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
【高分子热解产物识别参考】热分解产物分析

高分子聚合物热解产物识别参考高分子聚合物加热温度产生的化学物质识别检测运用聚氯乙烯(PVC)100℃氯化氢(0.01%)氯化氢不检测(1)文献显示PVC热解过程可能产生对应化学因素,但在作业场所可能是ppb级别,甚至更低,识别及检测意义不大;(2)PVC不建议识别氯乙烯,流行病学未发现导致肝血管肉瘤及苯中毒案例,NIOSH、OSHA、HSE未关注氯乙烯危害。
160-170℃氯化氢(33.65%)氯化氢氯化氢241-342℃氯化氢(96.3%)、苯(2.7%)、甲苯(0.1%)识别氯化氢、苯、甲苯氯化氢400℃以上氯化氢(3.2%)、苯(16.6%)、甲苯(9.4%)、二甲苯(4.5%)、二氯乙烷(4%)、光气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光气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其他可能产生碳氢化合物、苯、乙烷、丙酮、氯化氢、萘、氯化钾本环氧二聚体,甚至是醛类。
————聚乙烯树脂(PE)15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基化合物(甲醛、乙醛)、有机酸、酯、不饱和烃(乙烷、丙烷、丁烯、丁烷、乙烯、己烯等)、过氧化物等,聚合物保持率为95%以上。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乙醛等甲醛、乙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不进行检测也可)聚乙烯在150℃左右的热解成分在作业场所可能是ppb级别,识别与检测意义不大。
210-250℃甲醛、不饱和烃、有机酸、有机氯化物、一氧化碳甲醛、一氧化碳甲醛、一氧化碳热解温度是变化的,识别也是灵活运行,不是一成不变的。
405-475℃丁烯(24.6%)、正-丁烷(19.1%)、丙烷(14.8%)、乙烷(12.4%)、丙烯、乙烯、戊烯等不饱和烃(识别意义不大)检测意义不大500-1200℃聚合物94%分解到41.3%,大量乙烯产生乙烯乙烯(前苏联)热切削、封闭聚乙烯管甲醛、丙烯醛甲醛、丙烯醛甲醛、丙烯醛聚丙烯(PP)210-220℃有机酸、酯、不饱和烃、过氧化物、乙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乙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80-410℃(真空)戊烯(19.7)、丁烯(16.8%)、丁烷(12.8%)、戊烷(11.2%)、己烯(11.0%)、己烷(7.0%)、苯(3.0%)等不饱和烃(识别意义不大)不饱和烃(识别意义不大)410-1200℃79.2%聚合物降到31.7%,产生大量烯烃,不饱和烃。
化学品资料MDI

化学品资料物质名称:MDI 4,4`-甲撑二苯基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化学结构:CH2(C6H4NCO)2规格量:101-68-8分子量:250.26g/mol熔点:42~44℃沸点: 200℃@5㎜Hg蒸汽压:8×10-6hPa @ 20℃闪点:212℃密度:1.180g/cm3MAK含量:0.005ppm(ml/m3)安全数据表:1.物质/制备参数和公司/企业指标:产品指标目录号:820797产品名:二苯甲基二异氰酸酯(二,三异氰酸酯混合物)制造商/供应商参数公司:电话 ++49(0)8120/802-0地方要求:公认的安全数据信息已由你方政府通过紧急电话号码:在你国内联系地方的MERCK要求2.组分的组成/信息:同类物质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规格号:101-68-8 EC-索引号:615-005-00-9分子量:250.26 EC号:202-966-0分子式:C5H10N2O23.毒害信息:吸入有害;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吸入和皮肤接触可引起过敏4.急救措施:吸入后:新鲜空气皮肤接触后:用大量水冲洗,脱去脏衣服眼睛接触后:睁大眼睛,用大量水冲洗吞服后:吞服者喝大量水,呕吐,去看医生5.消防措施:合适的消防措施:CO2,干粉不适宜的消防介质:水,泡沫特殊防护:燃烧时可能产生有毒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蒸气比空气重,着火时可能生成NO。
灭火的特殊防护装置,没有保护呼吸的措施时,不要呆在危险的地方。
6.意外泄漏应采取的措施:人员保护措施:不要吸入蒸气/悬浮微粒,确保向封闭房间内供应新鲜空气。
环保措施:不许进入排水系统。
清洗/吸收步骤:采用液体吸收剂(如chemizorb)。
进一步处理。
清洗影响区域。
7.处理和储存:处理:保持车间干燥。
不许产品接触水。
注意防火防爆。
加热太快时有燃烧的危险。
储存:在15℃-25℃之间,密闭,没有其它要求。
8.泄漏控制/人员保护:具体控制参数:德国MAK(车间最大含量)4-4`甲撑二苯二异氰酸酯:0.05mg/m3,敏化危险EC值/猫:4-4`甲撑二苯二异氰酸酯:敏化危险人员保护设施:呼吸系统保护:当产生蒸气/悬浮微粒时要求眼睛保护:要求手保护:要求根据所处理的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数量为工作场所具体选择防护衣。
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安全技术说明书101-68-8(msds)

危险特性:
遇明火、咼热可燃。受热或遇水、酸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丙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Hale Waihona Puke 无资料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
(mg/m3):
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
(mg/m3):
0.5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美国TLV-TWA:0.055mg/m3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无资料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其它理化性质:
无资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介绍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介绍TDI 中文名称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是带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结晶温度为14 ℃,沸点为251℃。
作为商品的主要产品是2,4及2,6-甲苯二异氰酸酯,东南电化正在建设的TDI装置生产的产品是2,4及2,6-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构比例为80/2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CH3NCO NCOCH3NCO OCN2,4 TDI 2,6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造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
一般聚氨酯系由一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制得。
根据所用原料官能团数的不同,可以制成线性结构或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利用这种性质,聚氨酯类聚合物可以分别制成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等。
近二、三十年来,聚氨酯在这几方面的应用都发展很快,特别是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涂料发展更加迅速,甲苯二异氰酸酯作为聚氨酯系列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塑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此比重小,比强度高。
根据所用的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几种。
若按所有的多元醇品种分类又可以分为聚酯型、聚醚型和蓖麻油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若按其发泡方法分类又有块状、模塑和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类型。
生产弹性体:所谓聚氨酯弹性体或称之为聚氨酯橡胶是指在分子主链上含有较多的氨基甲酸酯基团的一类弹性聚合物。
它们通常是由多异氰酸酯和低聚物多元酯以及多元醇和芳香族二胺等来制备。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低聚物多元醇等生产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坚韧、耐磨、抗撕裂强度高、耐蚀等特性,使它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于实心轮胎、密封件、垫片、输送带、滚筒、电器元件灌封、涂层等方面。
生产涂料:甲苯二异氰酸酯与醇酸反应可制得各种聚氨酯油漆。
这些油漆对大多数类型的表面具有极好地粘着力,生成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低渗透压,抗老化和良好的电性能。
mdi合成反应方程式

mdi合成反应方程式1. 简介MDI,即二苯甲酰二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
它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合成、涂料、弹性体、胶粘剂等领域。
MDI的合成反应方程式是指将苯胺和甲醛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合成MDI的化学反应方程。
2. MDI的合成过程MDI的合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苯胺与甲醛的缩合、缩合产物的重排、重排产物的氧化和异氰酸酯化反应。
2.1 苯胺与甲醛的缩合苯胺与甲醛的缩合是MDI合成的第一步。
在碱性条件下,苯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苯胺甲醛缩合物。
缩合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 C6H5NH2 + HCHO -> HOCH2C6H4NHC6H4CH2OH2.2 缩合产物的重排缩合产物经过重排反应,生成二苯甲酮醇。
这一步是MDI合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重排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HOCH2C6H4NHC6H4CH2OH -> OC6H4NHC6H4CH2OH + C6H5CHO2.3 重排产物的氧化重排产物进一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苯甲酮。
氧化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OC6H4NHC6H4CH2OH + [O] -> OC6H4NHC6H4CHO + H2O2.4 异氰酸酯化反应最后一步是将二苯甲酮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MDI。
这是MDI合成的最关键的一步。
异氰酸酯化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OC6H4NHC6H4CHO + 2 PhNCO -> OC6H4N=C=O + 2 C6H5NHCO3. 总结以上就是MDI合成反应方程式的详细介绍。
MDI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学品,它的合成过程经过苯胺与甲醛的缩合、缩合产物的重排、重排产物的氧化和异氰酸酯化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是MDI合成的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到高纯度的MDI。
掌握MDI的合成反应方程式有助于我们理解MDI的合成过程,进一步应用于相关的工业生产中。
注:本文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仅供参考,具体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时需要参考实际的实验室合成条件。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艺调研

CO+Cl2COCl2
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是椰壳碳和煤基碳。合成时原料一氧化碳和氯气都要求精制,尤其要脱除水分、氢和烃,因为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水还会引起光气分解,也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次氯酸会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影响生产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氯气和光气的外泄。目前在光气合成上常常不设置缓冲设备,而是直接根据下游的生产速率连续合成光气进行反应。
MTD和光气合成TDI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以2,4甲苯二胺为例)
上述的是综合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际上的反应要复杂的多,光气化反应会有以下反应发生:
MTD+COCl2胺基甲酰氯+2HCl(1)
胺基甲酰氯TDI+2HCl(2)
MTD+2HCl 胺的盐酸盐(3)
胺基甲酰氯+MTD脲+ HCl(4)
TDI+MTD脲(5)
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主要分三步:
第1步:碳酸二甲酯的合成,现常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用氯化亚铜与甲醇和氧气反应生成甲基氯化铜,再用一氧化碳进行还原生成碳酸二甲酯并再生氯化亚铜,该反应无副产物,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反应;
第2步:胺的甲氧羰基化;
第3步:氨基甲酸酯热解;
反应方程式如下:
2CH3O+CO+1/2O2CH3OCOOCH3
分离三种混合物分别得到较纯的硝基甲苯。然后用60%硝酸和30%硫酸所组成的混酸,温度为60~65℃,硝化邻位硝基甲苯,得到65 : 35的2,4 -DNT和2,6 - DNT的混合物。若硝化对位硝基苯,得到100 % 2,4–DNT。
MDI简介

二苯基甲烷而异氰酸酯(MDI)简介1、MDI分子式二苯基甲烷而异氰酸酯一般有4,4’-MDI,2,4’-MDI,2,2’-MDI三种异构体,以4,4’-MDI为主。
4,4’-二苯基甲烷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而异氰酸酯2、MDI光气法合成原理先使苯胺与甲醛在酸介质中缩合生成以二胺为主的多胺混合体系,然后通过光气化反应,相应得到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主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混合液,他们通过分离,分别得到不同异构体MDI和不同聚合度的聚合MDI。
图1MDI合成原理生产过程中MDI稳定剂有以下几种:亚磷酸三苯酯(TP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磷酸三乙酯(TEP),2,6-二叔丁基对苯酚(BHT)。
3、MDI物性常温下4,4’-MDI是白色或者浅黄色固体,熔点为38-43℃,熔化后为无色至微黄色液体。
MDI可溶于丙酮、四氯化碳、苯、氯苯、硝基苯、二氧六环等。
MDI在230℃以上蒸馏易分解、变质。
MDI在储存过程中缓慢形成不熔化的二聚体。
4,4’-MDI典型物性表见下表:表14,4’-MDI典型物性2,4’-MDI的熔点范围34-38℃,与4,4’-MDI相比,2,4’-MDI含量高的MDI 产品,反应活性和熔点较低。
一般情况下,在MDI中2,4’-MDI异构体含量大于25%(质量分数)时,在常温下时液态,稍低温度仍会结晶。
4、MDI毒性及防护虽然MDI产品挥发性较低,但MDI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易于水分反应,在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防止其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及溅入眼睛,需穿戴必要的手套及工作服。
5、MDI贮存及熔化注意事项MDI一般需要低温下保存,建议5℃一下贮存,最好0℃一下隔绝空气贮存,尽早使用。
根据Bayer公司Mondur M产品说明书,在20~39℃放置数小时,就可能产生明显的二聚体沉淀。
在5℃贮存也只能有约6个月的时间。
根据Dow 化学公司产品说明书,可在-20℃贮存12个月,在43℃可贮存45天而维持液体状态透明。
非光气法合成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研究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非光气法合成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l)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以“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与苯胺为原料合成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非光气法工艺;提出了苯氨基甲酸甲酯(MPC)的分离工艺。
并对工艺路线进行了讨论。
碳酸二甲酯与苯胺通过酯的胺解反应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氨基氧化羰基化和硝基还原羰基化等非光气相比,除避免了光气法的缺点外,此工艺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原料对环境友好,催化剂便宜易得、催化活性高,副产甲醇用于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易实现零排放,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通过正交实验对此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碳酸二甲酯与苯胺的投料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11日J为4h,醋酸锌与苯胺的摩尔数比为O.008,MPC得率为90.6%(以苯胺计)。
研究了以盐酸为催化剂,MPC与甲醛经缩合生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工艺。
通过正交实验对此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为:MPC与甲醛的投料摩尔比为4:l,反应温度为80。
C,反应时间为4h,盐酸浓度为18%。
MDC的得率为64.2%(以MPC计)。
专业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下载、外文文献检索下载服务 购买地址: 研究了MDC经分鳃制备MDI的工艺。
对四种溶剂和两种催化荆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了制备MDI的工艺为:在正十五烷为溶剂,以五氧化二磷为催化剂,在280℃下反应1h,MDI的得率为68.3%(以MDC计)。
用IR・8400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drx300氢核磁共振仪对制备物质的结构进行测定,经过对谱图的分析,证明了所合成的物质是目标物——MPc、MDC、MDI。
关键词:非光气法,碳酸二甲酯,羰基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中北大学学位论文TheNon-phosgeneApproachtoSynthesizeMDIAbstractThepaperexplorestheapproachestosynthesizemethylenediphenyldiisocyanate(MDI)withdimethylcarbonate,whichisakindof“GreenChemicals’’asasubstituteforphosgene,andanilineItaIso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diphenyl methene-4,4'diisocyanate 英文名称2:MDI 技术说明书编码:2031CAS No.:101-68-8
分子式:C 15H 10N 2O 2
分子量:250.2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较大量吸入,能引起头痛、眼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嗅觉丧失等。
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和弥漫性肺炎。
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致敏作用不明显,也有报道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强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或遇水、酸分解放热, 放出有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 101-68-8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醇类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 (m g /m3):0.5TLVT N:AC G IH 0.051m g /m3TLVW N:未制订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亮黄色固体。
熔点(℃):40-41沸点(℃):190相对密度(水=1): 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8.64饱和蒸气压(kP a ):0.07(25℃))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 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 /V):无资料爆炸下限%(V /V):无资料溶解性:溶于丙酮、苯、煤油等。
主要用途:用作聚氨酯泡沫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的原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醇类、潮湿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L D50:无资料L C50:15ppm,2小时(大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545 U N编号:2489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急性毒性:这部分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