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测试性课程设计
汽车电器说课

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 一定的向往。
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贴
近工作实际的实践教学。
三、教学实施:模式方法手段
教学模式的 设计与创新
1、“四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规模上采用小班教学形式(点面俱到); 3、整个学习过程采用六步法,有工作项目单引导,培养学生在 实践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汽油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说课 《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汇报人:吕少卉 说课
说课内容
课 程 设 置
课 程 设 计
教 学 实 施
教 学 资 源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特 色
改 革 思 路
一、课程设置:课程定位
《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汽车认识》、《汽车维护 保养》 后续课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 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故障诊断与 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作用:承上启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根据汽车电 器系统的组成、构造和工作原理对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进 行检测诊断和维修 。既有助于消化前面的课程内容,也为 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种教学 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小组讨论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4、技能竞赛激励法。
现代教学 技术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实物教学 4、企业教学
三、教学实施:考核模式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
重视过程性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包括学生完 成工作任务的方案、结果、出勤情况以及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 团队协作精神。 期末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实操部分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由企业专家就学生职业素 养、劳动技能、协作能力以及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考核。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随着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对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亦将有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机电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地分析,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掌握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用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并配合相关的实验与实训,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初步学会用机电设备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并学会用基本方法去排除常见故障。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机电维修工等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维修技能为目标,选取维修基础、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主轴系统、换刀等内容,采用案例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讲述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维修应用能力.(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具体内容包括: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输入输出模块的故障诊断,刀架维修改造等。
汽车电子诊断实训教案汇总

汽车电子诊断实训教案汇总1. 简介本文档旨在汇总和总结汽车电子诊断实训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2. 实训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训教案,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汽车电子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使用汽车电子诊断工具的技巧;-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汽车电子故障;- 培养良好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案内容3.1 基础知识讲解本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电子诊断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汽车电子诊断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和分类;-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电路和信号的基本概念。
3.2 诊断工具的使用本部分重点介绍汽车电子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内容:- 常见的汽车电子诊断工具介绍和比较;- 诊断工具的装置和连接方法;- 诊断工具的基本操作和设置;- 数据捕获和分析技巧。
3.3 故障分析与解决本部分主要讲解常见的汽车电子故障及其分析与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燃油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故障码的读取和解读。
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教学。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诊断和解决汽车电子故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巧。
5.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主要基于实训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表现。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实训成绩评定;- 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
6. 总结通过本系列的汽车电子诊断实训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电子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汽车电子故障。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汽车电子故障,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注:此文档为示例文档,具体教案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车辆电子系统维修方案范文

车辆电子系统维修方案范文1. 概述车辆电子系统是指对汽车电子设备和电子控制单元的监视、检测和维护。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车辆电子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维护车辆电子系统可以确保驾驶安全和汽车性能的稳定性。
维修车辆电子系统需要遵循以下流程:搜寻问题、进行检查、诊断故障、修复问题。
为查明故障原因,需要谨慎观察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本文将从故障排除、维护和保养、故障处理等方面为您提供车辆电子系统的维修方案范文。
2. 故障排除2.1 故障检查在处理车辆电子设备故障时,需要首先检查所有相关电子设备的电源和接线,确保它们连接良好。
如果电源或接线故障,应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汽车的电源、电池和充电系统工作正常。
2.2 故障诊断在发现故障时,需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快速诊断出故障原因。
对于电子设备而言,首先需要做的是执行系统诊断故障码,并仔细检查这些故障码和故障灯。
在执行故障代码诊断之后,需要对车辆的系统件进行细致的检查,特别是对故障代码指向的模块进行检查。
2.3 故障修正在确认故障原因后,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解决故障。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不能正常工作、驱动性能降低、发动机失效等问题,需要及时对故障进行修正。
对于一些简单故障,例如更换保险措施,可以在家里自己解决。
但如果故障比较复杂,例如更换传感器等问题,建议找合适的机械师进行维修。
3. 维护和保养3.1 车辆电子系统维护车辆电子设备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您的行车安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维护技巧:1.定期检查电池,确保电解质液体的水平和电压处于正常范围;2.检查电子元件并对其进行清洁;3.檢查电线连接是否良好。
车辆电子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建议找专业的机械技术人员维护。
3.2 车辆保养车辆保养是确保您的汽车始终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环节。
保养可以帮助您保持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Power
Output Amplifier
➢ Amplifiers are the system interface to the outside world ➢ They directly impact the 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
➢ What you can see, hear,or measu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面包板
二、万用板
设计经验和意识
➢功率意识
➢分工合作、加强沟通,提高合作效率
➢模块设计概念
➢理论中理想阻容、运放等芯片模型与工程实践非理 想模型认知,
➢设计辅助工具应用,提高设计效率
➢工艺
及可测试性设计
结束语
谢谢
Thanks!
一、单元设计
➢原理设计(电路参数确定、
)
➢仿真分析验证理论(例如滤波器设计:采用TI的filterPro,模拟电 路分析multisim或者Tina仿真分析,数字可用Multisim或Proteus)
➢关键器件参数分析及测试、仿真模型建立验证、
➢硬件焊接、
(模拟分单元设计:供电单元、传感器单元、
信号调理单元、采集单元、数字单元、信号产生单元、驱动单元等)
➢对着输入需求,逐条罗列出指标和功能检查,并且测试记录数据, 分析达到效果,逐步优化
➢紧固焊接,加固线束和元器件等,尤其面包板线保障可靠,提高可 靠性,追求航天工艺标准整理线束规范,焊接工艺美观可靠,测试 点标识清楚,随时等待验收,携带测试报告比对
(示波器拷贝或者拍照、或者 绘制),绘制表格,数据误差分析等,对比理论分析、仿真分析、 实践测试三者数据和误差,总结实训。
➢综合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解释常见电气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
3. 帮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不同行业对电气控制技术的需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操作常见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能够正确连接并调试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
2. 提高学生运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并进行维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守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气控制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电气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控制技术基本原理:讲解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涉及课本第二章相关内容。
2. 常见电气控制元件:介绍继电器、接触器、开关、保护器件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对应课本第三章。
3.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分析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逻辑图、接线图等,参考课本第四章。
4. 电气控制电路分析:分析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如启动、停止、正反转、调速等,结合课本第五章。
5.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讲解故障诊断方法、步骤,以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涉及课本第六章。
6.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电气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如机床、电梯、生产线等,参考课本第七章。
电机课程设计及实施

电机课程设计及实施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电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
•掌握电机的运行特性、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熟悉电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故障诊断。
•具备电机维修和调试的能力。
•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树立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尊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循安全生产规范。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电机原理与实践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基础:介绍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2.电机原理:深入解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运行特性。
3.电机驱动与控制:探讨电机的启动、制动、调速及其控制方法。
4.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分析电机常见故障及其诊断与维修策略。
5.电机应用案例:研究电机在自动化系统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电机基础知识→电机原理与特性→电机控制与驱动→故障诊断与维修→工程应用案例的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增强对电机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电机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技术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电机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电子技术教案设计完整版pdf

电子技术教案设计完整版pdf•电子技术基础概念与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核心内容讲解目录•数字电子技术关键知识点剖析•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初步认识•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安排与指导•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电子技术基础概念与原理电子技术定义及发展历程电子技术的定义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制造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发展历程从真空管时代到晶体管时代,再到集成电路时代,以及当前的微纳电子与光电子时代,电子技术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表示电路中的电阻,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电阻器储存电荷的元件,符号为“C”,单位为法拉(F )。
电容器储存磁能的元件,符号为“L”,单位为亨利(H )。
电感器具有非线性特性,用于放大、开关等电路功能。
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基本电路元件与符号识别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分析电流(I)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为安培(A)。
电压(U)电场中两点的电位差,单位为伏特(V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举例欧姆定律内容: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举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分析•温度变化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分析•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故障检测与诊断•电源内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02模拟电子技术核心内容讲解阐述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以及其独特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行为。
半导体材料特性详细解释PN 结的形成过程,包括扩散运动、内电场建立等,并分析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PN 结形成与特性介绍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等效电路模型,探讨其在整流、检波等电路中的应用。
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介绍放大电路组成与性能指标评价放大电路基本概念阐述放大的本质和实现放大的条件,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详细解析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失真度等。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分别介绍共射、共基、共集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f (t[6]==0)
{
printf("此时故障可能存在于F1\n\n");
printf("需要继续检测t3,t3=%d\n",t[3]);
test_t3();
}
else if (t[6]==1)
{
printf("故障存在于F0以及F2-F6\n\n");
printf("需要继续检测t3,确定最终结果,t3=%d\n",t[3]);
F10 0 0 1 0 0 0 1
F20 0 1 1 0 0 1 1
F30 0 0 1 1 1 1 1
F40 0 0 0 0 0 1 1
F50 1 0 1 0 1 1 1
F61 1 1 1 1 1 1 1
F70 0 0 0 0 0 0 0
WFD1 2 2 6 2 3 67
(2)化简矩阵,t7=1,重新计算WFD值,有
printf("\n本系统中有八个测试单元F取0或者1:\n");
printf("输入t0-t7检测结果:\n");
for(i=0;i<8;i++)
{
printf("t%d is:\n",7-i);
scanf("%d",&t[7-i]);
}
printf("\n第一步:检测t7: t7=%d\n",t[7]);
3.2确定最优诊断策略
故障检测 仅是判断 是否存在故障,因此应选择关联组成单元(故障类)多的信号优先进行检测,从而以最少的测试判定 是否存在故障。
设简化后的 “组成单元故障类-信号检测”相关矩阵为 ,则第 个测试(信号检测)的故障检测权值(提供故障检测用信息的相对度量) 可用下式计算,即
计算出各个测试的 之后,选用其中 值最大者为优先故障检测用测试。用其对应的列矩阵 把矩阵 一分为二,得到两个子矩阵
在建立了U UT的相关性模型之后,按照下述两条原则对相关性矩阵进行简化,识别出冗余测试点和故障隔离的模糊组。
1)比较相关性矩阵 的各列,如果有Tb = Td且 ,则Tb与Td是互为冗余的。选用其中容易测量的或测试费用较少的一个测试点,并在 中去掉未选测试点对应的列。
2)比较相关性矩阵 的各行,如果有Fk = Fl且 ,则对应的故障是不可区分的。可将Fk和Fl对应的故障作为一个故障隔离模糊组进行处理,并在 中将Fk和Fl对应的行合并为一行。
#include<stdio.h>
void main(void)
{
int i,j,a=3,b=7; //a,b:报警
intA[7]={0,0,0,0,0,0,0},
B[7]={0,0,0,0,0,0,0},
int ARRAY[7][9]={{0,0,0,0,1,0,0,0,1},
{0,1,0,0,0,0,0,1,0},
{
if(ARRAY[i][j]==1)
{
A[i]=1;
}
}
}
for(j=4;j<7;j++)
{
for(i=0;i<7;i++)
{
if(ARRAY[i][j]==1)
{
A[i]=1;
}
}
}
for(i=0;i<7;i++)
{
if(ARRAY[i][8]==1)
{
A[i]=1;
}
}
/*输出可能出问题点*/
test_tl3();
}
else
{
printf("输入错误");
}
}
/////////////检测t3点///////////////
void test_t3()
{
if (t[3]==1)
{
printf("F1故障\n");
}
}
void test_tl3()
{
if (t[3]==0)
{
printf("F4故障\n");
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测试性课程设计
1.
A Design-For-Test Structure for Optimising Analogue and Mixed Signal IC Test
一种优化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测试的可测性设计结构
Abstract—Anew Design-for-Test (DfT) structure based on aconfigurable operational amplifier, referred to as a “swapamp” is presented that allows access to embeddedanalogue blocks. The structure has minimal impact oncircuit performance and has been evaluated on a customdesigned Phase Locked Loop (PLL) structure. A test chipcontaining faulty and fault free versions of this PLLstructure, with and without DfT modifications, has beenfabricated and an evaluation of this DfT scheme based onthe swap-amp structure carried out. It is shown that forembedded analogue blocks, the DfT strategy can not onlyimprove and simplify analogue & mixed signal IC test, butcan also be used for diagnostics.
F30 0 0 1 1 1 1 1
F40 0 0 0 0 0 1 1
F50 1 0 1 0 1 1 1
F61 1 1 1 1 1 1 1
F70 0 0 0 0 0 0 0
3.3.1测试流程
(1)计算WFD值,有依赖矩阵可知第一步判断t7的取值,有
t0t1t2t3t4t5t6t7
F00 0 0 1 0 0 1 1
t0t1t2t3t4t5t6t7
F00 0 0 1 0 0 1 1
F10 0 0 1 0 0 0 1
F20 0 1 1 0 0 1 1
F30 0 0 1 1 1 1 1
F40 0 0 0 0 0 1 1
F50 1 0 1 0 1 1 1
F61 1 1 1 1 1 1 1
WFD1 2 2 6 2 3 67
(3)化简矩阵,重新计算WFD值,有
若t6=0,则有
t0t1t2t3t4t5t6
F10 0 0 1 0 0 0
WFD0 0 0 3 0 0 0
若t6=1,则有
t0t1t2t3t4t5t6
F00 0 0 1 0 0 1
F20 0 1 1 0 0 1
F30 0 0 1 1 1 1
F40 0 0 0 0 0 1
设 简化后的多信号相关矩阵为 ,则第 个测试(信号检测)的故障隔离权值(提供故障隔离用信息的相对度量) 可用下式计算,即
式中, -列矩阵 中元素为“1”的个数;
-列矩阵 中元素为“0”的个数;
计算出各测试点的 之后,选用其中 值最大者对应的测试检测信号为优先故障隔离用测试检测信号。其对应的列矩阵为
用 把矩阵D一分为二,得到两个子矩阵
for(i=0;i<7;i++)
{
if(A[i]==1)
printf("%d",i);
}
printf("\n问题部分为:");
for(i=0;i<7;i++)
{
if(B[i]==1)
printf("%d",i);
}
printf("\n");
}
运行结果如下:
3
3.1相关性模型
相关性是指被测对象的组成单元和测试点之间、组成单元之间或测试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例如:测试点 依赖于组成单元 ,则 发生故障时, 的测试结果应是不通过的;反之,如果 的测试通过了,则证明 是正常的,这就表明 与 是相关的。
F61 1 1 1
F30 0 0 1
F50 0 1 0
WF12 2 2 2
综上,可得树状图如下:
可得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ointMeasure.h"
int t[8];
int F0,F1,F2,F3,F4,F5,F6,F7;
void main()
{
int i=0;
for(i=0;i<7;i++)
{
if(A[i]==1)
NULL;
else if(ARRAY[i][a]==1)
{
B[i]=1;
}
}
for(i=0;i<7;i++)
{
if(A[i]==1)
NULL;
else if(ARRAY[i][b]==1)
{
B[i]=1;
}
}
/*print result*/
printf("\n正常的部分为:");
if (t[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