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真菌(Fungi)是一类真正具有细胞核的异养生物。

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有机物分解利用;食用、药用;食品工业;医学工业:青霉素;动植物产品霉变和腐败;人的疾病,植物病害。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一)、真菌主要特征1、真核生物2、营养体多为分支的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没有根、茎、叶分化。

3、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4、营养方式异养(二)真菌营养体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很细小而且分支的丝状体,单根菌丝成为菌丝(hypha),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mycelium)。

(三)菌丝的变态1、吸器(haustorium)短小分支,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主要功能是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吸收养分的效率。

2、附着胞(appressorium)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3、假根(rhizoid)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如根霉属(Rhizopus)。

4、附着枝(Hyphopodium)菌丝两侧长出1-2各细胞的耳状结构,吸收营养和固定菌体的功能。

5、菌环和菌网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丝或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

(四)菌丝体组织(1)菌丝组织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

但许多真菌的菌丝有时可以疏松或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群团结构:1、疏丝组织(prosenchyma)为疏松结构的组织。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自学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容体系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其体系是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述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知识,以及植物病理学科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分15章讲授,涵盖了6大块内容,即植物病害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诊断学、流行学和防治学。

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了解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植物病理学发展史以及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植物病理学展望。

第二章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本章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植物病害系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因)。

其中植物病害基本概念中重点介绍病状、病症类型。

关于植物病害系统,要了解“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以及自然植物病害系统、农田植物病害系统和设施植物病害系统的差异。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重点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即寄生性、致病性和传染性以及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和病害循环,主要的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和初侵染和再侵染。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物重点介绍菌物基本概况、菌物的分类、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以及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此外,要了解真菌对人类的益处。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介绍了原核生物的基本概况、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致病性和侵染性、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命名、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以及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第六章植物病原病毒本章介绍病毒概述、病毒的分类与命名、植物病原病毒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病毒的鉴定。

第七章植物线虫介绍植物线虫概述、植物线虫的分类、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鉴定。

第八章寄生性植物内容包括寄生性植物概述、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寄生性植物的病害特点。

第九章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重点介绍化学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以及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关系。

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菌丝在各菌种之间差异有限,透明、有色、暗色、 有无隔、直径大小、横隔的构造和隔膜处是否小 于菌丝直径,表面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2 原生质团(plasmodium):菌体简单,没有细胞 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变 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如根肿菌。
3 单细胞(uniocell):营养体为有细胞壁和原生质 膜的单细胞,如酵母菌,壶菌。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 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 隔孔帽。
二)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 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逐渐形成了 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五界系统 原核类: 原核界 真核类: 单细胞 原生界 多细胞 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真菌的分类系统 (1)Ainth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粘菌门
真菌门: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它 们一般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营养 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 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数量及分布 种类多: 25-50万种,已知约10万种; 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数量大: 分布广:
4 假菌丝(pseudomycelium):某些酵母菌细胞进 行牙殖产生的芽孢互相连接成链状类似菌丝体。
5 两型菌丝(amphoteric hypha):菌体在寄主体 内和培养基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菌丝类型称为两 型菌丝。如外囊菌,寄主—菌丝体,培养基—酵 母状菌体。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

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

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

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繁殖过程中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的无性繁殖体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多数真菌都具有性生殖阶段。

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营养体上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有性生殖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完成的。

真菌的性器官又称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

大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如—些子囊菌越冬后次年春天才形成成熟的有性孢子。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同时,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1)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1)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
26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引起番茄和马铃薯晚疫病,苹果疫腐病。孢子囊 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囊梗无限生长。孢子囊圆形, 成熟后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 产生芽管。孢子囊多数有层出现象,游动孢子在 孢子囊内形成,而不是在泡囊内形成。藏卵器穿 雄生。
3
4
❖ 菌组织:菌丝体密集而
形成菌组织。菌组织可
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
组织。
❖ 疏丝组织: 菌丝体组成比 较疏松的组织,能看到 菌丝体长形细胞。
❖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组 成比较紧密的组织,菌 丝体细胞变为圆形或三 角形,与高等植物的薄 壁组织相似,称为拟薄 壁组织。
5
❖ 菌核(sclerotium):由拟 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 的一种较坚硬的休眠体。
单主寄生(Autoecism):有些真菌只在一种寄主 上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转主寄生(Heteroecism):同一病原真菌不同类型 的孢子,发生在两种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 活史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转主寄生以锈菌最为明 显。
22
二、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一)原生界根肿菌门
1. 习性:水生或两栖,寄生于高等植物根部,为专 性寄生菌,多引起促进型畸形病变。
❖ 子座(stroma):由菌组织 或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一种垫状物。
❖ 菌索(rhizomorph):由 菌丝平行组织成的绳索状 物,外形与高等植物根系 相似,也称为根状菌索。
6
7
2、繁殖体
真核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营养阶段后,即进 入繁殖阶段。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第三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原真核菌类/菌物(原生界根肿菌、色 藻界卵菌、真菌界接合菌门和双核菌门) 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 病毒界(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动物界(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界(寄生性种子植物)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9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寄主提供复制的场所、复制所需 的原材料和能量、部分寄主编码的酶以及膜系统。 病毒进入活细胞后脱壳,病毒 核酸复制,亚基因组核酸翻译出3 种蛋白,其中包括衣壳蛋白,然后 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新的病毒粒体。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植物病毒从一个植株转移或扩 散到其他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而 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 程称为移动。
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大都单生,也有双生和串 生。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 约为0.5-0.8*1-3 um。多数周围 有鞭毛,无芽孢,很少有荚膜。 格兰氏染色反应多为阴性,能 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 芽孢的抗逆性很强。
3
二、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细菌繁殖很快,如 大肠杆菌在条件适宜时,20分钟可繁殖一代。 核区内的DNA为细菌的遗传物质。 变异主要由两种原因造成:突变,和细菌结合。 三、主要类群 普罗特斯门(Proteobacteria):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态各 异、厌氧性;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性、 DNA中G+C含量高,65-72%; 厚壁菌门(Firmicutes):DNA中G+C含量低,25-50%。
10
植物病毒的常见传播方式
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 嫁接传播 机械传播(汁液传播) 土壤传播 昆虫介体传播 非持久性:昆虫获毒后立刻就能传毒,但很快失去传毒能力。 半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 传毒。传毒时间10-100 h。 持久性:昆虫获毒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毒。终生可保持 传毒能力。
7
第三节 植 物 病 毒
1、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的
亚显微分子生物,细胞内专性寄生,无细胞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芽殖:真菌的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 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孢子。
医学ppt
32
4)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被分 割成许多小块,每小块的原生质连同其中的 细胞核共同形成一个孢子。
医学ppt
33
无性孢子的类型:
医学ppt
13
一)营养体的类型
1 菌丝体(mycelium):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 体叫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 叫菌丝体。
菌丝呈管状,多数真菌的菌丝以隔膜(septa) 把菌丝分成很多间隔----有隔菌丝;有些真菌的 菌丝没有隔膜-----无隔菌丝。
菌丝在各菌种之间差异有限,透明、有色、暗色、 有无隔、直径大小、横隔的构造和隔膜处是否小 于菌丝直径,表面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学
第一节 真菌学概论 一、真菌的概念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三、真菌的一般形态 四、真菌的生活史 五、真菌的分类
医学ppt
1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它 们一般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营养 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 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食品工业:面包、酒类、蒸馒头、酱油、食 醋、豆腐乳等。
发酵工业: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 延胡索酸。
医学ppt
7
医药:茯苓、马勃、雷丸、虫草、灵芝、猪苓; 青霉素、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食用菌:香菇、草菇、鸡丛、羊肚菌、口蘑、 松口蘑、木耳、银耳、喉头菌等。
医学ppt
8
医学ppt
9
二)对人类有害的真菌 对植物的危害:
医学ppt
28
子座(stroma):类似垫状的营养结构,常在其 中或其上长生子实体,也是繁殖体的一部分。 柱状、棒状、头状等。
假子座(pseudostroma):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 织共同形成的子座。
医学ppt
29
菌索(rhizomorph):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状 物,类似高等植物的根,又称根状菌索。能 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转佳时,又从尖端继 续生长延伸。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 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 隔孔帽。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二)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 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逐渐形成了 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5 两型菌丝(amphoteric hypha):菌体在寄主体 内和培养基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菌丝类型称为两 型菌丝。如外囊菌,寄主—菌丝体,培养基—酵 母状菌体。医学ppt来自15医学ppt
16
隔膜的类型:
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丝形成繁殖器官、衰 老或受伤时常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医学ppt
14
2 原生质团(plasmodium):菌体简单,没有细胞 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变 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如根肿菌。
3 单细胞(uniocell):营养体为有细胞壁和原生质 膜的单细胞,如酵母菌,壶菌。
4 假菌丝(pseudomycelium):某些酵母菌细胞进 行牙殖产生的芽孢互相连接成链状类似菌丝体。
医学ppt
26
疏丝组织(prosenchyma): 密丝组织疏松,多 少能看出菌丝体,大致作相互平行排列,机械力 可分开。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anchyma): 大致由等径 的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组织, 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易分离的(碱液煮可分 开)。
医学ppt
27
菌核(sclerotium):由菌丝紧密交接形成的一 种坚硬结构。外为拟薄壁组织,内为疏丝组织。 形状不一,颜色较深,渡过不良环境。
医学ppt
21
医学ppt
22
假根(rhizoid):菌丝产生的类似植物根的 结构,吸收营养;支撑作用。
医学ppt
23
菌环(hyphae trap):菌丝组成的环状物。 菌网(network loops):多个菌环形成的网。
医学ppt
24
医学ppt
25
三)菌丝体的组织化
很多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 成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互相交织的程度不 同,有的较紧,有的很疏松,二者一般称为 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附着胞(appressorium,appressoria):分 泌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面;形成侵入 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医学ppt
19
附着枝(hypophode):菌丝两旁长出的短的 分枝结构,只起附着 或营养功能,无侵入功 能。外生真菌产生,如小煤炱目。
医学ppt
20
吸器(haustorium,haustoria):植物专 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间隙延伸穿过细胞 壁,在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吸器,吸收营 养。形状不同。
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头癣、脚癣;牛、羊、 狗的山谷热等。
医学ppt
10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 中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 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医学ppt
11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医学ppt
12
三、真菌的一般形态与特性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医学ppt
5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数量及分布 种类多: 25-50万种,已知约10万种; 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数量大: 分布广:
医学ppt
6
一)有益真菌
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清洁工”;
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还产 生拮抗物质,拟制某些病害;
生防菌:白僵菌、拟青霉菌等;
医学ppt
30
四)真菌的繁殖
1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以 营养繁殖为特征,即没有两个性细胞或 性器官的结合。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 为无性孢子 。
医学ppt
31
无性繁殖的类型:
1) 断裂:菌丝断裂成短片段或菌丝细胞相互 脱离产生孢子。
2) 裂殖:真菌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变成 两个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