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仪浅究
关于成人的礼仪_个人礼仪_

关于成人的礼仪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都会经历一个成人礼。
成人,我们很多人都是在七月七那天那么成人礼仪,而这里的成人礼潮汕地区的人叫做“出花园”。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成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关于成人的礼仪“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出花园仪式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
当然,现在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
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
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
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
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
“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
中国古代成年礼仪

中国古代成年礼仪
中国古代成年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成年礼仪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们都强调成年男子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标志着他们从此进入社会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古代,成年礼仪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冠礼:冠礼是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成年礼仪之一,通常在男子年过二十岁时举行。
冠礼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标志着男子从此进入成年阶段,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冠礼的具体内容包括戴冠、系带、穿衣等。
2.筮礼:筮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成年礼仪,通常在男子年过十三岁时举行。
筮礼是一种占卜仪式,旨在祈求神灵保佑男子健康成长,并标志着他从此进入成年阶段,可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3.婚礼:婚礼是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成年礼仪之一,通常在女子年过十二岁时举行。
婚礼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标志着女子从此进入成年阶段,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除了以上三种成年礼仪,中国古代还有其他一些成年礼仪,比如筮礼、冠礼、婚礼等。
这些成年礼仪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成年男子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中国,成年礼仪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教育形式。
通过成年礼仪,男子和女子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
同时,成年礼仪也加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
归属感。
成人礼仪培训修养人生成就自我

成人礼仪培训修养人生成就自我礼仪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交往规范,而成人礼仪更是在个人逐渐成长为独立个体后,接触更广阔社交场合时不可或缺的素养。
参加成人礼仪培训,修养自我,能够提升个人社交形象,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一、形象塑造:外在进化内在成人礼仪培训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让人们对自身形象产生重视,从而提升自信心。
外在形象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它可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引子。
良好的形象包括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令人愉悦的言谈举止。
培训课程通常包括形象顾问的指导,打造个人专属的形象品牌,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各种场合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二、社交技巧:提升人际关系的艺术社交技巧是成人礼仪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是展现社交魅力的关键。
培训期间,学员将学会仔细倾听、恰当回应和友善表达等技巧,从而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掌握社交礼仪还有助于提升人际网络,结识更多的朋友和有价值的人脉资源。
三、商务礼仪:成功的关键在商务场合,恰当的商务礼仪举止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人礼仪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商务场景,教授商务会谈礼仪、商务社交礼仪、商务餐桌礼仪等技巧,帮助学员在商务交往中树立专业、自信、礼貌的形象。
懂得商务礼仪,不仅能够处理各种商业关系,还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四、人际交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人礼仪培训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学习成人礼仪,人们能够更好地提升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同事之间的相处模式。
学员在培训中将学到解决纷争、互动共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协调沟通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效率。
五、心灵修炼:修养内涵传递自信成人礼仪培训不仅注重外在形象的提升,更关注内在修养。
心灵修炼是一门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艺术,它能够帮助人们净化心灵,真正做到修养内涵与礼貌共存。
培训课程中通常设置心理辅导环节,引导学员正确处理情绪、积极正向地面对挫折,提高个人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自信心。
成人的礼仪规范

成年人的礼仪规范导语:文明礼仪之风不单只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更是要给成年人立起一条标杆,就带你看看成年人的文明礼仪规范。
八大文明礼仪规范: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职业礼仪是成人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直接影响自我品质的形成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一节服饰礼仪1、岗位人员要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必须根据岗位要求穿着相应的服装,佩带胸卡。
男职工天热时,不能光膀子,也不能敞怀或少系扣。
工服须保持整洁、挺阔。
2、头发应梳理整齐,男职员不可留过耳两指的长发,女职员不可披发,头发过肩应盘起。
3、男职员应剃干净胡须。
4、女职员可化淡妆,切不可浓妆艳抹,佩过多首饰、使用过量香水。
第二节打招呼礼仪1、打招呼时面带微笑、目光平和,行走中遇见领导或顾客应停步或放慢脚步。
2、一般用“您好”、“欢迎光临”等招呼语言,不要用“来了?”、“干啥?”等用语。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成年礼及其文化意义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成年礼及其文化意义成年礼是为受礼者正式长大成人而举行的一项“标志性”的礼仪活动。
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礼仪的开始,在人生礼仪的研究发展史上一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有关成年礼的研究活动日渐活跃,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中国各民族成年礼举行过程情况进行剖析,梳理异同,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着眼于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成年礼仪式,根据受礼者的显著变化特点进行分类,试图通过具体的举行过程,挖掘其仪式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视角,对各民族成年礼进行比较,得出文化相同性体现在两方面:1,仪式的象征功能:仪式比语言更具生动性、深刻性、警示性和启发性。
在仪式的特定氛围下,受礼者更好的达到心理的认同归属,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男女性别区分:男女在仪式上的差异,反映出传统观念里性别在社会分工所扮演角色的不同,通过环环相扣的仪式,折射出对男女性别不同的暗示和希望。
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三方面:1,年龄级组织:各民族成人礼对受礼者仪式举行年龄的标准不同,可分为生理成熟期、心理成熟期和特定习俗三种类型作为参考标准。
2,命名涵义:为受礼者命名是成人礼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一些民族在命名原有寄托希望和祝福的意义基础上,赋予了其他独具特色的含义特点。
3,母系继嗣原则与父系继嗣原则的不同:我们发现母系继嗣制在个别民族成年仪式上有孑遗。
第三部分阐明成年礼的社会价值及文化内涵,从而揭示了这种象征仪式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是对受礼者自身而言是受礼者开始向内关注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认同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文化知识、民族历史与道德传统;二是从社会价值上来说,社会角色转变使得受礼者在获得社会身份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是成年礼作为一种象征礼仪既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有跨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痕迹,再次印证了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功能,现在文化交流繁荣的局面来源于历史中不断地接触、碰撞、学习,成年礼作为民族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

杨朝明《人民日报》(年月日版)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成人”礼仪,注重发挥其在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地教化功能.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可以认真研究传统“成人”礼仪,借鉴其合理成分,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地“成人”观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地前提,是“成人”地基本要求.懵懵懂懂地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地“成人”.人要“成人”,就应当“仁”.所以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地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地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但“成人”与“成人之行”又有所不同.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地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地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地人方可谓之“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特别强调礼乐对于“成人”地教化作用,认为仅仅具有某种技能或某方面地素质,并不等于解决了“做人”地问题;没有礼地约束、乐地熏陶,人们不仅不能“成人”,还可能丧失一些原本可贵地品质.周代“冠礼”与“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地认识,有着深刻地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地“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地冠礼则相对较早.女子一般十五许嫁,许嫁则笄;如尚未许嫁,则二十而笄.西周时期地教育体制已经比较系统.当时人们一般在八岁入小学,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些都是基本地知识与技能.到十五岁时,贵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学,由老师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个人经过十几年地学习,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谙世事地孩子变成能够承担社会义务地成年人.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地开始.“冠礼”地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地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地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地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地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地标志.礼有“礼仪”与“礼义”地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地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不应再像顽皮地孩童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礼记·冠义》又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我国古代社会地基本伦理关系是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一个长大成年地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地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人年满二十,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地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地人非常有益.比如,《国语·晋语六》就记载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地话:“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也就是说,刚刚成年地人要谨慎戒惧,一开始就要学习美善之道,进而吸收、增长更多地才德和学识,摒弃不善地东西;如果开始时接触地是邪恶,则会滑向善地反面.善生善,恶生恶,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类一类地滋生.人们行过“冠礼”后,就应树立正确地人生方向,形成是非判断能力.就像宮室有墙有屋,房屋可以遮挡风雨,但还需要随时清扫;人有了正确目标,还需要继续修为,随时纠正偏失.显然,“冠礼”所昭示地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地标准行事.因此,《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推动传统“成人”礼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道德人格养成地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确立地重要时期.在任何时代,青少年地人格养成教育都十分重要.古人将“成人”礼仪看作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不可缺少地一环,其中地合理成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把握传统文化中“成人”观地精髓.例如,孔子之学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仁”学,是为人之学.孔子不但围绕“仁”提出了系统地“成人”观,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位不断“学之、行之、礼约之”地行动者.他地教诲、他地行为,都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年前,历史学家柳诒徵在《论中国近世之病源》一文中说:“今日社会国家重要问题,不在信孔子不信孔子,而在成人不成人,凡彼败坏社会国家者,皆不成人者之所为也.苟欲一反其所为,而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焉,则必须先使人人知所以为人,而讲明为人之道,莫孔子之教若矣.”柳诒徵从学术角度出发,认为当时社会出现地病象正是由于传统“成人”礼仪遗失、孔子之教不行.他地这一见解,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地必要性、重要性上来说,无疑具有一定地合理性.在借鉴和创新中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我国有着久远而丰厚地礼治传统.礼仪作为礼地形式,体现地是礼地本质意义.世界各地都有形式不一地成人礼.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也将成人礼作为青少年教育地重要内容.传统地“成人”教育注重礼地内涵,注重通过礼仪地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地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地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地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地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地基础上,制定具体地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地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地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同时,在进行青少年“成人”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师德教育,使教师不但能够“授业”“解惑”,而且善于“传道”,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者为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成人形体礼仪课程内容

成人形体礼仪课程内容一、导言成人形体礼仪课程是专门为希望提升自己形象和礼仪修养的成年人设计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个人提升自信、教养和职业素养,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和职场压力。
二、基础礼仪基础礼仪是成人形体礼仪课程的重要一环。
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基本动作,学习如何正确行走、坐姿端庄得体并保持优雅的站姿。
基础礼仪的学习可以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更加大方得体。
三、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成人形体礼仪课程的关键内容之一。
学员将学习如何打扮得体,包括着装色彩搭配、发型设计、化妆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仪容仪表的学习,可以使个人在面对不同场合时展现出最佳形象。
四、言谈举止言谈举止是成人形体礼仪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员将学习如何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如何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学习在不同场合如何谨慎言行,保持职业的形象和礼貌。
五、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成人形体礼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员将学习如何在社交场合中与人相处,包括餐桌礼仪、应酬礼仪、社交礼仪等内容。
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可以使个人在各种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六、个人形象管理个人形象管理是成人形体礼仪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员将学习如何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包括形象定位、风格打造、形象修复等方面。
通过个人形象管理的学习,可以帮助个人在社会中建立积极正面的形象。
结语成人形体礼仪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基础礼仪、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社交礼仪和个人形象管理等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帮助个人提升整体形象,展现出更加优雅自信的仪态和礼仪修养。
希望每一位学员在课程学习中感悟到形体礼仪的重要性,用优雅的举止和仪容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人生礼仪民俗(成年)

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 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 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 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 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 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 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 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 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 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 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
维多利亚瀑布地区:瀑布游泳
• 在9-12月份的旱季, 成年男子可以在赞 比亚和津巴布韦交 界处的世界最大瀑 布——维多利亚瀑 布体验成人礼。旱 季下降的水位线使 这条高110米、宽1 英里的瀑布周围形 成了一个天然游泳 池。在这个“魔鬼 游泳池”中游泳的 确需要一定勇气。
菲律宾:和鲸鲨一起游泳
• 每年2-5月,成群 身长18米的鲸鲨 会在菲律宾小岛董 索(Donsol)聚 集。8月的雨季, 锤头鲨则会在哥斯 达黎加的Cocos岛 集结。年轻男子可 以在这些地方和鲨 鱼一起潜水,在这 一过程中完成自己
的成人礼。
如今成年礼 或并入婚礼 或与学习结业结合在一 起,如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学士帽服)
笄礼包括绞脸与上头
• 1.行成年礼的年龄
• 年龄规定不等,10、15、16、20, 自然年龄不是 唯一尺度
• 2.成年仪礼的性别区分 • 3.成年仪礼中的考验 • 4.成熟的标志
秘鲁8米跳崖礼 加拿大吞蜥蜴 刚果 锉牙礼 瑶族度戒跳云台
日本耐寒节 冰水洗礼
苗族上刀梯 下油锅
• 埃塞俄比亚:
跳牛仪式 在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 成年仪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待人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德,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在人与人关系中,中国人以“将心 比心,以心换心”,为原则,推己及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互动中达到人伦 的和谐与人格的实现。现实生活中德化、 感化、感通的实质就是以宽厚的道德人格 打动别人,达到人我沟通的目的。日常生 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 “厚德载物”、“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 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咏史》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俭,德之洪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要指出的是,现在是个物欲横流,人欲横流
学
学读书,富而教之.
对钱的认识。
改变自己的观念,成就自己的理想。
“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 入者,亦悖而出。” 有则有,无则无。
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成就自己的家族,完善自己的后代。
穷而不学穷无尽,富而不学富不久。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 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 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 发财。”
为官三代,方知吃饭穿戴; 看子孙睡到几点;看子孙勤劳、 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 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 道"。
《孝经》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 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 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 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 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 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 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 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 德。’”
爱惜身体,理念思维要改变或 完善。 健康,养生、胸怀、事业; 身体不外露,吃为续命,穿为 羞暖; 养成好习惯,坚持一切自然水 到渠成。
“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超越自身,在个
体欲望、现实利益与社会秩序、道德理想
发生矛盾的时候,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 也不放弃道德境界的追求。这种修养传统 是一种主体性伦理精神,这也是中国伦理 思想的一大特点。
p 36
p 37
人格“五心”:
1、恻隐之心——仁(仁爱、将心比心、替人着想) 2、羞恶之心——义(以做坏事为耻) 3、恭敬之心——礼(待人处事恭敬、谨慎、有礼) 4、是非之心——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5、诚实之心——信(诚实守信、赢得信任)
非常恭贺或赞叹,成为18岁的 成人。能够步入为家、为国家、 为社会做分享、责任、奉献的 机会和条件。
18岁是法定成人,与能够真正 成为成人,仍然有一定或相当 差距。人生下是人,为什么还 要做人?做人是永远没有止境 的,永远都有缺失或遗憾的!
人的地位、等级、财富、姓氏、 区域、年龄。但两件事情必须 要做:1、感恩或孝敬自己的先 人或祖宗;2、为后人树立榜样 延续后代。
尊五美 摒四恶
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非常感谢大家!
•“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 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这种精神培育下,历史上出现 过无数爱国爱民、舍小家顾大家 的杰出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骄 傲。
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 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来 说,“俭以养德”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 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 无“廉”则不“洁”, 无“廉”则不“明”。 “廉者,清不滥浊也。”(《周礼•小宰注》)清 白不污,纯正不苟,为“廉洁”;能辨是非, 以义取利,是“廉明”;能自我约束而不贪 求,是“廉俭”。“廉犹俭也。”(《淮南子•
• 完善自己的修为,行为。
完善自己的认知内心。 万物都有规律,为了认识或把握规律就必 须追究本源。 本源是什么?就是本性,本性往往被外在 所迷惑,失去所具有的潜能。 礼的产出,对社会、人类,文化的影响。 以及个体命运或国家昌盛社会繁荣的。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重要 的价值取向。孔子说;“礼之 用,和为贵”(《论语•学 而》)。《中庸》也把“致中 和”作为极高的道德境界,强 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论语•子路》)。
话要少说,事要多做; 不尤人不怨天,一切尽在路上。 祸从口出,病出口入; 善待一切,微笑开始。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 乎?”对曰:“未也。” “居!吾 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 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曾国藩:家庭兴败三个条件。 看子孙睡到几点;看子孙勤劳、 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 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 道"。
《孝经》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 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
•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 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 善于诚”(《荀子· 不苟》)。 以诚为基础,几千年来中国 人形成了“为人诚实,待人 诚恳,对事业忠诚”的美德。
“报”即知恩思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 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的重要原理与机制。 中国古人早有“投之木瓜,报之桃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训言。中国 人强调,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 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育之恩等,这是公 认的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遭难频繁发生, 人口因战争、疾病或其他自然 因素而死亡而导致人族消亡事 件,时常发生。今天大家能够 活着,不感谢或感恩祖先能行 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怎么感谢,感恩,就是传统的 孝道,对她们的思念或哀思或 祭奠;
千年传承,不能够因为自己而 中断,好好恩养下一代,为一 代做好榜样,好好培养或教育 下一代。 眼下要宽容、包容、敬重、内 心清净; 延续要读书、善念、关爱、宁 静致远。
成人礼仪浅究
在此非常感谢陶书记的邀请, 感谢与大家分享畅谈的机会!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与光临!
家族家训是千年来,家族宗族 根源,远远流传不断,延续辉 煌。 “中华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 湛氏坚守 “贤”“廉”“信”“忠” 风范气节恩养恩育陶氏后人。
家族家训是千年来,家族宗族 根源,远远流传不断,延续辉 煌。 “中华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 湛氏坚守 “贤”“廉”“信”“忠” 风范气节恩养恩育陶氏后人。
p 41
为官不可不廉,修身不可不诚; 教化不可不明,公道不可不彰; 法度不可不守,诗书不可不读。
陶侃、陶渊明陶氏家规家训摘编
安身之本 立命之基 为官之道 为政之策 处事之技 处世之智
p 43
传统文化中的十个字
• 义:仁者应有的是非观,价值观 • 礼:制度建设,规章约束 • 智:知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 温:内心平和,处变不惊,面色和善 • 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心底良善 • 恭:认真的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 • 俭:节俭,不铺张的作风 • 让:礼让,忍让,退让,善居下
四十字镜箴:“面必净,发必理,衣必 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 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 宜静宜庄。”
熬夜,游戏,手机,视频,赌博, 吸毒等等,陋习都严重影响着自己 和后人。
•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 “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 “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训诫。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时髦不能跟。 •“大丈夫” 人格,也是以坚毅、 勇毅为基础和前提的。
•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 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 不在知与言,而在于行动。孔子说:“力 行近乎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成 圣成仁。明清之际王阳明提出“知行合 一”,把力行的美德提到了哲学的高度。 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 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 不息,不断前进。
道训》)
“廉”的根本是在取予之间,取道义,去邪 心,严格自我约束。孟子把这样的人格称 为“廉士”。管仲把“礼、义、廉、耻” 作为“国之四维”。因为有了“廉”才能 做到“洁(洁净)”、“明(清明)”; 有了“廉”才能做到“正直、公正、正 气”。“正”体现在品格上是“正直”, 表现在待人上是“公正”,作为境界说称 为“正气”。正人必先“正己”,“正心” 是根本。
的社会,见利忘义之辈非常多,涉及到各行
各业,在官场尤甚。
我真诚希望在座诸位能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
,奉行君子之财,取之有道,不取做那种损 人、损集体、损国家而利自己,利家人、利 亲友的事情。
p 40
家和万事兴
天地和谐:万物生发
夫妇和谐:厚德载物
孝悌是传家之宝:保子孙 谨慎是保家之风:保家运 和顺是齐家之风:保平安 勤俭是治家之源:保财运 读书是起家之本:保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