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文背诵论文

合集下载

古诗文作文7篇

古诗文作文7篇

古诗文作文7篇古诗文作文篇1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是中华之瑰宝,世界之奇葩。

而意蕴深厚的古诗文便是其最闪耀的明珠,最绚丽的花瓣。

面对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传统文化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求救的呼喊。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汉字已渐渐没了手写的影子,央视曾做过一个有趣但又令人十分悲伤的调查,记者走在街头,随便向身边路人请教有些字如何写,可除了学生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提笔忘字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教训,我们决不能让古诗文重蹈覆辙。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明天、祖国的栋梁,担起传承古诗文的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尽忠报国的'赤诚。

随大流、报兴趣班等各种强迫症般的手段并不是古诗文的正确打开方式,但却极有可能引发其自毁程序,使其像许多古文明一样陨落。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为我们学习古诗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要从小抓起,花朵要从播种做起。

作为学生,汲取知识最完美的地方便是校园。

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同学的讨论,自己的理解。

既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更领略了传统文化冰山一角的壮观。

从先秦的孔孟诸子到清朝的纳兰性德,一个个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真是“各领风骚数百年”。

因为他们的传承才有了传统文化的今天。

孔孟的仁孝、屈原的爱国、李白的豪爽、杜甫的忧思、陶渊明的豁达,这都是正确打开中华古诗文的方式。

我们学习的并不只是学习文章的词句,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力量。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在做法上却不敢苟同。

学知识是学做人,知识并不能帮每个人都功成名就,但每个人都要学做人、做好人。

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若是能够学会做人,至少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大学合格的毕业生。

用古诗文培养祖国花朵,让祖国花朵弘扬古诗文。

古诗文作文篇2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底蕴,使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研究。

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研究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

因此,通过创新研究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研究,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研究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

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教室的实效性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研究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研究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研究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

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讲课教师能够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季的喜爱的古诗词。

古诗文诵读之我见论文

古诗文诵读之我见论文

古诗文诵读之我见论文
经典古诗文诵读之我见
【摘要】经典古诗文诵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和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做到持之以恒,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关键字】古诗文诵读;经典中的经典;指导诵读
经典古诗文弘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都有良好的启示。

如今,新课程已经把古诗文诵读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点和突破口。

小学阶段,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仅可以开发、锻炼和提升孩子们的记忆力,而且还可以养成良好品格,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针对现在的古诗文诵读情况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多数老师仅局限于形式和应付检查,为达到数量,一味的让孩子们“背,再背,机械的背”。

孩子们的背诵是强迫的,他们甚至不了解背的是什么,背过即忘。

即使有一些残存的记忆,也不知用在何处,如何去用。

还有一些教师与之相反,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分析每个字,每首诗,却舍不得让学生利用更广大的时间和空间去在生活的真实里、活动的感悟中积累更多的经典。

应试,也使古诗文失去了神秘的光环,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与好奇;让教师觉得累,失去了诗的韵味与价值。

这种态度和方式,让我们吟诵千年的美诗美文,笼罩了了恐怖的阴影,失去了华丽的外衣,抛却了深刻的内涵。

可悲,可叹,不可取!。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读经典学做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做人,真正做到“进人耳,入人心”。

一、陶冶学生情操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

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

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相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小学的古诗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小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发展还不成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小学古诗教学论文篇一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创新,真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以及优美的情操,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体现新课程的标准。

古诗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品词析句,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演、画、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情境;品味;诵读;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但是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古诗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

我们常说的古诗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变人心中之境”。

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配上对白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

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用故事引入,讲述“李白受骗桃花园”的故事;如教学《所见》时,可做成动画片,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画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仅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精妙的表达技艺,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古典文化与传统道德内涵,在审美培养和社会情怀教育方面也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效,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绝佳素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和思想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吟诵工作的重视不足,很多小学生并不具备接触、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兴趣,甚至错误地认为古诗词早已被时代所“淘汰”,这不光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完整性提升,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性提升起着长远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准确找到导致当前小学生古诗词吟诵学习不利局面的原因,并以针对性的策略体系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一、优化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总体原则(一)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集中,尤其是面对在学习与他们趣味取向存在较大偏差的古诗词吟诵技法时,更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引导工作时,务必要尽可能体现出教学手段和环节的趣味性,以增强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为教学成果的有效取得奠定良好基础。

同样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握适当的分寸,不要“为了娱乐而娱乐”,过度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引导效力的体现,结果反而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参与感原则吟诵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现行为,所以教学的主要方向也要放在更具实践参与性的策略上。

小学生并不擅长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反而更容易从具体的实践中形成感性认知。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守参与感原则,多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吟诵练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过程中亲身体会吟诵的技巧和效果。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教学的效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模式带入其中,让学生之间互相作为参照,也让学生的吟诵学习、训练过程更有合作趣味。

二、优化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具体策略(一)借用多媒体设备完善吟诵的意境渲染“意境”是古诗词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它是由一系列具有文化象征含义的事物——即意象,经过作者的构思而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情绪感染作用的文学环境,也是古诗词美感的主要依托。

论文《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富源县大河镇大河小学刘政权论文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教师此阶段的教学不应超越教学要求的范围,或者舍本逐末。

以诵读为主,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到诗歌的美,通过背诵,实现古诗“量”的积累,充分吸取古代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文低年级诵读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滋养着炎黄子孙。

与古代圣贤对话,认识并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是语文教学当仁不让的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小学低年级,则明确的提出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文教学中将如何贯彻呢?本文将在这方面试着探讨,希翼抛砖引玉。

一、教师应具备古诗文素养古代的诗词文,是先贤留给我们挖之不绝的富矿,我们在这片沃土上可以从很多方面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赏析古诗文,可谈诗文的语言风格,意境,表达技巧,诗中所塑造的形象等等,但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为时尚早。

是不是学生暂时不学,我们老师就可以不管,甚至也不了解呢?虽说不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像专家一样对一首诗作全面、深刻、独到的评析,但对古代诗歌还是应该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不知道诗中的优美意境,又怎能感受到诗中那一幅幅画面的美呢?连自己都没有感觉到诗的美,又怎能让诗中的美感染学生呢?由于一些老师自身古诗文文化素养积淀的“贫血”,对古诗文的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对古诗文教学仅仅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文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气的教学,其效果自然让人失望。

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3篇(最新)

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3篇(最新)

古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她、懂她、爱她。

而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发现诗词的趣味呢?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读好这些有趣的诗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分析及思考1.只以背诵为单一教学目标,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语句凝练,内涵广袤。

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只以背诵为单一教学目标,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而忽略了感受诗歌的意象、韵律之美。

这样的教学,学生虽能够背诵古诗,但从长远来看,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何在,古诗词的精华又如何能吸引学生呢?2.只注重诗文意思的理解,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常常在古诗文教学中陷入一种误区,认为重难点仅仅就是让学生领悟诗文的大意,而忘了去发觉和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杜甫的《绝句》,这是一首欢快的写景诗,而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加上他仕途不顺,经历战乱流离,他的诗大多“沉郁顿挫”。

《绝句》这首诗折射出作者欢快愉悦的心情,似乎同他以往的诗作很不一样。

原来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之后,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单看这首诗,我们可能只会关注其中的色彩之美,有动有静,对仗工整,但同时这首诗中还包含了收集整理杜甫在历经战乱之后对国家、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的目光仅仅指向于理解诗意,而不关心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内心世界,那么古诗词教学将会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是干涩无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古诗文的背诵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人小学课本里的
古诗文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小学古诗文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受到高尚
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正是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读多背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而且能促使智力的发展,使儿童终身受益,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可是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古诗文有点让他们无法体会,更让他们觉得是枯燥无味,那如何让他们去体会,去进行背诵呢?
一、品味诗句,悟情背诵
古诗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必深究诗句的含义,但诗中描写的风景人情应当知晓。

因此,在理解诗情画意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读出诗句所蕴涵的内
在情感,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充分结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用心去读,去悟情,那接下来的背诵就不言而喻了。

如《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可紧紧抓住“醉”字,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丽的二月风光里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那愉快的心情便情不自禁读出来了。

在学生悟出感情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画面:绿茵茵的青草,愉快歌唱的黄莺,婀娜多姿的杨柳,活泼可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风筝……诗人所描写的迷人意境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得到了生动的还原。

古诗的文字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一齐背诵,将心中的感慨借助诗人的诗句表达出来。

那么学生就会背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二、通过表演,进行背诵记忆。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在语文教学中,若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使他们做起来,动起来,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便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古诗背诵教学中,将古诗内奔改编成一个个动作,让学生边动手表演,边记忆,既掌握了古诗,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背诵《回乡偶书》这首诗时,便将内容改编成一个个动作。

第一句学生做走出去、走进来的动作,并区分年轻与年老的步伐;第二句指着嘴巴表示“乡音无改”,再指着鬓发表示“鬓毛衰”;第三句让同桌做相见,摇手不认识的动作;第四句微笑着,手指着对方做疑问状。

结果这样一指导,一表演,学生特感兴趣,很快就会背
古诗了。

三、通过简笔画,帮助记忆背诵。

简笔画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炼概括的图式,把文章的
重点、疑点、中心意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

简笔画的设计使用既有展现教师艺术的作用,又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质疑解题,活跃思维的作用。

那我们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简笔画,给学生一个具有动感、直观、形象的画面,将乏味的古诗变为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积
极性,更能帮助记忆。

如我在教学《鹅》这首诗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记忆,我利用彩色粉笔勾勒出清清的水,白白的鹅毛,红红的脚掌,伸着脖子在歌唱的白鹅图。

一下子,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我这儿,而且很有兴趣地看我画,跟着我说,更快速地背会了这首诗。

四、通过竞赛,帮助记忆背诵。

竞赛,是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它的效果,也是最明显,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

对于一些古诗,既不可用表演来帮助记忆,也不可用简笔画米帮助记忆,更体会小了作者的情感,那如何记忆呢?这时,便可凭着学生的好胜心强,爱表扬这一心
理特点,让学生为了受表扬,能表现自己,而努力让自己快速背诵古诗,当一名胜利者。

如在教学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时,我便采用了竞赛这一手段。

背诵之前,先宣布这次背诵进行一次竞赛,冠军可得到丰盛的奖品。

结果,学生很好强,希望得冠军,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奖品,所以努力背诵。

最后学生不光在心理上取得胜利,
同时也背会了古诗。

古诗是我们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古诗文学学习应该成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应多运用以上教法,更应去探索,研究更好的教法,让古诗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