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
7、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一国或 者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主要反映一国 或世界产业结构状况。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4.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一、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000
2,000
1,00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第五节 国际贸易理论及分析方法综述
1.5.1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建立在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实践 的发生和发展。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资源禀赋不同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雷蒙.弗农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 额之间的差额,反应一国外贸的收支状况。
贸易顺差(盈余)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trade surplus
贸易逆差(赤字)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trade deficit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三、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国际贸易认知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国际贸易认知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国际贸易认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更是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这一章,我们将对国际贸易进行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跨越了国界,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行业。

从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到高科技产品,从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到教育服务,国际贸易的范围极其广泛。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连接了中国和欧洲,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规模的生产和运输方式的改进,国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到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和运输的便利,使得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和复杂。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能够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劳动力充足,有的国家技术先进。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出口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的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有助于拓展市场。

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往往是有限的,而国际贸易能够让企业接触到全球的消费者,扩大销售规模,增加利润。

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再者,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在贸易过程中,各国的企业和人员相互交流合作,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得以传播和借鉴,推动了各国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然而,国际贸易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诸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这不仅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冲突。

汇率波动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竞争力,给贸易双方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国际贸易还存在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差异、质量标准差异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和难度。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提纲word资料56页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提纲word资料56页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掌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其区别①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有时也被称为国外贸易或称为进出口贸易。

某些海岛国家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②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

区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熟悉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二)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律(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四)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五)各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及做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①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②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③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

④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⑤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

⑥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⑦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二异同:相同点:贸易的客体相同;货物与服务。

不同点:贸易的主体不同;本国人,外国人。

一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与出口两部分组成,又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与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人民常用“世界贸易”来代替国际贸易。

严格讲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并非同一概念。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1)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品和香料等)贸易地区:腓尼基(现在黎巴嫩境内),埃及,罗马,印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少量的麻纺织品)贸易地区:封建社会早期:地中海东部,阿拉伯地区;公元11世纪以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鹿特丹等成为当时西方贸易中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第1章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第1章 国际贸易概论
(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第8页) 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15世纪初 世纪初——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 世纪中叶, 世纪初 中, 世纪中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20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 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 Model; 20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O Model; 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保罗.萨缪尔森建立的特殊要素贸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建立的特殊要素贸易模型; 巴格瓦蒂提出的“巴格瓦蒂效应” 巴格瓦蒂提出的“巴格瓦蒂效应”; 保罗.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 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性质来看, 从研究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 论可以分为: 论可以分为: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 之间的关系, 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贸易行为和 政策的前因后果而不去评论其好坏 对错。实证分析是一种技术分析。 对错。实证分析是一种技术分析。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结 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 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评 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 和价值观。 和价值观。
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 ( 对外贸易 ) 属于历史 范畴, 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 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 备以下两条件: 备以下两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2.论述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似之处,但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而国内贸易研究的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而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不涉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

第三,国际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

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涉及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问题、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运费和保险问题、国际贸易规则解释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的影响。

第五,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较国内贸易大。

3•论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进出口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一国的贸易差额应该保持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顺差或过大的逆差。

如果一国顺差过大,或者还需时间较长,那么必然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报复甚至制裁。

顺差的长期存在还会使大量的国内资源通过出口的方式流出,不利于本国资源在国内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

—国长期的逆差对国内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贸易逆差必然会减少一国的国际储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阻碍了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而延缓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简述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这种方法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

5•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一,按照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和方式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如进口、出口、关税等)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国际贸易的基本方式(如直接贸易、间接贸易等)1.3 教学活动引入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和方式,并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定义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术语和概念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分类和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2.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效应2.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如关税、配额等)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效应(如保护主义、自由贸易等)2.3 教学活动引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政策的意义通过举例解释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和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效应,并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基本概念和目的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工具和措施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政策影响和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3.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掌握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数据来源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应用和解释能力3.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如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等)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3.3 教学活动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举例解释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数据来源引导学生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应用和解释能力,并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基本方法和数据来源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应用和解释能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国际贸易实务4.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环节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4.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环节(如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如商业发票、提单等)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4.3 教学活动引入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过程通过举例解释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文件和单证引导学生分析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并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流程和环节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文件和单证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章:国际贸易促进5.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促进的基本概念和手段掌握国际贸易促进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理解国际贸易促进的效果和意义5.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促进的基本概念和手段(如广告、促销等)国际贸易促进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如出口补贴、贸易协定等)国际贸易促进的效果和意义(如提高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5.3 教学活动引入第六章:国际金融与汇率6.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汇率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6.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汇率的定义和种类(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如供求关系、经济指标等)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引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讲解并示例不同类型的汇率制度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汇率风险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汇率定义和作用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汇率变动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国际市场调研的基本技能掌握国际市场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理解国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国际市场调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国际市场分析的主要工具(如SWOT分析、PEST分析等)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7.3 教学活动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国际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讲解并示范不同国际市场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小组讨论,分析具体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学生展示,根据所学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市场调研基本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市场分析工具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市场环境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掌握国际物流的主要环节和方式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国际物流的主要环节(如运输、仓储、清关等)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协调、优化等)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如ERP、GPS等)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引入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并示例不同国际物流方式和环节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物流基本概念和流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物流主要环节和方式的运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国际商事法律与争端解决9.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掌握国际商事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履行理解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方式和机制9.2 教学内容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如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国际商事合同的主要条款(如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方式(如协商、仲裁、诉讼等)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如国际商会、世界贸易组织等)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引入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讲解并分析不同国际商事合同条款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方式和机制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国际商事中避免和解决争端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国际商事法律基本原则和体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商事合同条款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方式和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章:国际企业经营与战略10.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环境和挑战掌握国际企业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学习国际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环境(如市场、政策、文化等)国际企业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如市场定位、产品策略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方式以及基本术语和概念。

第1章 国际贸易学概论

第1章  国际贸易学概论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 • 1486-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 1492-1493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 哥伦布由 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 1497-1498 年西班牙贵族瓦斯哥 · 达· 伽马绕 过非洲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 1519-1522年葡萄牙人斐南多· 麦哲伦第一次 完成了环球航行。
四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trade )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在整个贸易中的比 重. l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 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额 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它反映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 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 政策等因素决定。 l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 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 类商品或某种商品的出口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 贸易总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二、国际贸易发展历史沿革 1. 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特征 从商品结构看,奴隶是最主要的商品,奢侈 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在国 际贸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从地理范围看,在欧洲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 海和黑海的沿岸。我国集中在黄河流域。 从贸易民族看,在奴隶社会,地中海一带的 贸易主要操纵在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希腊 的某些城邦。
2. 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 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