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许多人都对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仔细阅读这部小说时,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者对细节的细致描写。

通过对人物、环境和物品的个别描述,作者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氛和情感,而且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表达这部小说所要传达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探究它们所代表的内涵和意义。

一、人物描写在《红楼梦》中,作者描述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

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气质和特点,这得益于作者对细节的呈现。

例如在第五十八回中,林黛玉给宝钗提着拜寿的牌匾,凝视着匾上的“寿”字,作者写道:“掩了嘴,哭了一阵,忽见匾上莹莹如嵌宝石的“壽”字忽过眼,不觉崩了声,再哭不成。

”这句话精准地描绘了林黛玉的情感和内心矛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在《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对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是通过物品来进行的。

例如在第十七回中,月老在写“金玉良缘”时,作者写道:“只见笔架上衡突突的盛着几杯烹茶用器,两斟炭火正烧得通红。

”这句话用物品的描述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色彩,更加深化了“良缘”的内涵。

通过这些充满细节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每个人物卓越独特的个性特征。

二、环境描写除了对人物形象进行的描写,作者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景物和环境的描述,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例如在第九十回中,宝钗、黛玉和妙玉在府里的花厅品茶,作者写道:“花厅之中,围屏翠竹,翠阴如帷,堆案细砚,摆设珍玩,玳瑁小屏上,放着琉璃二牌香盒。

”这句话的描绘非常细致,让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花厅中的气氛和情景。

另外,在《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对广阔自然景象的描写,例如在第六十二回中,贾母告诉贾宝玉北海离京只有二十里,作者写道:“这条大河奔腾,向东流去不顾天下。

下面是一汪青碧碧的湖水,水波荡漾,仿佛一朵巨大的荷花,被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包围着。

”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神秘,使读者产生醉人的遐想。

(完整版)浅析《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完整版)浅析《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浅析《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部作品的生命。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极为深广的,然而,它却不是不以惊心动魄的传奇情节和宏大场面引人,不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

而是通过出色的细节描写,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典型的社会环境,表现了重大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描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细节。

这些生活细节,组成了一幅春华秋月、结社吟诗、饱食起居、儿女痴情、婚嫁丧葬、家政经营等生活图景,是那样逼真,未见藻饰,妙若天成,充满着诗情画意,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细节描写的典范。

一、通过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细节描写可以单独分支,但一旦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有力地揭示作品的主题。

可以由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形象。

(一)、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在众人眼里,刘姥姥是个“女清客”,是给贾母说笑解闷的对象。

殊不知外表村朴粗俗的刘姥姥其实深谙人情世故,能说会道,且别说此中人所不熟悉的乡野风味,她往往能有用极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大家的兴趣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果然她的每次言谈都哄得贾府里老少主子开怀大笑,舒畅之至。

她的故事大概是小说中场面最热闹、气氛最轻松的地方。

不过,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这几回,其作用绝不只是制造欢乐场面,而是要从一些细节的地方,刻画贾府,例如从食物、食具上写出贾府的奢侈无度——“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经过繁复精巧工艺制作的“茄鲞”,以及“雕镂奇绝”的黄杨木套杯,“四楞象牙镶金”和“乌木镶银”筷子,无不显示出贾府在“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际的气象,同时也下正是这种气象,预示了贾府日后的命运——以如此奢侈方式生活,不但在经济上是巨大负担,更必然造成家人子弟的不通事世务、一味享乐,与社会以、世人的完全隔膜。

可以说,贾府主子们在尽情享受人间锦衣美食的同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荣华富贵的牺牲品,贾府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这种种富贵荣华促成的。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封建社会下富贵世家宅院生活的长篇小说,充满了大量细节描写。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
1.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小说中经常描写四季变换和自然景色,如
春天的花草摆设、鸟儿的鸣叫声,夏天的绿树成荫、荷花盛开,
秋天的落叶纷飞、月亮皎洁,冬天的白雪纷飞等。

2. 对人物面容的描写:小说对各种人物的容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
描写,包括外貌特征、五官形状、肤色、眼神等。

例如,宝钗的
柳眉樱口、黛玉的秀眉似蹙等。

3. 对人物服饰的描写:小说中对人物的服饰描写非常详细,包括
衣物的品质、颜色、款式、装饰等。

例如,描写贾母的金锁螺钿
盖头、大观园女儿的罗裙细袖等。

4. 对室内环境的描写:小说中对宅院的布局和摆设进行了描写,
如庭园的景致、屋舍的结构、家具的摆放等。

例如,描写荣府的
荣府堂、大观园的藕香榭等。

5. 对食物和饮品的描写:小说中常常描写各种美食和饮品,包括
宴席上的各种菜肴、点心糕点以及各种茶水和酒类。

例如,描写
宝玉与黛玉在西子湖畔的藕粉、宝钗请曹雪芹品尝的酒饭等。

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真
实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摘要:一、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二、元妃省亲时间的诡异三、袭人被卖的诡异四、金钏死不出贾府的诡异五、鸳鸯不可能出现的人物诡异六、秋桐典型的丫鬟命的诡异七、诡异的封建家庭背景八、红楼梦中鬼神之说九、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十、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网正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然而,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也有一些诡异之处,让人不禁感叹其中的奥秘与神秘。

首先,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之一就是元妃省亲的时间。

元妃省亲那一段,元妃是在晚上七点左右离开的皇宫,同时在凌晨两点左右离开的贾府。

按照古代的作息时间来看,这段时间应该是睡觉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鬼出没的时间。

其次,袭人被卖的诡异也让人费解。

袭人作为京城户口,居然被家中签下卖身契,而她的家庭曾经穷的卖女儿为奴。

这种卖身契,想赎回,主人家同意卖回,是天大的仁慈。

再次,金钏死也不出贾府的诡异。

金钏是贾府中的一个丫鬟,因为一些事情被赶出了贾府,但是她却不愿意离开,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种行为在古代社会是非常诡异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丫鬟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权利,甚至没有生命。

此外,鸳鸯不可能出现的人物也让人感到诡异。

鸳鸯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她的身份却非常特殊,她是一个丫鬟,但是却又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和权力。

在古代社会,丫鬟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权利,甚至没有生命,但是鸳鸯却能够成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物,这让人感到非常诡异。

还有一个诡异之处就是秋桐的命运。

秋桐是贾府中的一个丫鬟,她的一生都非常悲惨,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这种命运在古代社会是非常常见的,但是秋桐的命运却让人感到非常诡异,因为她的一生都在为贾府服务,但是最终她却没有任何的回报,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了。

红楼梦中还有许多诡异之处,比如封建家庭背景、鬼神之说、宿命论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等等。

红楼梦十大经典故事情节

红楼梦十大经典故事情节

红楼梦十大经典故事情节1.宝钗戏蝶:宝钗在花园中游玩时,看到一只蝴蝶,便用扇子去扑。

2.黛玉葬花:黛玉因为怜花惜花,感叹自己的命运,写出了葬花词。

3.晴雯撕扇:晴雯因为宝玉对她的误解,生气地将扇子撕了。

4.宝玉抛玉: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问林黛玉出生时有没有玉。

黛玉答道:“没有。

贾宝玉听了,顿时发了疯,摘下玉佩,猛地扔了出去。

”5.凤姐待客: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凤姐说了一大堆让人听着非常舒服的客套话,先叫周瑞家的去请示一下太太该怎么处理。

得到上面的回复后,凤姐便一方面说自己也很艰难,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将丫头们做衣裳用的二十两银子,“抠”出来送给了刘姥姥。

6.贾雨村判案:贾雨村做官后,第一件案子恰恰是他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案。

结果雨村非但未报恩,将恩人的女儿救出,反而为了讨好贾府,在门子的怂恿下,将英莲判给了恶霸薛蟠。

最后又过河拆桥,找了个借口将门子远远地支走了。

反映了雨村的奸诈和当时官场的黑暗。

7.雪雁避实误:赵姨娘给弟弟送葬,小姑娘没有衣服,因为要去脏地方,赵姨妈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就向雪雁借了衣服。

雪雁婉言拒绝。

8.王熙凤初露面:初进贾府时,林黛玉正在和贾母说话。

一言不发,只听见后院有人在笑。

此人的打扮与众女不同,身上绣着五颜六色的绣花,如妃如仙。

9.遇见宝黛:吃完饭,宝黛第一次见面,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拍即合,看对方和别人不一样。

10.探韦微,看金玉:宝钗病了,宝玉去梨香园看望她。

宝钗想看宝玉玉,见通灵玉正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背面写着“一辟邪,二治冤屈”。

莺儿说玉佩上的八字和宝钗锁上的八字刚好吻合,宝玉也看了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故事。

红楼梦细节描写22

红楼梦细节描写22

红楼梦细节描写22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代封建社会风貌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场景、风俗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繁华绚丽、荣华富贵的封建家族贵族的生活。

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描写:1. 描写贾母的棋奕之间,有许多细节,如:“棋局之间,一挥手便是三世之间千秋万载,一抬足便是六合之内九万里之程”,其间又诸如:“人声喧哗接不断,或争或吵,或笑或说,或起或坐,或捉或着,或走或停,十分热闹”。

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贾母的繁华、热闹和世俗生活。

2. 描写贾琏带着贾宝玉去逛庙会的场景,作家通过刻画细节,将庙会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

例如:“...十月分,北都有庙会,百万众人,热闹非凡。

只觉风浪滔天,尘土漫天,在此中间,人声鼎沸,舞狮跃龙,梵唱佛乐,凉果茶汤,油炸糕饼,脍炙人口,熙熙攘攘......”通过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庙会之中。

3. 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花语插玉扣时,作家通过对玉扣和花的描写,表现了两人的情感。

例如:“黛玉那天穿着翠缕金丝衫,腰畔系着一紫玉插玉,一双小手轻轻晃动,那玉扣上的花儿,好似梦里花神一般,无声无息间,仿佛有一股微风荡漾。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对两人的小动作和微妙情感产生了共鸣。

4. 描写元春病逝时,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元春的痛苦、惋惜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几声骤响之后,便只听得呻吟声断断续续,急促起伏,似有不能自制之意。

众人听了,尽皆哀恸,只怕动静吵了他。

但见贾母依侍在旁,左手扶枕,右手搀肘,温言安抚。

只是元春青白的面色,微垂的眉梢,忍不住心酸泪下。

”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5. 描写贾宝玉和黛玉在西厢房的情节中,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两人的青涩自恋。

例如:“宝玉当时都不敢再望黛玉,只挂在心头,一字字回味,脑中无数的依稀片段,时断时续,时又随风飘荡。

”这些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变化。

细数《红楼梦》中几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细数《红楼梦》中几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细数《红楼梦》中几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红楼梦》这部奇书向来迷雾重重,今天宝鉴就来揭秘其中一些细思极恐之事。

第一,金钏儿之死。

王夫人的贴身丫鬟金钏儿在王夫人熟睡的时候,和宝玉调情,却被王夫人看见,将其怒赶贾府。

之后金钏儿觉得自己的未来前程尽毁,跳井而亡。

事发之后,贾宝玉回到怡红院,丫鬟晴雯不慎弄坏了宝玉的扇坠,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冲突。

宝玉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回头为了哄晴雯,就出现了整本书中经典非常的一幕“晴雯撕扇”撕扇子中的晴雯娇态尽显,妍美至极,宝玉在一旁叫好,两人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这个时候宝玉不知道的是,因他而死的金钏儿却已经在冰冷的水里泡了一天一夜了!晴雯的生机和金钏儿的死态一对比,不得不让人心惊胆颤。

晴雯撕扇子的时候怡红院的另外一个丫鬟碧痕来了,两人又嬉闹了一会,晴雯对宝玉说:“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

我们也不好进去的。

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这就引发了另外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第二:什么是“怡红细事”?薛蟠请贾宝玉吃饭,妓女云儿问蒋玉菡袭人如何是宝贝,当时脂评“云儿知怡红细事,可见玉兄平日留心处”。

宝玉给麝月梳头,晴雯进来一看说:交杯盏还没吃上呢,就先上头了。

这里的脂批是:虽谑语,亦少露怡红细事。

这里又出现了怡红细事,那么究竟指的什么?晴雯死前,宝玉前去看望,晴雯说:“只是一件,我死了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大不服。

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晴雯之死是因为有人告密说她狐狸精勾引贾宝玉,王夫人为了“清君侧”将晴雯、芳官一干人赶出怡红院,晴雯孤苦无依又落下重病,临死前才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贾宝玉和怡红院其他的一些丫鬟都有过非正常男女关系,唯独和最风流灵巧的晴雯没有,这就是曹公厉害之处了,晴雯虽艳但清白无辜,性格刚烈,其他看似老实可靠的人偏存歪心邪意,还告了晴雯一状将她害死。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

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最新版)目录1.红楼梦的诡异之处概述2.元妃省亲的时间3.袭人被卖身4.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殊身份5.惜春的年龄谜团6.大观园的幽灵传说7.贾宝玉的离奇经历8.秦可卿的死亡之谜9.贾府的衰败与元春的省亲10.红楼梦与鬼故事的联系正文《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和深度广度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在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却存在着许多诡异和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红楼梦的十大诡异之处。

首先,元妃省亲的时间非常诡异。

在原文中,元妃省亲是在晚上七点左右离开皇宫,然后在凌晨两点多离开贾府。

这个时间段在古代应该是大家睡觉的时候,也被认为是鬼出没的时间。

其次,袭人被卖身的情节也让人感到诡异。

作为京城户口的袭人,居然被家中签下卖身契,而卖女儿的钱用来救活一家人。

这种卖身契在古代是常见的,但在太平盛世时期,卖女儿的钱很难维持一家的生活。

第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殊身份也是一个诡异的细节。

林黛玉的前世是仙山上的一株绛珠仙草,而薛宝钗则被认为是一个鬼。

这种神秘的身份为两个人物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四,惜春的年龄也是一个谜团。

作为贾府的四位小姐中最小的一个,惜春的年龄在同一辈中是最小的。

然而,具体的年龄却从未在文中明确提及。

第五,大观园的幽灵传说也是一个诡异的细节。

在大观园中,据说有幽灵出没,这种传说为大观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六,贾宝玉的离奇经历也让人感到诡异。

在文中,贾宝玉曾经有过许多离奇的经历,例如他在梦中曾经进入过一个神秘的世界。

第七,秦可卿的死亡之谜也是一个诡异的细节。

在文中,秦可卿的死亡被描述得非常神秘,令人感到疑惑。

第八,贾府的衰败与元春的省亲之间存在着诡异的联系。

在元春省亲之后,贾府开始衰败,这种联系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最后,红楼梦与鬼故事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情节和描写都与鬼故事非常相似,例如元妃省亲的时间、大观园的幽灵传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一首回开篇之反语;二“瑛”为何物?三“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四伶人琪官蒋玉菡之争——忠顺王;五“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孙绍祖;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探春;七“粉红信笺绿玉斗”——妙玉;八赵姨娘的心机;九“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十焦大醉骂。

一《红楼梦》以神话开篇。

首回中空空道人阅过《石头记》后,对其的评价为“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观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看过前七十八回后再回想这句话,很明显能够看出这句话是反语。

若说“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那么如何解释后文中种种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无情地鞭挞与嘲讽,又如何解释后文中不断提到的“末世”“衰世”等词语?至于“君仁臣良父慈子孝”更是莫大的讽刺。

君若仁如何能听信谗言查抄贾府?臣若良如何能有人公报私仇诬陷中伤?父若慈如何能险些将自己的儿子活活打死?子若孝如何能有长子于中秋和家团圆之时出言讥刺母亲偏心?什么“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际上是断情绝义,不堪与之多为伍一时一日。

开篇写下如此违背主旨的语句,唯一所愿的只是能够使《红楼梦》得以流传于后世,而不为妄人所毁。

曹雪芹先生著书之时社会大环境的恶劣可见一斑。

为著书必须做出牺牲。

牺牲的可能是精力,快乐,甚至是原则乃至于生命。

这是一切作家与一切试图成为作家的人们的必由之路。

二一直在争论宝玉与神瑛的关系,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瑛”到底指的是什么。

“瑛”的意思是有玉的光彩的似玉的石头。

这也就是说,“瑛”既不是玉也不是石,是处于玉与石之间的过渡体。

“瑛”似玉有玉的光彩,所以宝玉有如玉般美好高贵的品德;同时“瑛”的本质是石,所以宝玉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贵族公子的顽劣作风。

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宝玉的前身是石而非玉,这也就是“贾宝玉”三字的含义。

不过虽然宝玉只是石头,但也强于世间万人。

宝玉的前身顽石是在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因“材料剩余”而遭到丢弃的。

虽然遭到了丢弃,但终究是补天的材料。

所谓的“无材补天”,这个“材”指的应该是机会而不是才能,即顽石是“没有机会补天”而不是“没有才能补天”。

之所以引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实际上是指现实社会弊病百出。

有能力补天的顽石(即现实中的宝玉)被女娲(现实中的正统)轻视而不得利用,用以补天的又都是些没有多大作用的材料(例如贾雨村之流)。

这就难怪作者在十三回“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之后赞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顽石无材补天这个神话,一方面点出了作者对宝玉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末世”的根源——“亲小人远贤臣”。

三平儿在《红楼梦》中堪称第一贤惠之人。

她出言一向谨慎,几乎不曾出过什么恶语。

一个例外发生在第四十八回。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雨村的,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这句话的诱因是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贾雨村诬陷其“拖欠官银”,将这二十把古扇强行抢来送给了贾赦,贾琏因替石呆子出头而被贾赦所打。

十五回前(第三十三回),宝玉因琪官蒋玉菡一事被贾政痛打,而这件事恰恰发生在贾政见过贾雨村之后。

这样看来,贾雨村向贾政告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那么贾雨村的消息又从何而来呢?从后文来看,消息应该来源于薛蟠。

薛蟠与贾雨村从第四回开始就算有了交情,所以宝玉与蒋玉菡交往一事应该是由薛蟠传给贾雨村,再由贾雨村传给贾政与忠顺王。

其原因在于薛蟠没有向忠顺王进言的资格,这样一来既有足够高的地位又了解这一事件的人,就只剩下贾雨村一人。

其后便有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要人,贾政痛打宝玉这一情节。

由此可见贾雨村其人品行之低劣。

其实有关贾雨村其人的品行,作者在前文中早有介绍。

第二回中写道:“(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由此可以总结出贾雨村的作风可谓“欺上压下”,这直接导致了他的丢官罢职。

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为林黛玉当家庭教师的美差。

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换言之就是贾政的妹妹和妹夫的女儿。

贾雨村安能放过如此机会?他借送黛玉回府之机顺理成章地拜见了贾政,又与贾府攀上了亲。

任金陵应天府尹(由贾政“轻轻”举荐)期间又袒护薛蟠,之后向王子腾发书邀功,由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直至做到兵部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这就为他日后陷害贾府奠定了坚定的地位基础。

由他将宝玉与蒋玉菡交往一事分别传递给贾政与忠顺王这件事情来看,贾雨村的心机还是相当深的。

一方面讨好了忠顺王,另一方面也使贾政挑不出自己的不是来。

毕竟错是自己的儿子犯的,与贾雨村何干?在局势尚不明朗,双方势力难分伯仲之时尽量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待到日后局势趋于明朗之时,双方势力已经出现差距的时候再见风使舵投靠强势一方,贾雨村的生存哲学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为了确保无虞,在投靠强势一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落井下石来彻底摧毁弱势一方。

由此可见贾雨村非但不会救贾府于日后的危难之中,反而很有可能进一步将贾府推入万劫不复之地,尽管他发迹的起点就在贾府。

贾政在贾雨村这个问题上犯了同当时的统治者当权派同样的错误——不辨忠奸。

四忠顺王这派势力在《红楼梦》中出现得相对比较突然。

几乎是二十八回宝玉刚一结识蒋玉菡,就出现了三十三回贾政迫于忠顺王府的压力而将宝玉打得半死。

忠顺王这派势力不可低估,这从三十三回的伶人琪官蒋玉菡之争就可以看出。

伶人(戏子)在封建社会中属于“贱民”,“贱民”和“平民”是不能通婚的,所以后文中袭人与蒋玉菡的结合只能成为袭人“下嫁”蒋玉菡。

就是为了这样一个“贱民”,忠顺王府派出长史官直接会见贾政。

不过忠顺王还是对贾府的势力有所忌惮,所以抬出了“御赐”这块牌子。

先不论这“御赐”是真实还是伪造,单看忠顺王府长史官对贾政所说的一番话,便有许多意味在其中。

首先抬出“御赐”这块牌子。

这既显示了我忠顺王府地位之重,连戏子都是“御赐”的,同时也以此压制了贾政的气势,起到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接下来这位长史官抛出了最为精彩的一段话,这直接导致了宝玉被贾政痛打。

“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乃奉旨所赐,不便转赠令郎。

若令郎十分爱慕,老大人竟密题一本请旨,岂不两便?”先前自抬身价,此时又自降身价。

这段话实际上是讽刺宝玉蛮横无理,连忠顺王也不放在眼里。

贾政是读书人,自然知道“高处不胜寒”与“伴君如伴虎”这两句话的意思。

任凭贾政再道学,也不会没有仇家;有仇家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让仇家抓住把柄。

一旦被仇家抓住把柄上告给皇上,莫说丢官罢职,充军杀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现在把柄落在落在忠顺王手中,惹麻烦的又是自己的儿子,此时除了牺牲自己的儿子向忠顺王赔罪以外别无选择。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贾政要把宝玉打得半死了。

贾府与忠顺王府之间并没有多大关系,这在三十三回中也提到了。

那么两派的矛盾又在哪里呢?贾府外部有两大靠山,一是元春的皇亲身份,二是北静王府一派势力。

北静王忠顺王两派一向不睦,追随北静王府的贾府由此成为忠顺王府的隐形敌人。

日后贾府的败落,一方面源自元春的获罪(卷入政治斗争),另一方面来自北静王府的失势。

换言之,即贾府外部的两座靠山全部倒台。

五“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时根由。

”“当日”是哪一日,“根由”又是什么缘由?七十九回迎春似乎无端地嫁与了孙绍祖,之后便是受尽折磨而死。

既然说“不念当日根由”的孙绍祖是“无情兽”,那么也就是说这“当日根由”是贾府对孙绍祖(或其先人)的“有情”之举,其后孙绍祖忘恩负义,做出不利于贾府甚至是使贾府破败的事情,这样才能解释什么叫做“无情兽”。

但是仅凭孙绍祖一人的力量扳得倒贾府的两座靠山吗?显然不能。

那么,孙绍祖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去联合其他势力共同行动。

联系前文,不难看出孙绍祖的盟友至少有两人,即贾雨村与忠顺王。

至此,“后三十回”中陷害贾府的三大主要势力——贾雨村,忠顺王,孙绍祖全部浮出了水面。

再看一下联盟内部存在的问题。

这三人不可能结为永久的利益同盟,因为三人的地位相差过于悬殊。

贾府垮台后唯一直接得利的只有忠顺王,而贾雨村和孙绍祖往大里说是忠顺王的左膀右臂,往小里说就是忠顺王借以扳倒贾府的工具。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这句话清楚地点明了贾雨村的后来。

既然贾雨村是这种下场,那么孙绍祖的下场就不言而喻了。

六第五回中写探春的仙曲是《分骨肉》,其中的最后一句为“各自保平安”。

按照续书来理解,探春是因嫁与外省夫婿才离开贾府,那么这句词除了表示探春对家人的关切之外没有别的意思。

如果原著的结局真是这个样子,那么探春就不应是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人,因为她的归宿原比宝钗妙玉等人好得多。

应该看到,对于《分骨肉》及其他仙曲的理解应从整体着眼,而不是断章取义。

“各自保平安”的前一句是“从今分两地”,这两句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理解为因果关系,即是因为“从今分两地”,所以“各自保平安”;如果理解为条件关系,即是只有“从今分两地”,才能“各自保平安”。

如果按照后一种解释,探春的远嫁就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了。

探春的远嫁应该发生在贾府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且很有可能出于保全贾府的目的而嫁与外族。

探春的远嫁应是政治联姻,她不过是充当了朝廷政治行动的一枚棋子,性质类似于昭君出塞。

七妙玉与宝玉的关系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比较吸引人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从第五十五回“访妙玉乞红梅“来看,众人皆不愿接触妙玉,只有宝玉“乐为”,这更突出了两人的密切关系。

四十一回中宝黛钗三人到栊翠庵中品茶。

黛钗二人所用的茶具皆是妙玉珍藏的宝起,而宝玉所用的只是日常器物(这里的‘日常’只是为了对比于前文的‘珍藏’,并非说此物不珍贵)。

但就是这件日常器物,却足以显出两人的密切关系。

因为宝玉所用的正是妙玉平日所用的绿玉斗。

就在同一回中,妙玉对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表现出的是不屑,以及“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给他(她)”等言语,正与她对宝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十三回宝玉庆生辰,妙玉特使人送来粉红信笺,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按照后文的解释,“槛外人”是妙玉自比超脱尘俗之意。

但是试想一个超脱尘俗的“槛外人”如何会给一个尘俗之中的“槛内人”庆祝生辰?这不是对“槛外人”莫大的讽刺吗?八赵姨娘可以称得上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几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之一。

为了暗害宝玉与凤姐她没少费心机。

二十五回中她买通马道婆用“魇魔法”暗害两人的行动就是其中相对比较成功的一次。

从中除了能看出赵姨娘的蛇蝎心肠外,还能看出赵姨娘的心机到底如何。

宝玉病中说出:“从今以后,我再不在你家了!快收拾,打发我去罢。

”贾母正在悲痛欲绝之时,赵姨娘居然说出几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