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与它的天敌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1.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
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
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2.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
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3.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
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
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
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
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4.介壳虫scale insect(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同翅目(Homoptera)介壳虫总科昆虫的统称。
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
体外被有蜡质介壳。
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
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
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
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
防治蚜虫的方法

防治蚜虫的方法
首先,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是防治蚜虫的基础。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作物时,要注意作物的密植问题,适当的间距可以减少蚜虫的传播。
此外,合理施肥也是很重要的,过量的氮肥会使植物过于繁茂,给蚜虫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因此要控制好施肥的量,避免过度施肥。
其次,生物防治是防治蚜虫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比如瓢虫和绿 lacewing 等天敌昆虫都是蚜虫的天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蚜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比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来喷洒在作物上,以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目的。
除此之外,化学防治也是防治蚜虫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利用农药来喷洒在作物上,以杀灭蚜虫。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作物造成过度的伤害。
最后,定期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蚜虫的重要措施。
农民朋友们要定期清理田间的杂草和残茬,以减少蚜虫的栖息地。
同时,定期
的病虫害调查也是很重要的,及时发现蚜虫的危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蚜虫的大面积繁殖。
总之,防治蚜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们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危害。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农作物,确保丰收。
大豆蚜虫的防治方法

大豆蚜虫的防治方法大豆蚜虫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着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豆蚜虫的危害,保障大豆的正常生长和丰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豆蚜虫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柳叶蝉、桦蚜蚁等天敌是大豆蚜虫的天敌,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引种的方式将这些天敌引入大豆田中,进行控制。
这样能够打破蚜虫的繁殖链条,减轻蚜虫的危害程度。
二、物理防治1. 彻底清除虫源:大豆蚜虫的虫源主要为田边的野草、玉米、蒺藜等。
因此,在大豆田周围进行彻底清除野草、玉米等杂草,是减少虫源的有效手段。
也可以设置蚜虫轨迹监测器,以及喷杀蚜虫的喷雾设备,及时清除来源。
三、化学防治1. 用药防治:根据大豆蚜虫的发生情况,及时喷雾药物进行防治。
常见的药物有敌敌畏、吡虫啉等,喷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数量,并保护大豆的生长。
但是,使用药物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对环境和大豆产生不良影响。
四、综合防治1. 病虫害综合防治:大豆蚜虫容易与病毒等病原体一起存在,会增加大豆的病虫害风险。
因此,在防治大豆蚜虫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优化田间管理等,提升大豆的抗病虫能力。
总结起来,大豆蚜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蚜虫的数量,降低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从而保障大豆的生长和丰收。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大豆蚜虫的发生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施策,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类群动态变化

摘 要院 为明确河南漯河地区麦田蚜虫的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以及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类群及其发生动态,
2015—2019 年连续 5 a 系统调查了小麦田蚜虫和天敌的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漯河地区麦田蚜虫主要种类是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
幼虫 幼虫 幼虫
若螨、成螨 若螨、成螨
卵、幼蛛、成蛛 卵、幼蛛、成蛛 卵、幼蛛、成蛛 卵、幼蛛、成蛛
类型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
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
食叶害虫
潜叶害虫 潜叶害虫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主要有瓢虫(4 种)、食蚜蝇(6 种)和草蛉(3 种),分别主要是龟纹瓢虫、异色瓢
虫、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中华草蛉;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蚜虫的发生呈抛物线型,一般
在 4 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之后数量下降。寄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呈抛物线型,与麦蚜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捕食性
的品质和产量,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目前,生产上麦蚜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而
长期频繁的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不仅形成害 虫的抗药性和再猖獗,也会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 染等问题[8]。因此,寻找当地的天敌资源种类,开展 以虫治虫成为蚜虫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方面。吕晓坤 等[9]调查发现,玉米蚜的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 瓢虫和烟蚜茧蜂,蚜虫及其天敌在种群空间分布上 具有同域性。吕文彦等[10]研究发现,麦长管蚜是新 乡地区麦蚜的主要种群,龟纹瓢虫和麦蚜茧蜂是其
蚜虫的预防与控制

蚜虫的预防与控制
引言
蚜虫是一类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预防和控制蚜虫的繁殖至关重要。
本
文将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蚜虫的策略。
1. 配置合适的灯光
蚜虫对不同光线有不同的反应。
在农田中安装合适的灯光,尤
其是黄色光,可以吸引蚜虫,使其远离农作物。
这种方法对于小规
模的农田非常有效。
2. 加强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的健康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蚜虫。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
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可以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减少蚜虫的繁殖。
3. 使用天敌生物
天敌生物是蚜虫最自然的天敌。
引进具有捕食蚜虫能力的天敌
生物,例如瓢虫和蚂蚁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
对于生态农业而言尤为重要。
4. 使用生物农药
对于对环境友好的农业,使用生物农药是一种理想的蚜虫控制
方法。
生物农药以天然材料为基础,对蚜虫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
5. 注意及时检测
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蚜虫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
定期巡视农田,观察作物叶片和嫩梢是否出现蚜虫。
一旦发现蚜虫存在,及时采取
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避免蚜虫数量迅速增加。
结论
通过配置合适的灯光、加强土壤管理、使用天敌生物、生物农
药以及及时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蚜虫的繁殖。
农民
和农业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并结合其他防治
手段,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产。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蚜茧蜂防治蚜虫吗-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蚜茧蜂防治蚜虫吗?对于种植户朋友来说,蚜虫是最让他们头疼的,如何消灭蚜虫?蚜虫最害怕谁呢?如今蚜虫越来越难治,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是蚜虫高发期。
下面我们再来详细看看蚜虫的天敌是什么?蚜茧蜂防治蚜虫吗?一、蚜虫的天敌是什么?蚜虫的天敌很多,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寄生蜂、食蚜瘿蚊、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等。
其中蚜茧蜂有最高的命中率,据有人测试,高达98%。
当代的农业和林业,已大量引入蚜茧蜂来治虫,蚜茧蜂已成为一支消灭蚜虫的强大生力军。
蚜茧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蚜茧蜂科动物,这一科的所有种类都是蚜虫体内寄生蜂。
蚜茧蜂主要是以它的卵粒来制服蚜虫的。
每年产卵季节,雌蜂开始与雄蜂交配,但无论交配与否雌蜂都能产卵。
产卵时,雌蜂将产卵器刺向蚜虫腹部的背面,将卵产入蚜虫体内,这样蚜茧蜂的卵就在蚜虫体内寄生下来。
寄生在蚜虫体内的卵在那里发育成幼虫,它刺激蚜虫,使蚜虫进食增加,体重加大,身体恶性膨胀,最后变成一个谷粒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僵死不动的僵蚜。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的蜂幼虫在蚜虫体内分泌昆虫激素,过量的激素影响了蚜虫的正常发育,使蚜虫异常变态,或者提前死亡,或者总也长不大,最终夭折。
一个蚜茧蜂可产卵几百粒,每一粒卵都是射向蚜虫的“子弹”,而且几乎“弹无虚发”。
二、蚜茧蜂防治蚜虫吗?1、什么是蚜茧蜂?蚜茧蜂是一种寄生蜂。
简单说就是长在别人身上,吸收别人养分,寄生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它的寄主主要是蚜虫。
科学利用蚜茧蜂,可以高效控制菜蚜、桃蚜、大豆蚜和麦蚜等几乎所有种类的蚜虫。
2、为什么要防治蚜虫蚜虫是地球上繁殖最快的昆虫,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一只蚜虫就可能会复制出10亿只蚜虫。
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
蚜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不仅威胁烟叶,还危害蔬菜、果树等各种植物!3、蚜茧蜂如何防治蚜虫?蚜茧蜂成年的雌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蚜茧蜂卵孵化后取食蚜虫体内的组织和器官,蚜虫僵化形成僵蚜(蚜虫已经死亡)。
桃树蚜虫的防治方法

桃树蚜虫的防治方法桃树蚜虫是桃树上常见的病虫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桃树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桃树蚜虫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1.天敌防治:利用桃树蚜虫的天敌控制其数量。
桃树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蚜虻、蚜虫寄生蜂等。
农民可以在桃树附近放置一些诱虫器,吸引天敌过来捕食。
同时,可以人工引种或者利用天敌的幼虫进行人工放养。
2.生物农药使用:使用合适的生物农药来控制桃树蚜虫的繁殖。
常见的生物农药有苦杏仁、洋葱苏、菊花提取物等。
这些农药对桃树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但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二、物理防治1.桃树剪截:定期剪去桃树上患病的部分,将病虫严重的枝条、病态果实等剪除并焚烧。
这样可以切断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蚜虫的繁殖。
2.桃树冬季修剪:在冬季对桃树进行修剪,把枝条修剪整齐,并清除树冠内部的杂乱枝叶,提高桃树的通风透光性。
这样可以减少桃树蚜虫的滋生。
三、化学防治1.杀虫剂喷洒:在桃树受虫害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化学杀虫剂来进行喷洒。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氧化亚铜等。
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的建议使用剂量,注意液体的浓度和喷洒的频率,以防止杀虫剂对桃树产生伤害。
2.粘虫板使用:在桃树附近悬挂粘虫板,吸引蚜虫粘附在上面,避免它们攻击桃树。
这是一种简单且环保的方法,但需要定期更换粘虫板,防止虫害过多而导致粘虫板容量不够。
四、农业措施1.节制施肥:过量施肥会促使桃树长势过旺,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下,桃树更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
因此,正确掌握肥料的施用量和时机非常重要。
避免施肥过多,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桃树自身的抵抗力。
2.彻底清除桃树周围的杂草:杂草会给蚜虫提供过冬和繁殖的宿主,因此定期清除桃树周围的杂草,减少虫源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虫害发生的程度。
总之,桃树蚜虫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切实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提高桃树的生长和产量。
农田常见食蚜蝇幼虫种类鉴定

农田常见食蚜蝇幼虫种类鉴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田食蚜蝇幼虫:
1.瓢虫幼虫:瓢虫幼虫为绿色、褐色或黑色,身体硬壳厚,有6条腿
和一对长触角,可食草蚜、水蚜、豆蚜等多种害虫。
2.蚜虫天敌:蚜虫天敌是一类各种各样的小型昆虫,如寄蝇、小蜂等,可以吃各种蚜虫,特别是绿色的蚜虫。
3.天牛幼虫:天牛幼虫为棕色或黑色,可以食草蚜、芝麻蚜等害虫,
但对粘虫和蚜虫等害虫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高。
4.花金龟幼虫:花金龟幼虫为红、绿、橙色,拥有6条黑腿、一对触
角和一对金色的斑点,可食水蚜、豆蚜等害虫,但对其他害虫的控制能力
较低。
5.绿瓢虫幼虫:绿瓢虫幼虫为绿色或黄色,通常有黑色的斑点或条纹,可食草蚜、水蚜等害虫,但在饲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其数量,以免它们过度
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虫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 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 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 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 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 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 来蚂蚁危害等。
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常可看到一类有着 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 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 虫能手——草蛉。草蛉是一类捕食性昆虫,它 们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能够有效而大量地捕 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 昆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 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 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 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 各地广泛分布。
我们从资料上查到:蚜虫对气候的适应 性较强,分布极广,主要刺吸植株的茎、 叶,尤其是幼嫩部位。蚜虫的防治办法 很多,如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施放 真菌,人工诱集捕杀等生物防治法,清 楚枯枝杂草等病虫残物,使用农药等, 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地制宜,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