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念
旅游基础

东 北
— 小 鸡 炖 蘑 菇
北 京 烤 鸭
天 津 十 八 街 麻 花
山 东 煎 饼
陕 西 羊 肉 泡 馍
山 西 刀 削 面
新疆羊肉串
四 川 麻 婆 豆 腐
湖 北 东 坡 肉
江苏阳澄湖大闸蟹
湖 南 剁 椒 鱼 头
福建佛跳墙
云南过桥米线
西藏酥油茶
住
住:不要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 要是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 适即可。另要注意: 1、只有睡眠充足, 才能确保第二天旅游时精力充沛 2、如 果因换环境不能入睡,睡前洗个热水澡 会有助睡眠。 3、床具要干净,内裤要 穿好,防止得传染病。
二:为什么旅游? (旅游的动机)
• 什么是旅游动机? •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
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 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
第一类,身体健康的动机
这个动机的特点是以身体的活动来消除 紧张和不安。它包括休息、运动、游戏
治疗等动机。
第二类,文化动机
这类动机表达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它 包括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
当然,如果 有机会的话大家 也可以住一下各 地风俗民宅,别 有风味。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陕西窑洞
行
行:选择游览目的 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 得去,也出得来。特别 注意: 1、先买好返程 票。 2、乘交通工具注 意安全。 3、所到处宜 购买一份当地地图,以 防迷路。
铁路旅游交通
成本低 速度较快 受天气影响因素小
安全
航空旅游交通
成本高 速度快 可跨越天然障碍
舒适
公路旅游交通
灵活 可进入性高
速度较慢 成本较高 舒适性较差
水路旅游交通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 (二)中国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
1.中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
中国是世界旅行活动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古籍《山海经》和《史记》中,有
许多关于先民旅行的记载。
•
中国古代最早的旅行活动始于夏、商时期。商代是中
国奴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商人足迹遍布各地,商
务旅行十分盛行。东周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代表不 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家、理论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孔子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
银行内部成立“旅行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银
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家旅行
•
指出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
开惯常的居住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
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
与“艾斯特定义”不同,该定义首先明确地说明旅游
活动包括商务旅游。此外,强调旅游是离开惯常环境的旅
行.
•
所谓“惯常环境”包括两层含义:
•
一是指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
地很远,如某人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房。
•
二是指离一个人的主要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
少去。
•
应该说世界旅游组织的这一定义符合现代旅游的实际
情况,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通常意义上的关于旅游的定义。
•
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 (一)世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
1.古代旅行和旅游
•
人类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活动产生于奴隶社会.
《水经注》,都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
隋唐时期,国内外旅游达到鼎盛。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极大地便利了南北往来。玄奘、鉴真是唐朝杰出的宗教旅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三、对“艾斯特”定义的进一步说 明
“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旅游活动的 异地性
“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反 映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不会导致定居”在原则上指出了旅 游活动的暂时性
“不牵涉任何挣钱的活动”的表述实 际上是指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工商事务及出席会议为代表的差旅性 或事务性外出访问活动是否应纳入专 业研究中的旅游概念所涵盖的范围?
消费水平 较高
国际旅游
国内旅游 较低
逗留时间 较长
较短
便利程度 手续烦杂(涉及出入证件,手续简单,较少 海关报关验关,货币兑换 语言障碍 等),大多有语言障碍
经济作用 财富在国家之间转移,增 财 富 在 国 家 内 部
加接待国外汇收入
地区间转移,不
能创汇
三、按照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
1.观光旅游
基本特点: 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成为旅 游的热点。 旅游者以观赏游览为主,流动性较大,在旅游 地逗留时间不长。 旅游者消费水平一般不高,对价格往往比较敏 感。 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城市风光、 名胜古迹。
新的观光旅游产品——微缩景观、“外国村” 或“外国城”、“旅游村”或“时代村”、 国家公园、主题公园、野生动物园、海洋观 光。
2.度假旅游
基本特点: 度假旅游地一般应是自然景色优美、气候温和宜人、 旅游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优质。 度假旅游的地点相对固定。 度假旅游更强调休息、消遣。 一般不需要导游,旅游者自由安排活动。 度假旅游者对住宿设施一般要求卫生、经济,而更 多的希望有多种体育、娱乐设施及风味餐饮,以供 安排每天的消遣活动。
根据停留时间: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 日游 根据游客的流向: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旅游的概念

旅游的概念旅游的概念旅游是一种人们在休闲时间选择出行、体验、观赏不同地域风情和文化遗产的行为。
它是一种以探索和欣赏为目的的活动,通常包括前往景点、参观名胜古迹、参与当地传统活动、体验当地特色等。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未知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探索和了解更多的世界。
最早的旅游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商人,他们为了延续贸易和开拓商机而跋山涉水。
在中世纪,朝圣旅途成为欧洲人的主要旅行方式,他们前往圣地朝觐,希望赢得宽恕和祝福。
而现代旅游是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离开家乡,探索世界各地。
旅游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旅游的需求是由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动的。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玩得开心、看得过瘾”的需求日益增长。
旅游业开始成为提供休闲和娱乐服务的重要行业,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利益。
首先,在旅游业中从事工作的人们可以获得收入,并提供服务支撑旅游业的运营。
其次,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零售等,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再次,旅游业还可以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旅游还可以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当我们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学习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这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旅游也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可能破坏环境和文化遗产,导致景区景点的疲于应付和游客滥觞的问题。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可能影响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旅游业还存在安全和安全风险,如旅游目的地的恶性事件和自然灾害等。
旅游的概念

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前往其他地方游览、观光、休闲或进行商务活动的行为。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能够丰富自身阅历、增长知识、释放压力和改善心情的方式。
本文将从旅游的定义、特点、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旅游作为一种行为,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上,旅游被定义为人们从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并且不从事正式工作的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的定义也逐渐扩展,不仅包括休闲度假、观光旅行,还有商务旅游、探亲访友等多种形式。
而旅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人们自主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第二,旅游是一种非常规活动,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明确的区分;第三,旅游是一种跨地域的活动,人们需要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第四,旅游是人们进行交流、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可以丰富个人的经历和见识。
旅游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角度来看,旅游可以提供独特的体验和享受。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风俗和景观,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
旅游还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幸福感。
此外,旅游还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培养独立性、适应能力和团队意识。
从社会角度来看,旅游对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旅游可以促进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加外汇收入,并且在旅游目的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影响力。
此外,旅游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友好,加深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互信。
然而,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这导致了许多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有必要限制旅游活动,这可能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益。
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的基本概念介绍旅游是一种人们自愿离开常居地,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观光、探索和体验的活动。
它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行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旅游的定义和范围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旅游的基本概念,包括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分类、旅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
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参观旅游景点、体验文化、享受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行为。
它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的活动,可以涉及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旅游的主要特征1.自愿性:旅游是人们自愿选择的行为,不受强制性约束。
2.暂时性:旅游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与日常生活有所区别。
3.空间移动性:旅游需要人们到达目的地,涉及跨越不同地理区域的移动。
4.体验性:旅游强调对新环境的体验,包括景观、文化、风俗等。
旅游的分类根据目的地划分1.国内旅游:指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旅游活动。
2.出境旅游:指以国外为目的地进行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方式划分1.自由行:个人或团队自行安排旅行计划和行程。
2.跟团游: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
3.自驾游:自己驾驶车辆进行旅行。
根据旅游目的划分1.观光旅游:以观赏名胜古迹、风景和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
2.休闲旅游:以放松心情、享受自然和舒适环境为主要目的。
3.文化旅游: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和习惯为主要目的。
4.探险旅游:以探索未知地区和冒险体验为主要目的。
旅游对个人的影响健康和休闲旅游活动可以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
通过与自然互动、参与体育活动和放松心情,旅游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和增加活力。
提升知识和技能旅游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新的事物、学习不同文化和语言。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开阔眼界和拓宽视野旅游可以帮助人们开阔眼界,看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貌。
通过与不同文化和习惯的接触,人们能够更加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旅游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收益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旅游的概念解释

旅游的概念解释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观光、探索和体验的活动。
旅游是一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行为,是人们对于未知和新奇的探索和追求。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旅游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暂时远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放松身心,享受自由和宁静。
旅游可以提供新鲜的环境和体验,让人们摆脱日常的单调和压抑,重新充电和恢复活力。
其次,旅游是一种观光活动。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参观和欣赏其他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旅游可以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此外,旅游也是一种探索和冒险的活动。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探索未知的地方,发现新的景点和奇观。
旅游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让人们体验到未知世界的神秘和魅力。
旅游也可以带来挑战和刺激,例如攀登高山、潜水、徒步等,让人们超越自我,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旅游的概念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角度进行解释。
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个领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还可以增加地方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另外,旅游也对个人和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旅游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旅游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加强,增进家庭和友谊的和谐。
总之,旅游是一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休闲、观光、探索和体验的活动。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旅游可以提供新鲜的环境和体验,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由和宁静。
旅游可以参观和欣赏其他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旅游的概念

旅游的概念旅游的概念是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索、学习或享受目的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美食等而离开自己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的活动。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通过旅游,人们能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旅游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进行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商贸往来、政治交流和宗教朝拜。
例如,古希腊的奥运会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运动员前来观赛和参与比赛;古罗马的斗兽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角斗士表演。
古代的旅游活动虽然与现代旅游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相似,都是人们为了寻求新鲜感和刺激而离开家乡去探索外部世界。
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现象。
当时,欧洲的贵族和富商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旅行,他们横跨大陆、穿越河流和山脉,前往遥远的地方寻求新的经济机会、政治联盟和文化体验。
这些旅行者常常会带回来一些珍奇的物品、艺术品和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个人收藏和社交圈子。
同时,这些旅行者也会把自己的旅行经历记录下来,为后人提供旅游指南和参考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活动。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旅游活动,出行范围也从欧洲扩大到世界各地。
旅游业开始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开始依靠旅游业发展经济。
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纷纷建立起来,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体验。
现代旅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信息时代的旅游。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旅游信息、预订机票和酒店,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旅游的目的地和方式也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人们还可以进行探险旅行、生态旅游、主题旅游等。
人们开始更注重旅游的体验和质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旅行行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概念旅游概述“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按地理范围分类按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地理范围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1. 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是指他国公民到本国进行的旅游活动,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2. 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人民在居住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活动,也指在一国长期居住,工作的外国人在该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从旅游发展的历程看,国内旅游是一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
按旅游性质和目的分类旅游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定义旅游的三要素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
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
国际组织定义(1)国际旅游者定义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因此在统计上迫切需要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义。
1936年举行的一个国际论坛,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首次提出,“外国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他国家旅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
1945年,联合国(取代了原来的国家联盟)认可了这一定义,但是增加了“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限定。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
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
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
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旅游者(Tourist):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短期旅游者(Excursionists):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从1963年开始,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次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义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游客类别。
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时,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览但于当日返回了居住地,这些人被称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这类游客包括了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过境游客。
短期旅行者很容易与其他游客区分开来,因为他们不在目的地过夜。
商务旅游商务旅游是旅游行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
主要涉及到交通,迁移,住宿,体育赛事,文化或者饮食活动和饭店行业的宴会。
工作期间的程序是很明确的和会议室、商务中心的安排联系在一起的,商务旅行是一个接待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则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会议旅游会议旅游是指通过接待大型国际性会议来发展旅游业。
由跨国界或跨地域的人员参加的,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世界旅游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
(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
(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
(T 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文化和历史遗产幸了和平与友谊。
(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1987年:旅游与发展。
(Tourism for development.)1988年:旅游" class=innerlink>教育。
(Tourism: education for all.)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1990年:旅游:一个还示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服务。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du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1992年:旅游: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1995年:WTO: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T echnology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Tourism opens doors for women)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09年:“庆祝多样性”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中国旅游日2011年4月12日上午,国家旅游局召开“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确定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
这六个要素,现在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
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