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缺答案
2021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聂鑫森三月江南,天总是阴着一块脸,柳树的丝丝缕缕织出翠色的珠帘,桃花也绽放出许多笑意来。
今天是双休日的星期六,华光家具厂的宿舍区静悄悄的,静得悲戚。
名声很好的家具厂,做的家具竟没有了销路。
最烦躁的要算厂长柳大林了,好好一条结实的汉子,硬是瘦了一圈。
他年纪并不大,满打满算五十三,木匠出身,中间还读过两年中专技校,称得上是家具行业中的里手。
一早起来,他在阳台上练了几节“太极操”,可思想老开岔。
厂里的事让他苦恼,家里的事也叫他焦心。
昨晚,妻子告诉他,她听人讲,独生女小絮已有了男朋友,至于那个人的年庚生月、性情长相,以及工作、身体情况,则一概不知。
背后传来了脚步声,轻轻悄悄的,然后停住了。
“爸爸,今天天会晴的。
”大林回转身,见女儿齐齐楚楚地站在面前,长发披肩,西装配牛仔裤。
“管它晴不晴,小絮,你什么时候把男朋友带来让我们看看?”“在适当的时候。
”阳光从云层里射出,金灿灿一直射到客厅里来。
大林站起来,走到窗前,从三楼往下望。
他忽然发现在大楼与大楼之间的那块空坪上,黑压压围了一大堆人,一个个指手画脚、又笑又说的。
小絮悄悄地走了过来,也把脑袋伸出窗外,说:“哦,是一个小木匠在揽生意。
”大林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这简直是班门弄斧,揽木匠活也不看清地方,居然闯到这木匠窝里来了。
小絮说:“一个小木匠,敢到这地方来,恐怕是不同寻常。
”“那好,你陪我下去看看是个什么角色,敢到这里来逞能!”小絮说:“我要看书,我不想去。
”琼芳见大林很有兴趣,忙对小絮说:“小絮,陪你爸爸去吧,免得他老是烦恼,散散心也是好的。
”他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高高挑挑,脸盘很白净,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配得很匀称,白衬衣上罩一件大棒针打的毛衣,上上下下显得很精神。
他的木匠担子很特别,可以拆开,拼成一个长长的柜台,上面放着十几种家具模型。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尽管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关该保健品欺诈销售的新闻,但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③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浪费生命,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④2016年的中国电影院线可谓惨淡经营....,在上映影片增加、银幕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年总票房同比仅上涨3.7%,单张银幕票房更下降了20%。
⑤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⑥由于所处地域特殊,该城中村里居住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日里五方杂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A. ①②⑤B. ①③⑥C. ②④⑤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 对作家和文章,我一向是怀着类似的景仰和认同,但近年来,所见最多的却是一些打着作家名头做幌子的势利主义者,把写作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
C. 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首都连续发生了几起针对中国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D. 明代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中的一段关于钓鱼岛的文字是目前能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该岛屿的文献资料,是有力的历史证据。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英雄好汉千里追寻,意气相感,为着一个共同的使命而聚集到一起,①,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指望着以此获得立功的机会而名垂于青史。
2020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
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
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
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
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重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略。
《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
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然这也没有办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
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
《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详细地写到这一事件,但都没说起王允安排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
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投降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打算娶过来。
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
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
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美的英雄。
一度不得已归降曹操又复归于刘备,是关羽一生中的华彩段落,于是作者就此生发开去,大写其事,大力虚构加工来表现关羽德艺双馨的品质。
安徽合肥八中2022高三第一次抽考试卷-语文(解析暂无)

安徽合肥八中2022高三第一次抽考试卷-语文(解析暂无)2020—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命题小组审题人:方立立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l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刻1 50分钟。
2.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题上一律零分。
第1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对近代中国阻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
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确实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
强者对弱者永久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
它最严峻的后果,确实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
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庞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显现要紧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
”而明显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如此的条件。
退而求其次,透纳期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平复与大方”,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大方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体会,是以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 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因此的特权,中国议乎有一种“中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缘故。
但这种情形近年来有了改变。
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美“共管”,这确实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
2021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影响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即价格因素和社会因索。
前者主要体现在当期房价、房价预期、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相关层面,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婚姻、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心理需求等其他层面。
当然,不论其购房状况如何,住房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无疑是“大件”消费。
住房的“租”与“购”看似可互为替代,但很多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并不满意,房屋租赁市场失控,这些必然加剧住房买卖市场的竞争。
那么到底该如何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改善居住条件呢?一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给住房和婚姻“松绑”,以此缓解婚龄青年的购房压力。
二是要推行因城施策、分类治理的方法,地方政府应该用政策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进一步改观房价预期。
三是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出台更为缜密的管理条例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住房租赁平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弱化住房的社会附加属性,为租房者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提高住房“租”与“买”的可替代性.四是要加强住房公积金等住房金融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金融政策在支持青年群体住房消费层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及其购房压力研究》,《调研世界》2018年第4期)材料二: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
居民住房自有率不高,租房意识较强,而租金回报率普遍在 2.5%~5%之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租房率和租金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租赁市场有着极大潜力。
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
这在刺激租房需求不断上涨的同时,也预示着租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居住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对买房的执念在松动。
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合肥八中2008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语言素养(62分,共31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汉字属会意字的一组是()A.休象北森B.从步采出C.愁林莫众D.炎虎行磊2.下列形声字结构不一致的一组是()A.围达裹氛B.闷问闻辫C.字界宵崖D.放雌颖颈3.对“凸”字笔画数以及第一画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5画,横折B.5画,竖C.6画,横折D.6画,竖4.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度.假/忖度.蒙.骗/蒙.头转向咀嚼./味同嚼.蜡B.蹊.跷/蹊.径商贾./直言贾.祸偏裨./无裨.于事C.苑.囿/埋怨.扁.舟/翩.跹起舞匮.乏/功亏一篑.D.悔.恨/晦.涩殉.职/徇.私舞弊反诘./佶.屈聱牙5.下列列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发霉.懊悔.欺侮.风雨如晦.诲.人不倦B.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C.犄.角绮.丽崎.岖倚马可待风光旖.旎D.弹劾.刻.薄隔阂.垓.下之围言简意赅.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峥.嵘狰.狞慎.重缜.密周全B.诅.咒趔趄.狙.击神情沮.丧C.讥诮.眉梢.俏.丽峭.拔刚劲D.辍.笔啜.泣拙.劣相形见绌.8.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白晰黏合剂望而怯步久旱逢甘霖B.厮杀录相带词不达义惺惺惜惺惺C.毗邻试验田一如继往时事造英雄D.炮制荧光屏坐阵指挥桃李满天下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走过最东边的后门,我们便进入了卢浮宫的方形广场。
即便是门框(kuāng)和门洞,都展现着由能工巧匠们精心雕刻的塑像和花纹,而进入方形广场后看到的美仑美奂的建筑风格则更让人留连忘返。
B.产品主线的长期优势地位丧失是多元化带来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但在目前的竞争形势下确实难有两全齐美之策,海尔集团也只能按捺(nà)住这种变化带来的焦急,再图作为。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始的象形文字,有时称为绘画文字,有时又称为文字画,这样含混的名词,对于字与画的关系,很容易引起误会,是应当辨明一下的。
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
反之,任何绘画都代表着一件事物,因此也便具有文字的作用。
但是,绘画与文字仍然是两件东西,它们的外表虽相似,它们的基本性质却完全两样。
一幅图画在作者的本意上,决不会变成一篇文字,除非它已失去原来的目标,而仅在说明某种概念。
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而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
要知道二者的区别,最好是看它们每方面所省略的地方。
实际上便是最写实的绘画,对于所模拟的实物,也不能无所省略,文字更不用说了。
往往为了经济和有效的双重目的起见,绘画所省略处正是文字所要保留的,反之,文字所省略处也正是绘画所要保留的。
就中国的情形论,文字最初虽非十足的绘画,后来的发展却和绘画越走越近。
这种发展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和绘画本身的发展过程完全相合。
两个阶段(一)是装饰的,(二)是表现的。
离甲骨略后而几乎同时的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比甲骨文字来得繁缛而更富于绘画意味,这些我从前以为在性质上代表着我国文字的较早阶段,现在才知道那意见是错的。
镌在铜器上的铭辞和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根本是两种性质上的东西。
卜辞的文字是纯乎实用性质的纪录,铭辞的文字则兼有装饰意味的审美功能。
装饰自然会趋于繁缛的结构与更浓厚的绘画意味。
沿着这个路线发展下来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便是流行于战国时的一种鸟虫书,那几乎完全是图案,而不是文字了。
字体由篆隶变到行楷,字体本身的图案意味逐渐减少,可是它在艺术发展方面的途径不但并未断绝,而且和绘画拉拢的更紧,共同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了。
2021届合肥八一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合肥八一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柚周伟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四十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
我第一次去看他时,他蹲在自家屋前的水田下面的水渠里洗手,双手使劲儿压低往水渠中伸,腰身拉得长而直,隔老远看去真像一只黄狗埋头在水渠里喝水。
说起用水的事,村里原来没有统一规划的自来水,都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一伙分别搞的自来水。
最早只要每个人摊上200块钱,就能接上清凌凌的自来水。
当接到赖显增屋门口时,他不舍得出那200块钱,还说了很多气愤的话:“太不像话!在农村连喝水都要钱,真的是太不像话!”他不肯接,说:“我不接,我就不相信会渴死!……”赖显增家的危房改造是早已列入计划的,却迟迟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批危房改造,当时的政府补助10700元。
赖显增的房子改造好,大约得花18000元,自己也就添个六七千元。
赖显增一屁股坐在他家的大门口,死活不肯,说就是他卖了血也凑不够这么一大笔钱。
这次,我们又去找他,说今年危房改造最高补助到两万元,不要他自己再掏钱,你就放心改造吧。
但他却一万个不相信,说政府的钱哪会一会儿一万一会儿两万,分明是骗他的,不可能。
房子改造完成后,肯定又要他自己拿钱的。
他说:“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
”他认定死理,说:“我反正不改造,总不会让我自己掏钱吧——”说起赖显增,村里人都讲他父母死得早,两兄弟都是奶奶带大的。
他奶奶是个硬棒的人,再苦再难,也硬撑着。
赖显增也跟他奶奶一样,从不欠人家的情分,穷也穷得硬棒,饿也饿得精光。
自从他那个傻弟弟走丢以后,他变得更古怪了。
他说他的弟弟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但是大家没有点破——他的傻弟弟都走丢十多年了,肯定早死在外边了。
一到夜晚,赖显增总在头上套一个探照灯,在黑夜里游荡。
他说,在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白昼一般,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他,他的心里亮堂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完全让语文不染一点意识形态色彩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语文教育都有其“教化”功能。
新文化运动以前,新式教育体制并未推广,大多数地区还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混杂在一起,教孩子识文断字时,便按照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比如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等。
蒙学课本《三字经》《增广贤文》莫不是这样。
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重名教的国度,如此做很正常。
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就是这样做的,将德育和美育一起搞,弦歌之中,对学生施行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
《论语》中师生们对话多处引用《诗经》。
“子贡问日:‘贫而无谄,富尔无骄,何如?’子日:‘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子贡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可算是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
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地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话题回到今天的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上来,我以为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教材的内容,即选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样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
课文固然应当是美文,美文被讲授时更需要传递美感。
文章之美自然见仁见智,文章所蕴涵之“微言大义”亦如此,但我想在一个时代应当有普世标准。
从文章之美来说,起码应有音韵和辞章之美,那种充斥暴力与仇恨的粗鄙文章传达不出这样的美。
从其“教化”功能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普世价值而不是逆历史潮流的价值观。
孔子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几千年皇权时代,中国是宗法社会,让孩子们读《弟子规》《颜氏家训》《三字经》,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夫唱妻随等价值观,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的。
可是到了清末,传统的秩序不能再维持下去,还用这种东西教化小孩,岂不是刻舟求剑?“打倒孔家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对孩子传统的教化模式推翻、更新,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救救孩子”。
现代的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蔡元培等人推崇“美育”便是这样的努力。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语文的美,有种自豪感,才能在品德上对其陶冶。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1.下列关于“普世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世标准,是指在某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
B.语文教学的普世标准之一,是指所选文章起码应该有音韵和辞章之美。
C.选择能够体现普世价值的作品进入教材,这是普世标准的一个方面。
D.今天的普世标准是指在教育时,培养学生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
在这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
B.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培养他们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思想品质。
C.至圣先师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寓德育于美育中,将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D.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一种美德,但贫穷而快乐,富贵而遵守礼法则是更为高尚的情操。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教学《诗经》开篇的《关雎》时,是从整体上启发学生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
B.今天的语文教材选文时,有的文章缺乏艺术美,即使选到具有艺术美的文章,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未采用整体感悟的办法,导致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
C.在皇权时代,为了适应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教育者采用文以载道的办法,通过教师的大力宣扬,让学生接受当时的普世价值观。
D.现代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传达的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的纲常伦理明显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
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
群臣多谏太子者,日:“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
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
”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
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
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惠公日:“诺。
”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
”惠公曰:“昔王季历①葬于楚山之尾,栾③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②。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
’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
此文王之义也。
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
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
敬弛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注:①季历:周文王之父。
②栾:漏流。
③和:棺材两头的木板。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民必甚病.之 病:损害。
B .栾水啮.其墓 啮:侵蚀。
C .于是出而为之张.帐以朝 张:设置。
D .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且.为栈道而葬 是其.唯惠公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其.皆出于此乎 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此文王之.义也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太后盛气而揖之.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已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谏。
B .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请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 .文王认为,当年先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 .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扬了周文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3分)(2)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3分)A .C . B .D .(3)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8~9题。
南浦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8.“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9.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4),;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密《陈情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1~14题。
俏语谑娇音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宝玉听了,抬身就走。
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
”说着,下了炕,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
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
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那里来。
”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
不过偶然去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
”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
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坐儿,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啊。
”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是你自己糟蹋坏了身子呢。
”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
”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宝玉道:“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
”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
”说着,便推宝玉走了。
这里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③没两盏荼的工夫,宝玉仍来了。
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
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不料自己没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作什么呢?”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起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④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
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冷些,你怎么倒脱了青肷披风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
”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讹着吵吃的了。
”⑤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了。
”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
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我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
”黛玉忙问是谁。
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