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作用时达到的药物浓度,从而为临床剂量确定、疗效评价、药物副作用监测等提供依据,是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其中,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并分布到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而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包括药物代谢途径、药物代谢产物、代谢酶活性等。

药物排泄则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尿液、粪便等排泄方式。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了解这些过程的具体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药物结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结构来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从而提高药物活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代谢产物,而这些代谢产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来了解这些影响的具体情况,并通过调整药物结构来降低代谢产物的产生或减轻其影响。

二、确定药物剂量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通过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估算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从而指导合理的用药方案。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药物代谢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能维持在有效范围内,而药物代谢过慢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过高,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三、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药效和耐受性,指导后续临床试验设计。

在新药上市后,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监测药物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指导合理的临床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及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及作用
和技术 , 开展 化合 物 的吸 收 、 分布 、 谢 、 泄性 质快 代 排 速预 测 [1 , 量避 免代 谢 性 质 不 良的化 合 物 当作 8 ]尽 - 0
管是对创 新化 合 物 的 系列 结 构进 行 改造 和 修 饰 , 也 仅 仅是 为 了提 高 化合 物对 受 体 的结 合及 药理 活性 。 据 上世 纪 9 0年代 的统计数据 表 明, 药研发 失 败 率 新 的 4 % 是 由于 化 合 物 不 良的代 谢 性 质 造 成 的[ ] 0 2。 - 4 传 统 的药物发 现是 化 学 和 药理 学驱 动 的 , 主要 以 筛 选和 验证具 有潜在 治 疗活性 的成 千上 万 个化 合 物和 自然底物 为基 础 , 乏 对 药物 靶标 和 药 物功 能 的认 缺 识, 因此筛 选是耗 时、 费力且 效 率低 下 的。基 因组 计
后 启 动不 同专业 学科 的工 作 , 中 药物 代谢 和 毒理 其
在 药物早 期发 现 期 间, 药物 代 谢研 究 应 早期 参 与到 药物 筛选 中, 展待 选 化 合 物 代 谢 性 质 的评 价 开
和预 测 , 指 导合 成 代 谢 性 质 更好 的有 效 药物 。近 并 年来 , 国外各 大 制 药企 业 十分重 视 早期代 谢 预 测 , 从
发展 到现今 的理 论 性 和科 学性 研 究 J 。尽 管 化合
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在体 内的动态 变化规律 , 究机体 先 导化合 物结构 优化_ 在 动物及 人体 验 证 安全 性和 研 +
但 确证代谢产物结构, 研究代谢产物的药效或毒性; 提供 物 的数量每 年 呈 指 数增 加 , 最 终 上 市 的 药 物 并未 药物效应和毒性 的靶器 官, 阐明药 效或毒 性 的物质基 增加 , 人们 逐渐 认 识 到 绝 大 多数 化 合 物 是 高代 价 的 础, 弄清药物疗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 的关系。药物代谢 淘 汰 品。如何提 高 药物发 现 的命 中率和 新 药研 发 的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化学中的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出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生命功能的影响,因此在药物研发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来探讨生物化学在药物领域的应用。

一、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医药行业的核心之一,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遇的领域。

研制新药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投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前期的药物发现和研究。

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基础知识。

其次,生物化学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和优化化合物库,寻找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最后,生物化学流程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药物特性研究、药物制剂研发以及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就是由英国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古柯碱的结构改造而开发出来的。

二甲双胍具有低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治疗非常有效。

这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通过小分子药物的设计与开发,生物化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上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代谢产物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性、药物易感性和不良药物反应等多个方面。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分析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酶种类以及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技术进行获得。

首先,药物在体内是通过代谢途径进行清除的。

如果一个药物的代谢途径不同,药物的清除速度也就不同,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性。

其次,药物的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也会影响药效。

代谢产物有时可以是活性物质,有时也可以是不活性物质。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规律研究,而药效评价则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在新药研发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评估药物的活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在新药研发的初期,药代动力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以及维持的时间。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下一步合理用药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次,药代动力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消除速率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科研人员可以计算出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合理的给药频率。

这有助于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药代动力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和评估。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使得药物的效果发生改变。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酶促活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而药效评价则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药效评价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从而进一步改进药物的研发和设计。

药效评价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在体内实验中,科研人员可以将药物应用于动物体内,观察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和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

通过体内实验,科研人员可以评估药物的药效、最佳剂量和给药时间等。

体外实验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物作用靶点。

通过体外实验,科研人员可以评估药物对靶点的亲和力、选择性和药理效应等。

临床试验是药效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药物研发的最后一步。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一、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物在体内的效应两个角度对药物进行了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助于我们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而药效学则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和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途径。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频率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2. 代谢酶研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代谢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进行代谢。

因此,研究药物的代谢酶对于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代谢酶,我们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速度,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

因此,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非常重要。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预测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并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 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

通过药效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和疗效,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药效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差异,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效评价研究药效评价研究是药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高的需求,新药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优化新药的设计,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其中代谢是药物在体内被分解成代谢产物的过程,有时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比原始药物更好的药效。

另外,药物的代谢过程有时还会发生互相作用,使得药物的药效增强或者减弱。

药物代谢的主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肝脏代谢,另一种是肠道代谢。

肝脏代谢是指药物在肝脏中发生代谢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药物通过肝脏的血管系统,被肝脏内的代谢酶进一步代谢成为代谢产物。

而肠道代谢则是指某些药物在小肠内被代谢酶进行代谢,使其失去原有的药效。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的吸收、分布药物吸收和分布的情况直接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因此药物吸收和分布情况的了解对于新药研发人员来说极为重要。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剂型、药物递送系统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特殊情况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让新药更加高效地运用到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二、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是在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物质。

药物代谢酶可分为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它约涉及到人体内的一半以上的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酶的型号、作用方式、和加强或者抑制作用的研究都有利于了解人体代谢途径和机理。

研究药物代谢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为新药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调整药物的剂量、疗效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从而让新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和不同用药情况的需求。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研究
药物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
药物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和机制,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消除速率和途径。
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 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大规模的药代动力学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模式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新 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创新药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剂型被开发 出来,如纳米药物、脂质体、药械结合产品等。这些新型药 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深 入的研究。
药物反应差异
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人类不 同,这可能影响药物在动物模型 中的药代动力学表现。
药物代谢酶的差异
动物和人类在药物代谢酶的表达 和活性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 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预测精度
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
目前的药物代谢与排泄预测模型可能存在不确 定性,导致预测精度有限。
预测药物安全性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潜在的副作 用,为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02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 的应用
药物吸收与分布的预测
药物吸收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程度和 机制,有助于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剂 量。
药物分布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征,有助于 了解药物在靶组织中的浓度和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

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

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

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
重要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动力学特征的科学。

它对于创新药物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对代谢酶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从而揭示出更多的药物代谢机制和动力学特征。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探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其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于创新药物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消除速率,从而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为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一些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最后,在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

总之,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创新药物的研制、优化和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co-2 Transport Pathways 人大肠癌细胞吸收模型
False Positive 假阳性 = 低
False Negative 假阴性 = 高
in situ rat intestinal perfusion (single pass) 离体大鼠十二指肠灌流模型(单循环)
METHOD
NDA 临床实验
非临床实验准则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
Compound for Development (CD)
IND 临床前实验
Efficacy Hits
R&D
Optimized Lead
Go or no go decision
研究和发现
二五原则
• 5 毫克 •5天
• 对其它药物的影响? drug-drug interaction
NEW DRUG
NDA 临床实验
Compound for Development (CD)
IND 临床前实验
Efficacy Hits
R&D
Optimized Lead
Go or no go decision
研究和发现
临床前阶段
• 生物利用度
8/23/99 30
13
21
28 10-5 11-1 11-8 12-6 12-13 12-20 10
17
24
Test Day
由P-蛋白所调节的药物吸收 -使用P-糖蛋白抑制剂 Verapamil
Papp (nm/sec)
120
Vinblastine
100
Vinblastine/verapa
80
mil
60
40
20
0
day1 1999-8- 1999-9- 1999-9- 1999-9- 1999-
8/23/99 30
13
21
28 10-5
199911-1
199911-8
199912-6
199912-13
1999- 2000-1- 2000-1- 2000-1-
12-20 10
17
24
Test Day
NEW DRUG
NDA 临床实验
Compound for Development (CD)
IND 临床前实验
Efficacy Hits
R&D
Optimized Lead
Go or no go decision
研究和发现
临床实验准则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NEW DRUG
(最小药效时间)
0 .5
1
1 .5
时间2.
2 .5
(最小有效浓度)
3
3 .5
4
药效
最佳 血浆浓度
毒理
药代
研究和发现阶段
• 能否被吸收? permeability
• 是否被代谢? metabolic stability
• 代谢产物? 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 代谢途径? pathway identification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test article = 0.05-0.30 mg/mL
in situ rat intestinal perfusion (single pass)
Perfusion Procedures:
• rat is put on a heating pad to maintain body temperature • jejunum is exposed via a middle line incision • sutures: 1st is made at 5 cm distal to the ligament of Treitz
In-house validation
Human Oral Bioavailability (%)
100
假阴性
80
60
40
20 0
0.000
假阳性
0.001 0.002 0.003 0.004
Permeability (cm/min)
药物吸收模型
计算机 脂溶度 脂层转移 细胞层转移 十二指肠灌流
Permeability Evaluation – in vitro
absorption/distribution model 脂层转移模型
有机相 Organic phase
水相 Aqueous phase
pH=6.5
水相 Aqueous phase
Drugs
caffeine ibuprofen desipramine acetaminophen propranolol hydrazine Ketoconazole terbutaline atenolol acetbutalol nadolol losartan mannitol inulin
2nd is made at about 20 cm distal to 1st one • the inlet of cannula - a syringe infusion pump • the outlet of cannula - a fraction collector • the perfusion segment is precleaned by passing 10 ml of blank perfusate buffer • perfusion time and rate = 0.1 ml/min for 120 min • outlet perfusion samples are collected every 10 min • plasma samples are collected at 30, 60, 90 and 120 min after perfusion
bioavailability • 血浆浓度的线性和非线性
dose escalation & proportionality • 多次给药和体内积蓄
multiple doses & accumulation • 吸收和排泄模式
mass balance • 体内分布
distribution • 从动物代谢推算人体代谢
Oral Absorption in Humans (%)
100 100 95 95 90 90 76 73 50 40 35 33 16
5
3-day Caco-2
Kp
227 201 261 218 265 155 120 56 30 29 22 42 40 12
Chong, Dando & Morrison; Pharm. Res. 1997
NEW DRUG
NDA 临床实验
Compound for Development (CD)
IND 临床前实验
Efficacy Hits
R&D
Optimized Lead
Go or no go decision
研究和发现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任务
血浆浓度
100 10 1 0 .1
0 .0 1 0
(最大无毒性浓度)
pH=7.4
14
in vitro absorption/distribution model
In Vitro/ In Vivo Correlation Pooled Data from Four Biostudies
% Absorped
100
formulation finding study
BE study 1
Calculations:
Permeability (Peff, cm/min) = (Q/2RLp) x (1- C’out / C’in )
C’out / C’in = (Cout / Cin) x [ phenol red ] in / [ phenol red ] out
In situ rat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ingle pass)
被动
细胞间 主动
P糖蛋白
Probes for Transport Pathways 肠道吸收标准对照药物
• Transcellular (被动吸收)
Propranolol, Testosterone
• Paracellular (细胞间渗透)
Mannitol, Inulin
• Carrier mediated (主动吸收)
80 100
Propranolol vs Mannitol 被动吸收 vs 细胞间渗透
Papp (nm/sec)
450
Mannitol
400
Propranolol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day1 1999-8- 1999-9- 1999-9- 19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2000-1- 2000-1- 2000-1-
Animal: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250 - 350 g), fasted overnight.
Rat is anesthetized by urethane 1.5g/kg, im. before perfusion starts.
Perfusate: Phosphate buffer, pH = 6.5 10 mM glucose Phenol red (negative control) Acetaminophen (positive cont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