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事编制
中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组织与决策

中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组织与决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作为中国抗战的最高指挥机构,在组织和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军事决策、外交政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的组织与决策。
一、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在最初的阶段,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以行政院、陆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治委员会为核心。
然而,随着战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变化,国民政府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的组织架构。
在决策层面,行政院会议成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外颁布各项政令法规。
二、军事决策国民政府在军事决策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进行抗战,国民政府成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联勤系统,通过各级指挥机构对战场的指挥和协调。
此外,国民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政策和战略部署,通过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开展战争行动。
例如,国民政府在长江防线的构筑和维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华中地区的安全。
三、外交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民政府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网络。
此外,国民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争取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国民政府也通过外交渠道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协商,力图达成有利于中国的各项协议和条约。
四、政府决策的困难与挑战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内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分化,国民政府在一些决策上存在分歧和摩擦。
此外,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负担也是国民政府决策的困难之一。
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不确定因素也给国民政府的决策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政府在组织和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制定军事政策和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外交政策,努力应对政府决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民政府的组织与决策为中国在抗战期间的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国民党军队编制

军351个游击纵队及保安团,兵力总计为650万人。
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及豫湘桂战役中的失利,在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己下降
到了正规军120个军,340多个师,加上非正规军,特种兵与后勤单位等,计590余万人,
一营,特务、卫生、通讯各一连,计有13854人,马350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
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但到抗战爆发为止,只有20个师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
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43个。
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日寇谋我日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
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4年时间内整
编60个甲种调整师,与60个乙种整理师。
甲种调整师编制为师辖二个旅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
兵师,2个骑兵军,13个骑兵师。
1946年,经国共和谈双方商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
建制的整编师,总兵力约减少1/5,而战斗单位兵员比以前充实。从1946年3月起,
国民党军即将军队分期进行整编,其主要内容为:将集团军改编为整编军,军改为整
编师,师改为整编旅,旅将原辖的三个团改为二个团,原计划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
3,整5师已完成了改编,不是“未全部完成,很快就恢复了传统的5A番号”,但它是
中华民国陆军之编制及军区划分

中华民国陆军之编制及军区划分
中华民国陆军之编制及军区划分
玉林
中华民国军备,在前清时期极为复杂.中华民国成立后,旧兵制被淘汰或改组.陆军重组后,分为常备、续备、后备三类.军队编制为:十四人为一棚,三棚为一连,三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两团为一旅.以步兵两旅、骑兵、炮兵各一团、工兵、辎重各一营、军乐队一连,编为一师,两师为军.每军军官:军长至文书、编制为一千五百九十五名.士兵为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四名.匠夫二千六百三十六人
全国陆军编为四十八个师另十个旅.
全国分为九大军区:
第一军区
东三省及热河归化一带第二军区
山西、山东、河南
第三军区
陕西、甘肃
第四军区
浙江、福建
第五军区
江苏、江西、安微
第六军区
湖南、湖北
第七军区
广东、广西
第八军区
四川、贵州、云南
第九军区
新疆
中华民国初期,虽有较完整的编制、军区划分,但因军阀割据、战争连年.皆成纸上谈兵!。
国民党抗战初期的的军队编制

国民党抗战初期的的军队编制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陆军常备军编制目前常见的几个数据和序列表如下:(1)1937年2月,军政部长何应钦在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中央委员会议所提《军事报告》有关作战兵力如后:国军总计兵力:步兵182个师,独立步兵46个旅;骑兵9个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20个独立团,此外尚有各钟特程编制及地方部除未列入。
共170余万人。
预定使用第一线作战者,步兵约80个师,9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炮兵2个旅,及16个独立团。
此数字为大部分书籍视为抗战初期兵力。
(2)抗日战史记载1937年7月初,计步兵183个师,独立步兵58个旅,独立步兵43个团;骑兵9个师,5个独立旅,3个独立团;炮兵2旅,15个独立团,13个独立营;工兵2个团;交通兵3个团;通信兵2个团;宪兵11个团,2个独立营。
官佐136,000余人,士兵1,893,000余人,总计2,029,000余人。
(3)日本方面资料统计:计步兵223师,47旅;骑兵15师3旅;炮兵6旅。
总兵力200万中央直系军:步兵47师,1旅;炮兵3旅;兵力412,000人。
中央旁系军:步兵36师,13旅;兵力338,000人。
地方军阀军:步兵64师,11旅;骑兵14师,1旅;炮兵3旅;兵力523,000人。
其他杂牌军:步兵76师,22旅;骑兵1师,2旅;兵力722,000人---------------------------------------------------------------------------------此重要三表只有数字,皆未见详细序列表。
市面上常见的抗战初期序列表实际是1937年8月以后扩编了若干军后的序列表,并非抗战未爆发前的实际状况。
故尝试编一个番号183个师为基准,时间1937年6月为基准的序列表供大家参考。
各师所辖旅、团番号及主官时有变化,此文所列只能反映某一时段状态,仅供参考。
引用书籍:(1)刘凤翰:战前的陆军整编(民国十七年七月至二十六年四月)(2)刘凤翰:论抗战前日人对中国军事之调查(3)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4)国民党军简史(5)国民党治军档案(6)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7)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8)中华民国军事史略稿第三卷(9)国民党将领亲历记(10)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11)文史资料选辑目录:第一部分:师及独立旅番号、主官、驻地情况第二部分:绥靖公署、路军、军番号及隶属情况第三部分:派系分类统计及已经整理师第一部分:(1)中央嫡系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3个独立旅第1师师长李铁军驻地江苏徐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1B李正先(1R熊志一、2R杨杰), 2B詹忠言(3R陈鞠旅、4R李友梅)第2师师长郑洞国驻地陕西渭南下辖2旅4个步兵团 1个骑兵团4B赵公武(7R司徒洛、8R刘平), 6B罗奇(11R吴啸亚、12R钟祖荫),骑兵团叶剑雄第3师师长李玉堂驻地福建南平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8B赵锡田(13R刘秉哲、15R潘质), 9B胡蕴山(16R樊龄、18R 周庆祥),补充团丁宗宪第4师师长王万龄驻地绥远集宁下辖2旅4个步兵团11B马励武(23R傅竞芳、24RR刘汉兴),10B石觉(19R倪祖耀、20R蒋当翊)第6师师长周磊驻地湖南衡阳下辖2个旅4个步兵团(原浙军)17B丁友松(33R王辅臣、34R朱福星)、18B翁国华(35R吴振华、36R何永启)第9师师长李延年驻地湖南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25B张琼(49R张金廷、50R杨宝谷),26B夏德贵(51R孙鑑堂、52R 窦长清)第10师师长李默庵驻地河南郑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28B旅长陈牧农(56R杨雪珊、57R刘明夏),30B谷乐军(58R刘建修、59R王声溢)第11师师长彭善(代理)驻地广东曲江,下辖2旅4个步兵团31B叶佩高(61R梅春华、62R余子温),33B莫与硕(65R朱鼎卿、66R胡琏)第14师师长霍揆彰驻地湖南常德2旅4个步兵团40B方天(79R阙汉骞、80R王中柱),42B曾粤汉(83R高魁元、84R 杨勃)第25师师长关麟征驻地陕西咸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73B粱恺(145R戴安澜、146R郑明新),75B张耀明(149R覃异之、150R张汉初)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下辖2旅4个步兵团106B陈瑞河(211R顾葆裕、212R李志鹏),108B杨光钰(215R刘英、216R胡家骥)第43师周祥初驻地甘肃平凉下辖3个步兵团253R赵天铎、255R王肇寅、258R梁树森第49师师长李及兰驻地陕西咸阳下辖3个步兵团289R李精一、291R陈嘘云、294R李禹祥第51师师长王耀武驻地陕西南郑下辖32旅4个步兵团151B周志道(301R吴克定、302R程智)、153B李天霞(303R周志道、306R邱维达)第58师师长俞济时驻地湖南岳阳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172B何凌霄(343R朱奇、344R陈式正),174B吴继光(347R魏常禄、348R李德生)、补充团戚永年第59师师长韩汉英驻地贵阳下辖3个步兵团349R林贤察、351R张德能、354R罗醒尘第60师师长陈沛驻地湖北汉口,下辖3个步兵团355R丘登原、357R张燮元、360R粱仲江第61师师长杨步飞驻地江西九江,下辖3个步兵团261R陈参、263R劳冠英、266R邬子匀第67师师长李树森驻地广东乐昌下辖2旅4个步兵团199B李芳郴(398R覃道善,399R傅锡章),201B蔡丙炎(401R朱志席、402R李维藩)第78师师长李文驻地河南商丘下辖2旅4个步兵团232B周士冕(463R徐保、464R陈上拔)、234B李用章(467R许良玉、468R谢义锋)第79师师长陈安宝驻地陕西高陵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235B段朗如(469R木壬林、470R尚望)、237B叶裳(473R冯宗毅、474R杨振光)、补充团周建武(代)第80师师长陈琪.现驻地福州2旅4个步兵团238B王继祥(476R都堪、477R李逾君)、239R钱东亮(478R李鼎彝、479R李人淑)第83师师长刘戡驻地河南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247B李楚瀛(493R李纪云、494R余锦源),249B陈武(497R梅展翼、498R曾宪邦)第87师师长王敬久驻地江苏常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259B沈发藻(517R刘漫天、518R罗哲东),261B刘安祺(521R陈颐鼎、522R易安华)第88师师长孙元良驻地江苏无锡下辖2旅4个步兵团262B彭巩英(523R吴求剑、524R韩宪元),264B黄梅兴(537R廖龄奇、528R朱赤)第89师师长王仲廉驻地绥远丰镇下辖2旅4个步兵团265B李铣(529R罗芳珪、530R谭乃大),267B赖汝雄(533R李守正、534R舒荣)第92师师长陈烈驻贵州贵定,下辖3个步兵团547R梁汉明、549R徐荣光、552R林卧薪第93师师长甘丽初驻地广东虎门下辖3个步兵团553R陈孝强、555R甘霸、558R陈金城第94师师长朱怀冰驻地山西新绛下辖2旅4个步兵团280B陈希平(559R潘笑清、561R李建平),282B潘春霆(563R朱毅生、564R董绍周)第97师师长孔令恂驻地兰州,下辖3个步兵团577R董德乾、579R李鸿成、582R陈梦庚第98师师长夏楚中驻地湖北汉口下辖2旅4个步兵团292B吕国铨(583R路景荣、584R胡一),294B方靖(587R侯思明、588R向敏思)第99师师长傅仲芳驻地贵州桐仁辖2旅4个步兵团295B李士林(589R雷祥林、590R黄鹤立)、297B温良(兼)(593R 叶运、594R刘啸凡)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第一支队司令何绍周(1R龚贤湘(代))、2R韩文源、3R刘天绍),第二支队司令王公亮(4R孙立人、5R丘之纪、6R钟宝胜)第51军辎重总队总队长唐杰吉驻地陕西长安骑兵第7师师长门炳岳驻地绥远卓资山辖3个骑兵团K19R朱钜林、K20R张绍成、K21R张春芳独立第35旅旅长李东锰驻地湖北谷城辖2个团703R王子愚、704R杨昆源独立第37旅旅长陈德法驻地浙江宁渡辖2个团709R朱企、710R粱为焯暂编第5旅旅长柳际明驻地贵州桐梓辖2个团1R雷道隆、2R皮德沛(2)中央军半嫡系部队4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0个独立旅第5师师长谢溥福驻地重庆辖3个步兵团(原赣军)25R吴士瑜、27R但去非、30R张镜远第7师师长曾万钟驻地河南郑州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独立团(朱培德滇系军部队)19B李世龙、(37R王开桢、38R李育仁),21B沈元镇(40R张述尧、41R尉迟毓鸣)、独立团张学文第8师师长陶峙岳驻地陕西岐山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22B史策(43R张镇球、44R黄克虎、45R徐傅授)、24B曾致远(46R 李绍庵、47R刘骏、48R刘世安)第12师师长唐淮源驻河南开封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金汉鼎滇系军部队)34B马昆(67R杨玉昆、68R朱峻德),35B朱淮(71R尹继勋、72R吕继周)、补充团李自林第13师师长万耀煌(兼)驻地河南南郑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金汉鼎之滇系军部队)37B潘祖信(73R刘锐、75R云瑞),38B夏鼎新(77R涂直、78R张亚一)第15师师长王东原驻地湖南芷江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43B陈孔连(85R周先仁、86R刘履德、87R萧学文)、44B张彀中(88R 王志刚、89R欧阳明、90R李熙茂)第16师师长章亮基驻地浙江江山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46B何平(92R欧阳霆、95R胡惕)、47B杜道周(93R唐肃、96R欧阳烈)第18师师长朱耀华驻地江西万载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52B黄钟(103R唐植成、104R王俊武)、54B喻镜渊(107R康文岳、108R 汤池)第19师师长李觉驻地浙江丽水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55B唐伯寅(109R刘湘辅、110R邬乐知),57B庄文枢(113R秦庆武、114R周昆源)第21师师长李仙洲驻地陕西吴堡直辖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刘珍年部)21B崔振东(121R金连城、122R刘芳贵、123R马贵衡),63B吕祥云(124R李尚镜、125R张子耕、126R王元堂)第23师师长李必蕃驻地陕西潼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67B李严武(134R刘鸿基、137R李昌琬)、69B李若霖(133R黄子华、136R李荣佐)第24师师长李英驻地陕西歧山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70B彭戢光(139R虢清涛、140R梁锋)、72B许振初(143R汤季楠、144R刘佐棠)第27师师长冯安邦驻地湖北孝感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部队)79B黄樵松(157R侯象麟、158R杨守道),80B阎廷俊(159R张克明、160R黄宗颜)第28师师长董钊驻地陕西蒲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陕军部队)82B李梦笔(163R张开印、164R卫光华)、84B张景骞(165R张凤桐、166R丁荣国)第34师师长张迺葳隶属鄂豫皖边区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陕军部队)100B董廷伯(199R杜伯彦、201R李朗生)、102B薜鸿哉(202R王志强、203R王兆瑞)第35师师长马鸿宾驻宁夏固源辖3旅6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西北宁马回军部队)103B马玉麟(205R马惇靖、206R马文清),104B马献文(207R马赞良、208R白泳祥)、105B冶成章(210R马绍武、209R马奋英)、骑兵团马培清第41师师长徐源泉驻四川万县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直鲁联军部队编)121B张习崇(241R傅慎修、242R赵景武)、123B芮勤学(245R余勤仁、246R孟棠宣)、补充团刘午荫第44师师长萧之楚(兼)驻地陕西安康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方振武旧部)130B张池(259R于显文、260R杨建民)、131B于兆龙(261R傅佩亮、262R李印臣)、补充团宁富春第45师师长戴民权驻地陕西蒲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133B谭青云(267R崔怀宝、268R赵清标),134B戴民权(兼)(269R戴忠义、270R杨鼎岑)第46师师长戴嗣夏驻地江西赣州辖2旅3个步兵团(缺编一个团)(原湘系军部队)136B鲁渭平(271R张继南、272R陈笃光)、137B曹典江(274R练光枢)第47师师长裴昌会驻地湖北黄安下辖2旅4个步兵团193B张信成(277R李铭斗、278R郭之缙),141B郭贻珩(281R李鸿陵、282R杜凌云)第48师师长徐继武驻地湖北恩施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142B旅长陶继侃(兼)(283R牛荣亭、284R任萧亭),144B郭浚(287R 赵我华、288R曹毅)、补充团李德惠第50师师长成光耀驻地湖南浏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湘系军部队)148B彭诗圭(295R文德、296R朱竹轩)、149B朱刚伟(297R杨练煊、298R李作雄)、补充团李邦藩第53师师长李韫珩(兼)驻地重庆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57B周启铎(314R黄人英、316R刘宝吾、318R莫岳中)、159B李清献(313R郑侨、315R李可才、317R欧阳疑)第54师师长郝梦龄驻地贵州遵义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魏益三部)161B孔繁瀛(321R王藻臣、322R刘秉诚),162B王晋(323R李棠、324R陈荣修)第55师师长李松山驻地江西婺源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陈调元苏军部队)163B杨名芳(325R吴匡一、327R王嘉楠),165B张彬(328R焦长富、330R张景榘)第56师师长刘尚志驻地浙江嘉兴辖2旅6个步兵团(闽系军部队)167B汤邦桢(332R宋邦屏、333R孔海鲲、334R甘复)、168B桂振远(335R李欢、336R丁贤志、337R田玉璠)第57师师长阮肇昌驻地陕西西安下辖2旅4个步兵团169B施中诚(338R杨宗鼎、339R李琰)、171B谈经国(341R龙子育、342R宋润田)第62师师长陶柳驻地湖南沅江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85R谢龙(367R张空逸、368R朱再生、369R谭有恩)、186B刘建文(370R钟涤松、371R马骥、372R袁亚初)第63师师长陈光中驻地江西上饶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87B李伯蛟(373R汤宏怀、374R何兆基)、189B王德彰(377R陈齐、378R粱权)第77师师长罗霖驻地湖北宜昌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230B胡良玉(459R蒋太衡、460R陈有朋),231B席秉钧(461R赵可夫、462R龙云弼)第82师师长张刚驻地湖北随县辖3个步兵团(鄂军部队)487R管心源、489R向铁、492R鲍鸿钧第85师师长陈铁驻地安徽蚌埠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252B陈鸿远(505R谷熹、506R糜藕池),255B郝家骏(509R李萼、510R石鸣呵)第90师师长欧震驻地贵阳下辖3个步兵团(原粤系军部队)535R陈侃、537R薛纯武、540R官惠民第95师师长李铁军驻地河南南阳辖2旅4个步兵团(河南地方保安旅扩编)285B徐中岳(568RR徐树南、569R庞公璐)、283B程子宜(565R 廖运泽、566R冯士英)第96师师长赵锡光驻地重庆下辖3个步兵团(原赣军部队)571R李世荣、573R张仰虞、576R谢文蔚第100师师长马步芳驻地青海西宁下辖3旅6个步兵团、1骑兵旅2个骑兵团、个手枪团、1个炮兵团(西北青马回军部队)298B马步康(595R马华英、596R刘呈德),299B马继融(597R马得彪、598R马瑜)、300B韩起功(599R谭呈祥、600R马全义)、骑兵旅马朴(1R马步銮、2E马忠义)、手枪团马玉龙、炮兵团杨玉成第133师师长杨汉域驻地贵州毕节2旅4R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1B高德周(1R周炳文、2R曾彦臣),2B周翰熙(3R陈亲民、4R唐武城) 第134师师长夏炯驻地贵州安顺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4B李朝信(7R吴建中、8R李介立)、5B杨干才(9R赵嘉谟、10R范培基)第135师师长杨汉忠驻地贵州大定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6B罗润德(11R李麟昭、12R向文彬)、5R刘席涵(9R林相侯、10R 陈德高)第139师师长黄光华驻地河北邯郸下辖3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15R林作桢、716R樊光普、717R张效援第140师师长王文彦驻地陕西风翔,下辖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718R李靖华、719R方日英、720林秀生第141师师长宋肯常驻地河北邢台下辖3个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15R徐鸿诚、721R李文炳、723R唐永良第142师师长吕济驻地河北永年下辖3个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24R杨钟、725R孙定超、726R李兆锳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驻地宁夏银川3旅6团(西北宁马回军)1B卢忠良(1R马得贵、2R韩海礼)、2B马英才(3R秦福成、4R谢修臣)、3B马敦静(5R马世俊、6R周福财)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司令马步芳兼下辖骑兵2个旅(西北青马回军部队)K1B马彪(K1R喇平福、K2R马元祥)、K2B马元海(K1R以秉忠、K2R 贡葛环觉)骑兵第5师师长马步青驻地甘肃凉州下辖2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西北青马回军骑兵部队)K1R马禄(1R魏珍、2R马福仓)、K2B韩起禄(1R敏得愧、2R马长青),步兵旅祁明山(1R马如磷、2R马进昌),直属炮兵团韩荣福,手枪团马呈祥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驻地福建宁德(原黔系军部队)辖2个团独立第10旅旅长马全良(西北宁马回军部队)辖2个团团长马得英、马昌贵独立第32旅旅长胡达驻地湖南长沙(原湘系军部队)2个团694R王坊、685R李湘霖独立第34旅旅长罗启疆驻地贵州镇远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700R沈荃、701R杨思贵、702R胡健独立第36旅旅长盛逢尧3个步兵团706R冯正国、707R魏凤韶、708R傅克军独立第43旅旅长刘震清2个团727R李萼、729R郝家骏新编第3旅旅长蒋作均驻地湖北宜昌2个团1R薛豫屏、3R潘笑清暂编第11旅旅长周燮卿现驻地浙江遂昌(湘系军何键集团之部队)2个团1R杨绍卿、2R何翰承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现驻地浙江淳安(湘系军部队)2个团1R李国鸿、2R李东升(3)中央军旁系部队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1个独立旅、2个骑兵旅第17师师长赵寿山驻地陕西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部陕军)51B张骏京(100R李维民、101R张骏京、102R张世俊),49B耿志介(97R程鹏九、98R孙子坤、99R陈际春),辎重团上官树德第20师师长孙桐萱(兼)驻地山东兖州下辖3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韩复榘之部队)58B张清秀(115R刘泮水、116R刘德法)、59B赵心德(117R史大福、118R滕运荣)、60B孙学发(119R胡兴起、120R孙正训)第22师师长谷良民驻地山东周村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韩复榘之部队)64B宁纯孝(127R田海中、128R林秉海、129R葛开祥),66B李占标(130R孔祥昇,131R薛明亮、132R康占魁)第26师师长刘雨卿驻地贵州都匀下辖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部队)76B朱载堂(151R傅秉勋、152R解固基)、78B王镇东(153R王隽、154R 胡荡)第29师师长曹福林驻防山东济南下辖3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韩复榘之部队)85B王士琦(169R侯兆麟、170R刘玉荣)、86B陈德馨(171R张传曾、172R高蓝田)、87B荣光兴(173R靳殿邦、174R史占一)第30师师长孙连仲(兼)驻地河南淮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吉鸿昌旧部)88B任泮兰(175R吴明林、176R袁有德),89B侯镜如(177R孙玉泉、178R李公敏)第31师师长池峰城驻地河南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91B黄鼎新(181R乜子彬、182R王贯之),92B刘恒德(183R牛殿楫、186R王震)第32师师长王修身驻地安徽太湖,下辖2旅5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94B时德学(187R潘陶万、188R王德宏)、95B高国钧(189R符子琴、190R葛振铎)、补充团蒋修仁第33师师长冯兴贤驻地湖北罗田下辖3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 194R泰丹云,197R雍济时、198R高玉洁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地北平西苑下辖3旅6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09B陈春荣(217R胡文郁、218R孙长坡)、110B何基沣(219R吉星文、220R戴守义)、111B刘自珍(221R吴振声、222R张子钧)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地北平南苑下辖3旅6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12B黄维纲(223R李金镇、224R张宗衡)、113B刘振三(225R安克敏、226R崔振伦)、114B董升堂(227R杨干三、228R祁光远)第39师师长庞炳勋(兼)驻地山西运城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15B刘世荣(229R黄书勋、230R朱家麟、231R崔玉海),116B李运通(232R孙敬祖、233R李振清、234R史振京)第40师师长刘培绪驻地湖北老河口下辖3个步兵团(湖北地方部队扩编)709R王哿仁、710R杜德孚、711R任承佑第42师师长柳彦彪驻地陕西大荔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旧部)124R郭景唐(247R楚宪曾、248R景行),126B王克敬(251R薛如兰、252R扆久哉)第52师师长卢兴荣驻地福建下辖2旅4个步兵团(闽军部队)154B罗景星(307R卢子安、308R张胜高)、156B卢新铭(311R戴振兴、 312R 杨作源)第64师师长武庭麟驻地河南商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河南镇嵩军部队)191B邢清忠(兼)(381R袁斌、382R武永禄),192B杨天民(383R张世惠、384R朱瓒)补充团武良杉第65师师长刘茂恩(驻地湖北麻城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河南镇嵩军部队)194B姚北辰(387R王汉杰、388R王文材),195B马祺臻(389R牛正亭、390R邢国光)补充团张奇第74师师长李汉章驻地济南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韩复榘之部队)220B李益智(439R江保元、440R傅国曾)、221B马贯一(443R黄芳俊、444郭其濬)第75师师长宋天才驻地福建建瓯辖2旅4个步兵团(前河南镇嵩军部队)223B韩文英(445团长水清浚、446R焦克功),225B史克勤(449R 段金亭、450R金绍文)第76师师长张钫(兼),现驻地福建光泽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樊钟秀建国豫军部队)227B王凌云(453R王沣、454R李学正)、228B王殿阁(455R李君峨、456R李堃)第81师师长展书堂驻地山东维县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石友三旧部)241B唐邦植(481R林凤军、482R张德蕴)、243B运其昌(485R陈延年、486R赵廷璧)第84师师长高桂滋驻地陕西绥德辖辖2旅4个步兵团(陕军部队)250B刘天禄(499R任子勋、500R李农藻),251B高建白(501R吕晓韬、502R艾捷三)第86师师长高双成驻地陕西榆林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陕军地方部队)511R516R256B左世允、旅长姜占奎,团长罗德新、张杰、高致凯、张云衢、张屏藩、补充团胡景通第102师师长柏辉章驻地湖北大悟辖2旅4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304B杜肇华(605R李维亚、607R陈蕴瑜)、306B蒋德铭(609R钟立纲、612R陈伟光)第103师师长何知重驻地贵州河口辖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613R罗熠斌、615R周相魁、618R万式炯第121师师长吴剑平驻地江西萍乡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659R常文镒、660R周文彬、661R魏锡龄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地河北河间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西北军系宋哲元新扩编的部队)1B刘景山(1R张修仁、2R王昆山)、109B王长海(217R王子亮、218R 张文友)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地察哈尔省张家口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B李金田(1R刘福祥、2R陈禄德)、2B李曾志(3R刘广信、4R刘芸田)、特务团阎尚元第165师师长鲁大昌现驻地甘肃岷县辖3旅6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甘肃地方民团武装编成)493B梁应奎(985R赵国华、986R任谦)、494B蒋汉城(987R马三纲、988R孙伯泉)、495B王咸一(989R龚登禄、990R朱显荣)、骑兵团孟世权第166师师长郜子举现驻地河南洛阳 2旅4个步兵团(原樊钟秀建国豫军残部编成)496R宋涛(991R魏振铎、992R刘希程)、498B申茂生(995R刘法舜、996R陈衡)第167师师长杨渠统驻地河南漯河2旅4个步兵团旅长晁广顺(团长刘志勘、仇良明)、501B薛蔚英(高紫岳、岳铁僧)第169师武士敏驻地陕西大荔(原西北军杨虎城部)2旅4个步兵团1B行占鳌(1R张莅庭、2R潘锡畴)、2B王宏业(3R黄维华、4R赵子章)第177师师长李兴中驻迪陕西三原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部)529B许权中(1057R阎揆要、1058R韩子芳),530B任云章(1059R 张子因、1060R王云山)、补充团杨復震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驻地湖北崇阳(原黔系军部队)3个团22R傅衡中、23R李昌荣、24R吴谦独立第4旅旅长王金鏞现驻地陕西平利(新组建)辖2个步兵团610R徐世敬、612R王汉民独立第5 旅旅长郑廷珍驻地安徽舒城(原西北军系部队)辖2个步兵团614R李继程、615R高增级独立第19 旅旅长沈玺亭驻地河南尉氏(河南地方保安团队编成)独立第20旅旅长王劲哉驻地河南杞县(西北军系杨虎城之陕军部队)独立第25旅旅长张凌云驻地北平西苑(原西北军系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3R胡庆华、675R王为贤独立第26旅旅长李九思驻地河北马广(原西北军系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8R朱春芳、676R马福荣、独立第27 旅旅长石振纲驻地河北任丘(原西北军系之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9R刘汝珍、681R赵书文独立第28 旅旅长柴建瑞驻河北河间(原西北军系宋哲元之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82R许炳亚、684R韩永顺独立第29旅旅长田温其驻地张家口(原西北军系宋哲元之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85R王春堂、687R李凤科独立第39 旅旅长阮玄武驻地北平北苑(原西北军系部队方振武部改编)辖2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715R张景福、717R隋文波、特务团董翰卿独立第40旅旅长夏子明驻地张家口辖2个团718R尹士喜、719R阎凤鸣独立第44旅旅长张华棠驻地江苏宿迁(原西北军系部队)辖2个团727R吴鹏举、729R仲得山独立第45旅旅长张銮基驻地安徽屯溪(原刘珍年残部编成)辖3个团733R贺丹桂、734R赵元泰、735R徐万金独立第46旅旅长鲍刚驻地河南内乡、镇平地区(原方振武旧部改编)辖2个团736R辛少亭、738R廖运周新编第10旅旅长李贵清驻地甘肃靖远(甘肃地方部队编成)2个团1R杜汉三、2R王五田新编第11旅旅长刘宝堂驻地甘肃愉中(由甘肃地方部队编成)2个团1R陈国宾、2R刘宝堂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驻地北平南苑(原西北军系骑兵部队)辖骑兵2旅6团K1B张德顺(团长祝常德、宋炳乾、萧国荃)、K2B李殿林(阎俊海、宋吉祥、柳树堂)骑兵第13旅旅长姚景川驻地河北宣化(原西北军系骑兵部队)3个骑兵团K1R陶翰选、K2R王永祥、K3R周鸿顺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驻地河南确山(原西北军骑兵部队)2个骑兵团团长杨天斌、马二兴云南陆军第1旅刘正富(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R卢浚泉、2R布秉武、3R刘正富云南陆军第2旅安恩溥(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4R郭建臣、5R万保邦、6R安恩溥云南陆军第3旅龙雨苍(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7R萧本元、8R严家训、9R龙雨苍云南陆军第5旅鲁道源(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0R冯云、11R王炳章、1R鲁道源云南陆军第7旅龚顺壁(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3R龚顺壁、14R侯镇邦、15R李文汉云南陆军第9旅张冲(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6R张光中、17R龙霖、18R张冲(4)地方军阀1、四川军阀---川系军部队23个步兵师、6个独立旅第104师师长李家钰(兼)驻地西康省西昌地区辖3个旅10个步兵团、1个特务大队(5营)(川系军邓锡侯集团之部队)1B李青廷(1R李克源、2R戴松如、3R李焕平)、2B李宗昉(4R孙介卿、5R罗时英、6R杨顾名)、3B陈绍堂(7R罗文铨、8R熊岗陵、9R彭仕復)、补充团吴长林,特务大队长吴林青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驻四川德阳3个旅6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1B张熙民(1R杨特生、2R刘靖炎)、2B童澄(3RR王文振、4R蹇国珍)、3B王志远(5R张宣武、6R魏书琴)第123师师长曾宪栋驻四川绵阳2个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4B马泽(7R杨熙、8R卿俊)、5B陈宗进(9R宋培根、10R陈杰)第124师师长孙震驻四川绵阳3个旅6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6B吕康(11R吕波澄、12R王麟)、7B曾苏元(13R刘公台、14R姜裕昆)、8B李伟如(15R程绍颐、16R蒋永臣)第125师师长陈鼎勋驻地四川大邑2个旅5个步兵团(第二旅缺一个团)(川系军邓锡侯集团之部队)1B杨晒轩(1R邓明光、2R任立勋、3R刘家仲)、2B卢澄清(4R姚超伦、5R谭尚修)第126师师长黄隐驻地四川灌县2个旅5个步兵团(第二旅缺一个团)。
国民党军师级编制

国民党军师级编制甲种师辖:师部步兵团(3个)山炮营工兵营运输营特务排通信连卫生大队附野战医院步兵团辖:团部步兵营(3个)搜索排(徒步)战防炮连(8门)迫击炮连(12门)输送连(人力)通信排特务排卫生队步兵营辖:营部,连(3个),机枪连连辖:连部,排(3个)排辖:班(3个),炮班山炮营辖:营部炮连(3个)通信排配属军医组工兵营辖:工兵连(3个)输送连(兽力)配属军医组输送营辖:营部输送连(4个)配属军医组乙种师与甲种师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师直编:炮兵营,战防炮连,工兵连,特务连,辎重营,输送连,其他同团无战防炮连营有迫击炮排连有迫击炮排排无迫击炮班师部编制(1945,10):师长1(少将)副师长2(少将或上校)参谋长1(上校)参谋主任1(中校),参谋5(中校1,少校2,上尉2)防毒军官1(少校或上尉)副官主任1(中校),副官4(少校1,上尉2,中尉1)军械主任1(少校),军械员2(上尉1,中尉1)军需主任1(二等正),军需2(三等正,一等佐)军医主任1(二等正),军医2(三等正,一等佐),司药1(二等佐)兽医1(一等佐),看护军士1(上士),兽医军士1(上士)书记5(军委一阶2,军委二阶4)司书5(军委四阶)电务员10(军委一阶2,军委二阶4,军委三阶4)传达兵29(上士1,中士1,上等兵9,一等兵18)司号长1卫士4(中士2,下士2)炊事兵4(上等兵1,一等兵1,二等兵2)饲养兵5(上等兵1,一等兵2,二等兵2)合计:官佐48,士兵46步兵团司令部团长1(上校)副团长1(中校)团附1(少校)军械员1(上尉)副官1(上尉)防毒军官1(上尉)书记1(上尉)司书1(准尉)文书军士1(上士)司号军士1(军乐准尉)传达兵4(上等兵)饲养兵2(一等兵)作战主任1(少校)助理员1(准尉)文书军士2(上士1,中士1)情报主任1(上尉)情报军士1(上士)传达兵2(上等兵1,一等兵1)供应军需5(三等正1,一等佐1,二等佐2,三等佐1)司书1(军委四阶),文书军士1(上士),军需军士1(上士),军械军士1(上士)军医2(三等正1,一等佐1),兽医军士1(中士),司药1(二等司药佐),看护军士1(上士)掌工军士1(中士)炊事兵5(上等兵2,一等兵3)驾驶兵4(一等兵)驭手2(一等兵)合计:官佐21,士兵29步兵营营部营长1(少校)副营长1(上尉)副官2(中尉)防毒军官1(中尉)书记1(中尉)司书1(准尉)文书军士1(上士)看护军士1(中士)补给军士1(上士)兽医军士1(中士)情报军士1(上士)司号军士1(中士)饲养兵1(一等兵)传达兵3(上等兵1,一等兵1,二等兵1)通信员1(准尉)无线电收发军士1(下士)译电员1(二等兵)无线电收发兵1(二等兵)通信兵3(二等兵)总机兵1(二等兵)接线兵1(二等兵)炊事兵2(上等兵1,一等兵1)驭手2(一等兵,二等兵1)合计:官8,士兵23步兵连辖:连部,排3连部连长1(上尉)特务长1(准尉)文书军士1(上士)军需军士1(上士)给养军士1(上士)号兵2(上等兵)看护兵2(一等兵)传达兵4(上等兵1,一等兵3)勤务兵1(一等兵)炊事兵15(上等兵7,一等兵4,二等兵4)排排部:排长3(中尉1,少尉2),副排长3(上士),传达兵6(一等兵)步兵班:班长9(中士)副班长9(下士)上等兵18,一等兵45,二等兵27迫击炮班:班长3(中士)炮手12(上等兵6,二等兵6)弹药手12(一等兵6,二等兵6)合计:军官5,士兵171,步枪128,掷弹筒6,冲锋枪17,轻机枪9,迫击炮6机枪连辖:连部,排4,弹药班1连部连长1(上尉)副连长1(中尉)特务长1(准尉)文书军士1(上士)补给军士1(上士)给养军士1(上士)观测军士1(上士)铁工1(中士)车工1(中士)鞍工1(中士)兽医军士1(中士)号兵1(上等兵)看护兵2(一等兵)传达兵2(上等兵)饲养兵1(一等兵)炊事班长1(下士)炊事兵5(上等兵1,一等兵4)排排部:排长4(少尉4),副排长4(上士),传达兵4(上等兵)机枪班:枪长8(中士),机枪手16(下士8,上等兵8)弹药手32(一等兵16,二等兵16)驭手8(上等兵)弹药班:班长1(上士)弹药军士1(下士)弹药手8(上等兵)合计:军官7,士兵102,步枪47,冲锋枪15,重机枪8,掷弹筒5,战防枪2。
民中统 军统 组织架构

都是特务机构,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民国时期听命于蒋介石的情报特务机关之一。
早期的领导人是戴笠,戴1946年死后由毛人凤继任。
军统前身为军事委员会密查组特务处,于1932年成立,同年9月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一处负责党务,二处负责特务。
抗战民中统军统组织架构开始后,1938年8月将一、二处分开,一处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
军统则交由戴笠负责。
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军统亦以刺杀等手段对付敌人。
抗战期间军统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
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1928年初,国民党在中央组织部中设立专职情报的“党务调查科”,此时,军队系统也有“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1年,“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从事情报暗杀活动。
1932年,党务调查科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党务调查处”。
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戴笠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仍属戴笠管理。
可以看出,初创阶段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组织机构变动相当频繁。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天真的人们以为,主要用于反共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大概要失业了。
没想到,蒋介石却于1938年4月,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一个局扩大成为两个局!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一处扩大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朱家骅任局长,徐恩曾任副局长。
这个局简称“中统”。
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二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
这个局简称“军统”。
国民政府军事编制

初创
• 孙中山于1924年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 在共产党协助下,建立起国民革命军,陆 军编制以学生军教导团为基础,采用三三 制,即自班至师,皆以三进。步兵以二人 为伍,六伍为班,三班为排,三排为连, 三连为营,三营为团,三团为师。我国陆 军的编制由班到师采用三进、三三制由此 开始。
仅限步兵
三 班 排 连 营 团 旅 师 三 制 人 10 30 10 30 10 30 10 0 0 00 00 00 数 0 军
抗战后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整个军事机构 全面改组。改军为整编师,军压缩为师, 师压缩为旅,旅辖两个团。 • 1944年底,国民党军队成立青年军十个师。 青年军各师专收有文化的青年知识分子入 伍。其编制、装备的完整、待遇的优越, 远超一般军队,这在国民党军史上是一创 举。
中国军校
• • • • • 陆军大学—杨杰1906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蒋百里1912 黄埔军校—蒋中正1924 抗日军政大学—林彪1936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68—对国军革命军影 响深远
抗战初期
• 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编制: (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 • 参谋总长 何应钦 • 副总长 白崇禧 • 军事委员会辖六个战区(相持10;反攻12) •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程潜 负责平汉线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阎锡山 负责山西、察绥 •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 负责上海、南京 •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何应钦 负责广东沿海 •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负责山东和津浦南段 •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冯玉祥 负责津浦北段 图
抗战前后
• 抗日战争爆发前,属于国 民政府的陆军,其编制为 49个军,182个步兵师, 46个独立步兵旅,9个骑 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 20独立骑兵团,总兵力为 170余万人。
YY的1930年中华民国军队编制

主要装备:
火炮:
枪械:
车辆:
满编人数:17370人。
编制:
师部:
总人数:320人。
师指挥部:25人。
师参谋部:55人。
师后勤部:105人。
师卫生部:135人。
师指挥部各分部编制:
师指挥部:
作战指挥部;
作训科;
人事科;
师参谋部:
战术科;
火力小组:35人。1名军士长,6名军士,士兵28人。配置重机枪1挺,班用机枪3挺,火箭筒4具,枪榴弹6支,火焰喷射器1具,冲锋枪若干。
医疗小组:28人。1名军士长,12名军士,士兵15人。配置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手枪若干。
师直属炮兵部队编制:
105mm榴弹炮兵营:
总人数:880人。
总人数:880人。
火力配置:
火炮:76mm速射炮6门,81mm迫击炮6门,60mm迫击炮20门,无后座力炮18门。
枪械:重机枪6挺,班用机枪35挺,冲锋枪220支,半自动步枪450支,火箭筒20具,枪榴弹30支。
汽车:运输型卡车:40辆。武装越野车:85辆。装甲侦察车:20辆。
编制:
营部
营编制部队:
总人数:740人。
摩托化步兵连*3:660人。
81mm迫击炮兵排:40人。配置81mm迫击炮6门。
76mm速射炮兵排:40人。配置76mm速射炮6门。
摩托化步兵连:
总人数:220人。
连部:
总人数:35人。
连指挥部:15人。正副连长各1人,作战参谋3人,通讯兵6人。
连指挥部:16人。正副连长各1,作战参谋3人,通讯兵8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6
20
170
抗战 期间
82
219
35
10
6
18
8
200
• 抗日战争开始后,广东、 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方 军阀部队纷纷接受国民政 府改编,开赴抗日战场,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扩大 编制,至1938年初扩编为 84个军,219个步兵师, 35个独立步兵旅,10个骑 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 18个炮兵团,8个炮兵营, 总兵力达到二百万人 • 链接
中央嫡系五大主力
• • • • • 整编第74师:蒋家御林军-张灵甫 新1军:天下第一军-孙立人 新6军:受降警卫军-廖耀湘 第5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杜聿明 第18军:蒋介石第一王牌军-陈诚
1928年国民革命军编遣方案的名单
• • • • • • 蒋介石统帅的国民政府中央军(15个师)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14) 阎锡山领导的晋系军(13) 李宗仁、白崇禧之桂系军(10) 李济深领导的粤军系统(5) 注:每一系统均有嫡、半嫡、旁之分。返
国民政府军事编制1924--1945
• • • • • 初创—孙中山 成长—东征北伐 内战1(军阀、国共)(略) 抗战—民族脊梁 内战2—败退(略)
军事编制—名词1
• 按军团、军、师、团、营、连、排、班的 序列和“三三制”的原则编制 • 方面军,由若干个集团军编成的军队一级 组织。隶属于统帅部或战区。(战时组建) • 集团军:军得集团。由若干个军(或师) 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军区或 方面军、集团军群。(战时组建) • 路军:南京政府给其收编的各派系军队授 予“路军”的番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
• • • • • • 经过北伐战争,国民党收降北洋军阀各系部队,陆续扩 充编成四个集团军。 总司令蒋介石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 第三集团军阎锡山任总司令, 第四集团军李宗仁任总司令。 在此前后蒋介石直接指挥的军队,军的番号达五十个, 独立师近二十个。参加北伐的桂系军队,形式上还接受 蒋介石的编组,惟冯玉祥、阎锡山始终保持独立性,各 自编组、指挥。其中冯玉祥部合计二十二个军,约五十 个师。阎锡山部编制复杂,未作统计。链接
军界耆宿
• • • • • • • • • “黄埔系”首领何应钦 “陈小鬼”陈诚 “长跑将军”刘峙 军界不倒翁顾祝同 “飞将军”蒋鼎文 “和平将军”张治中 军机大臣钱大钧 “支那虎将”卫立煌 “华南虎”薛岳 • “屠夫”汤恩伯 • “皖南事变”祸首上 官云相 • 首任空军总司令周至 柔 • “熊拐子”熊式辉 • “土木系”台柱罗卓 英 • 军事理论家杨杰 • “中国防空之父”黄 镇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
• 国民党军队势力到达河北后,认为北伐已 告完成,蒋介石借裁军以排除异己,由国 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全国军队 进行编整,规定全国陆军额定为六十个师。 并重定军制,即以师为战略单位,军只作 为战时指挥机构,平时不设军这一级联 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陆军的编制, 又略有更改。
将领归宿
• • • • 阵亡或自尽:邱清泉,陈布雷 被俘: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宋希濂 起义、投诚:张治中,郑洞国,傅作义 流亡海外:宋子文,陈立夫,孙科,卫立 煌 • 随蒋介石退守台湾:陈诚,顾祝同,周至 柔;何应钦,胡宗南,薛岳
敌我国力对比
• • • • 日军 现役员兵38万; 预备役及后备役162万; 第一、第二补充兵240万 合计440万 • 海军190万吨 • 空军飞机2700架 • “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 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 后关头,绝不轻言牺 牲”—蒋 • • • •
初创
• 孙中山于1924年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 在共产党协助下,建立起国民革命军,陆 军编制以学生军教导团为基础,采用三三 制,即自班至师,皆以三进。步兵以二人 为伍,六伍为班,三班为排,三排为连, 三连为营,三营为团,三团为师。我国陆 军的编制由班到师采用三进、三三制由此 开始。
仅限步兵
三 班 排 连 营 团 旅 师 三 制 人 10 30 10 30 10 30 10 0 0 00 00 00 数 0 军
返
我军 现役兵170万 补充兵50万。合计220万 海军11万吨,尚不及日 1/10 • 空军战斗机305架;合各 式飞机共600架 • 兵力制度及人力动员;编 制装备;军需工业,教育
国民党政权
返
民国时军衔
返
少壮将领
• “天子第一门生”胡宗 南 • 中国最早的机械化部 队指挥官杜聿明 • “鹰犬将军”宋希濂 • “太监头子”俞济时 • “投诚将军”郑洞国 • “睡虎”桂永清 • “军人政治家”黄杰 • “西点精英”孙立人 • • • • • “标准参谋长”郭寄峤 “邱疯子”邱清泉 “山东老大”王耀武 “金门王”胡琏 “中国虎”廖耀湘
30 00 0
注:一般为12人的标准步兵班,以上人数为 战斗人员,而非战斗人员,如:救护兵,炊 事兵,通信兵,警卫员等。未算在内!
广州政府时期
• 北伐前共编成八个军,第一军完全采用三 三制;此外在广东因袭北洋旧制的湘、滇、 粤等军也逐渐过渡变制,惟桂军第七军仍 保持原来系统的旅为陆军建制单位。国民 革命军,以军为单位,每军一般为三个师。
军队编制--名词2
兵团:下属的各个作战单位都是以师为建制 的,极少辖军。 整编师:整编师实际上就是军。整编师由军 改建、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由师改建 荣军、师:荣即荣誉;由抗战受伤官兵组成 新编军、师: “新”编制 暂编军、师:吸收伪军—过度到正规军 独立团:是指越过师(旅)级的指挥而直接 隶属陆海空军的官制,基本沿 用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的三等九级官职,但 抗日战争稍前,将上将一级区分为特级上 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三阶。特级上将 只蒋介石一人。 • 1935年授予冯玉祥、李宗仁、唐生智、朱 培德、陈济棠、阎锡山、何应钦及张学良7 人陆军一级上将和陈绍宽一级海军上将 • 之后因战绩陆续增加或追加图
抗战前后
• 抗日战争爆发前,属于国 民政府的陆军,其编制为 49个军,182个步兵师, 46个独立步兵旅,9个骑 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 20独立骑兵团,总兵力为 170余万人。
军 步兵 师 独立 步兵 旅 骑兵 师 独立 骑兵 旅 骑炮 兵兵 团团 炮兵 营 总兵 力 (万
抗战 前
49
182
46
抗战后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整个军事机构 全面改组。改军为整编师,军压缩为师, 师压缩为旅,旅辖两个团。 • 1944年底,国民党军队成立青年军十个师。 青年军各师专收有文化的青年知识分子入 伍。其编制、装备的完整、待遇的优越, 远超一般军队,这在国民党军史上是一创 举。
中国军校
• • • • • 陆军大学—杨杰1906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蒋百里1912 黄埔军校—蒋中正1924 抗日军政大学—林彪1936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68—对国军革命军影 响深远
抗战初期
• 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编制: (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 • 参谋总长 何应钦 • 副总长 白崇禧 • 军事委员会辖六个战区(相持10;反攻12) •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程潜 负责平汉线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阎锡山 负责山西、察绥 •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 负责上海、南京 •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何应钦 负责广东沿海 •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负责山东和津浦南段 •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冯玉祥 负责津浦北段 图
1930-1938年国民革命军“路军”
• 路军:1930年蒋冯阎大战中,南京政府给 其收编的各派系军队授予“路军”的番号。 如第十九路军,该路军原为广东部队,陈 铭枢、李济深旧部 • 抗战爆发后,各个路军都改编为集团军, 服从统一的军事指挥。但八路军改编的18 集团军仍自称八路军 • 此时共编制有26个路军,随后亦有更改。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