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7)

绝知躬行: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 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 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总结: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你是兔崽子。 你这兔崽子!
咬文嚼字 (二)
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 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李广射虎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 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咬文嚼字 (三)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 1.“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然之境顿出, 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 明。 2.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 “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作者认为:
推: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冷寂 ,无声。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 破岑寂,平添搅扰 。
2.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郭沫若改字
从实例说明文字与思 想感情的关系(1-5)
王若虚改句
咬
韩昌黎改诗
文
嚼
正反说明联想意义的
苏轼小团月
字
使用(6-7)
套板效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2)

•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总结: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拓展延伸 2】
看下面这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 1,给我一支枪
• 2,给我一枪
• 1,船长没喝酒
在拓 展中 增加 趣味 性,引 起学 生兴 趣
• 2,船长今天没喝酒 贾岛推敲 朱先生举推敲的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总结: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拓展延伸 3】 • 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和上来分析,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 中应该填“数”还是“一” • 早梅 齐己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答案: 齐己原来用的是“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 己禅师不觉悦服:“我一字师也。
—— 唐· 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作业布置】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
重难 点回 顾总 结,加 深印 象
再看 课文, 学生 自己
读《惠山烹小龙团》,说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拓展延伸 4】 《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应叹息 ”,英 莲暗示应怜,甄士隐夫人的丫头娇杏,谐音“侥幸”,暗示她“偶为 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最后贵为贾雨村夫人的机遇。甄士隐意喻真 事隐去 ,贾雨村假语村言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千红一哭,万 艳同悲)群芳髓(群芳碎)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咬文嚼字优质课教案

咬文嚼字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认识到咬文嚼字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细致品味文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4. 咬文嚼字在生活中的应用5. 咬文嚼字的活动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咬文嚼字。
3. 实践:让学生阅读文本,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和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句。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咬文嚼字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学生能正确理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和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阅读文本时进行分析欣赏。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咬文嚼字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概括总结课文观点,从作者的观点中获得启示,品味炼字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张,并将其运用于修改和创作练习中,培养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发现疑点,培育质疑精神。
上面的这个例子选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0页。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六、运用实践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则经过多次修改,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据洪迈《容斋续笔》)试说说为什么用“绿”字最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咬文嚼字”精神与方法的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培养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重点赏析第五段,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课文中知识的课外转移——古诗炼字鉴赏题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课件上的2个句子,你能理解它们的含义吗?(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可见,文字真的是很有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二)、复习上堂课内容: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文的1——4段,同学们看课件做下面这道题。
(板书:咬文嚼字朱光潜)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形容卖弄才学。
B.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B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C )哪位同学说说你的答案。
全答对了。
请坐本课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回答得很准确,说明你上节课的听课效率很好!)都不是,那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呢?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1)“但是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学案

8 咬文嚼字朱光潜【学习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
2、从课文内容中得到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提示。
【重点·难点】明确作者观点。
(重点)从课文内容中得到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提示。
(难点)【学法指导】1、通过速读,在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带着问题细读文本,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思考文章在我们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指导意义。
【预习案】知识链接(1)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
(2)朱光潜三立座右铭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
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诚,是指诚实、诚恳,襟怀坦白,心如明镜,不自欺,不欺人。
勇,则是指勇气,志气,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穿了他的一生。
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朱光潜先生兴趣广泛,学过文学、心理学和哲学。
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于是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看看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像仙露明珠,就像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二者用意相同。
2、从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珠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黛玉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呢?
标题
[PPT课件演示:P.2 课题]
二、简介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
三、研习课文
1、让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PPT课件演示:P.4]
○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形容卖弄学问
○3形容强词夺理
词典里的理解都是贬义,那么作者有是如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是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PPT课件演示:P6]
2.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2王若虚《史记》——文字与情境有关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PPT课件演示:P7]
3.找出郭沫若改字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好处何在?
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感情色彩,“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情感发生了变化
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明确:“你这”句式多半表示深痛欲绝,不适合用于赞美
[PPT课件演示:P8]
4.通过此例,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鼻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
[PPT课件演示:P9]
5.找出王若虚改了《史记》李广射虎里的一般,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后虽变得简单,但缺乏生动性,意味全改。
[PPT课件演示:P10]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作者所举的第三个例子,作者是怎样“推敲”的?
明确:
僧推月下门:自掩自推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清梦
6.假如你是这首诗的作者,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言之有理即可
[PPT课件演示:P11]
7、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从这个例子看来: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
以上是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来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总的说来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
既然已经学习了《咬文嚼字》,下面我们就来找些例子练练手吧。
推敲下列句子,说说修改后的好处
1.春风又到(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眼(忍)看朋辈成新鬼。
4.(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作业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PPT课件演示:P12]
轻风抚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