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复习题
人口统计分析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人口统计的基本数据?()
A.人口总数
B.人口密度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收入水平
2.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3.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回族
4.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在我国被划分为劳动力人口?()
A. 15-59岁
B. 16-60岁
C. 15-60岁
D. 18-65岁
5.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影响?()
A.经济发展水平
B.教育水平
C.气候条件
D.提倡限制人口增长
9.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成都
10.以下哪项不是人口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
A.描述性统计分析
B.相关性分析
C.回归分析
D.贝叶斯分析
11.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在我国被划分为儿童人口?()
A. 0-14岁
B. 0-16岁
B.劳动力补充
C.文化交流
D.社会矛盾
17.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死亡率?()
A.医疗卫生条件
B.生活水平
C.文化教育
D.环境污染
18.以下哪些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特点?()
A.数量庞大
B.年龄结构集中
C.教育水平提高
D.性别比失衡
人口统计学题库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8、出生人数指一定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出生的、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总和。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一、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
迁出4,721人。
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试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人口年龄中位数;(2)少年儿童(0-15周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3)老年人口(65岁以上)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七、根据下列资料分析某地1994—1998年妇女生育率和出生人数变化情况。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中文整理

Session 2: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过程统计分析(一)、人口生育统计1、人口学的的基本分析方法1)同批人分析(cohort analysis,队列分析)同批人(队列),Cohort,在某一时期经历了相同起始(人口)事件的一群人。
出生、结婚、迁入、迁出等。
年龄相同的队列如出生队列,年龄不同的如结婚队列、入学队列等。
同批人(队列)分析:对某同批人陆续经历的人口事件进行数量上的观察、描述和分析。
例如,观察和描述同年出生的一批妇女进入育龄期以后,在各年龄结婚和生育的状况。
同批人分析的局限:1)资料不易获得,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跟踪记录观察。
2)所得结果不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情况。
2)同期人分析(period analysis,时期分析)同期人分析:对某一时期的人口状态或人口变动进行数量资料观察和分析,实际上是对某一时期内观察到的多个队列进行分析。
例如,某一年的出生率、死亡率等。
同期人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人口,而这个人口是不同队列构成。
与同批人分析相比,同期人分析具有:1)资料易于获得。
2)能够说明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的人口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3)便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比较。
但不易揭示人口现象的一些本质内在联系。
同批人与同期人分析是人口学两种不同重要的分析方法。
互相弥补。
3)假定同批人分析(Hypothetical cohort,Fictitious cohort)把某一时期的分年龄指标或其它标志区分的指标设想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个同批人口在其不同时期的相应指标,这个设想的同批人即为假定同批人。
如果是一个假定的出生同批人,就称假定一代人(fictitious generation)。
而对应的分析就是假定同批人分析方法。
同批人(队列)分析也应用于在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但是最广泛的应用在人口学,特别是生育和死亡的研究上。
2、生育的概念出生是人口的一个基本要素,出生是指具有生命征兆的脱离母体的胎儿。
人口学题库 (1)

1.人口: 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粗出生率: 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3.总和生育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4.婴儿死亡率: 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5.人口迁移: 指人口居住地 (空间位置) 永久性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6.人口转变: 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律的总结。
7.人口老龄化: 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 65 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8.性别比: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9.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
其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土地的产值来表示。
它表征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10.承载力: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就人口规模而言,环境承载力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11.可持续发展 :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人口红利: 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再生产与其基本变量的内在联系:出生率b、死亡率db>d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再生产规模扩大,表现为扩大再生产模式。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一、填空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指标之一。
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
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1、问答题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是同一概念吗?正确答案:老年型人口是指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一个静态的时点概念;人口老化则是指一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向老年型转化(江南博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时期概念。
人口老化的结果是人口逐渐变成老年型的人口类型。
2、单选人口资源是指()A、人口总数B、就业人口C、求业人口D、劳动适龄人口正确答案:D3、填空题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平均生存人数;();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正确答案:表上死亡人数;死亡概率4、填空题按人口迁移的()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正确答案:意愿5、填空题()是一种最基础的人口调查方法,同时它也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不断发展而延续下来的最重要的人口调查方法。
正确答案:人口经常性登记6、问答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的内容、要实现的3个目标以及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1)评估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即目标、效果、活动、投入保障。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实现的3个目标是:①实现计划生育“两个转变”;②稳定低生育水平;③满足群众要求。
(3)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包括:①人员、机构、设施;②经费投入;③领导责任。
7、填空题总和()是各个分年龄组生育率相加之和。
正确答案:生育率8、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社会构成正确答案: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
9、填空题按时期长短划分可以将人口预测分为长期人口预测、()和短期人口预测3种。
正确答案:中期人口预测10、填空题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正确答案:流动数量;流向11、填空题按我国现行的教育层次,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5个层次分别进行计算,即小学就学率、初中就学率、高中就学率、大学和()。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人口统计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CTRL+F)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
(4.00分)A. 非在业人口B. 学生C. 平均人口D. 总人口2.()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劳动适龄人口D.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3.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
(4.00分)A. 动态指标B. 静态指标C. 相对指标D. 指标族4.()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4.00分)A. 在业人口B. 非劳动适龄人口C. 劳动适龄人口D. 非在业人口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
(4.00分)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动态指标D. 静态指标6.()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D. 劳动适龄人口7.()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4.00分)A. 少年儿童系数B. 平均年龄C. 年龄中位数D. 年龄众数8.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和()。
(4.00分)A. 指标数值B. 指标计算方法C. 指标计量单位D. 指标名称9.()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统计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国最早出现全国范围的人口调查是在()时期。
A.西周B.西汉C.春秋D.秦朝
2、我国()时期已经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
3、在人口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个学术流派起到了重要作用。
A.1 B.2 C.3 D.4
4、某年龄人口性别比=()
A.某年龄男性人口数/同年龄女性人口数x100
B.同年龄女性人口数/某年龄男性人口数x100
C.某年龄女性人口数/同年龄男性人口数x100
D.同年龄男性人口数/某年龄女性人口数x100
5、出生婴儿性别比=()
A.某年女婴出生人数/同年男婴出生人数x100
B.同年女婴出生人数/某年男婴出生人数x100
C.同年男婴出生人数/某年女婴出生人数x100
D.某年男婴出生人数/同年女婴出生人数x100
6、我国1998年年初人口数为123626万人,年末为124810万人,全年共死亡807万人,那么我国1998年的粗死亡率为()A.124218
B.134218
C.124219
D.134219
7、赫尔曼·康令是()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比利时人
8、若一个人口的年龄金字塔呈上尖下宽的形态,从发展趋势看该人口属于()
A.增长型
B.稳定型
C.静止型
D.缩减型
9、某地某年年中总人数为280万,其中育龄妇女占28.5%,当年共出生婴儿6.6万人,则该地该年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为
A.82.5%
B.82.6%
C.82.7%
D.82.8%
10、某县2002年人口均匀变化,年中有育龄妇女11432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约占71%,年内出生人数为20120人,人工流产4756例,
其中未婚育龄妇女的人流约占35%,计算该县2002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及人流出生比()
A.81167,0.24:1
B.71167,0.25:1
C.61167,0.26:1
D.51167,0.27:1
11、某县2002年人口均匀变化,年中有育龄妇女11432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约占71%,年内出生人数为20120人,人工流产4756例,其中未婚育龄妇女的人流约占35%,计算该县2002年的未婚育龄妇女人数及人流出生比()
A.33153,0.24:1
B.44153,0.25:1
C.55153,0.26:1
D.66153,0.27:1
12、已知某地区2000年年底人口总数为657万人,从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在90年代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千分之9.95,预计这一平均增长水平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估算该地区2010年年底的人口总数为()
A.725.38
B.730.38
C.825.38
D.830.38
13、已知某地区2000年年底人口总数为657万人,从往年统计资料来看该地区每年的人口增量平均在6.5万人左右,且年增长量每年相差不大,估算该地区2010年年底的人口总数为()
A.522
B.622
C.722
D.822
14、下列对人口调查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调查是认识人口现状的唯一途径
B.人口调查是人口科学管理的依据
C.人口调查是人口统计工作的结果
D.人口调查人口学研究和人口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5、婚姻状况可分成四种,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婚姻状况的分类()A.未婚
B.有配偶
C.无配偶
D.离婚
16、节育率通常是指每一百名已婚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中已落实()
A.节育措施的人数
B.绝育措施的人数
C.避孕措施的人数
D.生育计划的人数
17、下列属于随机抽样的是()
A.偶遇抽样
B.分层抽样
C.定额抽样
D.判断抽样
18、我国人口死亡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因为()
A.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好
B.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好
C.我国人民的人均寿命长
D.我国人口老化程序低
19、19世纪兴起的统计学派是()
A.国家记述学派
B.数理统计学派
C.政治算术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
20、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B.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
C.人口发展趋势
D.人口预测研究
二、多选题
1、现代人口统计学的代表学者有()
A.安斯雷寇尔
B.内森凯菲茨
C.黑田俊夫
D.莱斯利基什
E.布拉斯
2、下列()是人口迁移模型
A.人口迁移重力模型
B.最优分布模型
C.都市间迁移模型
D.迁移矩阵模型
E.年龄—迁移率模型
3、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下列哪些方法属于特殊研究方法的是()
A.时间序列法
B.生命表分析法
C.标准化法
D.年龄移算法
4、政治算术学派的基本特点是( )
A.用数量分析替代了笼统的文字描述
B.对各种人口现象的数理表现、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
C.最早提出了统计学这个词
D.把概率论原理引入人口现象的研究
E.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人口统计学中
5、30、生命表又可称之为( )
A.死亡表
B.人口表
C.寿命表
D.生存表
E.生育表
三、问答题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三个方面?
2、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3、人口调查的作用?
4、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综合题
1、某年甲乙两地个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水平、年平均人数及各年龄组妇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比重如下表所示,计算甲乙两地的一般生育率并分析。
2、某年甲乙两地个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水平、年平均人数及各年龄组妇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比重如下表所示,计算甲乙两地的总和生育率,并分析两地的生育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