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导论

第一章  国际贸易实务导论

•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6.7万亿元,同比增长 24%。其中,出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5.5万亿元,进口 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1.2万亿元。
•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模式占比情况,跨境电商B2B交 易占比88.7%,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11.3%。
2018/11/15 10
跨境电子商务的特征
4
询盘
合同的磋商
发盘
还盘
接受
2018/11/15 5
出口方:
合同的 履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货
催证 审证 改证
租船 订舱
报验
保险 报关
装船 出口
制单 结汇
2018/11/15 6
三、跨境电商挑战传统外贸
小额外贸
2005
跨境零售
B2C C2C
外贸电商
B2B
2018/11/15 7
2018/11/15 8
2018/11/15 9
多边化
数字化
直接化
高频度
小批量
2018/11/15 11
跨境电商贸易链条
中国生产 商/制造商
中国出口 商
外国进口 商
外国批发 商
传统外贸
外国零售 商
外国消费 者
中国生产商/ 制造商
网商
跨境电商平 台
中国生产商 /制造商
中国生产商/ 制造商
2018/11/15
跨境电商平 台
跨境电商平 台
外国网商 外国消费者
检验 索赔 不可抗力 仲裁
托收
信用证
2018/11/15 3
二、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
• 1、交易前的准备 • 2、交易的磋商 • 3、合同的签订 • 4、交易的实际履行 • 5、交易的善后

国际贸易概论笔记汇总

国际贸易概论笔记汇总

国际贸易概论笔记汇总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的两层范畴: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有形商品(货物商品)的交换,即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广义的国际贸易既包括有形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及各类服务如金融、旅游、运输等的交换。

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用以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扩大。

政治条件:国家实体的出现。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人类社会只有到了奴隶社会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因为国际贸易研究的是商品、服务在不同关税区之间的交换活动,所以与这种交换活动相关的内容都可成为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二)国际贸易理论(三)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四)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涉及到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五)国际贸易的协调机制(六)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与手段三、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方法(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二)遵循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国际贸易学科的学习目的:(一)科学探索: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础等问题,以满足我们对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渴望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有些可以直接表现出来,有些需要借助理论分析及抽象推理去观察、认识贸易的基础和模式。

(二)认识现实经济活动:掌握一种开放经济之分析方法与框架,借以观察、理解、判断我们所处时代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提出或设计增加我们民族、企业以及我们自己在内的大众福利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三)职业准备:为我们从事具体的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为就业创造条件。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

国际贸易原理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方式。

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如FOB、CIF等)。

国际贸易的方式(如出口、进口、转口贸易等)。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实例介绍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互动:学生参与讨论国际贸易的方式和特点。

1.4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个具体的国际贸易案例。

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2.1 课程目标: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

2.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构。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国家的贸易政策案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3.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模型。

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如新贸易理论、全球价值链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模型分析: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和假设。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实际应用。

3.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学生文章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国际贸易实务4.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

4.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如询价、报价、合同签订等)。

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二)对外贸易差额
讨论 长期大量顺差与逆差的结果? 顺差----外汇量增多---本币升值----国际市场本国W价格上升----出口量减少 Eg: $1:¥8 $1:¥4 (2:8) 思考 本币对外贬值对本国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构成)
相关资料:
2000年中国内地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与他们的贸易额达$4085亿,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6%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中,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区、东盟、加、澳、韩等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实现全面增长,累计达到9588.3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83%。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1、贸易额(值)(The Value of Trade) (1)定义:~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值。 (2)计算:各国出口额(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额(值)。各国(地区)统计其出口值时通常采用FOB价计算。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2、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 (1)定义: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贸易值。 (2)公式: 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计算期 ) (计算期 ) (计算期指数/基期指数) 例题:1970年,世界出口额$2800亿,1978年,世界出口额为$11736亿。假定出口价格指数为1970年为100,1978年为265。试分别比较1978年世界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量与1970年世界出口额的增长变化情况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产生、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四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五章: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 关税措施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九章: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 第十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救济措施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国际贸易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国际贸易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术合同,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
2.按货物移动方向区分
国际贸易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是将本国(地区)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 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进口贸易是将外国(地区)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
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商品 所有权不属于丙国,这种商品交换活动对丙国来说,就 是过境贸易。
3.按交易区分
国际贸易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进行买卖货
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经由第三国贸
易商进行贸易的行为。
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或货物供给国
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 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8.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NP或GDP多少比重 为标志的。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原因 • 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 GDP的规模及构成的限制
• 汇率的变动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区分 6.按经济发展水平区分 7.按贸易政策区分 8.按参加国的多少区分 9.按贸易方式区分
4. 按运输方式区分
国际贸易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及多式联
运式。 海运贸易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是 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陆运贸易是指通过陆上各种交通工具(火车与汽车等)运
输商品的行为,它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连的国家
之间。
空运贸易是指通过航空器具运送货物的行为,适合鲜活食 品、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二异同:相同点:贸易的客体相同;货物与服务。

不同点:贸易的主体不同;本国人,外国人。

一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与出口两部分组成,又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与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人民常用“世界贸易”来代替国际贸易。

严格讲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并非同一概念。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1)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品和香料等)贸易地区:腓尼基(现在黎巴嫩境内),埃及,罗马,印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少量的麻纺织品)贸易地区:封建社会早期:地中海东部,阿拉伯地区;公元11世纪以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鹿特丹等成为当时西方贸易中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一、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定义1.定义(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对外贸易: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2.国际交换是国际贸易学的核心3. 注:(1)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标准是,看商品交换是否在两个经济上(而不是主权上)完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的居民(而不是公民)中进行。

(2)单独关税地区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主体。

(3)对外贸易在某些岛国被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4)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南北贸易南南贸易)二、对外贸易的产生1.产生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1.发展历史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2.驱动力量技术变革(生产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金融交易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3.注:1、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2、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国家3、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5、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6、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8、世界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9、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10、出现国际物流“革命”11、中国贸易地位崛起四、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相同点: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活动;交易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对外贸易难度大,比国内贸易复杂;国际贸易风险大。

五、对外贸易分类1.按交易内容:国际货物贸易:用数字区分的10大类世界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无形贸易,包括12个部门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如许可贸易、工业产权等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必须是外销货物(旅客自带不算)进口贸易:必须是内销货物过境贸易:通过第三国国境运送,但货物所有权不属于第三国居民复出口与复进口: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称为复出口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称为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表明该国的货物在整体贸易中处于优势3.按运输方式区分海运贸易: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陆运贸易: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连的国家之间空运贸易:鲜活食物、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样品传递和数量不多的个人购买管道贸易4.按交易对象区分直接贸易(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属于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六、国际贸易专业术语1.总贸易体系:以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1.1.1 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又称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进出口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输出入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也是各国(或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趋势。

➢世界贸易(World Trade)泛指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

应用案例1-1 明确标准,正确判断贸易的“国际性”【案情简介】德国A公司在中国北京设立了一个分公司B,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分公司C。

中国D公司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工合同,合同规定:D从A购买机器设备,从C购买原材料并加工为成品,由B负责将D加工后的成品回购,再转卖给A,最后由A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特别提示:判断“国际性”的标准包括营业地标准、国籍标准等。

其中,常用的是营业地标准。

中国也采用营业地标准。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视角和范围不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对外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国际贸易=∑各国(地区) 的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商品包括有形的货物和无形的服务和技术,所以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狭义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仅指货物贸易。

1.1.1.2 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值、进出口贸易总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总量。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是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量。

特别提示:1.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不等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国际进口贸易总额=∑各国(地区) 的进口总额(通常以CIF计价)。

国际出口贸易总额=∑各国(地区) 的出口总额(通常以FOB计价)。

2.与对外贸易额不同,如果把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不仅会出现重复计算,而且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

1.1.1.3 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特别提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物价经常变动,各国货币的币值也经常波动,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并不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价格指数除当时的贸易额的方法,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这样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的是量的变化,所以称为贸易1.1.1.4 净出口、净进口、贸易差额•净出口•净进口贸易差额特别提示:•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或贸易黑字•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入超或贸易赤字•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时,则称为贸易平衡•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2004年以来首次贸易逆差1.1.1.5 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简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被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

由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难以直接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因此,人们通常用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N=(P X /P M)·100式中:N——净贸易条件;P X——出口价格指数;P M——进口价格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

其公式为I=(P X /P M)·Q X式中:I——收入贸易条件;P X——出口价格指数;P M——进口价格指数;Q X——出口数量指数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其公式为S=(PX/PM)·ZX式中: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P X——出口价格指数;P M——进口价格指数;Z 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其公式为D=(P X /P M)·(Z X/Z M)·100式中: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P X——出口价格指数;P M——进口价格指数;Z 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Z 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应用案例1-2:贸易条件的启示•A国以1980年为基期,得出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上升10%,出口数量上升20%,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上升3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上升5%。

•那么:N=(95/110)×100=86.36;I=(95/110)×120=103.63;S=(95/110)×130=112.27;D=(95/110)×(130/105)=106.92。

应用案例1-2:贸易条件的启示•结论A国净贸易条件恶化13.64%,收入贸易条件改善3.63%,单因素贸易条件改善12.27%,双因素贸易条件改善6.92%。

•启示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思路包括提高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增加出口量、提高出口商品相对劳动生产率。

特别提示: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改善,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增多;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视为贸易条件恶化,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减少;如果贸易条件指数等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1.1.1.6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以后多用GDP)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X + M) /GDP ·100%出口贸易依存度=X /GDP ·100%进口贸易依存度= M /GDP ·100%应用案例1-2: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启示•1997年的贸易依存度:美国25%,德国47%,荷兰101%,新加坡358%,中国36.2%;2000年的贸易依存度:美国26.2%,德国68.7%,法国54.26%,英国56.4%,中国43.9%,日本20.26%。

•世界各国以GDP规模划分,可粗略分成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两个层次。

一般来说,小国经济的人口、疆域、资源等较少,通常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受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影响,其外贸依存度很高,最为典型的是新加坡,1980年外贸依存度是439%,此后虽有所下降,但2001年仍为324%。

而大国的经济也因其人口资源拥有的多寡而异,如英国、德国、法国等经济规模较大但国内资源有限的发达国家,其外贸依存度也较高,一般为60%左右。

而美国这样的大国,拥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需较大,其贸易依存度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提高而有所上升,但程度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不断提高的•1978年9.8%,1989年24.9%,1997年36.2%,1999年36.4%,2000年43.9%,2002年50.1%,2003年60%,2004年70%。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与货物贸易依存度之间的差距在日益缩小。

•考虑到我国加工贸易比重大、GDP结构差异、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高。

•启示:外贸依存度受一国经济规模、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高低不能一概而论。

1.1.1.7 对外贸易结构与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类商品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可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水平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又称为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的对外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1.1.8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该指标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国、各个国家集团、世界各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

1.1.2 国际贸易的分类➢ 商品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表1-2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较 ➢ 按商品流向: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1.1.2 国际贸易的分类 ➢ 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按贸易国家记录和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作 为划分和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和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按清偿工具:自由结汇贸易 易货贸易按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贸易 垂直贸易按交易手段:单证贸易 无纸贸易1.1.3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1.3.1 国际贸易的产生•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扩大• 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商业的分离,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阶层,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交易活动开始超越国家和地域的界限1.1.3.2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奴隶社会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微不足道,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

2.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贸易比较盛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扩散到整个欧洲,贸易产品主要是封建主的奢侈品。

• 到公元100年前后,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中东的帕提亚帝国、印度的贵霜帝国以及中国的汉王朝分别发展成为各地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

最初的“国际贸易”,更确切地说是“地区间贸易”也在此时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