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实用版】
目录
1.试验背景
2.试验目的
3.试验过程
4.试验结果
5.试验结论
正文
1.试验背景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是对土壤回弹特性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试验可以了解土壤的弹性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是对某地区土壤的回弹模量进行测试,以便为该地区的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2.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土壤的回弹模量,以评估土壤的弹性特性,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场地选择与土壤取样: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地
进行土壤取样。
取样时需保证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2)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回弹模量试验仪器进行测试。
试验仪
器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3)试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回弹模量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试验过程
中需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数据记录与处理:试验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每次试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土基回弹模量。
4.试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
(1)土壤回弹模量:本次试验测得的土壤回弹模量分别为:90MPa、85MPa、88MPa。
(2)试验数据的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分别为:3.5、2.8、3.2。
5.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本次试验测得的土壤回弹模量分别为 90MPa、85MPa、88MPa,数据较为稳定。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可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回弹模量数据,即(90+85+88)/3=88MPa。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强度仪法)

页,共1
页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强度仪法)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 及编号 最大干密度 (g/cm3) 单位 加载 压力 级数 (kPa) 1 2 3 4 5 6 7 8 单 位 压 力 与 回 弹 变 形 ( p l 关 系 曲 线 ) 砝码重量 (N) /压力计读 数 (0.01mm) 最佳含水量 量表读数(0.1mm) 回弹变形(0.1mm) 加载 左 右 平均 左 卸载 右 平均 读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
JJ0108
设计回弹模量(kPa)
原点修正值(0.1mm)
试件回弹模量(kPa)
备
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第 1
页,共1
页
仪法)
JJ0108
: /
回弹 模量 (kPa)
设计回弹模量(kPa)
原点修正值(0.1mm)
试件回弹模量(kPa)
年
月
日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摘要:
一、试验背景及目的
二、试验原理
三、试验仪器与设备
四、试验步骤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六、结论
正文:
【试验背景及目的】
为了评估土基材料的回弹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回弹模量试验。
本试验旨在了解土基材料在受到冲击时的回弹特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试验原理】
回弹模量试验是一种用来衡量材料弹性特性的试验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到冲击时的回弹高度,可以计算出回弹模量,从而反映材料的弹性特性。
【试验仪器与设备】
1.压力试验机:用于施加冲击荷载
2.刚性支撑板:用于支撑试样
3.百分表:用于测量回弹高度
4.电子天平:用于称量试样质量
【试验步骤】
1.取土基试样,测量其尺寸和质量。
2.将试样放置在刚性支撑板上,并用百分表测量初始高度。
3.利用压力试验机施加冲击荷载,使试样产生变形。
4.当试样回弹至稳定高度时,记录百分表读数。
5.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回弹模量。
【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多次试验,得到了不同土基材料的回弹模量数据。
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基材料回弹模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工程性质有关。
回弹模量较高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适用于一些对回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结论】
本试验对土基材料的回弹模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基材料回弹模量存在差异。
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方法之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

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方法之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如果垂直荷载为定值,土基回弹模量值愈大则产生的垂直位移就愈小;如果竖向位移是定值,回弹模量值愈大,则土基承受外荷载作用的能力就愈大,因此,路面设计中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测定回弹模量的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承载板法、贝克曼梁法和其他间接测试方法(如贯人仪测定法和CBR测定法)。
一、承载板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具与材料(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
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小梁一根作反力架。
汽车轮胎充气压力为0.50MPa。
(2)现场测试装置,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Φ30cm ,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测头,承载板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什量程的1/1oo。
(6)秒表。
(7)水平尺。
(8)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试验前准备工作(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卒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检测记录表(承载板法)

总影响 量测量
百分表初读数(0.01mm) 百分表终读数(0.01mm)
左 左
右 右
总影响量(0.01mm) 最大干密度(g/cm3) 土基回弹模量E0值(MPa) 土基含水率(%) 压实度(%) 日期: 年 月 日
设计回弹模量(MPa) 备 注: 试验:
复核:
测试车型 加劲小梁距后轴距 离(m)
前后轴距(m) 泊松比
3 0.30 分级回弹模 量E(MPa) 48.27 62.97 62.97 62.97
荷载 单位压力 加载级数 (kN) (kPa) 1 2 3 4 5 6 3.53 7.07 10.6 14.4 21.21 24.74 50 100 150 200 300 350
卸载 右 3 13 31 53 74 93 89 86 平均 3 13.5 35.5 54.5 85 100.5
回弹变形(0.1mm) 读数值 21 32 48 64 96 108 7 修正值 21.42 32.84 49.26 65.68
98.52 62.97 大于1 mm,停测
取走千斤顶 汽车开走后 总影响量
((103-99)*2+(89-96)*2)/2=7
第 页 பைடு நூலகம் 页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检测记录表(承载板法)
实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 及编号 测试车类型 测点桩号 测力环校正系数(kN/0.01mm) 测力环 读数 (0.01mm) / 荷载 (kN ) / 承载板 压力 (MPa) / a= 左表 加载 后 17 bzz-100 具体位置 b= 百分表数书(0.01mm) 加载 前 14 卸载 后 3 加载 前 13 右表 加载 后 16 卸载 后 3 承载板直径(mm) 总变形 (0.01mm) / 测试车后轴重(N) 60000 前后轴距(m) 3.0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摘要:一、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概述二、试验过程与方法1.试验设备2.试验原理3.试验步骤三、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方法2.数据分析方法四、试验结果与应用1.结果表述2.结果应用五、试验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识别2.改进措施六、结论与建议正文:一、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概述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是一种评价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土壤在受到垂直载荷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从而获得土壤的回弹模量。
该试验在我国道路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优化道路设计、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过程与方法1.试验设备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加载设备、位移计、压力计等。
加载设备用于施加垂直载荷,位移计用于测量土壤变形,压力计用于测量载荷大小。
2.试验原理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原理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利用位移计和压力计测定土壤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然后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回弹模量。
3.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选取试验地点,挖取试验土样,制备标准试件。
(2)加载过程:将试件放置在加载设备上,逐步施加垂直载荷,记录载荷与位移关系。
(3)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压力计、位移计的数据。
(4)数据处理: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土壤回弹模量。
三、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去除异常数据、绘制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回弹模量等。
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数据规律、评价试验效果等。
四、试验结果与应用1.结果表述试验结果以回弹模量值表示,回弹模量值越大,说明土壤强度越高。
2.结果应用试验结果可用于评价道路工程中的土壤质量,为道路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五、试验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识别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精度不足、试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当等。
2.改进措施(1)提高设备精度,定期校验仪器;(2)加强试验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3)优化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可靠性。
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方法之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

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方法之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如果垂直荷载为定值,土基回弹模量值愈大则产生的垂直位移就愈小;如果竖向位移是定值,回弹模量值愈大,则土基承受外荷载作用的能力就愈大,因此,路面设计中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测定回弹模量的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承载板法、贝克曼梁法和其他间接测试方法(如贯人仪测定法和CBR测定法)。
一、承载板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具与材料(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
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小梁一根作反力架。
汽车轮胎充气压力为0.50MPa。
(2)现场测试装置,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Φ30cm ,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测头,承载板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什量程的1/1oo。
(6)秒表。
(7)水平尺。
(8)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试验前准备工作(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卒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实验目的:本试验主要旨在测定土基回弹模量,了解土基的弹性特性,并对不同类型土基的回弹模量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原理:土基回弹模量是指土基在受到外力压缩变形后,回弹至原始状态的能力,常用于评估土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回弹模量越大,土基的稳定性越好。
实验装置和材料:1.回弹模量仪:包括测量仪、回弹杆、标尺等。
2.沙土样本:采集不同类型的沙土样本,如黏性土、粘性土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回弹模量仪的精度和正常运行状态。
b.准备好各类土样,进行分类标记。
2.样本准备:a.取一定量的土样,经过筛网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
b.对土样进行加水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湿度,通常为重量的一定百分比。
c.随后将土样均匀铺在平整的试验板上,用抹光器进行抹平处理,确保土样表面平整。
3.实验操作:a.将回弹杆垂直压在土样的表面,并记录回弹杆的初始位置。
b.手持测量仪,垂直击打回弹杆头部,使其迅速下压到土样中,然后迅速抬起杆头。
c.记录回弹杆的回弹位置,并与初始位置进行对比,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4.数据处理:a.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土样类型、土样湿度、回弹位置等。
b.绘制不同类型土基回弹模量的柱状图,进行对比分析。
c.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相同湿度条件下,黏性土的回弹模量明显高于粘性土。
2.不同湿度下,土基回弹模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3.在相同土样类型下,随着湿度的增大,回弹模量逐渐减小,说明土样的可压缩性增强。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成功测得了不同类型土基的回弹模量,并对比分析了其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黏性土的回弹模量明显高于粘性土。
同时,湿度对土基回弹模量也有着显著影响,湿度越大,土基回弹模量越小。
这些结果为土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来完善对土基回弹模量的认识,以及探索其他因素对土基回弹模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