头瓶,瓶口上蒙两层纱布,用橡皮圈固定。
为防初龄幼虫纱孔中钻出,可在两层纱布之间加层薄纸,二龄后去掉薄纸。
用白纸或旧报纸折叠成4cm 的纸折,再横剪成1cm宽的纸条,每条10个折即可,放在瓶底呈“菊花”型,排两层,用于防互相残杀和利于老熟幼虫结茧。
用蚜虫作饲料时先将快孵化的草蛉卵(发灰色)100粒,撒在装有纸条的瓶里,或用毛笔将初孵幼虫扫入瓶里,每天喂蚜虫1-2次;3龄虫食量大增,应增加喂次。
大量蚜虫从麦、玉米、高粱、芝麻、油菜、萝卜、槐、杨、榆等上面采。
采蚜方法:轻敲植株震落,尽量不让蚜虫受伤。
将采的蚜虫放到装有纸卷(长和直径均为2cm),喂草蛉幼虫时,将带有蚜虫的纸卷放入饲养瓶中。
夏季幼虫期7-9天。
当结茧率80-90%时收茧,将未结茧的幼虫再集中饲养。
把茧集中放入玻璃容器,上盖植物鲜叶,等待羽化。
注意事项:喂食及时,饲料要足;必用纸条或3-4cm长的麦秸隔开幼虫;瓶内湿度不可过大;每次喂食不可过多,不可带入枝叶和瓢虫、草蛉等蚜虫的天敌;不喂带雨水的蚜虫;不要大小幼虫混养。
(二)成虫饲养1 饲养工具马粪纸作饲养笼。
笼高10cm,直径14cm,接口处用钉书钉固定,用纱布把顶、底蒙上,用橡皮圈固定。
笼内壁挂有饮水器和食槽(如图)。
饲养笼的笼壁和顶、底都要垫层纸,作为成虫产卵的卵箔(见图)2 饲料用蚜虫或人工配方饲料做饲料中华、叶色草蛉可用人工配方饲料。
配方1 酵母片25克、糖10克、蜂蜜10ml、水100ml。
配方2 鲜羊奶70%;面粉20%、糖10%。
4饲养管理(3)产卵前饲养将羽化的成虫在大笼中集中饲养若干天,普遍交尾和性成熟后,在移入饲养笼中饲养。
夏季条件下,中华、丽、大草蛉的产卵前期分别是:4、6-10、13-16天。
(4)分笼饲养产卵方法将快产卵的成虫从大笼中移入马粪纸饲养笼,每笼放50-75头,并搭配1/4的雄虫。
每天换卵箔纸和加添清水和饲料。
在产卵盛期应每天换两次卵箔,以减少成虫吃掉自产卵。
在虫笼上方设一日光灯可减少其吃卵量。
中华、丽草蛉产卵期分别为40、40-50天,产卵量分别是600-800、1000-1800个。
五田间释放技术(一)释放的虫态幼虫、卵、成虫都可释放。
放成虫和幼虫,消灭害虫见效快,但方法复杂,易互残。
放卵见效慢,易让蚂蚁和其它天敌捕食,但方法简单,(二)释放时间释放幼虫防治棉铃虫,以初见害虫卵2-3天内释放一次,每隔3-5天再放一次,连放三次。
放卵一般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百株虫卵达10粒左右释放(三)释放方法1 释放初龄幼虫用果酱瓶或小塑料袋,装入锯末一两,把灰卵用刀刮下,每瓶、袋中装500个,添加适量蚜虫或米蛾卵作饲料,将口盖住或扎住。
当80%卵孵化即可释放。
每亩放2万头,可分三次放,第一次8000-10000头,以后逐次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