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

合集下载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8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8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8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精选篇1《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在教学第3小节中,我采用多元化联系,情感牵引,突破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字词教学有些忽视,尤其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

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精选篇2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

例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笑脸标志利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

特别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

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

”等等,就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习,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的表现自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精选篇3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2022-12-12《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篇1孩子会提问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后反思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

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重视教学中的“引”和“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反思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和优美的旋律联系在一起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歌词成了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学生普遍被优美的旋律陶醉了。

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却碰到了一些自己难以忘记的情景,每次都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教学这一课时,我们是要求孩子们经过了充分的读书、预习,对“读准读通”已经没有了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原⽂ 让我们荡起双桨, ⼩船⼉推开波浪, 海⾯倒映着美丽的⽩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上, ⽔中鱼⼉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做完了⼀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活? ⼩船⼉轻轻飘荡在⽔中, 迎⾯吹来了凉爽的风。

【篇⼆】⼩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感受到新中国少年⼉童⽣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中的10个⽣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内容,知道课⽂中的红领⼱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揭⽰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题⽬是作者乔⽻(乔⽻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是⾸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范读课⽂,学习课⽂中的⽣字。

1、指导看图。

①⽔⾯上有哪些⼈?哪些景物?他们在⼲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

③学⽣读课⽂,理解课⽂内容 ④学习课⽂的部分⽣字。

三、学习课⽂第⼀⼩节。

1、知识学⽣读课⽂,联系句⼦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有些什么? 3、出⽰句⼦。

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歌词

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歌词

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歌词经典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谱歌词mv 篇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演唱者:黑鸭子合唱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作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啊……《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背景篇二1955年,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

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

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后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鉴赏篇三《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抒情的二部曲式合唱,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它是由作曲家刘枳老师作曲,词作家乔羽老师作词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最能在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融入了时代,抓住了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它体现了纯正的情感和高尚的灵魂。

正如乔羽自己所说,让他再写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类式的歌,绝对超越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

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教材设计理念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视野,使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通过阅读歌词,,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之对即将阅读的材料产生强烈的好奇,从而急切地进入阅读过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唱歌曲。

2、认识本课10个生字。

3、感受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语文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快乐读书屋”师:同学们,在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去过很多公园和旅游景点,在那里你们划过船吗?(有些同学划过)你划船的地方美吗?划船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师:老师也划过船,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而且我还学会了一首歌曲,听: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部分)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起学习这课文。

(板书课题,领读一遍)二、指导阅读,赏析课文(一)指导阅读1、听了这首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汇报)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渎课文,要求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读熟练。

3、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4、老师在刚才读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拦路的“词老虎”,谁能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出示幻灯片、指名读、领读)5、老师范读,学生指读,把圈画的字词解决6、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读一便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标出小节序号。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美丽的湖面上荡起双桨,享受着童年时光的情景。

歌曲共有两个乐段,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唱一些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的概念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奏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转换,以及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示范法:通过演唱和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演奏的技巧。

4.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参加过荡起双桨的活动?”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特点。

3.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让他们跟随教师学唱。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1、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五、教学准备:电子琴、挂图、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教师弹奏影视音乐。

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弹(吹)奏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各小段。

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生互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生:齐声说:是!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

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寓教于乐】1、介绍曲词作者。

2、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

四年级音乐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PPT课件,共15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PPT课件,共15页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划拍读节奏,注意弱起 节奏、后半拍起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
跟琴学唱齐唱 部分的旋律
你有没有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旋律进行的这种特点: 随旋律的上下进行在力度上做出相应的变化, 身体也可以随旋律的进行作一些摇晃的动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
随老师的琴声模唱二声 部旋律,感受旋律上行、 下行、波浪形进行的特 征。注意旋律进行的走 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 正比例。
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声部合唱:做到唱自 己声部的同时听另一声 部,力求做到声音的整 齐、和谐。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和动作, 与伙伴合作边唱边表演。
同学们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荡起双桨》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葛永红
课型:以欣赏、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年级:小学四年级
内容:苏少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互联网,引导学生聆听、赏析萨克斯独奏曲《月亮河》、钢琴五重奏《鳟鱼》,感受、体会音乐非凡的表现力和塑造力。

(2)能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运用互联网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掌握正确演唱的方法。

(2)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对应,把抽象化的音乐具像化,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欣赏感受音乐,终身与音乐交朋友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月亮河》是美国影片《在蒂凡尼处早餐》的主题歌,曾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用萨克斯演奏充满了浪漫气质,多愁善感的音色、婉转低回的旋律悠扬绵长。

钢琴五重奏《鳟鱼》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歌曲写成的变奏曲,乐曲音乐形象生动、逼真,相信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经典儿童歌曲,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歌曲以其清新流畅、优美抒情的旋律传唱了半个世纪,形象地表现了小船在湖中轻轻荡漾的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月亮河》和《鳟鱼》两首外国乐曲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对重奏的演奏形式
可能不太了解,教学时应给予简单介绍。

学生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十分熟悉,也喜欢唱,抓住这一兴趣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感受、体会。

四、教学重点:
1、赏析、感受乐曲《月亮河》和《鳟鱼》,认识并了解西洋乐器萨克斯、钢
琴、各类提琴。

2、正确并能投入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和塑造力。

六、教学技术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集中所有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1、师生问好!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进入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去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上网搜索两个音乐视频片断。


先来听两个音乐片段:
多媒体出示二胡《二泉映月》、古筝《渔舟唱晚》演奏图。

师问:什么乐器?什么乐曲?
生答。

师:二胡、古筝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乐片断都是经典名曲,好听吗?下面让我们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常见的民族乐器由浅入深地进入到西洋乐器,为下面的欣赏作铺垫。


(二)鉴赏《月亮河》
1、初步整体感知。

认识萨克斯
多媒体出示萨克斯图。

师问:这件乐器认识吗?
师:是西洋铜管乐器,1840年比利时人萨克斯创制,为了纪念他,就把它命名为萨克斯。

萨克斯吹奏带给我们怎样的音乐享受呢?听(放音乐)
边听边指导学生跟着乐曲感受三拍子的律动。

2、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情绪。

师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这段音乐适合表现生活中哪些场景?或是哪些风景?
老师要为这段音乐配上一幅画,不知道选哪幅,你们来帮帮我好吗?还要说说你选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六幅图。

3、真切感受音乐。

(1)师:同学们的回答,真让老师佩服。

原来,这段音乐是美国(板书)一部影片的主题歌,歌名叫《月亮河》(板书)。

影片中,女主人公坐
在窗前歌唱,细腻地倾诉她的梦想、她的思念,等着她远方的亲人快
回来。

柔美舒缓的旋律(板书)还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呢!
(2)指导学生跟音乐轻声有感情朗读。

师:我们来看一看它的歌词,能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朗读出来吗?
(3)师范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朗读把我深深陶醉了,想听这首歌吗?
4、再一次完整体会、感知乐曲。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哼唱,好吗?
用萨克斯演奏的《月亮河》充满了浪漫气质,多愁善感的音色,婉转低回的旋律柔美悠扬,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欣赏的重点,通过听赏、感受、朗诵体验、演唱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启学生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闸门,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理性和感性上使学生认识了解萨克斯及其音乐风格。


(三)欣赏《鳟鱼》
1、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萨克斯的独奏(板书),让人如痴如醉。

假如多种乐器
演奏同一首乐曲会是怎样的音乐效果呢?想不想听?
2、认识演奏乐器,了解钢琴五重奏。

师:这儿有一首乐曲叫《鳟鱼》(板书),就是多件乐器演奏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演奏乐器。

多媒体出示钢琴、提琴图。

师简单介绍。

师:如果钢琴和四件乐器一起演奏,就是钢琴五重奏(板书)
3、整体感受乐曲。

师:在欣赏中,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以下两点。

多媒体出示考一考:
A 你能辨听出各乐段的主奏乐器吗?用你的演奏姿势表达出来。

B 各乐段表达的意境、情感你能用神态、动作、表情表示出来吗?
(放音乐)
主题:清澈的小溪,鳟鱼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小提琴)
第一变奏:河水清澈透明。

(钢琴)
第二变奏:鳟鱼悠然自得,在河水中嬉戏。

(中提琴)
第三变奏:激烈,即将出现危险。

(大提琴、低音提琴)
第四变奏:更紧张不安,小鳟鱼遭到不辛。

(钢琴)
第五变奏:悲伤、惋惜。

(大提琴)
再现主题:恢复往日的欢乐(小提琴、大提琴)
4、学生根据音乐讲故事。

师:你能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讲一个小故事吗?
生答。

师:你讲得真好!一段音乐能讲出这么一个生动的故事,可见音乐的表现力有多强啊!创作这首《鳟鱼》的人有多伟大啊!他是谁?
生:舒伯特(板书)
师:他是奥地利人。

(板书)
舒伯特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创作了11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就有600多首,被称为“歌曲之王”。

有一首《摇篮曲》唱遍了全世界,你们知道吗?
师范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紧,只设计欣赏一遍,让学生根据乐曲各乐段表达的情绪,即兴用肢体动作、神态演绎乐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导入
师:好听吗?歌曲旋律柔美安静,把一个母亲在哄孩子睡觉时的慈爱刻画得栩栩如生。

其实声乐曲和器乐曲一样有着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具体、
更直接。

在我国有很多优秀的经典歌曲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音乐形象,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你们听。

(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完整感受。

轻轻跟着范唱一起唱
和老师一起跟着歌曲节奏做划船动作。

3、重点练习难点乐句。

师:从优美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愉快的心情。

但是,每一段的开头两句,我发现有的同学唱得早了,有的晚了,不够整齐。

看看乐谱,有一个什么小东西在跟我们过不去呀?
生答。

师:原来是半拍休止符。

(板书)
师:你可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它的作用可大呢!把小船在湖中轻轻荡漾的感觉唱出来了。

那怎么把它唱好呢?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做。

4、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每段开头两乐句作划船动作。

师:好,让我们荡起双桨,载着梦想去远航吧!
(设计意图:从开头的中国经典器乐曲到结尾的中国经典歌曲,前后呼应,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产生愉悦和美感,从精神上产生自豪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演唱了这么多优美、动听的乐曲,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了吗?
同学们,下课后,从网上搜索一下古筝、钢琴演奏的《二泉映月》,中国少儿广播艺术团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仔细听听,感觉怎样?下节课把你网上找到的资料拿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课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引导学生在广阔的互联网上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八、板书设计:
美国《月亮河》萨克斯独奏柔美舒缓
奥地利《鳟鱼》钢琴五重奏明快活泼舒伯特
激烈危险世界伟大作曲家
紧张不安歌曲之王
悲伤惋惜
轻快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