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迎来了一些挑战。
这一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经济,也波及到相关的外贸领域。
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需求下降和贸易障碍加强。
需求下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上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比如,欧美等地的经济衰退使得这些市场的进口需求大大减少。
国际金融机构预测,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橡胶、石油等产品的出口量会下降20%左右。
贸易障碍加强全球经济危机也导致了保护主义情绪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比如,欧盟对于鞋类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经历了多轮的申诉和复审程序,而最终的结果是对我国鞋业实行长达两年的反倾销措施。
美国则宣布对汽车、钢铁和其他重要行业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出口立即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应对措施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政策优惠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推动出口增长。
例如,自2009年起,对于出口退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对出口企业的政策加码。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财政和货币扶持政策,以支持外贸企业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生产经营。
拓宽出口市场由于欧美等传统市场的萎缩,中国进一步加大了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拓展。
根据商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27万亿元,涉及到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
同时,我国政府还支持企业开拓新市场,推动商务合作,协调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
技术升级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俄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考 验 , 融 危 机 的 负 面 效 应 和 影 响 正 日渐 显 现 。 金
一
煤 炭 企 业 “ 库 特 煤 炭 ” 布 将 缩 减 投 资 计 划 和 一 雅 宣
些 社 会 项 目 , 应 对 危 机 ; 俄 最 大 铅 锌 矿 开 采 企 以 全 业 “ 东 多 金 属 ”宣 布 无 限 期 停 产 , 0 0余 名 员 工 远 20
( 佳木斯 市人 民银行 , 黑龙 江 佳 木斯 14 0 ) 500
摘 要 : 究 了金 融 危 机 背 景 下 黑 龙 江 省 对俄 贸 易的 影 响 , 讨 了金 融 危 机 对 俄 罗 斯 远 东地 区银 行 、 研 探 企 业 、 人 的 影 响 , 及 俄 罗斯 政 策 调 整 对 我 省 贸 易 的 影 响 , 出 了完善 我 省 对 俄 贸 易 工 作 的 对 策 。 个 以 提
此 影 响 , 段 时 间 内 , 国 对 外 贸 易 面 临 诸 多 不 利 一 我
场 石 油 、 炭 等 能 源 和 钢 铁 、 石 等 原 材 料 产 品 需 煤 矿
求缩 减 , 格 暴 跌 , 东 矿 产 开 发 行业 深受 其 害。 价 远
在短 短几周 内 , 些 大 型企 业 相 继 宣 布减 产 停工 : 一 全 俄 最 大 金 刚 石 企 业 、 东 矿 产 行 业 巨 无 霸 “ 罗 远 俄
感 、 前沿 的部 门 , 融行 业首先 拉 响了危 机警报 。 最 金
提 息 和 缩 减 抵 押 贷 款 业 务 等 因 素 , 东 居 民普 遍 紧 远
缩 家 庭 开 支 计 划 , 币 观 望 情 绪 浓 重 , 购 房 、 车 持 在 购 等 大 额 支 出方 面 表 现 得 尤 为谨 慎 。胀 不 断 加 剧 、 布 持 续 贬 值 的 通 卢
金融危机对中俄_中蒙口岸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2009.12INNER MONGOLIA BANKINGRESEARCH边贸经济胡本胜吕文波(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海拉尔021008)金融危机对中俄、中蒙口岸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据人民银行呼伦贝尔中心支行组织对内蒙古满洲里、额尔古纳、新左旗和新右旗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俄、中蒙口岸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入境游客锐减,旅游收入萎缩,税收下滑。
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4旗市共有2个对俄口岸、2个对蒙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2008年,2个对俄口岸进出口贸易额108.9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18.15%;2个对蒙口岸进出口贸易额2.74亿美元,占中蒙贸易总额的8.12%(见图1)。
对俄口岸入境的俄罗斯旅游人员72万人,占俄罗斯入境旅游总人数的23%;对蒙口岸入境的蒙古国旅游人员35.3万人,占蒙古国入境旅游总人数的50.05%。
一金融危机对中俄、中蒙口岸地区的影响情况(一)过货量大幅下降,贸易额萎缩。
2009年1~3月,4旗市口岸过货量220万吨,同比下降43.15%。
其中进口总量175.51万吨,同比下降41.41%;出口总量46.85万吨,同比下降46.19%;进出口总额1116412.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95%。
其中进口总额88383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57%;出口总额23257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3%。
(二)边境贸易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企业增多。
2009年1~3月,4旗市口岸边境贸易企业利润总额87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97%;亏损企业数量21家,同比增加14.28%。
(三)跨境旅游人数减少,旅游业收入锐减,关联INNER MONGOLIA BANKING RESEARCH2009.12边贸经济行业影响凸显。
2009年1~3月,4旗市口岸入境人数为1.53万人,同比下降47.78%;旅游收入12.16万元,同比下降22.7%。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外贸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具体影响,并探究相关应对措施,以期对未来的外贸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需求萎缩,这直接冲击了我国出口市场。
由于全球消费信心受到削弱,许多国家都纷纷削减了对我国商品的需求量。
这一因素使得我国外贸的出口额急剧下降,贸易顺差出现明显收窄的现象。
例如,一些重要的出口市场,如美国和欧洲经济体,需求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我国商品出口受阻。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紧缩,使得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减少,为我国外贸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经济。
对我国而言,这些贸易壁垒对出口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降低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对于价格敏感的商品,消费者更可能选择价格更低的其他国家产品,这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
首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其次,政府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促进活动,通过展览会、洽谈会等方式扩大市场,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此外,政府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增强竞争力。
对于未来外贸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可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扩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对我国产品需求旺盛,这将带来更大的外贸机会。
其次,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这有利于降低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在外部环境挑战方面,两国需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内部制度挑战主要涉及加强法治建设和提升透明度;信息安全挑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则要求两国共同抵制单边主义。
为应对挑战,建议加强双边合作,拓展多边合作,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通过共同努力,中俄将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推动两国关系迈向更加稳固和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挑战、应对措施、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信息安全、贸易保护主义、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战略沟通、务实合作、共同应对。
1. 引言1.1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新时代,中俄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俄两国拥有深厚的政治互信和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支柱和动力源泉。
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国际地位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中俄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潜力,深化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俄两国合作也是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促进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2. 正文2.1 外部环境挑战外部环境挑战对于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风险和难度。
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在开展经贸合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策略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货币波动也会对双方合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汇率波动、利率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合作项目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情况,需要双方共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外部环境挑战。
中俄两国在能源、资源等合作领域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合作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全面好转。
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
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的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
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结合中俄贸易的特点来探讨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简要介绍了中俄边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贸易潜力。
在第二部结合中俄边贸和总体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突出的问题并列举了其原因。
在第三部分针对其中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边境贸易战略升级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the increasingly furthe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Russia,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being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China-Russia trade, the bord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of both sides. Over the past years, China-Russia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still immature in a relative small scale. M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are preventing the border trade from furth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trade and its border trade,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se obstacles and change our mentality about traditional trade, and improve inappropriat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kind of a typical China-Russia trade. To a great degree, the traits of the former one represent that of the latter one.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border trade and solutions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view point after we learn about its feature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cent situation in short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then analyzes the trade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the traits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the whole China-Russia trade, then listes reasons for them.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some opinions for tho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Key Words】China-Russia trade;Border trade;Strategic promotion目录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 (4)1.1中俄边贸背景 (4)1.2中俄边贸现状 (4)1.3中俄边贸的特点 (7)2中俄边贸问题及原因分析 (8)2.1边贸中显现的问题 (8)2.2原因分析 (9)3中俄边贸问题相关对策 (12)3.1注意研究两国政治经济状态及变化 (12)3.2建立完善和丰富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及时沟通获取市场信息 (12)3.3应加强与俄相关部门协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能 (13)3.4完善相关边贸法律政策,健全边贸监督管理机制 (13)3.5与国际接轨,建立银行结算、仲裁、和出口信保机制 (13)3.6鼓励民间商会协会的合法发展和发挥作用 (14)3.7继续更大规模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结构的边贸 (14)3.8扩大在对方的宣传广告 (14)3.9充分挖掘边贸区自身经济潜力同时争取其他国家的开发合作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1.1中俄边贸背景1982年,以中国和原苏联两国外贸部正式换文为起点,我国北方边境省区先后恢复了与原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1。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经济受到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经济受到的影响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以来,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下的货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是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影响甚大。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1.导致我国外贸出口量明显下降。
外贸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其经济的衰退就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出口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外贸经济正深受着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外贸出口量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回落12.7个百分点;8、9月份对欧盟出口增速也由前7个月累计27.1%分别回落到22%和20.8%。
从产品看,部分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服装前三季度出口增长1.8%,玩具增长3.7%,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21.2和16.3个百分点。
2.在从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外贸顺差的程度来分析。
据统计,我国的贸易顺差占据中国gdp的10%左右,对gdp的拉动是4个百分点。
金剑如果顺差增长30%,扣除10%的人民币升值因素对gdp的拉动就只有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gdp会从11.4%降低到9.4%左右。
有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
从以上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在逐步加深。
由于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经济低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都将为自己建立起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
因此,我国的外贸出口竟会面临更加研究的形势。
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能源资源进口量增价涨。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与调整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与调整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紧密融合,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贸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各国纷纷进行调整以应对这一局势。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并分析各国采取的调整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全球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贸易量减少。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实体经济的萎缩和就业率的上升,消费能力下降,导致商品和服务需求减少,从而减少了国际贸易。
其次,金融危机引发的信用紧缩限制了国际贸易融资。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倾向于收紧信贷政策,提高利率和风险溢价,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贸易融资。
这给跨国企业的贸易活动带来了困难,使得跨国贸易的规模受到限制,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流动性。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了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
投资者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而纷纷撤离风险较高的国家,导致了货币贬值和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
这使得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增加,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活跃度。
二、国际贸易的调整措施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冲击迫使各国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采取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措施。
包括减税、提供贷款和担保等手段,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各国政府还加强了贸易风险管理,帮助企业规避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风险。
其次,各国加强了国际合作,鼓励多边贸易谈判。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各国还加大了对跨境投资的监管,以防止投机行为和资金外流,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
此外,各国还通过发展新的贸易市场和贸易伙伴来应对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并成为国际贸易的增长点。
各国积极寻求与这些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以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
三、结论金融危机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各国通过积极的调整措施,逐渐适应了这一新的贸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盖艳梅一 中俄实现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域贸易自由化方兴未艾。
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
其中,最受瞩目、也是对世界经济与贸易影响最大的当属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北亚地区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但该地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日、韩三国分别以10+1的方式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
俄罗斯虽然还未与任何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早在10年前,俄罗斯就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签署了关于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协议;2009年,俄罗斯又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共同关税同盟。
这实际上是贸易自由化的一种初级形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已完成了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入世”谈判,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可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并不拒绝自由贸易,只是在选择时机和伙伴而已。
从相关条件看,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俄罗斯最现实的选择,也将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从区域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角度看,俄罗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诸多积极效应。
一是商品供求平衡效应。
中俄贸易是一种互补型贸易,而非竞争型贸易。
贸易自由化梅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从而产生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供求平衡效应。
二是福利增长效应。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都较低,因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质量和类别相同的产品,其价格水平要比从欧美和日韩等国进口的商品低。
俄罗斯消费者可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国民福利的增长效应。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贸易自由化可使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在两国间流动,从而使中俄的优势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例如,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产业技术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科技资源等,将会在两国间进行合理化、效率化和市场化配置。
四是投资扩展效应。
中俄两国如实现贸易自由化,必将带动双方相互投资的扩展与深化。
因为贸易自由化为投资所必需的资本、人员、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自由流动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可以预计,中俄贸易自由化将使中国对俄投资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五是区域战略对接效应。
中国早已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俄罗斯也已制定开发建设远东外贝加尔地区的长期战略。
两国政府首脑都一致表示,双方的区域发展战略应进行合理对接,而贸易自由化将为两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创造必要的和非常有利的条件,使两国的战略对接能够真正落实并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上述分析说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中俄两国对贸易自由化不仅有客观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睦邻友好关系的日益巩固和深化,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二是中俄近20年的经贸合作使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巩固,并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双方日益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扩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对解决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如“灰色清关”问题等)都有诚意和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是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已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在1996年,中俄就在边境两侧的多个口岸城市建立了互市贸易区,边民互市贸易一片繁荣。
2006年,双方在绥芬河口岸中俄边境两侧合作建立“一区跨两国”的“绥(绥芬河)一波(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综合体”。
这实际上就是封闭性的边境自由贸易区,该区2008年正式投入运[1]。
此外,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乌苏里斯克等地建立了米哈工业园、康吉经贸合作区和华宇十月工业园等,且运行态势良好。
2009年8月,中国批准在绥芬河市建立综合保税区,预计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9年,中国又批准在中、俄、朝边境地区建立“长(长春市)吉(吉林市)图(图们市)国际经济合作先导区”,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目前,中、俄、朝、韩正积极推进在图们江流域的国际合作,这也有利于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四是中俄之间已初步建立起商品物流网络体系,铁路、公路、空运和海运的物流大通道已经形成。
目前,中俄双方正在合作建设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抚远一哈巴罗夫斯克的铁路大桥,以全面打通中俄贸易通道中的两个“瓶颈”和结点,为中俄两国商品的自由流动创造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中俄实行贸易自由化不仅顺应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和两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和贸易遭到重创,中俄贸易自由化也自然受到了影响。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贸形势的影响 (一)2009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2010年经济前景仍不乐观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除外)。
但2009年出现大逆转。
2007年,俄罗斯GDP达到1.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
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6万亿美元。
2009年,俄罗斯GDP仅为39.016 1万亿卢布,约合1.283 42万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 000多亿美元(2009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对2009年俄罗斯GDP增长的预期为7%,但实际比2008年下降7.9%。
这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的经济衰退程度达到15%)。
而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仍不乐观:俄罗斯政府预测GDP增长1.6%,但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经济预测中心预测为1.3%(这是在对俄罗斯660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26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是,2010年俄罗斯GDP增长有望实现3.6%;世界银行2010年1月2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在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76美元的情况下,2010年俄罗斯GDP将增长3.2%。
按照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伊格纳季耶夫的乐观预测,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需3年时间。
(二)外贸大幅下滑,实体经济严重受挫 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使世界市场严重萎缩,还使世界油价和原材料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从而使俄罗斯对外贸易大幅度下滑。
2009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为4 690亿美元,同比下降36.19%。
2009年1”10月,俄石油出口下降48.2%,天然气出口下降45.9%,化工产品出口下降42.5%,金属及其制品出口下降46%,森工产品出口下降32.5%,设备和交通工具出口下降30.6%,粮食及粮食加工产品出口下降18.1%。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再加上信贷紧缩、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和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使俄罗斯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很 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和销售日益困难,特别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汽车企业、冶金企业、机器制造企业和建筑企业的情况尤为严重。
俄罗斯四大石油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联合请求政府为其提供贷款,以偿还从西方国家的借贷。
而汽车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出现大幅下降。
2009年1-9月,俄罗斯轿车生产下降62.9%,载重汽车生产下降75.4%;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40%。
(三)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减少,资本大量外逃 多年来,俄罗斯对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
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应低于25%,而俄罗斯只占15%。
目前,俄罗斯约有50%的投资项目处于停工状态,70%的设施需要维修。
世界上生产设备使用期限一般为8—9年,而俄罗斯设备的实际使用期限已达33年,设备的平均磨损率达到70%以上。
很多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都通过积极利用外资来弥补本国的资金短缺,而俄罗斯在这方面却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大幅度下降。
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利用外资321.63亿美元,同比下降30.9%。
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60.9亿美元,同比下降45%。
目前,俄罗斯每年对外资的需求达5 000亿美元左右(俄罗斯专家的意见),但每年的外资流人量只相当于需求的2%-3%左右。
一方面是外商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是资本大量外逃。
2008年8-9月,资本外逃达到330亿美元,10月增至500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商从俄境内抽走资金1 400亿美元。
(四)通胀率显著上升,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股市暴跌,从而使上市公司资产和广大股民资产大大缩水。
由于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致使美元贬值,从而使持有美元的俄罗斯银行和居民的货币资产缩水。
又由于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从而使俄罗斯居民的货币收入缩水。
同时,由于进口紧缩和国内供给不足而导致物价上涨,俄罗斯通胀率居高不下。
2008年1—10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11.6%,2009年全年通胀率达到8.8%。
2010年,俄罗斯政府的目标是把通胀率控制在9%—10%之间。
与高通胀率相伴的是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增加和拖欠工资现象普遍化。
由于大量企业亏损和破产,到2008年10月,俄罗斯失业人口达到460万。
按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到2009年6月,俄罗斯失业人口应在630万(但据俄官方统计,登记失业人口为260万)。
(五)财政出现大量赤字,外汇储备急剧减少 2009年,俄罗斯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
2009年,俄罗斯财政预算收入为7.336万亿卢布,预算支出为9.662 2万亿卢布,财政赤字达2.326 1万亿卢布,占GDP的6.9%。
如果加上从国民福利基金中调拨的贷款,财政赤字应占GDP的7.3%。
俄罗斯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石油价格下跌,石油出口减少,使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反危机,财政支出显著扩大。
为了尽量维持财政平衡,俄罗斯不得不从储备资金(财政储备资金,而不是指外汇储备)中调拨资金,但仍无法弥补巨额的财政支出。
2010年,俄罗斯仍需向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项 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等投入巨额资金,而总规模为4 697亿美元的外债也须偿还到期的本息。
因此,2010年俄罗斯财政仍将处于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拥有近6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其中,美元占50%,欧元占40%,英镑占10%。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和英镑贬值,使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了301亿美元。
由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俄罗斯资本大量外逃,卢布面临巨大贬值压力,俄罗斯中央银行被迫抛售美元以稳定卢布,结果又造成外汇损失严重。
此外,为了反危机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到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外汇储备减至4 535亿美元;到2009年3月更降为3 760亿美元,外汇储备减少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