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昆虫学基础知识

昆虫学基础知识

1.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作用的附肢。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外部形态的变化(变态),才能转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2.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力强。

3.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头部--感觉与取食的中心,由6节组成胸部--昆虫的运动中心,由3节组成腹部--昆虫生殖和进行新陈代谢的中心,由9-12节组成4.昆虫的头式: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1、下口式:口器向下,与身体的纵轴垂直。

如蝗虫。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

如步行虫、草蛉幼虫3、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

如蝉5.昆虫的触角:柄节,梗节,鞭节1、刚毛状:蜻蜓2、线状:蝗虫3、念珠状:白蚁4、锯齿状:绿豆象5、腮状:金龟子6、具芒状:蝇类7、栉齿状:叩甲8、羽状:蛾9、肘状:蜜蜂 10、环毛状:雄蚊类 11、锤状:郭公虫 12、棒状:蝶6. 昆虫的口器:咀嚼式(上唇、下颚、上颚、下唇和舌)、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7. 昆虫的胸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1、步行足:瓢虫2、跳跃足:蝗虫3、捕捉足:螳螂4、开掘足:蝼蛄5、游泳足:龙虱后足6、抱握足:雄性龙虱7、携粉足:蜜蜂8、攀握足:虱类8. 昆虫的翅:前,外,后,内缘;肩角,顶角,臀角;腋区,臀前区,臀区,轭区1、膜翅:蜻蜓2、毛翅:实蛾3、鳞翅:蝶4、缨翅:蓟马5、半覆翅:竹节虫6、覆翅:蝗虫7、半鞘翅:蝽8、鞘翅:步甲9、棒翅:雄蚧910.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昆虫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昆虫的分类、形态、生态、生活习性、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学科。

在全世界范围内,昆虫是一大类非常丰富的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多,占了动物界规模的绝大部分。

同时,昆虫也是生物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昆虫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也对人类的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昆虫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等特征,昆虫学家将其分为了很多种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是将昆虫分为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几个目。

这些目中又包含了很多小目、科、属和种。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昆虫的翅的结构来划分的。

除此之外,有的昆虫学家也根据昆虫的嘴、腹部附属器官等特征来进行分类。

二、昆虫的形态昆虫的形态结构是昆虫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昆虫的形态结构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独特的功能。

通常,昆虫体壁较硬,通常被覆盖有独特的外骨骼,同时还有复杂的附属器官。

昆虫的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的作用,对于昆虫的进化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头、胸、腹部都分别有不同的器官和附件,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胸部有3对足,前胸有2对翅,后胸有1对翅,有的胸部还有刺、鳞等;腹部有气门和附属器官等。

三、昆虫的生活史昆虫的生活史研究是昆虫学的重要方向。

昆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各种昆虫在生活史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适应形态、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生殖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卵生、半卵生,有的是无腹生等。

昆虫的产卵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有的是寄在植物的叶子上,有的是寄在土壤、水中等。

幼虫对环境的适应也很强,有的是食植物的叶片,有的是寄生在其他昆虫身上。

成虫的寿命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短命的,有的是长命的。

四、昆虫的生态学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地位、生态功能和作用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及其繁盛原因1.体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常有一对触角和三对口器,附肢上颚和下颚外露,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联络和取食中心.3.腹部有三对足4.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生殖孔位于第8到9腹节,是代谢和生殖中心.二.繁盛原因:有翅能飞翔繁殖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体躯小且有外骨骼口器的分化和食物多元化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适应能力强口器常见六种类型:1、咀嚼式口器:蚜虫、蝽、虱、蚤、蚊2、刺吸式口器:蝇类成虫特有2、舐吸式口器:高等膜翅类所特有3、嚼吸式口器:蜜蜂类3、刺舐式口器:牛虻4、虹吸式口器:蝶、蛾触角型:刚毛状:蝉、蜻蜓丝状:蟋蟀、蝗虫、天牛念珠状:白蚁、甲虫锯齿状:芫菁、叩头甲雄虫栉齿状:♂绿豆象羽状:家蚕膝状:胡蜂、象甲具芒状:蝇类环毛状:蚊棒状:蝶类锤状:郭公虫鳃片状:金龟子A步行足B.跳跃足,如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C.捕捉足,如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的足D.开掘足,如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

E.游泳足,水生昆虫的足F.抱握足,如龙虱雄虫的前足G.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H.攀握足,如虱类的足翅;膜翅:蜂类毛翅:石蛾鳞翅:蛾、、蝶类缨翅:蓟马半鞘翅:甲虫棒翅:介壳翅【雄】昆虫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三部分; 底膜又叫基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由血细胞分泌形成; 皮细胞层亦称真皮层,是位于底膜外侧的排列整齐的单层细胞层;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向外分泌形成的、位于体壁最外面的几层性质不相同的非细胞性组织体壁的功能---------一、保护作用1、防止水分蒸发2、防止有害物质侵入3、防止机械损伤二、骨骼的作用1 保持体形和支持作用 2 附着肌肉三、贮藏营养; 四、感觉作用;有各种感觉器官,感觉细胞和感受器;五、呼吸作用; 参与呼吸器官的形成或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六、参与消化道,外生殖器的形成❖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包含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并系群Paraphyletic group:包含同一祖先的部分后裔;多系群Polyphyletic group:包含多个祖先的多个后裔;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它的体腔就是血腔,兼有血液和淋巴液的特点,称血淋巴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飞行时调节体温;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其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深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昆虫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它的体腔就是血腔,兼有血液和淋巴液的特点,称血淋巴;❖特点是血压低,血量大,并随着取食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其血液的组成变化很大;❖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飞行时调节体温;昆虫的排泄系统❖昆虫在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管系统或体壁借扩散作用排出体外,氮素代谢物主要经马氏管- 直肠系统排出;❖马氏管是主要的排泄器官;❖体壁、消化道、脂肪体、下唇腺和围心细胞在不同的昆虫中也起着不同的排泄作用;昆虫呼吸系统❖气管:外胚层内陷形成;❖气管直接将氧气输送给组织、器官或细胞,再经过呼吸作用,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以特定的方式释放,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外呼吸:物理过程,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内呼吸:化学过程,指利用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高能化合物的过程❖交配(mating):是指同种异性个体交尾的行为和过程;❖授精(receptaculum):两性交尾时,雄虫将精液或精珠注入雌虫生殖器官,使精子贮存于雌虫受精囊中的过程称授精;❖受精(fertilization):雌雄成虫交配后,精子被贮存在雌虫的受精囊中,当雌虫排卵经过受精囊孔时,精子由卵孔进入卵子中,精子核与卵核结合成合子,这个过程称受精。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知识点总结

昆虫学第一节昆虫的概念六足总纲Collembola弹尾纲Protura原尾纲Diplura双尾纲Insecta昆虫纲昆虫的主要特征: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由体节高度愈合而成,通常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若干单眼;3 胸部为运动中心,有3对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唯一具翅的类群。

4 腹部为代谢和生殖中心,腹部末端具有特化的外生殖器。

5 气管呼吸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由体壁内陷形成;气管以气孔和外界相通,外界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输送至身体各部。

6 多数为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型;完全变态型;昆虫是生物界最繁盛的类群种类多;数量大,种群密度一般较大;分布广繁盛的原因外骨骼;体型较小;一般具飞翔能力;繁殖潜能较大;变态发育;适应能力较强第二节外部形态结构及其适应性1. 体形:一般呈圆筒形,有圆球形,半球形,椭圆、扁平等。

体向6个基本体向:头向尾向中向侧向背向腹向体向术语:基部和端部;内边和外边;前缘和后缘;纵长和横宽外骨骼Exoskeleton主要成分:几丁质和蛋白质。

功能:防护;支撑。

限制作用:防护和运动功能的矛盾;生长的限制;呼吸的限制。

幕骨体壁内陷形成的突起;使肌肉附着,起支撑作用;体面和骨板体面:各体节按附肢着生的位置分为背面,腹面和侧面;骨板:体面的几丁质化叫骨化,骨化后的体壁叫骨板,分为背板,腹板和侧板;2 昆虫的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头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壳坚硬,可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强大的肌肉牵引;头表面着生有触角、复眼与单眼,前下方生有口器;口器类型常见六种类型: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嚼吸式、刺舐式、虹吸式咀嚼式口器:结构最复杂;相对原始刺吸式口器:蚜虫、蝽、虱、蚤、蚊舐吸式口器:蝇类成虫特有;口器由下唇特化而来;上颚和下颚都退化,无咀嚼功能;嚼吸式口器:高等膜翅类所特有刺舐式口器:牛虻3、触角基本构造:触角窝:触角着生处的膜质凹陷周角片:触角窝周围一圈很窄的环形骨片基本结构:柄节(1)、梗节(1)、鞭节(若干节)三部分功能:嗅、触、听、平衡(仰泳蝽)、辅助呼吸(水龟虫)等。

昆虫学资料(整理)

昆虫学资料(整理)

1.昆虫纲的特征:(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部有3个题解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3对翅,为运动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2.昆虫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类型与药剂防治的关系1)咀嚼式口器:危害:造成植物破坏,如啃食、咬断、钻蛀。

对暴露在外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

(1).钻蛀:提前防治;(2).地下害虫: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蛀;(3).对口腔入侵微生物农药效果较好。

2)刺吸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发育不良、变色、畸形甚至枯萎死亡。

有些传播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可用触杀剂、内吸剂。

(1).造成卷叶的:在卷叶前防治(内吸剂);(2).要掌握在农业初期防治。

3.昆虫神经系统的突触传导机制及神经系统的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1).抑制胆碱酯酶活性;(2). 与化学传递物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3).影响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的正常传导,组织或促进神经末梢适当化学传递物质。

5.鳞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体小型至大型,体翅密被鳞片,大型蛾蝶类为现存昆虫种的最大种类;触角蝶类棒状,蝶类不定形,非棒状;复眼发达;口器虹吸式;翅两对,鳞翅,翅脉发达。

6.同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体型微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线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多数种类有蜡腺。

7.有效积温法则:定义: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量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

公式:K=N(T—C)8.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定义: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昆虫基础知识

昆虫基础知识

昆⾍基础知识农业昆⾍基础知识1、昆⾍体区分段情况:分为头、胸和腹三个体段。

头部具有⼝器、1 对触⾓、1 对复眼和2 ~3 个单眼;胸部具3 对⾜、常具2 对翅;腹部有外⽣殖器,有时还有1 对尾须。

头的形式:根据⼝器着⽣的位置分为(1)下⼝式如蝗⾍、蟋蟀和鳞翅⽬的幼⾍等。

(2)前⼝式如虎甲、步甲、草蛉等。

(3)后⼝式如蝽蟓、蚜⾍、叶蝉等。

2、头部附器基本构造和类型(1)触⾓构造:触⾓由三节组成,基部⼀节称柄节,第⼆节称梗节,以后许多节内部均⽆肌⾁着⽣,总称为鞭节。

是昆⾍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听觉的功能。

触⾓的类型:刚⽑状,如蝉、蜻蜓;丝状或线状,如蝗⾍、天⽜;念珠状,如⽩蚁;齿状,如吉丁⾍科昆⾍;球杆状或棒状,如蝴蝶;锤状,如瓢⾍;⽻⽑状或双栉齿状,如蛾类和;具芒状,如某些蝇类;腮叶状,如⾦龟甲;环⽑状,如瘿蚊;膝状,如蜂类、象甲。

(2)⼝器构造:⼝器的类型:咀嚼式⼝器,如直翅⽬昆⾍、鞘翅⽬、鳞翅⽬叶蜂类昆⾍的幼⾍;刺吸式⼝器,如蝉、椿象、叶蝉、蚜⾍;虹吸式⼝器,如蝶、蛾类;舐吸式⼝器,如蝇类;锉吸式⼝器,如蓟马。

3、胸⾜的基本构造:胸⾜的基本类型:步⾏⾜,如步甲;跳跃⾜,蝗⾍后⾜;开掘⾜,蝼蛄前⾜;游泳⾜,⽥鳖前⾜;携粉⾜,蜜蜂的⾜;捕捉⾜,如螳螂的前⾜。

4、翅的基本构造:翅的基本类型:膜翅:膜质⽽透明的翅,蝉的前后翅;复翅:基半部⾰质,端半部膜质,蝗⾍的前翅;鞘翅:⾓质,如鞘翅⽬昆⾍的前翅;半鞘翅:基半部⾰质,端半部膜质,如蝽象的前翅;鳞翅:膜质翅上被有许多鳞⽚的翅,如蝶类和蛾类的翅;⽑翅:翅上被有很多细⽑的翅,如⽑翅⽬的⽯蛾;缨翅:翅缘缀有很长的缨⽑的翅,如缨翅⽬的蓟马。

5、昆⾍的繁殖⽅式:(1)两性⽣殖:需经过雌雄交配,精⼦与卵结合,雌⾍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个⼦代。

(2)孤雌⽣殖或单性⽣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殖⽅式。

a.偶发性孤雌⽣殖,如家蚕b.经常性孤雌⽣殖,如蚂蚁,蜜蜂c.季节性孤雌⽣殖,孤雌⽣殖和有性⽣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如蚜⾍。

昆虫学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昆虫学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前翅质地一致,为膜质
刺吸式口器,均植食性,多为农业害虫
蚱蝉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蜡蝉科 斑衣蜡蝉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蜡蝉科 龙眼鸡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叶蝉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蚜虫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雌虫
雄虫
介壳虫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树枝上的介壳虫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蛱蝶科
弄蝶科
眼蝶科
凤蝶科
凤蝶科
凤蝶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十一、鞘翅目
俗称甲虫
为昆虫纲第一大目,种类达35万种
前翅为鞘翅;体壁坚硬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步甲科
虎甲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龙虱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隐翅虫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叩甲科
吉丁虫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萤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瓢虫科
叶甲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芫菁科 俗称斑蟊
天牛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锹 甲 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金龟子 象甲科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十二、双翅目
包括蚊、蝇、虻等昆虫
为昆虫纲第三大目,种类达12万种
只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
多数种类为害虫
若虫
麻皮蝽的一生 (不完全变态)
成虫

幼虫
青凤蝶的一生
(完全变态)
成虫 蛹
美 洲 大 蠊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生活于野外的一种蟑螂
地 鳖
第一讲 昆虫的基础知识
四、螳螂目

昆虫学的知识点

昆虫学的知识点

昆虫学的知识点昆虫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昆虫的分类、解剖、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昆虫学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类生物,包括了蝶类、蜜蜂、蚂蚁、甲虫等。

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目、科、属和种。

昆虫的分类对于研究其生态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昆虫的解剖结构昆虫的解剖结构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对单眼,用于感知外界环境。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用于行走和飞行。

腹部则包含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

三、昆虫的生理特点昆虫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生殖等方面。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组成,通过气管和气管血管系统实现气体交换。

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等器官,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昆虫的排泄系统主要由马氏管和腺体组成,用于排除代谢产物。

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四、昆虫的生态角色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作为食物链的中下层,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资源。

同时,昆虫也是植物的传粉媒介,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此外,昆虫还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的形成过程。

昆虫的生态角色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昆虫的行为特点昆虫的行为特点包括觅食、交配、产卵、筑巢和迁徙等方面。

昆虫通过触角和复眼感知外界环境,寻找适合的食物和栖息地。

昆虫的交配行为多样,有的昆虫通过化学信号相互吸引,有的昆虫通过舞蹈和声音吸引异性。

昆虫的产卵行为也十分复杂,有的昆虫将卵产在植物上,有的昆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昆虫还会筑巢,为自己和后代提供栖息和保护的场所。

一些昆虫还会进行迁徙,寻找适宜的季节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直翅目Orthoptera
➢产卵器和听器发达;
位于胫节的听器
螽斯产卵器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直翅目Orthoptera
➢不完全变态; ➢多植食性,少数肉食性。

若虫(蝗蝻)
成虫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直翅目Orthoptera
➢常见科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螽斯科Tettingonidae 蟋蟀科Gryllidae 菱蝗科Tettigidae 蝗科Locustidae
➢单眼2-3个,或无; ➢皆为植食性;
单 眼
正在吸食汁液的蚜虫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a
➢大多数渐变态,少数过渐变态。
斑衣蜡蝉的生活史 (卵-低龄若虫-大龄若虫-成虫 )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同翅目Homoptera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a
木虱
飞虱
蚜 虫
粉虱
叶蝉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a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4.半翅目Hemiptera
➢前翅半鞘翅; ➢口器刺吸式,着生在头的前方;
前翅(半鞘翅)
后翅(膜翅)
示半翅目口器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4.半翅目Hemiptera
网蝽科Tingidae
盲蝽科Miridae
花蝽科Anthocoridae
猎蝽科Reduvi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成虫口器咀嚼式,幼虫口器双刺吸式;
草蛉成虫
蚜狮(草龄幼虫)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复眼很大,一般无单眼; ➢触角丝状、念珠状或棒状;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完全变态; ➢多捕食性、寄生性,少数植食性, ➢多天敌昆虫。
被茧蜂寄生的裳 凤蝶幼虫
蜾蠃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 常见科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茧蜂科Braconidae
茎蜂科Cephidae
泥蜂科Sphecidae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发达,多三角形; ➢多具臭腺(胸部腹面)。
中胸小盾片
臭腺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4.半翅目Hemiptera
➢常见科
蝽科Pentatomidae 盾蝽科Scutelleridae 臭虫科Cimicidae
缘蝽科Coreidae 长蝽科Lygacidae 红蝽科Pyrrocoridae
花蝇科Anthomyiidae 蝇科 Muscidae 丽蝇科 Calliphoridae 麻蝇科 Sarcophag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8.鳞翅目Lepidoptera
➢成虫口器虹吸式,幼虫口器咀嚼式;
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
咀嚼式口器 (幼虫)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8.鳞翅目Lepidoptera
透翅蛾科Aegeridae 斑蛾科Zygaenidae
毒蛾科Lymantriidae 灯蛾科 Arctiidae 夜蛾科Noctuidae
蓑蛾科Psychidae 天蛾科Sphingidae
刺蛾科Eucleidae 粉蝶科Pieridae
卷蛾科Tortridae 螟蛾科Pyralidae
凤蝶科Papilionidae 弄蝶科Hesperidae
5.脉翅目Neuroptera
旌蛉科(Nemopteridae )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6.鞘翅目Coleoptera
➢体坚硬,前翅鞘翅; ➢口器咀嚼式; ➢无尾须。
彩虹锹甲
金龟甲
虎甲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6.鞘翅目Coleoptera
➢多数完全变态,少数复变态; ➢食性复杂。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体位线和身体分区:
a. 背线;b.亚背线;c.气门上线;d.气门线;e.气门下线; f.基线;g.侧腹线;h.腹线。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8.鳞翅目Lepidoptera
➢ 常见科
麦蛾科Gelechiidae 尺蛾科Geometridae
菜蛾科Plutellidae 舟蛾科 Notodontidae
螽斯 蚤蝼
棉蝗 菱 蝗
蝼蛄
油葫芦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2.缨翅目Thysanoptera
➢体微小(1-2 mm); ➢翅2对,缨翅; ➢口器锉吸式;
锉吸式口器



示缨翅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2.缨翅目Thysanoptera
➢过渐变态; ➢多数植食性,少数捕
食性。
西花蓟马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2.缨翅目Thysanoptera
叶甲科Chrysomelidae 天牛科Cerambycidae 锯谷盗科Silvanidae 瓢虫科Coccinellidae 虎甲科Cicinodelidae 步甲科Carabidae 豆象科Bruchidae 象甲科Curculion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7.双翅目Diptera
➢只有1对发达的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草蛉
螳蛉
蚁蛉 蝶角蛉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完全变态; ➢捕食性。
蚜狮捕食蚜虫

幼 虫
成虫 茧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常见科 草蛉科Chrysopidae 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翅两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
蜜蜂
树蜂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前后翅以翅钩列相联;
后翅前缘翅钩列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嚼吸式口器 (蜜蜂)
咀嚼式口器 (上:胡蜂,下:蚁)
第一章 昆虫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二节 昆虫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昆虫的分类
第五节 昆虫的分类
一、概述
1. 分目概况
2. 分目依据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 直翅目 2. 缨翅目 3. 同翅目 4. 半翅目 5. 脉翅目
6. 鞘翅目 7. 双翅目 8. 鳞翅目 9. 膜翅目
蚊子吸血
种蝇幼虫为害状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7.双翅目Diptera
➢常见科
大蚊科 Tipulidae
实蝇科 Trypetidae
瘿蚊科 Cecidomyiidae 果蝇科 Drosophilidae
虻科 Tabanidae
寄蝇科 Tachinidae
盗虻科 Asilidae 食蚜蝇科 Syrphidae 潜蝇科 Agromyzidae 杆蝇科 Chloropidae
➢常见科 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 蓟马科Thripidae 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a
➢ 口器刺吸式,喙出自头后方(喙基部与前足基 节相接近);
➢ 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

同翅目口器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3.同翅目Homoptera
一、概述
看门蚁
2.分目依据
➢ 口器类型; ➢ 翅的质地与类型; ➢ 变态类型; ➢生物学习性。
蜻 蜓
蛴螬 (金龟甲幼虫)
臭 虫
舌蝇
苍 蝇
东方鳃金龟
蜻蜓(稚虫)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直翅目Orthoptera
➢口器咀嚼式;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1.直翅目Orthoptera
➢前翅皮革质,复翅; 后翅膜质,作纸扇状褶叠;
➢ 体翅上密被鳞片,鳞翅。
红锯蛱蝶翅面鳞片
红锯蛱蝶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8.鳞翅目Lepidoptera
➢ 完全变态; ➢多数植食性,少数取食贮粮,极少数捕食性。
嘎霾灰蝶
曲纹绿刺蛾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夜蛾科小地老虎前翅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腹足趾钩(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的区别之一)
6.鞘翅目Coleoptera
➢常见科
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 丽金龟科Rutelidae 花金龟科Cetoniidae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叩头虫科Elateridae 谷盗科Ostomatidae 皮蠹科Dermestidae 窃蠹科Anobiidae 长蠹科Bostrychidae
树蜂科Siricidae
胡蜂科Vespidae
小蜂科Chalcididae
蜾蠃科Eumenidae
跳小蜂科Encyrtidae 蜜蜂科Apidae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蚁科Formicidae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青蜂科Chrysididae
姬蜂科Ichneumonidae 土蜂科Scoliidae
一、概述
1.昆虫纲的分目
➢ 36目; ➢ 33目; ➢ 30目; ➢ 29目。
Cedric Gillott 2005年的《Entomology》3rd ed.,现在昆虫纲共29个目, 主要变动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