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电镀络合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络合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络合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一、废水收集电镀络合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漂洗、钝化等环节,具有浓度高、成分复杂、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等特点。

为确保废水处理效果,需要将不同生产环节的废水分类收集,避免不同类型废水相互混合,影响后续处理效果。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收集系统,确保废水顺畅、稳定地进入处理设备。

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预处理一般包括过滤、中和、化学氧化等方法。

根据电镀络合废水的特点,可采用化学氧化法,通过投加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三、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电镀络合废水处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凝聚成大颗粒,便于后续分离。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

在混凝沉淀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确保混凝效果。

四、泥水分离经过混凝沉淀后的废水需要进行泥水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分离出来。

常用的泥水分离方法包括重力沉降、离心分离和气浮等。

根据电镀络合废水的特点,可采用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分离效果。

分离出的污泥可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浓缩、脱水等。

五、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电镀络合废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等特点,能够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

为确保处理效果,应根据废水的浓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投加量。

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防止吸附饱和。

六、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对电镀络合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在选择生物处理方法时,应根据废水的浓度、流量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生长条件。

同时,需要控制好溶解氧、温度、pH等环境因素,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电镀含银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银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银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银废水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化学沉降:向废水中加入凝聚剂,使银离子与凝聚剂反应形成胶体,再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2. 电解法:通过电解作用,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析出,形成固液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银废水处理,但需要后续处理以处置回收银粉。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水质。

常用的
吸附剂有活性炭、淀粉等。

4. 微生物吸附法:微生物细胞可以吸附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并通过微
生物胞外聚合物和胞内有机基质进行吸附和转化。

这种方法对银离子
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效果受温度、pH值、可溶性营养物质和电子接
受体的影响。

5. 氧化还原法: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为沉淀物,从而去除金属。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铁氧化剂、臭氧等。

6. 蒸发浓缩: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减少废水体积并
降低后续处理难度。

7. 过滤与消毒:使用过滤设备分离固体废物,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
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请注意,具体工艺选择需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而定,并考虑经济、环
保等因素。

如有需要采用废水处理工艺,请咨询专业人士。

电镀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

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

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那么电镀废水处理流程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处理流程
1、预处理工艺
①含镍废水中的镍离子属一类污染物,必须单独收集处理,并充分考虑贵重金属镍的回收利用。

含镍废水可分为硫酸镍废水和化学镍废水,其中,硫酸镍废水采用成熟的膜处理工艺或离子交换树脂实现资源回收,化学镍废水单独收集后,物化预处理沉淀分离得到的镍泥经济价值很高。

②含氰废水中氰离子在酸性情况下易形成毒性极高“氰氢酸”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同时,氰化物与重金属结合后,以络合阴离子形式存在,处理难度很大。

因此,含氰废水必须单独收集破氰预处理后,再与其它重金属废水混合处理。

③含铬废水中的铬离子属一类污染物,必须单独收集处理,并充分考虑铬的回收利用。

其中,含铬废水槽边回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工艺,残余六价铬的毒性极强,危险性极大,必须将六价格还原为三价铬沉淀后,可与其它重金属废水混合处理。

④高COD废水包括电镀前处理废水和镀后废水。

主要污染物包括各种油脂及电镀添加剂,COD高,B/C较低,可生化性较差。

经过高级氧化预处理后,进入综合调节池。

2、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
在线资源回收技术
电镀废水分类收集分质预处理技术综合废水达标处理技术
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废渣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

电镀废水的处理

电镀废水的处理

电镀废水的处理:通过查资料,电镀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还原法、电解法,工艺成熟,运行效果好。

但是近来又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被研究出来,综合比较会发现这些方法也各有优缺点。

作为新方法,他们自有借鉴之处。

现将所查到的资料综合总结如下:一.还原沉淀法化学还原法是利用硫酸亚铁、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还原剂将废水中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加碱调整pH值,使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

这种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主要用于间歇处理。

常用处理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先将废水用硫酸调pH值至2~3,再加入还原剂,在下一个反应池中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

改良的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直接投加硫酸亚铁,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

使用该技术后,含铬废水日处理量为1000M3,废水中铬含量为10mg/l。

该技术适用于含铬工业废水处理。

在一些报道中也有提到利用聚合氯化铝铁处理电镀含铬废水。

聚合氯化铝铁兼有传统絮凝剂PAC ,PFC的优点,形成的絮凝体大而重,沉降速度快。

其出水色度比聚合氯化铁好,除浊效果和絮凝体沉降性能又优于聚合氯化铝。

具体报道内容附于文后。

二.电解法沉淀过滤1.工艺流程概况电镀含铬废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后自流至调节池, 均衡水量水质, 然后由泵提升至电解槽电解,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铁板溶解成亚铁离子, 在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将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 同时由于阴极板上析出氢气, 使废水pH 值逐步上升, 最后呈中性。

此时Cr3+ 、Fe3+ 都以氢氧化物沉淀析出, 电解后的出水首先经过初沉池,然后连续通过(废水自上而下) 两级沉淀过滤池。

一级过滤池内有填料: 木炭、焦炭、炉渣; 二级过滤池内有填料: 无烟煤、石英砂。

污水中沉淀物由过滤池填料过滤、吸附, 出水流入排水检查井。

电镀废水AOMBR处理工艺详解

电镀废水AOMBR处理工艺详解

电镀废水A2/O-M B R处理工艺详解现代电镀网讯:常见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通常是采用传统化学处理法对不同种类的废水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达到回收重金属且使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1;2;3〕..然而;随着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GB21900—2008的发布;N、P、COD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仅仅采用传统化学处理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MBR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将MBR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较多;并已经有了实际应用;实践证明采用化学处理结合MBR的新工艺处理工业污水效果很好〔4;5;6〕..某电镀工业园每天产生大量电镀废水;因其电镀产品种类较多;所产生的废水水质也较复杂..设计采用化学处理结合A2/O-MBR的新工艺对园区的络合废水及前处理废水进行处理;将传统化学处理作为生化段的预处理工艺;后接A2/O-MBR工艺以强化去除COD及脱氮除磷的效果..工程建成调试完成后经过几个月的连续监测表明;经过本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良;且本工艺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1废水水量及水质情况1.1设计进水水量及水质本工艺处理的对象为园区内车间排放的电镀前处理废水及络合废水;项目前期对车间排放废水进行水量调查及取样分析得到前处理废水设计水量为750m3/ d;设计进水水质:pH为4~8;水中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D、氨氮和总磷;分别为6 00、20、5mg/L;络合废水设计水量为250m3/d;设计进水水质:pH为6~8;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D、总铜、总镍、总锌、氨氮和总磷;分别为300、60~120、20、20~60、200、20mg/L..1.2生化系统进水水质要求上述两类废水显然都达不到生化进水要求;必须经过各自的预处理后方能进入A2/O-MBR系统..因此设计首先采用传统工艺对废水进行分类预处理;经过预处理的生化进水所要求的水质指标如下:COD300mg/L左右;氨氮30~35mg/L;总磷3~6mg/L;SS不超过50mg/L;总铜、总镍、总锌均低于0.5mg/L..1.3设计出水水质设计出水水质以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GB21900—2008规定的表2的排放标准为依据;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2处理工艺2.1工艺选择MBR反应器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良特性;综合考虑;决定采用化学处理结合A2/O-MBR的工艺..化学处理作为A2/O-MBR工艺的预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绝大部分重金属;降低对活性污泥的毒害..由于络合废水含有较高的氨氮;为了减轻A2/O-MBR工艺的脱氮负荷;采用吹脱的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厌氧池的作用主要是水解酸化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过预处理的废水经pH回调后送入生化处理系统..预处理过程如下:络合废水首先采用双氧水破络;然后进行加碱混凝沉淀处理;沉淀后出水进行氨氮吹脱处理..前处理水由于含有油类物质;先做混凝气浮;再进行加碱混凝沉淀..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图1A2/O-MBR工艺流程由图1可见;经预处理后的混合废水先进入pH回调池;加酸将废水的pH调节为9~9.5..经pH回调后的废水进入厌氧池;厌氧池设计较大;总的停留时间较长;在起到水解酸化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生化调节池的作用..厌氧池后接两级沉淀池;沉淀厌氧活性污泥回流;上清液进入缺氧池..缺氧池DO较低;主要完成反硝化的作用..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好氧池末端连接MBR池..此工段主要完成硝化反应;MBR池可以截留几乎所有活性污泥;使出水水质澄清;且使得硝化细菌得以大量增殖;加强了硝化的效果..MBR池出水进入清水池后排放..MBR池硝化液回流入缺氧池;并另设回流管使部分污泥回流入厌氧池..2.2主要构筑物参数及设备选型1生化pH回调池..由于经过物化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呈碱性;不能直接进入生化系统;因此在厌氧池前设置一个pH回调池;通过pH自动控制系统控制H2SO4加入量;使废水的pH维持在9.5~10..处理水量62.5m3/h;尺寸为2.2m×2.2m×2.5m;钢砼结构;地上2.5m..2厌氧池..厌氧池4格串联;单格尺寸为12.0m×3.85m×6m;总停留时间为2 1h..每个厌氧池均在对角线的位置设有两个潜水搅拌器;池间过流孔上下交错布置;以改善池内的水力条件;更好地起到水解酸化及水质调节的作用..钢砼结构;地上2.5m;地下3.5m..3沉淀池..尺寸为28.85m×3.5m×6m;设计停留时间11.5h;钢砼结构;地上2. 5m;地下3.5m..4缺氧池..尺寸为4.5m×17m×6m;设计停留时间8h;对角线的位置设有两个潜水搅拌器;钢砼结构;地上2.5m;地下3.5m..5好氧池..并排4格;单池尺寸为11m×2.85m×6m;曝气使DO维持在2~4mg /L;钢砼结构;地上2.5m;地下3.5m..6MBR池..4个;连接在好氧池末端;单池尺寸为8m×2.85m×3.4m;曝气使DO 维持在2~4mg/L;钢砼结构;地上2.5m;地下0.9m..7MBR膜组件..采用PVDF帘式中空膜组件;总面积为6000m2..8好氧池风机..2个;1用1备;设计风量为20m3/min..9MBR电磁阀、真空罐及自吸泵..设4个电磁阀、2个水环式真空泵及4个自吸泵;通过自控系统控制电磁阀、真空泵及自吸泵的启闭;实现每个MBR池每出水4min后停12min继续出水..自吸泵Q≥15m3/h;H≥10m;根据真空罐内的液位控制自吸泵开启数量..10硝化液回流泵..2个;1用1备..Q≥100m3/h;H≥15m..进水管由MBR池底接出;通过调节出水管阀门调节回流比;正常运行中回流比设为200%..11污泥回流泵..2个;可同时开启..Q≥10m3/h;H≥10m..12自动控制系统..1套;可设置为全自动模式及手动模式;用于控制MBR池的出水..3系统调试运行3.1系统的启动及调试本工程于2011年3月建成并开始调试;由于厌氧池调试耗时较长;整个调试过程持续近8个月..生化系统调试首先进行污泥培养;种泥来自附近一个市政污水厂..养泥过程中硝化液回流系统及曝气系统正常开启;使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污泥形成循环;每日监测MBR池中的MLSS、SVI、COD、氨氮、总磷等指标;于缺氧池中投加葡萄糖、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使COD、氨氮、总磷分别补充到400、20、4 mg/L..由于条件适宜;养泥过程中污泥量增加很快..连续运行两周后开始驯化;此时MBR池中MLSS达到3000mg/L;SV30已达到约25%;SVI为85mL/g;沉降污泥絮体呈淡黄色;污泥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比较好的状态..驯化开始后逐步将化学处理部分的出水导入厌氧池;并通过厌氧池进入缺氧池中;在进水的同时开启MBR的出水装置;保证每日进出水量平衡;以维持池中水量的稳定..驯化过程中每日监测4次进水中重金属含量;确保进水重金属含量符合设计要求;以保障生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每日监测MBR池中MLSS、SVI、COD、氨氮、总磷等指标以及出水的COD、氨氮、总磷含量;通过出水水质情况来考察活性污泥对污水的适应性..同时继续于缺氧池中投加葡萄糖补充COD;而不再补充N、P..考虑到正常运行时的进水水质情况及控制成本;葡萄糖投加量控制在使COD补充到300mg/L..从养泥开始到完成驯化MBR池内MLSS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2MBR池内MLSS随时间变化情况由图2可见;驯化开始后MBR池内MLSS增速放慢;趋于停滞;随后又有一定的下降;说明池内的部分微生物因为不适应处理水质遭到淘汰;一段时间后又呈稳定缓慢上升趋势;并最终稳定在3500mg/L左右;说明此时基本完成驯化..在保证活性污泥性状及出水水质稳定的前提下;经过了大约30d完成驯化;此时停止人工投加营养物..驯化初期MBR出水水质尚可;COD达标;氨氮和总磷超标..随着驯化的继续进行;出水氨氮仍然偏高;甚至比驯化初期更高一些;而总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1由于硝化细菌的生长周期较长;此时还未大量增殖;池内硝化作用强度不够;从而导致氨氮去除速率慢..2驯化初期进的工业污水较少;经过稀释后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毒性大大降低..但是随着驯化过程的继续;工业污水进水比例增加;池中重金属的积累使得部分微生物无法适应而遭淘汰;其中可能包含具有硝化功能的微生物;使得活性污泥的硝化能力降低;出水氨氮高..3工业污水的引入所造成的冲击使得池内微生物总量减少;且污泥活性有一定降低;生物增长速度放慢;对N、P等的需求自然也就降低;从而使得出水的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驯化阶段MBR出水的COD、氨氮、总磷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图3驯化阶段MBR出水COD、氨氮、总磷变化情况由图3可见;到驯化后期;随着活性污泥微生物逐渐适应水质;污泥量有所增加;MBR出水的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基本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好氧池驯化完成后开始逐步将部分回流硝化液分流至厌氧池前端;开启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开始厌氧污泥的培养驯化过程;此过程持续近6个月后整个生化系统开始进入正常运行阶段..整个调试过程均未排泥;到调试末期污泥稳定在3500mg/L左右;相对于处理市政污水的MBR;其污泥浓度不高;分析原因是由于进水含有微量重金属;含盐量较高;COD本身较低;不利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的提高;然而从出水效果来看;低负荷运行状态的MBR出水水质仍然很好..3.2工艺运行效果厌氧池开始调试后即每天对生化系统进出水进行日常水质监测..运行中控制好进水水质在设计范围内;DO控制为2~4mg/L;硝化液回流比200%;MLSS稳定在3500mg/L左右..从监测结果来看;系统出水水质良好、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经本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甚至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G B21900—2008中的要求..随着厌氧池调试进程的推进;出水水质有进一步提高;具体进出水水质情况如表2所示..4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本工程总投资550万元;其中MBR膜组件费用为85万元..化学预处理部分运行费用如下:药剂费2.08元/m3;电费1.80元/m3;人工费0.36元/m3;折旧及设备维护费0.30元/m3;生化部分运行费用如下:电费1.20元/m3;折旧及设备维护费1.16元/m3;总运行费用为6.9元/m3..5结论1采用传统化学沉淀法和A2/O-MBR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电镀废水效果好;在生化段进水COD250~350mg/L;氨氮45~60mg/L;总磷2.0~3.0mg/L;总铜、总镍、总锌均低于0.5mg/L;DO控制为2~4mg/L;硝化液回流比200%;MLSS在3500mg/L 左右的运行条件下;MBR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G B21900—2008中的排放要求..2由于电镀污水水质的特殊性;A2/O-MBR进水含有微量重金属;盐度较高;COD 较低;本工艺正常运行状态的污泥质量浓度相对不高;稳定在3500mg/L左右;但这并没有对处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整个处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MBR的使用对于出水水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电镀废水中所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活性污泥毒害很大;因此需要在生化系统之前采用传统化学沉淀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其对活性污泥的毒害降到最低..。

电镀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油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粗处理:将含油废水通过沉淀槽或重力分离器进行初步分离,使油水分离。

2. 除油操作: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分离后的含油废水进行油水分离操作。

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溶解气浮、膜分离等方式实现;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化学絮凝、疏油剂等进行处理。

3. 生物降解:将除油后的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生物降解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

4. 硝化和脱氮: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和脱氮处理,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并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

5. 终处理: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的含油废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和、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操作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镀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有机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还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来去除。

同时,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也应根据具体的废水特性和排放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电镀废水是指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废水。

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周围的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对电镀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电镀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首先,电镀废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油污等杂质,以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预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格栅过滤、沉淀池沉淀、过滤等操作,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接下来是化学处理。

在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化学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物质,或者将其沉淀下来。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等。

随后是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通过生物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处理通常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最后是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通常采用高级氧化、膜分离、离子交换等技术,以达到对废水中残留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

综上所述,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四个步骤。

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有效地将电镀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废水的具体成分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以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性。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流程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初次处理:将含污水从生产车间收集起来,经过网罩过滤固
体杂质,去除大颗粒固体物质。

2. 中和处理:将初次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到混合池中,
与中和剂进入反应。

中和剂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石灰等。


和反应完后,废水的PH值会变得中性。

3. 沉淀处理:中和反应完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其中添加沉淀剂,如硫酸亚铁等,使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沉淀成为固体微粒,例如铁锈。

4. 滤清处理:通过过滤器,将沉淀的微粒去除,再将细微的悬
浮物从废水中过滤出来。

5. 活性炭吸附:在过滤后的水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吸收废水中
的有机物质,使水质进一步提高。

6. 紫外线消毒:最后对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

以上是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
其他步骤添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废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

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

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

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

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

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

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

电镀废水水质较复杂,电镀废水中含有铬、锌、铜、镍、镉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等具有很大毒性的杂物。

电镀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水质变化幅度大,各股生产废水污染物种类多样,CODcr变化系数大;且电镀废水毒性大,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极大的污染。

一、针对我国家目前电镀行业废水的处理现状进行统计和调查,广泛采用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七类:
1、化学沉淀法,又分为中和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

2、氧化还原处理,分为化学还原法、铁氧体法和电解法。

3、溶剂萃取分离法。

4、吸附法。

5、膜分离技术。

6、离子交换法。

7、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学法、植物修复法。

二、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

但传统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存在如下问题:
1、成本过高——水无法循环利用,水费与污水处理费占总生产成本的
15%~20%;
2、资源浪费——贵重金属排放到水体中,无法回收利用;
3、环境污染——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为“永远性污染物”,在生物链中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三、采用膜法技术处理电镀废水典型工艺如下:
采用膜法技术为电镀废水处理提供完美解决方案,促进电镀工业技术升级。

其主要特点:
1、降低成本——水与贵重金属循环利用,减少材料消耗
2、回收资源——贵重金属回收利用
3、保护环境——废水零排放或微排放
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高用水量以及排放出的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极大地制约了电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成本过高,重金属未经回收便排放到水体中,极易对生物造成危害。

而膜分离技术对水与重金属进行循环利用,经过膜分离技术处理的电镀废水,可以实现重金属的“零排放”或“微排放”,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重金属和水资源,减轻或杜绝它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电镀的清洁生产,对附加值较高的金、银、镍、铜等电镀废水用膜分离技术可实现闭路循环,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综合电镀废水,经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后,采用膜分离技术可回用大部分水,回收率可达60%~80%,减少污水总排放量,削减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四、传统电镀废水处理方法的弊端
目前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物化法之分流—综合两段处理。

前段处理多分三支水:铬水、氰水和综合水(铜镍锌水)。

铬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氰水用两级氧化破氰,铜镍锌水直接与前两股水汇合而成为综合水。

后段处理综合水,基本上是用碱(烧碱或石灰)、聚合氯化铝(PAC)和有机絮凝剂(PAM),具体操作是:把综合水的pH值提到10~13,碱浓度大而迫使碱与重金属的反应向生成氢氧化物的方向进行。

由于pH>9,排放口又得用酸中和使pH值降到9以下。

上述乃传统的处理工艺,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错误:
前处理三支污水的划分,不符合生产实际,因为不论那支水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不过是铬水以铬为主、氰水以氰为主、铜镍锌三合水以3元素居多。

这些实际情况,我们是在废水处理的实践中发现的,几乎所有企业的电镀废水都是如此。

我们询问过电镀厂的有关人员,其实他们能把这一现象的成因说得非常清楚,奇怪的是污水管理部门竟把分流—综合两段处理作为不能违反的规范性模式。

由于第二段处理的污水中各种污染物都存在,怎么可能用简单的处理药剂和方法就可使终端水达标排放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