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局中的中国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论文1500字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论文1500字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序幕还不是高潮。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949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目光高远。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再创辉煌,正以更积极主动的作为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把握未来的最佳之道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时移世变:何为“百年大变局”。
1872年,李鸿章在呈送同济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可以说,中华民族对于“大变局”并不陌生,因为新中国本身就是“大变局”的产物,并日益成为这一变局的积极推动力。
也正如同张蕴岭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指出的,“百年大变局,从字面上理解,百年,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不是几年或几十年;大变局,是说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不是小规模、局部的改变。
”以此为基础,本书对“百年大变局”的立意便具有大历史和大战略的观察,它不是对精确的某100年的描述,而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两个百年的整体框架内,探讨“两者共同交织”的中国与世界的战略互动。
在这个层面上,品读这本著作其实就是去探索何为“百年大变局”的过程,它并不致力于在字里行间塑造特定的真理,而是启发读者们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鱼龙百变:认识“变动的世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世界”不再仅仅是国家和地区的简单加和,而是在相互依赖、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构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体。
由此观之,本书着力于以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变动世界的真实面貌——它涉及到世界秩序的根本性变化,并以此作为认识百年大变局的宏观背景;它涉及到美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等多领域的变迁,让我们了解守成大国所带来以及所承受的变化;它涉及到百年变局的历史动力,让我们以宏大的眼光去线性地理解“百年之前的百年”以及“作为变局背景的变局”;它涉及到大变局视野下的世界经济、世界政治以及社会思潮的演变,从而以多元统一的论证为我们呈现出世界变动的可能根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的中国与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的中国与世界作者:郝玲玲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8期摘要: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万物遵循自己规律运动与发展,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正在经历着自己独有的变化。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实践证明,这一论断是对当前国际新形势和发展态势的最新把握。
我们需要通过增强综合国力、积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责任、处理好中美之间的关系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符合世界人民意愿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变局中国世界格局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最早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代表时提出的,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上新台阶,跨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定位,在这样如此一个大环境中做好外交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国际趋势的正确把握,站在世界的基点上,我们面对的是百年从未有过的大变局。
”在2018年6月份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主要特征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等,这些情况的出现深入地推动世界的发展变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向的正确把握,这一论断一经提出就引发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与思考。
但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官方至今还未给出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前世界正处于转型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则处于一个历史交汇期。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对于“百年”这一具体界限的划分,各界学者表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百年”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间的这个百年;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个“百年”就是我们21世纪下的百年。
形势与政策PPT: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2020年最新版

美国从充满“救世主情结”的“山 巅之国”越来越变成强调“美国优先” 的普通主权国家。
21世纪以来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列强争夺之域
亚洲
新的世界中心
绝望的大陆ຫໍສະໝຸດ 非洲希望的大陆西方冒险家的 新世界
拉丁美洲
谋求自主现代化的 发展中地区
世界权力中心逐渐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权力分布从美欧等发达国家 向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2022/1/28
语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2022/1/28
语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2017年9月5日,在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时指出
2022/1/28
2. 世界格局之变
在国际关系中,“极”是指能够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极”的 数量不同,构成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世界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
2022/1/28
➢ 中国提供了“一带一路”等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 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2. 大变局充满风险挑战
大国之间博弈加剧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明显上升
2022/1/28
大变局孕育着中国引领时代、塑造时代之机
2022/1/28
随着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整个 亚洲将升起历史新纪元的曙光,世界 文明进步将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342021.013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进程【摘要】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是关键变量。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压力、战略动力与战略机遇。
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关键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战略机遇,在大变局中实现从大到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两个大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国关系【中图分类号】D820;D616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是关键变量。
其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压力、战略动力与战略机遇。
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关键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战略机遇,在大变局中实现从大到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大变局中依然有确定性:中国终将实现现代化强国过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注的角度一个是“变”,另一个是“百年”,即什么在变,究竟变的周期是多久,是一百年、五百年,还是千年。
但今天,各种大事件、突发事件频发,理解这一论述会越来越感悟到,变的历史周期不是五十年,不是百年,而是五年、三年,甚至是每一年,如2019年再怎么讨论国际局势,谁会预料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疫情不仅影响了美国大选,也影响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社会心赵 磊文_态。
这说明国际局势进入新的历史周期,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缩短,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深度解读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对策——读《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深度解读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对策——读《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文/李万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变迁纷繁复杂。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新高度,以大国领袖的卓识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战略判断。
这一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所作出的一个重大科学论断。
深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演进趋势,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有助于我们在世界大变局中更好地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张蕴岭教授主编,汇聚了倪峰、朱锋、沈铭辉等1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智慧的专著《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等重大战略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也为在激荡变局中重塑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的是什么?怎么变的?按照张蕴岭教授观点,大变局多元展现,从范畴方面讲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内涵方面讲可分为权势之变与秩序之变;从领域方面讲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
具体表现为“权势对比的变化”“发展范式的危机”“气候变化的未知性”“新科技革命的风暴”等。
为此,倪峰、魏南枝、齐皓研究的“大变局中的美国”,朱锋、周嘉希诠释的“历史上的‘百年大变局’及演变动力”,沈铭辉、秦升剖析的“大变局中的世界经济”,杨光斌综述的“大变局中的世界政治”,张国玺、谢韬透视的“世界政治大变局中的民粹主义”……都对世界百年大变局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趋势描述。
世界在“变”中异动发展,社会在“变”中丰富多彩。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ppt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ppt一、当今世界格局浅析要想理解大变局中的中国和世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前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前世界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基本了解,我们才能继续深入分析。
1.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面临结构性经济问题当今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根据IMF、世界银行等机构的预测,2019年的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为3.0%。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7%,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速为3.9%。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投资市场持续疲软;进出口贸易受中美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持续低迷。
然而,发达国家却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经济“弹药”:美国的利率降为0,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利率出现负值,这意味着靠降息这个“心脏起搏器”刺激消费投资已经无法有效,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好很多。
对于中国来说,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同比去年上涨6.1%,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但同时,中国也有6亿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2000元,这与我国人均70000元的GDP相差甚远。
【2】不仅如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企业转升级型等结构性问题仍尚待解决,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2. 基础科学理论没有出现大的突破二战以来,全球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使出现了70年代的金融危机,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但整体来说全球还是处于发展的大趋势中。
我国也从建国时期的“一穷二白”,变成了全球GDP排名第二的国家。
那么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2016年,我国制造的量子卫星正式升空,这意味着我们距离量子通讯又进了一步。
那量子通讯遵循的理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呢?1900年。
在这一年普朗克正式提出了量子的概念,随后波尔、爱因斯坦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并一直持续至今。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这一变革既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又特别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国以其独特的文明优势和一贯坚持的自主发展道路,正在世界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首先,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而且经历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具体地说,中国逐步转变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政策安排,实现了从落后落后到发展中国家的转变,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明显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以创新为重点,积极开展政策性投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经济发展。
在政策和理念的方面,中国政府鼓励人们创新和创业,并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例如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促进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等,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再次,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论文800字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
从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看,中国已经越来越接近世界。
今天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天,全球化已得到充分体现。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所谓的公民属于世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古诗词不朽。
特朗普总统不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吸引了他美丽的家人。
最近,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视频中,一个可爱的娃娃脸小女孩用动情和声音朗诵“三字经”。
她的普通话令许多中国人惊叹。
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不断演变的汉字上,而且体现在语言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反映了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也许有一天,随着这首歌的歌声,全世界都在说汉语,孔子的话也越来越国际化。
中国不仅有着千年的文化遗产,还有我们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
过去,当人们提到德国时,他们会把形容词“专业”和“专业”联系起来。
德国制造已经成为消费者对企业的一种信任,因此德国汽车工业一直很有名。
但现在,经过各种破坏性试验,我们在中国制造的仿制刀具仍然完好无损,这让德国网民对我们的产品惊叹不已。
这种肯定是伪装的吗?最近,世界技能竞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项比赛被称为“技能奥林匹克竞赛”。
今年,中国队取得了赛后最好成绩,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一。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政策一直在推动各国友好发展。
中国在航空航天、高铁等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继续发展。
在非洲嘉年华会上,中国工人在医院建筑工地上踊跃工作,为非洲人民带来幸福,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在古代,中国人以仁爱为原则。
不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是件好事,等等。
今天,中国恪守自己的原则,致力于促进人类发展。
中国与世界关系密切。
只有坚持和谐发展,人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