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图1一1临床前研究工作结构

获准临床试验许可后即进入“药物临床研究”,这一阶段主要将研究的药

物应用于人体并观察药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结束后需要将试验结果整理,

然后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新药生产,获准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上市销售。临

床研究在过程上又包含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阶段、

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以及期新药上市后由申请

人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研

究,按要求完成临床期研究后方能申报新药生产上市。临床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人

体药效学研究、剂量研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除了涉及以上提到

的学科外,还包括医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

研发创新程度已非常低,基本上为程序化、测试性质的工作内容。

以上的新药研发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即为图 1 一 2 所示。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

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

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

却属不同领

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

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

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

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

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

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

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

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

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

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

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

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

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

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

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

这一阶段大部分研究方法为可重复、模块化的内容,相对于发现阶段与临床前研究阶段来说创新性最低,不确定性最低。

从研究内容上看,各块研究工作不确定性程度差异较大。发现阶段的大部分

研究如新化合物合成、作用机理研究、体外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等,其创

新程度都很高,不确定性较高。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其研究工作很多都

转为成药性方面的测试如急毒、长毒、特殊毒等安全性评价,以及动物药

代动力学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研究方法比较固定创新性较低,不确定性

相对降低而此阶段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如原料药合成工艺的改进、制剂研究、

体内药效学模型的建立则不确性比较高。进入临床研究后,除人体药效学

研究以及可能的剂型研究在试验方法上具创新性外,其他的试验如人体安

全性评价、人体药代动力学等研究可重复、模块化内容较多,创新性较低,

不确定性相对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内容为最低。

从结果上看,因新药研发最终目的为创造全新的结构、用药途径或新剂型等

新型药物,但由于科学性、研发成本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存在研发不成功

的可能性。

从新药分类上看,除第一类的药物包含了新药研发的发现阶段,具突破性创新外,其他种类的

新药如改变给药途径或该变剂型等依分类依次降低创新性,研究周期和难度随之降低,不确定

性程度也随之降低。

(4)新药研发工作普遍由新药研发企业与科研院所承担

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及销售能力,但普遍缺乏高素质

的研发人才与研发设备,同时制药企业的创新策略只关注购买己开发成熟

的新药品种,致使制药企业自身缺乏新药研发能力,不能或只能承担分类

级别很低的新药研发工作如工艺改进等。

而新药研发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

研发设备,且其主营业务即为研发新药,因此新药研发特别是药物的研发

往往由新药研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承担完成。新药研发企业特指利

用现代医药科技致力于新药研发的技术型公司,同时也包括以提供技术服

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因发现阶段风险较大且多基础研究,科研实力要求较

高,因此新药研发企业主要承担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研究工作。科研院所

的实验室因其科研实力较雄厚,且

易争取到国家科研资助,主要承担发现阶段的研究工作。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但对于这一基本的概念,在经济学家、

统计学家、决策理论家和保险学者之间尚无一个适用于他们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

的定义。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则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Hyanes)美国的CooperD.F

和Ch田五PanCB(1987)在《大项目风险分析》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风险是由

于从事某项特定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

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这种观点下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每次事故

所造成的损失在认识或估计上的差别,包括:生产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

定,发生状况不确定性以及结果之程度不确定性。这些观点下的风险概念都

只是将风险与损失相联系,而没将风险与有利的一面想联系,与上种观点不

同之处主要在于前者

认为风险是指出现的后果与目标发生的负偏离,及风险可能导致损失。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

定性。C.小阿瑟.威廉斯和迈克尔 .L.史密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这一著作中将

风险定义为“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差异

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差异越小,风险越小。若有多种结果,则每一结果有

其相应的概率。如果只有一种结果,则无风险可言。这种观点下的风险是与不确定性相联系的却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从上述关于风险的定义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第一种观点只要强调风险的负

面影响,认为风险是一种相对期望结果而言的损失;而第二种观点下的风险定义

强调的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风险是指对预期结果的偏离,这种偏离不仅

括正向(一般认为是“好”的偏离),也包括负向(一般认为是“坏”的偏离)。

因此,常常把前一种观点下的风险定义称为狭隘风险,后一种定义下的风险称为

广义风险。

综上所述,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后果

与预期目标发生的偏离程度。这里的结果与不确定性相对应,包括正反两种可能,

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离越大,对于负偏差,意味威胁越大;对于正偏差,则意味

着机会越大。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人们对于风险所带来的意外损失比对风险所

带来的意外收获更加关注。所以,本文界定的风险主要是风险对期望结果

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管理的目的也是侧重于减少可能的损失。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极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其特征主要有:

(1)客观性

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使人们不能拒绝和否认的,这种客观

性使得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客观性表明风险时时处处

都存在,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

(2)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本质的特征。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确定性

使人们在客观情况下,对风险的主观估计。故有些学者将其称为主观风险,

而将风险相对的称为客观风险。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收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

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风险存在客观的,确定的,但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风险是

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

结果的不确定性。

(3)行为相关性

行为相关性是指决策者面临的风险与决策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决策者

面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具体反映在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

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因此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传统上的研究将在风险环

境中决策行为称为风险态度,也叫风险偏好特性。实质上任何一种风险都

是决策行为和风险状态结合而成的,风险状态是客观的,但其结果会因不

同的风险态度的决策行为而不同。

(4)潜在性

尽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的一种特定出现只是一

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赖于其它相关条件,这一

特性可称为风险的潜在性。风险的潜在性使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正

确鉴定风险,

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风险,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

(5)利益相关性

所谓利益相关性,是说凡风险皆与行为人的某种利益有关联。风险皆有明确

的行为主体,且必被置于某一目标明确的行动中。风险的发生将影响行为

人的利益。否则,即使有地震、海啸、雪崩的发生,也不能称之为风险。

事实上,如果地震这一类事件发上丝毫不影响人类生活的无人区,这类所

谓的自然灾害就不应再被称为自然灾害,而只应当被称为自然现象。

(6)双重性

风险结果的发生会带来损失,但也可能带来收益。风险的双重性是指风险损

失与风险收益的机会并存。当然我们所说的收益是广义的,它等同于可能

获得的目标利益。如果我们把目标主体的存在状态因损失风险得以妥善控

制和处理从而能保持良好态势也是为一种赢得的收益,那么损失风险的确

与这种收益机会并存。

(7)可测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指客观事物变化全然不知,人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对风险发

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成都做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对可能

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衡量。

1.2.2项目的风险

项目风险就是指造成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的可能性,主要是指项目

执行期间的风险。项目的一次性使其不确定性比其它经济活动大的多,因

而项目风险的可预测性就差得多。在进行重复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时,可

以根据历史资料和同行业的经验数据预测出大多数风险。而项目多种多样,

每个项目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问题,对风险的预测要困难的多。项目风险

具有以下特征:

1、风险的多样性

一个项目中具有许多种类的风险存在,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

风险、自然风险、合同风险、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有复杂的

内在联系。

2、风险的持续性

项目所处风险的不断变化,使得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存在风险。例如在目

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目标优化的错误,可行性

研究中可能有方案的错误,调整不完全,市场分析错误;技术设计中存在专业不

协调,地质不确定,图纸和规范错误;施工中物价上涨,实施方案不完备,资

金缺乏,气候条件变化;运行中市场变化,产品不受欢迎,运行达不到设计能

力,操作失误等。

3、风险影响的全面性

由于项目目标的多样性和项目的相互依赖,整个项目风险一旦发生通

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

4、风险的规律性

项目有其特有的生命周期以及同类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风险的

发生和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进行预测的。重要的是人们要具备

良好的风险意识,重视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

项目风险的分类

为了全面、深入的认识项目风险,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有必要将风险进1.2.3项目的风险管理

1、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原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风险的识别、估计和预测,

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项目风险实施有效地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

致损失的后果,期望以最小的项目成本实现最大的项目目标。

在项目中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控制风险是非常重

要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控制

阶段。

3.1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通过识别其存在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研

究、分析和归类,可以为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奠定基础。对

研发项目所涉及到的风险特征的识别一般从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上进

行分析,寻找该阶段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该因素出现的概率和对

研发项目的影响程度。新药

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候选药物的筛选,包括先导化合物

的产生和优化、体外药效模型和体内药效模型的建立、市场潜能评价等;②临床前

研究,包括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和微生物学研究等;③临床试验,包括安

全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等;④新药申请,包括专家评审、检验、注册等;

⑤生产,包括中试、投产、检验等;⑥上市及上市后监测。需,但①~⑤一般必不可少。该阶

段存在的风险主要为决策风险。决策风险主要

体现在市场调研与技术预测、项目评价与创意筛选、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决策、

项目立项与计划制定等方面。新药研发的全过程是一个基于安全与有效、利

益与风险、投资与回报的平衡判断过程。候选药物的筛选阶段为新药的发现

和甄别阶段,在决策前需要关注医药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对其治疗领域、市

场容量、适用人群、

剂型特点和竞争产品等进行详细分析,以保证新品上市后的销售;另外,需要对

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进行充分调研,确保研发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规避

由于技术替代所带来的风险。新药研发项目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的发展壮大

影响重大,而项目决策则起到关键作用。

2.临床前研究阶段

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内容包括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

型选择、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动

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该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为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

(1)技术不成熟。技术不成熟是新药研发项目的不利因素之一。在新药研发

过程中,一旦所用技术掌握不完全,不但会加大研发的工作量和难度,而且对研

发的成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风险传递作用下,研发项目的风险

会引发临床试验的风险和生产阶段的风险。

(2)技术不先进。先进的技术也许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不一定具有

经济上的可行性,与之相对应,落后的技术对于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企业

花费巨资去开发一些落后陈旧的技术以及进行重复性、低水平研发显然也

是不符合经济学原则的。制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应当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

适用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有机统一。

(3)技术难度与复杂性。技术难度越大,复杂性越高,制药企业的研发风

险、生产风险也就越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旦企业攻克

了技术和生产难关,那么技术难度和复杂性便成了一种防他人模仿、防他

人进入的壁垒,便

于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胸腺素。1研发项目风险研究3.临床试验阶段

新药批准上市前,应当进行I、11、111期临床试验,用于评判新药在人体

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而对新药审批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阶段

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1)技术风险。新药临床研究的成败取决于研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数据

的来源是否准确可靠、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否适当以及整个过程是否符合药

政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范等。一个科学、完善、可行的试验方案是任何临

床研究的核心问题。

(2)法律风险。临床试验涉及很多法律上的敏感问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

增强,除对普通的健康问题重视外,对有关临床试验的问题更加关注,志愿者参

加临床试验出现纠纷后有增加法律诉讼的趋势。因此,新药研发人员应更

多考虑以法律方式处理纠纷问题。

4.新药申请阶段

新药申请阶段主要包括 :①新药非临床研究结束后,按申报资料要求总结整

理资料,上报申请临床试验;②新药临床试验结束后,按申报资料要求总结整理

1日起

资料,上报申请生产。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2002年12月《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施行,规范了药品注册行为;2005年5月1日

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对试行办法执行过程中函待完善的问题做

出进一步的明确。药品注册法规或相关政策的变化,为新药申请阶段的主

要风险。

5.生产阶段

新药生产阶段包括中试、投产、检验等。该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为成本风险。

新药中试、投产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失败,

试验失败则会造成原辅料等成本加大。在新药生产前,应当进行充分的中试,

为成功投产积累经验,减少投产失败引起的损失。另外,新药生产可能需要

修建新厂房、购置新设备以及改变工艺,这显然会增加研发项目的不可预见

费用以及整个研发项目投资。

6.上市及上市后监测阶段

该阶段存在的风险主要为不良反应风险。新药

仅仅是最基本的药品安全性、疗效和给药剂量的数据,

11、111期临床试验得到的

:美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上市后大面积人群中使用时,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如

默克制药公司

生产的非留体抗炎药罗非昔布(Vioxx,万络),已上市五年,年销量达到25亿

美元,但由于可能致死人命的严重不良反应,2004年默克公司宣布全球回收“万

络”。据报道,“万络”可能已经导致全球6万人死亡,因此其生产厂家美国默克

可能遭遇高达180亿美元索赔诉讼。如果加强上市后监测力度,早期注意到药物

使用过程中的危险信号,就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风险给生产厂家带来的巨大损

失。

3.2胸腺素Ql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及结果

新药研发作为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低成功率的特点。从实验室研制到新药

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

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实验等一系列过

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如

此复杂的过程会出现许多令人无法预料的情况,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会失

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目前新药研发呈现出研发时间越来越长,

研发费用越来越高,新活性实体的发现也越来越难等特点,这些都导致了

新药研发的高失败率。

根据专家对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分析,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本项目在

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1技术风险

西安迪赛药业是以生产生物制剂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强,加上

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在技术上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在技术方面,还有一

定的风险。

(l)技术不确定性

现有的技术能否按预期目标实现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在研发

之前和研发过程中是不确定的,因技术上失败而终止新药研发项目的例子有很

多。本项目始于2003年,中间一度陷入停滞,原因是负责项目总工程师遭遇

车祸,不幸遇难,致使项目停滞。后经公司研发团队的艰苦努力,突破技术

难关,解决了技术瓶颈,项目得以继续实施。但没有按预期实现目标,导致

项目延期,

严重影响进入市场时机,现在市场已有四家同类产品,丧失了抢占空白市场的先(l)管理进度风险

新药研发项目是一项多学科、多部门、多人员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程,各

部门的工作常常交叉进行,故在进度控制时应重视部门间的进度协调,及

时发现和纠正部门间的进度偏差。目前项目管理软件正被广泛地应用于项

目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项目时间管理上更显得方便、灵活、高效。在管

理软件中输入活动列表、估计的活动时间、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参与活

动的人力资源、成本等信息资料,项目管理软件就可以自动解决进度交叉

问题。另外,还要注意监控进度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如药物的定性鉴别

及含量测定若因某原因延期时,应及时调整药效学研究的计划,不能因为

要赶进度而用含量不准甚至没有含量规格的药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国内的新药研发申请审批流程,一般来说,一种新药(创新药)其大致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概括: .1

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尤其是重磅新药其从立项到最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直到通过GMP认证上市销售起码要8-10年。拿金赛药业的重磅创新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为例,从2005年获批临床,到今年1月获生产 这份流程图和这篇文章给出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以及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总体来看,每5种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1种能进行所有的试验和批准过程。 新药开发阶段如下: 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研发中新药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Application, IND):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如果30天内FDA没有发出不予批准的申明,此IND即为有效。提出的IND需包括以下内容:先期的试验结果,后续研究的方式、地点以及研究对象;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另外,IND必须得到制度审核部门(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后续的临床研究需至少每年向FDA提交一份进展报告并得到准许。 .2

临床试验,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参加。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 临床试验,Ⅱ期:此阶段需要约100到300名志愿患者参与进行一些控制研究,以评价药物的疗效。这个阶段大约需要2年时间。 临床研究,Ⅲ期:此阶段持续约3年时间,通常需要诊所和医院的1000~300名患者参与。医师通过对病患的监测以确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新药申请必须包括公司所掌握的一切相关科学信息。典型的新药申请有10万页甚至更多。根据法律,FDA审核一份NDA的时限应该为6个月。但是几乎所有案例中的新药申请从首次提交到最终获得FDA 批准的过程都超过了这个时限;在1992年对于新分子实体的新药申请平均审核时间为29.9个月。 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FDA还可能对一些药物要求做进一步的研究(Ⅳ期),以评价药物的长期疗效。 .3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图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

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国内的新药研发申请审批流程,一般来说,一种新药(创新药)其大致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概括: 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尤其是重磅新药其从立项到最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直到通过GMP认证上市销售起码要8-10年。拿金赛药业的重磅创新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为例,从2005年获批临床,到今年1月获生产这份流程图和这篇文章给出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以及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总体来看,每5种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1种能进行所有的试验和批准过程。 新药开发阶段如下:

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年的时间。 研发中新药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Application, IND):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如果30天内FDA 没有发出不予批准的申明,此IND即为有效。提出的IND需包括以下内容:先期的试验结果,后续研究的方式、地点以及研究对象;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另外,IND必须得到制度审核部门(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后续的临床研究需至少每年向FDA提交一份进展报告并得到准许。 临床试验,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参加。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 临床试验,Ⅱ期:此阶段需要约100到300名志愿患者参与进行一些控制研究,以评价药物的疗效。这个阶段大约需要2年时间。 临床研究,Ⅲ期:此阶段持续约3年时间,通常需要诊所和医院的1000~300名患者参与。医师通过对病患的监测以确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新药申请必须包括公司所掌握的一切相关科学信息。典型的新药申请有10万页甚至更多。根据法律,FDA审核一份NDA的时限应该为6个月。但是几乎所有案例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新药研发及上市项目流程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靶标的确定: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2、模型的建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也称新化学实体,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由于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具有作用强度或特异性不高、药代动力性质不适宜、毒副作用较强或是化学或代谢上不稳定等缺陷,先导化合物一般不能直接成为药物。因此有必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以确定候选药物,这是新药研究的最后一步。 新药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临床前试验,研发中新药申请,新药申请,批准: 1、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2、研发中新药申请: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 3、新药申请: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 4、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流程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一般程序 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确定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确定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1.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 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部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 协助合成部门的工作:帮助确定反应步骤的终点控制、反应产物的纯度监控,所能提供的分析方法可能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或熔点等。 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查阅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信息,比如该药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度、熔点、旋光性质、紫外光谱、鉴别方法等)、检查项(一般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和该药物的稳定性等等。 1.2 合成工艺确定期 合成工艺路线打通后,合成部门将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供分析部门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用,一般来说,所提供三批样品应该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以一定规模制备得到样品,此时我们的质量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1.2.1 质量研究工作 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鉴别: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 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容量法、光谱法、色谱法 1.2.2 质量研究试验顺序安排 1.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我们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三大部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 考察项目:样品性状、有关物质和含量这三项必须考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可能无法考察有关物质),另外诸如:熔点(若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熔点检查,或能测出准确熔点且熔点低于250℃的样品,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溶液颜色与澄清度(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pH值(若 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 上面将原料药分析工作分三大块做了简单讨论,文中所讲的多是实际试验的简单思路和一些注意事项,但对于新药研究这样一个很严肃的工作有很多法定性的规定内容在文中并未详细说明,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和《新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指导原则》中有详细的说明。 2.药物溶解度试验 1.试验溶剂的选择可参考有关文献制定,若无文献一般选择常用的水相溶剂(水、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乙醚、丙酮、氯仿、冰醋酸、DMF、DMSO)。 2.若按照中国药典要求的做法将用去大量的原料和溶剂一般我们都按倍数 减量试验,但在做极易溶解或易溶时因溶剂量较小可适当放大原料量试验。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及上市项目流程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靶标的确定: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2、模型的建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也称新化学实体,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由于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具有作用强度或特异性不高、药代动力性质不适宜、毒副作用较强或是化学或代谢上不稳定等缺陷,先导化合物一般不能直接成为药物。因此有必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以确定候选药物,这是新药研究的最后一步。 新药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临床前试验,研发中新药申请,新药申请,批准: 1、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2、研发中新药申请: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

3、新药申请: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 4、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

新药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新化学实 体药物的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从候选药物到最终 产品上市其成功率只有一成。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医学、伦理等各个相关 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 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整个制药行业从临床Ⅱ期进入Ⅲ期的成 功率平均达到25%。即使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市场所接 受。因此只有克服及把握好新药研发中的难点与关键点,新药研发才有可 能取得包括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成功。而目前认为,新药研发过程不仅仅是 指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生产前研究,也包括药品在上市后的Ⅳ期 临床研究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现就其进行扼要的论述。 剂量探索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 其中又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为重。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毒性, 即确定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有效性,即确定剂 量效应关系和最小有效剂量。但目前国内对剂量探索试验重视程度不够,申 报的临床试验剂量往往在试验前已经由申办方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确定,“剂 量探索”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剂量探索试验属于新药剂量的初步探 索,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往往未知,而该试验又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因此面 临了更多的伦理学考验;二是剂量探索试验往往需要较大样本量,国内的申 办单位难以承受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剂 量探索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除了上述实际应用中存在 的困难外,剂量探索试验对统计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剂量探索试验属 于多臂试验,应用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最小有效剂量估计不可避免。应用多 重比较时,即要防止I类错误的膨胀又要保证足够的检验效能;在自适应设计, 除了多臂问题以外,进行期中分析时也要考虑I类错误膨胀的问题,因此选择 合适的多重比较方法是剂量探索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

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新药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说课讲解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 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 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 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申报材料说明 一、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1.1注册分类 中药新药注册按审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几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1.2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及申报流程 中药新药的研发申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选题立项一一临床前研究一一临床研究一一申报审批一一正式生产,其中,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主要 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列举如下: 2.1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米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究。 (二)注意事项: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相应要求,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各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新药的临床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详解 一新药研发十个步骤: 1、情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选题和立题 3实验设计 4数据统计 5基础实验研究 6药物的优化组合 7药物剂型的研究 8药理学研究 9安全性评价 10临床研究 最后才可以进行新药申报 在这十点中,每一点又有很多细节 二对于具体的项目的评估,包括如下的内容:1、投资项目概况 1.1、项目来源分析; 1.2、项目开发计划 1.3、项目获奖情况 1.4、项目进展情况 1.5、只是产权情况 1.6、国外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1.7、国内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2、药政咨询 3、项目技术分析 3.1、技术的先进性 3.2、项目的独特性 3.3、项目的成熟性

3.4、项目的复杂性 3.5、药理研究结果 3.6、临床研究结果 4、项目药品评估 4.1、发病率 4.2、疗效 4.3、副作用 4.4、疗程和使用方法 5、市场评估 5.1、药品经济寿命周期 5.2、市场潜在需求量 5.3、市场份额 5.4、同类新药品数目 5.5、竞争情况 (1)直接竞争(2)间接竞争 5.6、国内竞争对手的动态 6 项目产业化基础评估 6.1、原料供应情况 6.2、设备配套情况 6.3、GMP条件 6.4、中试情况分析 6.5、市场配套情况分析 6.6、人力资源分析 6.7、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7、经济效益分析 8、项目开发单位背景因素分析 从开发单位的知名度、项目负责人知名度、技术力量和项目开发经验及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及人员构成来分析。

其实,对于项目的分析报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都是很难做的.比如,专利查询,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还不一定能检索到.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将来的市场评估,这些市场评估的数据如何收集?在诸多的数据中怎么样分辨出真实数据?这个是相当的难的,看到的报道,有时候同一个人,今天说这个,明天说的是另一个数据,都是不可信.呵呵,有时候别人来我们这里刺探些信息,我也一样对待.或许专业些的调查公司能提供准确些的数据?拿到了数据,预测产品的经济周期还是不算太难,但是,又如何建立模型预测市场容量及将来的市场分额还有将来的收益问题?这些都是很难的,而且是相当的专业,不是我们天天做实验能解决的。 三企业角度谈药物研发 1、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3)资本实力: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本情况,盲目投资新品,或者上大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企业难以为继,只好被兼并、破产、关门 2、新品种研发的延续。 研发一个新品种是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如果决策层方向正确,决策得当;管理层配合无间,调度得法;执行层积极认真,踏实负责,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呵呵,做什么事都需要点运气),那么这个品种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中无往不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研发,恐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因此,一定要保证该新品种研发的延续性,这包括: 1)剂型的研发:有片剂,能不能增加胶囊、粉针、注射液……; 2)规格的改变:招标时代无奈的选择; 3)新适应症的开发:有难度,但是如果开发成功,可大大延缓该产品的衰退期;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 “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 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 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 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解读药物研发过程的经历了什么

药物研发过程全解 我们身边常用的药物多少岁了? 青霉素:1941年,76岁;病毒灵:1960年,57岁,而最常备的感冒药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了。这些老牌药物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为何依然活跃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药物研发之路有多难,看一看就知道了。 一、结构筛选 结构筛选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决定着项目的生死存亡。 1.药物靶点的确认 这个是所有工作的开始。只有确定了靶点,后续所有的工作才有展开的依据。确定靶标和靶标分析需要基于治疗的疾病,做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生物信息分析,从基因序列到晶体结构,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这一阶段整理的信息特别重要,将直接影响和指导新药研发的全流程。陶素生化可提供涵盖大部分已知通路和靶点的筛选工具库,助力药物靶点的确认,最受客户欢迎的工具筛选库包括激酶库,GPCR库等,通过这些工具小分子的对靶点活性和功能筛选,鉴定,可以大大加快靶点确认工作的进程。 当科学家发现某个家族或某类蛋白中的一个/几个蛋白对其感兴趣的生物现象的发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各类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逐个打断其中的蛋白,观察是哪个蛋白的打断对该生物现象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从而确认其所感兴趣的哪个/些蛋白。

例如:科学家发现Rheb通过X蛋白调控自噬的发生。同时,通过研究发现蛋白是一个激酶。此时,科学家便可以用激酶的库进行筛选。通过筛选便可以简单确定X蛋白是哪个/类激酶。后续,通过RNA干扰等基因水平的技术进一步确认X蛋白的作用等。 2.Hit的发现与获得 发现苗头化合物(hit),hit是指对待特定靶标或作用环节具有初步活性的化合物。发现hit的主要途径包括随机筛选的方法和理性设计的方法,理性设计的方法主要基于受体或配体结构和机制的分子设计。人工进行分子设计是一项复杂艰难,费时又烧钱的庞大工程。药物研发工作者很多时候采用虚拟筛选的方式获得hit。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

第二章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详解 一新药研发十个步骤: 1、情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选题和立题 3实验设计 4数据统计 5基础实验研究 6药物的优化组合 7药物剂型的研究 8药理学研究 9安全性评价 10临床研究 最后才可以进行新药申报 在这十点中,每一点又有很多细节 二对于具体的项目的评估,包括如下的内容:1、投资项目概况 1.1、项目来源分析; 1.2、项目开发计划 1.3、项目获奖情况 1.4、项目进展情况 1.5、只是产权情况 1.6、国外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1.7、国内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2、药政咨询 3、项目技术分析 3.1、技术的先进性 3.2、项目的独特性 3.3、项目的成熟性 3.4、项目的复杂性 3.5、药理研究结果 3.6、临床研究结果 4、项目药品评估 4.1、发病率 4.2、疗效 4.3、副作用 4.4、疗程和使用方法 5、市场评估 5.1、药品经济寿命周期 5.2、市场潜在需求量 5.3、市场份额 5.4、同类新药品数目 5.5、竞争情况 (1)直接竞争(2)间接竞争 5.6、国内竞争对手的动态 6 项目产业化基础评估 6.1、原料供应情况 6.2、设备配套情况 6.3、GMP条件

6.4、中试情况分析 6.5、市场配套情况分析 6.6、人力资源分析 6.7、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7、经济效益分析 8、项目开发单位背景因素分析 从开发单位的知名度、项目负责人知名度、技术力量和项目开发经验及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及人员构成来分析。 其实,对于项目的分析报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都是很难做的.比如,专利查询,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还不一定能检索到.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将来的市场评估,这些市场评估的数据 如何收集?在诸多的数据中怎么样分辨出真实数据?这个是相当的难的,看到的报道,有时候同一个人,今天说这个,明天说的是另一个数据,都是不可信.呵呵,有时候别人来我们这里刺探些信息,我也一 样对待.或许专业些的调查公司能提供准确些的数据?拿到了数据,预测产品的经济周期还是不算太难,但是,又如何建立模型预测市场容量及将来的市场分额还有将来的收益问题?这些都是很难的,而且是相当的专业,不是我们天天做实验能解决的。 三企业角度谈药物研发 1、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3)资本实力: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本情况,盲目投资新品,或者上大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企业难以为继,只好被兼并、破产、关门 2、新品种研发的延续。 研发一个新品种是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如果决策层方向正确,决策得当;管理层配合无间,调度得法;执行层积极认真,踏实负责,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呵呵,做什么事都需要点运气),那么这个品种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中无往不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研发,恐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因此,一定要保证该新品种研发的延续性,这包括: 1)剂型的研发:有片剂,能不能增加胶囊、粉针、注射液……; 2)规格的改变:招标时代无奈的选择; 3)新适应症的开发:有难度,但是如果开发成功,可大大延缓该产品的衰退期; 4)同类产品的研发:这方面最为重要,因为只有源源不断的开发同类别产品,在上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晚期时,立即有新品种跟上,所搭建的营销网络、建立的销售渠道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5)高、低端同类产品配套,形成市场优势:同时研发高、低端产品,高端走临床,低端走市场(OTC),互不抵触两相宜; 3、企业研发人员不能埋头做技术,要能适时和市场营销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讨论市场环境的变化,追踪热点产品的进展,探讨新品开发的方向……这种脑力激荡最能产生灵感,好的点子往往就在这种碰撞中产生。如果沟通不好,甚至没有沟通,就可能出现,研发人员辛辛苦苦做出的产品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闹矛盾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家闹得不愉快事小,企业却因此蒙受损失。因此建立、建全通畅、高效、融洽的沟通渠道对处在企业两极的研发和营销部门尤其重要。 研究新药,最重要的一点是疗效要好!也许在以前,疗效一般甚至无效的药经过广告等媒体的宣传,卖得挺好,但那只是过去,面对愈来愈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愈来愈理性的消费者,疗效是首要因素!(当然在安全的前提下);其次是市场,厂家要盈利,因此他希望它生产的药不但要疗效好还要能卖得好,这就需要市场的支撑,如果说你开发的药每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发病率,试问除了国家扶持,那个厂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第三,要有创新,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一个四类新药,它每年销售额超亿元,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