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对 DKD 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脏病的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诊治要点。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有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诊断 DKD 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尿蛋白水平、肾功能以及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指标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UACR 升高(≥30mg/g)是诊断 DKD 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需要在 3-6 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尿蛋白增加的原因。
同时,eGFR 持续低于 60ml/min/173m²也提示可能存在 DKD。
此外,肾脏病理检查对于明确 DKD 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为有创性检查,通常在临床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时进行。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遗传因素以及糖尿病病程等。
其中,长期高血糖是导致 DKD 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血糖波动过大也会加重肾脏损伤。
高血压不仅是 DKD 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促进 DKD 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血压可以显著延缓 DKD 的进展。
高血脂会导致肾脏内脂质沉积,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
肥胖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肾脏功能,如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引发胰岛素抵抗等。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增加 DKD 的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在 DKD 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作用,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 DKD。
三、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早期筛查对于 DKD 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验案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验案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国家的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南征教授凭借着其卓越的医学专长和治疗经验,在治疗消渴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我们将以一位病患的亲身经历为例,来介绍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验案。
2018年初春,一位54岁的糖尿病患者小杜(化名)来到南征教授的门诊部求诊。
小杜的肾功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尿蛋白含量呈现明显增高,使得她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迅猛。
小杜还出现了体重下降、食欲不振、乏力、贫血等一系列消渴肾病的典型症状。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小杜最近一次检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已跌至小于30ml/min/1.73m2,需要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小杜的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南征教授首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他认为小杜的糖尿病肾病已经到了不可纠正的地步,但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疗空间。
南征教授采用了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养阴益肾为主要治疗思路的综合调理方案,针对小杜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南征教授针对小杜的消渴肾病病情,采用了糖尿病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特效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南征教授还对小杜的高血压和贫血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其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他还针对小杜的肾小球滤过率低和尿蛋白含量增高的病情,对她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了指导和调整,并进行了中药治疗和草药熏蒸。
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杜的病情稳步得到了好转。
她的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贫血症状得到了缓解,肾功能也有所好转。
小杜的体重也逐渐回到了正常水平,精神状态和食欲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小杜的成功治疗,不仅使得她本人重获健康,更让南征教授的治疗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肯定和赞赏,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该共识近日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主要内容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 DN表示,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 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 DKD取代 DN。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 NKF 达成共识,认为 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1·1.73 m2 或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 K-W(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
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 ACR。
个体间 UAE 的差异系数接近 40%,与之相比 ACR 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
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
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一、诊断1.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2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
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有一项可诊断。
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粘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消渴病肾病临床常见证候:早中期: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晚期: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2.西医疾病诊断标准消渴病肾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可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美国肾脏病协会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糖尿病肾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诊疗1糖尿病肾病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NationalKidneyFoundation)发表的枟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建议枠(下称“指南”)指出,既往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这一专业术语应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所替代。
DKD是指临床考虑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如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则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glomerulopa-thy),但是在内分泌界的指南中并没有对DKD这个名词特别重视,中文名称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1型糖尿病肾损害改变进行分期。
1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改变首先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然后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再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最后出现肾衰竭。
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对应出现的临床指标分别是正常蛋白尿,持续出现的尿微量蛋白(30~300μg/d),继而持续大量蛋白尿(>300μd/d或尿蛋白>0畅5g),最后血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尿毒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正式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及分期。
经过多次修改和确认,CKD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伤(CRI)等名称,成为对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疾病(病程>3个月)的统称。
指南推荐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和分级参照CKD分级(表1),根据患者的CKD分期制订定期监测的项目和治疗的计划。
表1临床常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及建议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GFR(ml/min)分期描述KDOQI分期GFR[ml/(min·1r .73m2)]分期描述临床建议≥90S 正常治疗合并症;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疾患危险因素50~80代偿期60~89肾功能轻度下降估计疾病是否会进展和进展速度25~50失代偿期30~59肾功能中度下降评价和治疗并发症10~25肾衰竭期15~29肾功能重度下降准备肾脏替代治疗10尿毒症期15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注:KDOQI: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DOI:10.3760/cma.j.issn.1008- 1372.2014.02.005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作者简介:裴剑浩,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一病区主任,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代谢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的圣文森医学研究所和悉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皇家爱尔弗雷德王子医院访问学习在糖尿病指南中,无论美国还是我国的有关糖尿病肾病指南章节中并没有将CKD分期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分期,可能还是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考虑由血糖引起的肾病,其主要表现是以先出现微量蛋白尿后出现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过程,这在1型糖尿病中表现非常典型,但是在2型糖尿病就相对复杂,因为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对肾脏有很大影响的混杂因素,因此可能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TO编码:E11.221+N083)(二)诊断依据.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1.疾病分期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虚血瘀证;神疲乏力,四肢困倦,气短声低,五心烦热,心烦失眠,肌肤甲错,尿频量多,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
阳气虚血瘀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阳萎早泄,肌肤甲错、大便滤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水滑,脉沉细无力。
阴阳俱虚血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夜尿频多,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 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T0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1.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发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有效肾脏病学》确信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病症,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O;2(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肚血糖正常);(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5)贫血显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6)不伴高尿酸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样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惨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
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
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一、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进行。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
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有一项可诊断。
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粘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消渴病肾病临床常见证候:
早中期:
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晚期:
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消渴病肾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可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和美国肾脏病协会年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尿白蛋白排泄率():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介于~μ(~),且可排除其他引起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
()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连续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可以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脏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肾盂肾炎、原发和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病肾脏损害、心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消渴病肾病分期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即现代医学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相当于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现代医学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功能
正常者,相当于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现代医学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相当于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或中成药
.基本证候
()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血,滋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左归丸、黄连温胆汤、升降散加减。
生黄芪~,当归~g,沙参~g,麦冬~g,生地~g,鬼箭羽~g,丹参~g,葛根~g,土茯苓~g,黄连~g,陈皮~g,竹茹~g,姜半夏~g,枳壳~g,生大黄~g。
每日剂,水煎服。
或作颗粒剂,分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人工虫草制剂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大黄制剂如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温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补血汤、香砂六君子汤、大黄附子汤加减。
炙黄芪~g,当归~g,太子参~g,苍术~g,白术~g,山药~g,莲子~g,芡实~g,金樱子~g,木香~g,砂仁~g(后下),陈皮~g,姜半夏~g,姜黄~g,川芎~g,炒薏苡仁~g,茯苓~g,土茯苓~g,熟大黄~g。
每日剂,水煎服。
或作颗粒剂,分次温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