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线上)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呢?简单来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就像是生态系统的“厨师”,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就是最常见的生产者,它们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消费者则是生态系统中的“食客”,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等。
比如,吃草的兔子是初级消费者,吃兔子的狐狸就是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生态系统中的“清洁工”,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细菌和真菌就是分解者的代表,它们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部分则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温度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物就无法生存。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比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动物的迁徙和活动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大量砍伐森林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问题。
幼儿园科学探索之旅:动植物生态环境观察记录

幼儿园科学探索之旅:动植物生态环境观察记录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去探索、观察并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态环境。
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且逐渐形成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记录一次幼儿园科学探索之旅:动植物生态环境观察的真实经历,以及对这次体验的反思和理解。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目的地经过老师的精心策划,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家附近的自然公园。
这个公园地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群落,非常适合幼儿园的科学探索之旅。
1.2 制定计划在出行前,老师们为此次活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带上的观察工具、重点观察的动植物等内容。
1.3 师生配合老师们在活动中会对幼儿们进行简单的科普教育,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记录周围的动植物,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地观察2.1 动植物观察在公园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草丛和小动物,孩子们跃跃欲试地开始观察和记录这些生物。
他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用观察本记录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状态,还争先恐后地观察着小鸟和鱼类。
2.2 老师引导老师们在一旁指导孩子们如何用观察笔记录观察到的内容,给予了大量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观察和记录中。
三、活动总结3.1 孩子们的反馈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结。
孩子们纷纷共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有的孩子发现了一种新的昆虫,有的孩子观察到了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他们都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观察记录。
3.2 宝贵收获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他们明白了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结论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探索之旅,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愉快的观察体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七年级生物第二节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系统
$number {01}
目 录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
01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的定义
01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维持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 者,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信息传递
生物之间通过化学物质、声音、姿态等方式传 递信息,维持种群稳定。
02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生产者
定义
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再利用和能量的高效传递, 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同时,物质循环还对全球气候和环境质量产生重要 影响,如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态系统中,能 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而物质的循环则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能量流动驱动着物质循环 ,而物质循环又反过来影响着能量流动。
推广可持续发展
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和方法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
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 污染问题。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 性,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课堂实录 小学生们学习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

生物课堂实录小学生们学习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生物课堂实录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整齐地坐在座位上,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生物学味道。
今天,我们来到了小学生们学习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的课堂。
让我们一起来记录下这次精彩的授课实录。
第一部分:动植物的生命现象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有关动植物的生命现象。
首先,我将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
学生1:老师,什么是生命周期呢?老师: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物种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例如,我们人类的生命周期是从出生到老去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以蚕的生命周期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老师拿出一只蚕,并放在投影仪下,全班同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蚕的每一个阶段。
老师:同学们,蚕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首先是卵阶段,卵经过孵化后,变成了幼虫。
幼虫会通过蜕皮,不断生长和变化。
当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它会在蚕茧内变成蛹。
在蛹的内部,蚕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蛹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蝶。
学生2:老师,为什么蚕会变成蝶呢?老师:这个问题涉及到生命现象中的生长和变化。
蚕在变成蛹之前,会分泌丝状物质构成茧,茧内的蚕会进行新陈代谢,身体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
最终,蚕通过“脱胎换骨”的过程,从茧中破壳而出,变成一只美丽的蝶。
第二部分:生态系统的学习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生命周期,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学生3:老师,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老师:很好的问题!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而水生生态系统则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
老师拿出一本图书,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些图片,你们可以看到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如何依靠和相互作用的。
学生4:老师,生态系统有什么重要性呢?老师:生态系统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非常重要。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实录(邱)

“生态系统的组成”课堂教学实录南昌市广南学校邱展琨[教学思路]:《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十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第25章的第一节,设计为1课时。
学生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发解其组成,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观看录相片《人与自然》中展现的生物捕食场面来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进一步思考我们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影响。
让学生通过自学来了解生物富集的概念和过程,然后通过分析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并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并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及其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同学们树立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2、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人也是生物圈的重要一员。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三、教学难点:1、对生产者的理解(因为生产者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混淆)2、生物富集的过程和原因。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播放设备。
2、展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录像片或挂图。
3、展示生物捕食的录像片。
4、展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图片。
5、展示生物富集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
生物与环境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由于他们的彼此影响、相互依存才使得我们的地球村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堂实录(1)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堂实录(1)《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堂实录师:(展示课件)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有唧唧碴碴的小鸟,有活泼可爱的小狗,有聪明逗人的海豚等等,每种生物都有适合于它生活的环境生:(观看课件并且讨论)师:同学们,根据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分别找出某一种生物及其与它适应的环境有哪些?生:(讨论)小鸟的生活环境有天空、阳光、空气、水、虫子等,海豚的生活环境有海洋、空气、小鱼等。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知道了不同的生物有适合于它特定的生活环境。
那么,生物和它的生活环境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生:预习过课本的同学马上说出“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师:和生一起阅读课本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并举例说明。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师:观看“啄木鸟找虫吃”动态课件,一组提问题,一组回答生:啄木鸟以什么为食?虫子以什么为食?植物以什么为食?生:啄木鸟以虫子为食,虫子靠吸食树中营养为食,而树又是靠绿叶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透彻。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虫子、啄木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请同学们分析图:腐烂树干上长出真菌生:蘑菇中的营养来自于哪里?腐烂的树干最终能否消失?生:蘑菇中的营养来自于腐烂的树干;树干会被慢慢分解掉师:象蘑菇这类真菌以及还有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主要靠分解有机物为食,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师:观看参照课本图17制成的动态课件,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看看哪组同学最先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我们二组认为生态系统当中有阳光、空气、水,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我们三组认为生态系统组成当中有两大部分: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师:看来,同学们上课精力都非常集中,而且归纳能力很强,特别是三组的同学们表现尤为突出,把生态系统的组成归纳得非常完整、准确(板书生态系统组成)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师:我们刚才分析的草虫鸟的关系当中,鸟吃虫子是为了获得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而虫子又靠吃草获得生存的能量,草是靠自身的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象这样生物为了获得能量而捕食其它生物形成的链即是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讨论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 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 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观察这个水族箱,如果你要做一个,需 要哪些东西?为什么?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 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个池塘
一片草原
一片森林
海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
1.左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 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草
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 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草
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 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food chain)。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讨论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 着什么角色?
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使苹果腐烂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 依存的关系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 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food chain)。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food we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 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 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主要是完成图示,食物链的数量等,工具多是图片。笔记不多。
补充视点:
预习和文本阅读时间不多。也许是课前的功课吧
教学改进建议:
应该试图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没有相关内容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能,比如说讨论生态系统各成员关系的时候。
本能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能。
补充视点:
逐级展示教学内容,现场思考讨论及回答,鼓励学生互相展示成果。
教学改进建议:
平时可注意学习小组的团队建设。
人教
课题
生态系统
观察视角
四、学得如何
观察者:广东和平下车中学何艺云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展示不明显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难以展示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没有发现相关内容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有,时间稍短,活动较多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没有明显反馈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基本完成,生态系统的概念揭示,成员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概念等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不是很明显
补充视点:
关于不同程度学生等,非本班科任实际上难以观察,学生的知识起点也难以观察。本课也没有特别活动来展示。
没有明确体现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六次左右,基本有效,有交流展示。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学生主要回答问题,较少提问。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给人印象不深,很零散的情景。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生态系统
观察视角
二、怎么教
观察者:广东和平下车中学何艺云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不明显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学生主要以回答问题为主。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启发式大概六次,学生讨论四次以上。
教学改进建议:
建议再直接点,明确概念定义,并对之进行联系和讨论辨证。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生态系统
观察视角
三、怎么学
观察者:广东和平下车中学何艺云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没有发现相关内容。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生态系统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者:广东和平下车中学何艺云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十分明确.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展示图示,挑战学生,概念揭示与说明(板书、图解)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有一定的联系。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是的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比较平均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应该是的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没有明确展示。
补充视点:
展示手段与方法比较多样有操作性
教学改进建议:
可以更突出基本概念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概念定义的辨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