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1000字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6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精选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这次为您整理了6篇《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篇一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令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童年的一件事,向我们说明了“爱”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给予我们爱的启示。
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他的母亲一看,赞不绝口,“精彩极了”四个字脱口而出。
而他的父亲看后却皱紧眉头说“这诗糟糕透了”。
同样是来自爱,可作者父母的表达却截然不同:母亲希望作者能够自信,父亲则希望作者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向上。
作者正是因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相反的词,成为一名大作这篇课文之所以好,我以为它使我懂得,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坎坷,也会获得优异成绩,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那就是需要有人时常在耳边对你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你才不会从知识的台阶上滑落下来。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你才能保证你不断走向高处。
以前我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尤其是父母的。
当他们说我时,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可就是不肯承认。
现在我不再这么想了,无论是“精彩极了”的夸奖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只要是出自对我的爱,对于我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知道,口上说得好不是真功夫,我还要付出行动,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篇二当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
我与主人公巴迪有着同样的感受。
我想到一个孩子作出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不停地夸赞自己的孩子,或到处炫耀,孩子听后会非常的高兴,会得意洋洋,骄傲起来;而相反的话,会使孩子变的失去自信心,还会无地自容,最后甚至会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
我以前成绩是中偏下,父母总会批评我,使我感到生活的压力与包袱,让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优秀作文(共16篇)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优秀作文(共16篇)篇1: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顿觉豁然开朗:父母的爱是同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己。
初读此文,我真替作者抱不平,他父亲太苛刻。
但是,当我深入理解了这篇课文后,便从心里羡慕作者有这样的双亲。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来自母爱的力量,是作者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成为了作者心头的慰藉,使作者一直坚持写作。
这一点我也有同感。
每当我得到老师的表扬时,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母亲,母亲便会夸奖我,鼓励我。
正如文中作者的母亲一样。
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使人容易满足。
所以还需要有警策的力量来平衡,来鞭策。
父亲的“糟糕透了”,正是这种警策的力量,他时常提醒作者: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促使作者进步得更快。
这也弥补了母爱的不足,使作者从另一个方面获取力量,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
这也是父母望子成龙的表现。
以前,我只要做错了事,父亲顿时就会拉下脸大发脾气,母亲却总是护着我。
他们都希望女)L能飞上枝头,变成凤凰。
父亲骂我、打我,当时我还真有点恨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骂是爱、打是亲的道理。
所以,我更为自己拥有这两种爱而感到自豪。
而现实中,我们有些同学会因为父母的一顿训斥而痛哭、记恨,甚至离家出走;有些同学会因为父母的溺爱而养成养尊处优的习惯,从此不思进取。
这些都是没能正确地理解两种爱的实质。
父母的疼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的爱,是对我们的一种心灵的呵护;父母苛刻甚至责骂,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策,一种期望。
当然,父母也应适当地考虑到子女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分寸。
生活中,我们需要“精彩极了”的慈母的爱,也需要“糟糕透了”的严父的爱。
慈母的爱像一瓶芳香四溢的蜂蜜,让我们精神焕发,顺风扬帆;严父的爱像一碗苦味浓浓的良药,使我们警醒。
我们应该从这两种爱中汲取力量,使自己不断前进。
篇2: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作文因为天在下雨,所以妈妈提前关了铺子同我一起回家!但你,却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之中。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夜已经深了,月光笼罩着大地,星星在天空眨着小眼睛,像宝石似的撒满了天空。
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一篇__《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__讲了作者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
他母亲的评语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语却是“糟糕透了”。
而过了几年之后,作者才明白,这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评语,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包含着对他深深的爱!这位小作者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而他从父母对他的评语里体会到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鼓励,这种爱是灵感与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来自父亲的警告,来使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父母也是这样教育我的。
在我学习游泳的时候,妈妈会鼓励我学得很好。
而爸爸看到我不标准的动作,就会很严肃地指出来,并且一遍遍地纠正。
当然,我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我同样的那份爱!读了这篇__,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那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巴迪回忆他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过后赞叹无比,父亲看过后却说这糟糕透了。
对于父亲的说法,“我”十分难过。
在以后的生活中,母亲一直鼓励他,而父亲一直提醒和批评他。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使得对巴迪产生巨大的影响,走向了成功之路。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妹,在她的家庭里,只有慈祥的爱,在家中,她是“公主”,其他人都是“仆人”,任由她使唤,绝对不敢有任何人对她发脾气。
慈祥的爱多了也就是溺爱,我的表妹陷入了溺爱的深海中。
她现在六岁多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穿脱鞋袜,连洗脸都不会,吃饭还要妈妈喂。
表妹陷入了这样的深海,也就是陷入了漩涡,永远也出不来了。
我现在知道了,人生中有严厉的爱,也有慈祥的爱。
严厉的爱时常用来提醒,慈祥的爱时常用来鼓励,只有用两种爱来教育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我一定不会因为受到严厉的爱的批评而灰心丧气,也绝不会因为收到慈祥的爱的鼓励而沾沾自喜,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3前几天,我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范文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范文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一: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顿觉豁然开朗:父母的爱是同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己。
初读此文,我真替作者抱不平,他的父亲太苛刻。
但是,我读完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从心里羡慕作者有这样的双亲。
(小学生网)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来自母爱的力量,是作者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成为了作者心头的慰藉,使作者一直坚持写作。
这一点我也有同感。
每当我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母亲,母亲便会夸奖我,鼓励我。
正如文中作者的母亲一样。
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有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父亲的“糟糕透了”,正是这种警告的力量,他时常提醒作者: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促使作者进步得更快。
这也补偿了母爱的不足,使作者从两个方面获取力量,走向成功。
这都是父母望子成龙的表现。
以前,我做错了事,父亲顿时就会拉下脸大发脾气,母亲却总是护着我。
他们都是希望女儿能飞上枝头,变成凤凰。
父亲骂我、打我,当时我还真有点儿恨他。
读了这篇文章,终于明白了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所以,我更为自己拥有两种爱而感到自豪。
生活中,我们需要“精彩极了”的慈母的爱,也需要“糟糕透了”的严父的爱。
慈母的爱像一瓶芳香四溢的蜂蜜,让我们精神焕发,顺风扬帆:严父的爱像一碗苦味浓浓的良药,使我们警醒,我们应该从这两种爱中汲取力量,使自己不断前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二: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主角巴迪在七岁时写了一首诗。
母亲看了以后,说:“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可当父亲看到这首时,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巴迪长大后才知道父母都是为他好。
我也有许多这样的经历。
一次妈妈检查我的英语,叫我读给她听。
我开始读了,我声情并茂地读着,想在妈妈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3篇】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精选3篇】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精选3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这了巴迪8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看后表扬巴迪写得精彩极了,可爸爸却评价这首诗写得糟糕透了.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巴迪不傲慢也不气馁,连续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名闻名的作家。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
巴迪母亲的动身点是正确的。
母亲受巴迪的方式是表扬和鼓舞,是盼望巴迪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产生自卑感,能扬起自信的帆远航。
而父亲却不同,父亲对巴迪的要求特别严格,他把受埋藏在心里,不轻易表露同来,目的是使巴迪在生活中不产生傲慢自满的心情,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事实证明,巴迪不由于母亲的表扬而自满,也不由于父亲的批判而放弃写作。
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勤奋加积累,最终获得了胜利。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四周的一些人,有的人总爱听表扬的话,一受批判就受不了。
有的人得到表扬尾巴就翘上天,沾沾自喜。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只有表扬,使孩子盲目自信;而有的父母则一味批判孩子,这样孩子会丢失信念。
对待孩子,仅有表扬或者批判,还是不够的。
我们坏话好话都要听才会有进步,人生如小船,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驶得更过。
其实,表扬和批判都是一种考验。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会有出息。
巴迪的父母都爱他,都盼望他长大成才,天下的父母都一样的,让我们在表扬和批判中成长吧,像巴迪一样做个有出息的人。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精选3篇】二爱是人类最美妙最宝贵的情感。
尤其是父母的爱,对子女来说更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产,它将时时鞭策下一代,鼓舞下一代,陪伴下一代,走向通往胜利的路途,请不要认为我现在正突发奇想。
这是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后对爱的深刻熟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写母亲和父亲分别对我的第一首诗的创作发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两种态度是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动身点那就是爱读完这篇文章,尤其是文章意味深长的结尾,咀嚼着的感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1今天,我细嚼慢咽地读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七八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恰恰相反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在这两种不同的爱的鼓舞下,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读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是啊,人需要鼓励,但是,单有鼓励有可能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人也需要批评这种爱,但是,单有批评也有可能导致过于自卑、失去自信。
作者是这么幸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生活,使作者努力地向前驶去。
而我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
那是八岁时的事了,有一天早晨起床时,妈妈的眼镜莫名其妙地变没了,全家大动员,来找眼镜,找了半天,原来眼镜就在被子底下。
我突然觉得手痒痒的,想把这件事记叙下来,便拿了张纸以《找眼镜》为题写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篇作文。
我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我的作文后激动不已,高高地举起我说:“宝贝会写作文了!”我听了妈妈的夸奖,兴奋不已,迫切地想让爸爸也来欣赏一下我的作文。
妈妈帮我把作文打进电脑里。
爸爸回来了,一打开电脑一眼便看到那篇文章。
爸爸看了后皱了皱眉头说:“这是谁写的,无聊透了。
”我听了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
现在长大了,再回头看那篇文章,也不得不承认爸爸是正确的。
现在在妈妈的鼓励下,在爸爸的批评下,已有许多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读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感想。
本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
文中有一段话使我触动心灵:“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是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既需要鼓励,又需要警告,这都来自父亲、母亲的力量。
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努力上进,不断进取。
有一次,我不小心,走路摔倒了,母亲赶紧把我扶起来,问我疼不疼。
而父亲却视而不见,只是对我说了一句:“你看你,走路都会摔倒。
”我当时觉得心酸酸的,眼睛里布满了泪水。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像母亲一样关心我。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才明白,父亲和母亲对我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这两种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母亲的爱是甜甜的,父亲的爱是酸酸的。
是啊!母爱是维系人类生命最原始的最美妙的爱,与此相比,父亲的爱往往显得含蓄、深藏不露。
可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2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心中不由一怔,顿生感慨。
文章大致讲了“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
两人争吵起来。
在这两种不断的极端断言中,“我”健康成长,最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在生活中,不少人只会接受赞美和夸奖,讨厌警示、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通用1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篇1今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思绪万千。
文中写了作者巴迪写的一首诗面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作者长大后领悟到了父母这两种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两种评价使作者成了作家。
读完这篇*,我的观点是和作者一样的:这两种评价来自同一个出发点——爱。
“精彩极了”来自母亲慈祥的爱,这是一种鼓励的力量;“糟糕透了”来自父亲严厉的爱,这是一种警告的力量。
他们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对于这样的爱,我深有感触。
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就会赞扬我:“真棒!太厉害了!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而爸爸却一脸严肃,厉声说道:“取得好成绩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是骄傲自大,那还有什么用?你应该谦虚。
没听过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这两种评价就像两股风——赞扬之风与批评之风。
我也像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父母的两种态度使我不自卑,不自傲,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成绩。
读了这篇*,我领悟到了:爱是力量!赞扬是自信心的力量源泉,而批评,是警告的力量!每个人都需要来自这两种爱来平衡,才可以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篇2今天,我在家预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对我的感触很深,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感人的故事吧!巴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当他的母亲读完这首诗后,搂住了巴迪,赞扬声像雨点般纷纷落在巴迪身上,巴迪得意扬扬。
他问母亲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好把这首诗念给父亲听,他想父亲一定会像母亲那样赞扬他。
巴迪等呀等呀,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拿起了桌子上的诗,读了起来。
“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巴迪没想到等到的是这种结果,伤心地失声痛哭起来。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巴迪又写了一篇短篇小说,他鼓起勇气给他的父亲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笔记1000字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
现实的不相符。
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
的确,理想
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
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
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
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
这是一部写人的小说。
没有神,也没有神性。
没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带着缺陷。
没有人是完全理智的,都带着或多或少人类本身的疯狂。
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美丽和丑陋,纯洁和肮脏的较量,是一幅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画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
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贱民的史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着名作家
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对他小时侯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一事。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因
为她知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
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严厉
才能教育孩子写好作品。
正如文中所说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仅仅只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所以,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慈母,又有个严父,这样,便使他在不满12周岁的情况下,
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
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
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
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
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
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
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
言亦不由衷,伤害了苏唐两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
自食婚姻苦果。
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琐碎与无聊。
而
在三闾大学教学期间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
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
但当他离开那里回到父母身边时,面
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让
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
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
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
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
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
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但是,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如果只有母亲的评价,那会很容易使孩子误如歧途,会
使孩子一得到鼓励,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导致目中无人。
而父亲的批评,会使孩子天
天担心害怕,怕作文写不好,会遭到父亲的批评,然而,对作文失去信心。
诚然,爱是需
要有父母的爱来衡量,这样,既能使孩子在得到表扬的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评判,让孩
子依据评判来对文章进行修改。
在生活中,我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的母亲不管是在生活和学习上,一直都对
我很严厉。
自从我上小学起,母亲的唠叨就一直伴随着我,只要我考试成绩不佳或犯错误时,母亲便会狠狠地责骂我。
每次我考得不错或是获奖,母亲也是很少夸我,总是希望我
能更好。
而我的父亲却和母亲恰恰相反,父亲是在我取得不佳的成绩时给我鼓励,让我充
满信心去迎接挑战。
而每次我取得好成绩时,父亲总是夸我:“不错、不错,继续努力。
”就如这次电视正在播放《三国演义》父亲说让孩子看看,可以增长一些知识,而母亲是极
力反对,说影响学习,为此,父亲和母亲几乎要吵架。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
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
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
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
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
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
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
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
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一对父子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不过,尽管他们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对我寄予殷切的希望。
只有父亲
的安慰与母亲的唠叨,还有父亲的放松和母亲的严厉,才使我能谨慎把握住生活的小船,
不被哪一股风刮到。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认为:虽然现在形形色色的教育方
式有许许多多,但是,这篇课文中,父母的评论不管是好是差,他们都有一个心愿,那就
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巴迪的成功并不是只在于父亲过分的批评,也不仅在于母亲的过分鼓励,而真正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的,我们不仅要吸收正确的鼓励,还要改正自身的错误。
因此不管是母亲的唠叨,还是父亲的安慰,都将是我勤奋学习的动力。
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从爱的氛围中学会时刻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