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基本知识
普通话基本知识2

二、普通话的推广
从建国初期“大力提倡、重点推行、 从建国初期“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 普及” 1973年12月18日 联合国第28 28届 普及”到1973年12月18日,联合国第28届 会议, 会议,一致通过汉语为安理会工作语言之 一; 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 日颁布了《 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 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也规定“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也规定“学校应当推 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同时在本世 纪内,我们应使普通话达到“四用语” 纪内,我们应使普通话达到“四用语”, 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 即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通用 语言。 语言。
四、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
1、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一是普通话的发音原理和发音辨证基本知识; 二是汉语拼音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进行听、说、读、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进行听、说、读、记、 看各方面的训练。 听:听别人说普通话。朋友、同学、播音员、节 目主持人等。 说:坚持在校园一切场合里使用普通话。 读:每天进行朗读、说话训练。“每日一诗”系 :每天进行朗读、说话训练。“每日一诗” 统训练。 记:记住3500常用字的读音和拼写。 :记住3500常用字的读音和拼写。 看:课本的点点滴滴仔细看到,找出重点,学会 自学方法。
七、普通话水平等级设置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 划分两个等次。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划分两个等次。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 级六等” 级六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一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二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二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三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三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
普通话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话考试复习资料
母语是中国普通话的人们,普通话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无论是在求职、升学还是日常交流中,掌握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是
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份普通话考试复习资料,希
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基础知识
1.音节和拼音: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学会正确拼
读各类音节,例如:b、p、m、f等。
2.声调和变调:了解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以及变调规则。
掌握在
语境中正确运用声调和变调。
二、词汇学习
1.常用词汇:掌握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词汇。
例如:问候、购物、旅游等方面的词汇。
2.成语和俗语: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俗语,这有助于
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3.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会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提升词汇表达
的丰富性和精准度。
三、语法知识
1.主谓宾结构:掌握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在句子中准确使用主语、谓语和宾语进行表达。
2.词性和词组搭配:了解不同词性单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搭配,例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3.句式和句型:学会不同的句式和句型,例如:倒装句、并列
句和复合句等。
这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
四、口语和听力训练
1.朗读和模仿:通过大量的朗读和模仿来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
性和流利度。
可以通过跟读录音、练习口语对话等方式进行训练。
2.听力练习:通过听新闻、听说话训练和参与真实对话等方式
来提高听力水平,同时也能够锻炼口语反应和理解能力。
五、口述和写作训练。
普通话的语音常识

普通话的语音常识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以下是普通话的语音常识:1. 声母(shēngmǔ):普通话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这些声母代表了不同的辅音音素。
2. 韵母(yùnmǔ):普通话有16个韵母,包括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
这些韵母代表了不同的元音音素。
3. 声调(shēngdiào):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1声)、上声(2声)、去声(3声)和入声(4声)。
声调的不同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
4. 声调符号(shēngdiào fúhào):为了标记声调,普通话使用了声调符号。
例如,第一声用“ˉ”表示,第二声用“´”表示,第三声用“`”表示,第四声用“ˇ”表示。
5. 声调变调规则(shēngdiào biàndiào guīzé):在普通话中,有一些情况下声调会发生变调。
例如,连读时第一音节的声调会变为轻声,双三声相连时第一个会变为二声,双四声相连时第一个会变为三声。
6. 声母韵母组合(shēngmǔ yùnmǔ zǔhé):普通话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
例如,“ba”、“ma”、“da”等。
7. 声母韵母的发音(shēngmǔ yùnmǔ de fāyīn):每个声母和韵母都有其特定的发音方式。
例如,“b”发音时双唇轻轻合上,发出爆破音;“a”发音时口腔放松,舌头放平。
8. 声母韵母的组合规则(shēngmǔ yùnmǔ de zǔhéguīzé):普通话中的声母和韵母有一定的组合规则。
例如,“z”只能与i、ü、u组合,“j”只能与i、ü组合。
普通话知识

• ⑶、调类:声调的分类 (根据调 值) •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 阴平调(调值55)—风波 (阴平) • 阳平调(调值35)—名牌 (阳平) • 降升调(调值214)—处理 (上声) • 全降调(调值51)—世纪 (去声)
• 普通话中四个基本调值的音长 并不完全一样。比较而言,上 声最长,其次是阳平、阴平, 去声最短。
• ⑵ en与eng • en 元音结束时,舌尖迅速抵住上 齿龈,软腭下降,气流从鼻腔出来。 • eng 元音结束时,舌根迅速隆起抵 住软腭,舌尖平放不抵住上齿龈,气 流从鼻腔出来。
普通话音节的特点 • 1.音节可以同时具有声母、韵 头、韵腹、韵尾和声调几部分, 也可以没有韵头、韵尾和辅音 声母,韵腹和声调是音节必不 可少的两个部分。 • 如:qiáng hào bā ā
• ②吴方言 吴方言主要通行在 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 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 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 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 千万。
• ③湘方言 湘方言主要分 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 口在三千万以上。
• ④赣方言 赣方言主要通 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 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 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 三千万以上。
• (3)、给汉字注音的依据是《汉语拼音方 案 》 • 制定了记音符号采用“拉丁字母”,规定 了音节中声母、韵母、声调的注音规则, 用拉丁字母和国际音标记音注音。 • ①《字母表》:记音符号(拉丁字母)的来 源及读音。 • ②《 声母表》:辅音声母的读、写规则。 • ③《韵母表》:韵母的组合及其读音、拼 写规则。 • ④ 声调符号 • ⑤ 隔音符号
• • • • • • • •
3、韵母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单韵母:a、o、e、ê、i、u、ü、 -i(前)、-i(后)er 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ai、ei、ao、ou 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 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导语:普通话,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欢迎阅读!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1、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普遍通用的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语汇2、普通话语音的三对概念:音节和音素:自然单位—中国人一下儿 400多个最小单位—zh-o-ng g-u-o r-en元音和辅音: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发音时,颤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
辅音发音时,不颤动声带,声音不响亮,气流受阻声母和韵母:声母、韵母、声调是构成汉语单节的结构单位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零声母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构成3、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四类,用“五度制”来表示阴平(55调)天津高音东方阳平(35调)白云蓝蓝情人上声(214调)好买你想可以去声(53调)在用让干制度4、变调:上声变调:上声字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变为211 好吃美观好人美德好事美妙上声字在上声字前(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为像35调勉强尽管处理给予水獭导演三个上声连在一起有两种音变方式;展览馆勇敢者:前两个35调(双单格)党小组冷处理小组长:211 35 214调(单双格)上声在轻声前面有两种变调姐姐奶奶剪子马虎耳朵:211 想想手里写写小姐走走:35 “一”字变调:“一”字单念、表序数或出现在词语末尾,读本调阳平35,如“一楼”、“十一”“统一”等。
在其它情况下,有三种变调:(1)在去声前变35一倍一件一切一概一再一共(2)在非去声前(阴平、阳平、上声前),变51一般一边一端一朝一生一些(阴平前)一直一齐一时一同一行一群(阳平前)一举一手一体一统一览一口(上声前)(3)夹在中间变轻声走一走讲一讲学一学试一试想一想注:“七”“八”不变调“不”字变调:(1)去声字前变35不必不变不测不要不但不错(2)夹在中间变轻声去不去穿不穿会不会好不好大不大听不清看不懂5、轻声在语流中,读得又轻又短的音节。
关于普通话的知识

关于普通话的知识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以下是关于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知识:
1. 定义: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是中国大陆通用的语音文字规范。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吸收了其他方言的特点,经过规范化、统一化处理而形成。
2. 发展历程:普通话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普通话规范是在1920年代形成,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音特点,最
终在1955年由中国政府推广普通话,并在1982年正式将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写入宪法。
3. 发音特点:普通话的发音基本上是以北方话音为准,因为北京话是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相比,较为平舌、轻舌,音调比较规整。
4. 普及程度: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系统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普通话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够听懂和使用普通话。
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每年都会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于评定个人的普通话水平。
测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多个等级,测试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理解和口语等。
6. 地方方言:中国有众多地方方言,包括广东话、四川话、上海话等。
尽管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通过普通话
作为共同的语言,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规范化处理而形成。
它在中国的教育系统、媒体和公共场合中被广泛使用。
普通话学习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学习的基本要点: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w y单韵母:a o e i u ǔ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ǖe er an en in un ǔn ang eng ing o ng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百度百科: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旧称为韵。
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
鼻韵母:an、ian、uan、üan 、en、in、uen、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
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
另一种叫口韵尾。
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韵母为a、o、e、ê、er、i(前) 、i(后)或a、o、e开头的韵母齐齿呼韵母为i或i开头的韵母如iou、iao、ie、ia合口呼韵母为u或u开头的韵母如ua、uo、uai、uei撮口呼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如üe、ün、üan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
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ê、i、u、ü、-i(前)、-i(后)、er。
普通话知识

1、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二、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三、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2、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3、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5、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基本知识普通话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 1.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其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称华语。
普通话在明朝清朝称官话,在宋朝以前,普通话还被称作通语、凡语、雅言等。
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人们狭义指称普通话时,主要指普通话语音。
2.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表意义的功能。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物理属性表现为,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种要素。
生理属性表现为语音通过人的发音器官一系列运作形成,如,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至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
社会属性表现为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意义,不由个人决定,而由社会约定俗成,比如称自己,汉语语音形式是wǒ(我),英语语音形式是[ai](I),俄语语音形式则是[ia](Я)3.《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定的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它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施行。
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有四种体式:大楷、小楷、大草、小草。
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叫本音,本音用来拼音。
为便于称呼,每个字母还有名称音。
为方便教学,在声母本音后配上不同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呼读音。
比如:字母b的本音是[p],名称音是[pε],呼读音是[p&7885;]。
4.音节。
音节是语音最小的自然单位。
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lǎo bǎi xëng。
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一共有1200多个音节。
从结构看,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合而成,普通话音节可以无声母,但必须有韵母和声调。
根据声母的有无,普通话音节分为有声母音节和“零声母音节”两类。
从音色看,普通话音节由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组成,一个音节可以无辅音,但必须有元音。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至少由一个音素构成,至多由四个音素构成。
5.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对音节分析得出的最小语音单位。
通常认为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指的是音位性质的音素)。
比如:音节zhuan包含了zh、u、a、n四个音素6 元音。
元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10个元音:a、o、e、i、u、û、ê、-i(前)、-i(后)、er。
元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弱,气流在咽头、鼻腔、口腔不受阻碍,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声带振动,发音响亮。
7.辅音。
辅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22个辅音: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
辅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在咽(3个)头、鼻腔、口腔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声带不一定振动,发音大多数不响亮。
8.声母。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声母共有21个: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声母由辅音充当,声母发音正确与否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正确与否。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声母分为7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中音(d、t、n、l )、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 )。
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声母分为5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
塞音和塞擦音内部,根据发音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p、t、k、q、ch、c)和不送气音(b、d、g、j、zh、z、)两类。
根据声带颤动与否,声母分为清声母(b、p、f、d、t、g、k、h、j、q、x、zh、ch、sh、z、c、s)和浊声母(m、n、l、r)两类。
9.韵母。
韵母是指音节后面的辅音和元音。
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a、o、e、i、u、û、ê、-i(前)、-i(后)、er ;ai、ei、ao、ou、uai、uei、iao、iou、ia、ie、ua、uo、ûe;an、ian、uan、ûan、en、uen、in、ûn、ang、iang、uang、eng、ueng、ong、iong、ing。
韵母按音素组成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10个,其中7个是舌面元音:a、o、e、i、u、û、ê,两个是舌尖元音:-i(前)、-i(后),1个是卷舌韵母:er。
舌面元音发音时,舌面节制气流;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节制气流;卷舌韵母发音时,舌面舌尖同时节制气流。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13个,其中4个是前响复韵母:ai、ei、ao、ou,4个是中响复韵母:uai、uei、iao、iou,5个是后响复韵母:ia、ie、ua、uo、ûe。
鼻韵母是由元音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共16个,其中8个是前鼻音韵母:an、ian、uan、ûan、en、uen、in、ûn,8个是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ueng、ong、iong、ing。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一个韵母,可以有韵头、韵腹、韵尾,如uai;可以没有韵头,只有韵腹、韵尾,如:ai;可以没有韵尾,只有韵头、韵腹,如:ia;也可以只有韵腹,没有韵头、韵尾,如:a。
任何韵母都不能没有韵腹。
韵头只有i、u、û三个,其位置在韵腹前,发音轻而短。
韵腹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清晰、响亮。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10个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
韵尾指韵腹后面的元音i、u、(o)或辅音n、ng。
普通话39个韵母,如果根据韵母开头的不同语音分类,可以分成四类,简称“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开口呼韵母,共16个,指没有韵头,且韵腹又不是i、u、û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共10个,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共9个,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共4个,指韵头或韵腹是û的韵母。
单韵母发音,可以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三个方面来分析,发音时,舌头、嘴唇以及口的开闭,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始终没有什么变化。
复韵母和鼻韵母发音,舌头、嘴唇以及口的开闭,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有变化的,它不是几个音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一串音素复合而成,其过程存在着一个元音舌位向另一个元音舌位或另一个辅音部位滑动的动程,伴随着嘴形开合、唇形圆展的变化。
复韵母和鼻韵母里头,各个成分的响度、强弱、长短不同,其中韵腹是复韵母或鼻韵母的重心,声音比较响亮、清晰,所占时间要长些,韵头和韵尾在音节中声音比较微弱、模糊,所占时间要短些。
10 声调。
声调是指能区别意义的音节的高低升降。
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跟音长也有关系。
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
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相对的,不受因人因时的基调变化的影响。
声调有两个重要概念: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应的调值为:55、35、214、51,对应的调型为:高平、中升、降升、全降。
11.拼音。
拼音是指把声母、韵母、声调拼合成音节。
通常采用两拼法,要求声母念本音,快速与带声调的韵母连读拼出音节,声韵之间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如:d―uün→duün(端)。
12.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使用y、w,主要是为隔音,分清音节界限。
其规则如下。
齐齿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y。
若i作韵头,则把i改成y,若i作韵腹,则在i前加y,如:ian→yan;in→yin 。
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w。
若u作韵头,则把u改成w,若u作韵腹,则在u前加w,如:uan→wan;u→wu 。
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使用y。
无论û作韵头还是作韵腹,一律在û前加y,同时去掉û上两点,如:ûan→yuan;û→yu。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就用隔音符号“’”(弯头小撇)隔开。
如:xī’ün(西安)。
撮口呼韵母和j、q、x相拼时,为书写便利,规定û上两点省略。
iou、uei、uen三个韵母前面加声母时,规定写成他们的省写式:iu、ui、un,如:miū(谬);duī(堆);dūn(敦)。
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该按词连写。
一个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诗歌每行首字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首字母,姓名的姓和名的首字母,等等,都要大写。
商标和商店名称,每个字母都可大写,也可每一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13.音变。
一个音节在连续语流中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叫音变。
主要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音变。
14.轻声。
在一串音节组成的词或句里,某些音节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比较轻短,这种;现象叫轻声。
轻声不是一种声调。
一般声调的性质决定于音高,轻声则决定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音强弱,音长短。
轻声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在普通话中,助词读轻声,如:走吧、去吗、行啊、我的、慢慢地、好得很、吃着、看过、跑了、你们;名词后缀“子、儿、头”读轻声,如:桌子、木头、那儿;部分方位词读轻声,如:家里、墙上、东边;趋向动词读轻声,如:回来、收下、爬起来、冲出去;个别量词读轻声,如:一个;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后一音节,如:看看、想想;表称呼的叠音名词的后一音节,如:妈妈、哥哥;部分双音节词的后一音节习惯读轻声,如:月亮、早晨、已经、窗户、牌楼。
15.变调。
在词语或句子中,由于受邻近音节声调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
变调主要表现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成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北京、语言、朗诵、老婆”中的“北、语、朗、老”的调值都由214变读成211。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35,如:“美好、理想”中的“美、理”的调值都由214变读成35。
三个上声连在一起,若词语格式为2+1,如“展览馆、管理组”,则将前两字的声调变成阳平;若词语格式为1+2,如“柳组长、小老虎”,则需在第一个字后稍作停顿,于是第一字读半上,第二字读阳平,第三字读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