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守法,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懂法守法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举行了以“懂法守法”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班会目的1. 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2. 引导同学们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3. 培养同学们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四、班会地点各班级教室五、班会主持各班班主任六、班会内容1. 班主任讲解法律知识各班班主任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使同学们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2. 案例分析接着,班主任通过具体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
例如,某同学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同学因盗窃被依法判刑等。
通过这些案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和违法的严重性。
3. 法律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班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法律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环节。
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4. 学生代表发言各班选出的学生代表就如何懂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发表了演讲。
他们表示,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5. 班主任总结最后,各班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他们强调,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七、班会效果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法制观念得到了增强。
他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班会总结本次“懂法守法”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遵纪守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去。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5篇)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1.让学生明白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并通过“法律测试”初步掌握一些我们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
2.使学生关注生活,能分辨哪些是违法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品格和习惯,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21世纪合格的守法懂法的小公民。
活动过程:一、先看一篇文章“有一种爱,其实是”害”,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感受)?1、请同学谈感受2、小结:不知法如何守法?二、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法规1.《义务教育法》2. 《未成年人保护法》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外,还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规、班规、社会公德等也是我们必须掌握和遵守的的“规矩”)三、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 近几年来,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增多,1994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犯罪情况的调查表明,社会刑事犯罪青少年犯罪已达70%,是全国青少年总人数的2%,而在1979年统计的上述两个数据分别为47%和0.84%,说明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2. 具体事例:武汉一名中学生用菜刀砍死逼其上大学的父亲。
广西某学校三位学生因害怕期末考试而纵火烧毁教室,有的学生因盗窃他人钱物巨大而被逮捕判刑。
今晚报上曾经披露某校一名学生因配制同班同同学家门钥匙,在偷窃同学家中财物时被老太太发现而用刀子把老太太砍死的惨剧,而这名学生在学校表现并不是坏学生。
诸如学生偷窃试卷,打架斗殴等事例很多。
四、加强法制教育,如何从我做起?1、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2、老师小结:(一)、掌握法律知识(二)、提高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三)、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我们接下来进行“法制知识测试”,看看你了解能做多少。
主要是通过测试,给学生提个醒,原来自己的法律知识是那么薄弱,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能初步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主题班会课方案四 “遵守纪律,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课方案四“遵守纪律,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课方案四“遵守纪律,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共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内容安排1.主持人开场引导–介绍主题:“遵守纪律,争做文明学生”2.学生分享环节–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对纪律的理解,讲述身边遵守纪律的好榜样,激励其他同学。
3.小组讨论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纪律,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并明确团队内各自的责任。
4.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他们制定的遵守纪律计划和行动方案。
5.纪律宣誓仪式–全体学生起立,进行纪律宣誓,郑重承诺遵守学校纪律,做文明学生。
6.总结反思–结合活动内容,让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反思自己在遵守纪律方面还需加强的地方。
三、活动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对遵守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律意识。
2.增进学生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培养团队精神。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4.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四、其他事项•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可定期跟踪学生的纪律表现,及时进行奖惩措施,以保持学生的遵纪守法习惯。
•可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建立“纪律监督小组”,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班级纪律。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相信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培养优秀的文明学生。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初中新生入学教育班会新增条款:•强调学校的基本纪律规定,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校园作息时间、校服要求、课堂纪律等。
•提供针对新生的纪律教育指导,包括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遵守校规等内容。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初中生对新环境不熟悉,可能出现适应困难、违反校规等情况。
•解决办法:在教育班会中加强对校园环境、规章制度的介绍,设置导师制度或学长学姐帮扶新生,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通用20篇)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通用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对文明礼仪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1、课前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准备《孔融让梨》的故事。
3、老师准备《程门立雪》的故事。
活动过程:1、指名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是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
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谁来说一说。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4、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树立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那么,现代文明礼貌用语又有什么讲究呢。
5、日常用语介绍: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早上好……(指名学生说一说)。
6、友情提示: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点举止。
7、作为一名小学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说的问题,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8、师总结: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一、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二、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三、不懂就问,勤于思考。
四、勤俭节约,计划用钱。
学宪法守法纪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宪法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学宪法守法纪”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学习宪法知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班会时间及地点时间:XX年XX月XX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参会人员班主任、各班学生代表四、班会流程1. 班主任发言班主任首先对本次班会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学习宪法、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宪法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2. 宪法知识讲座(1)宪法的基本概念及意义首先,由法律顾问为同学们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学习宪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2)宪法的主要内容接着,法律顾问详细讲解了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地方制度等。
通过讲解,使同学们对宪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3)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最后,法律顾问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醒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宪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学生代表发言三位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
他们表示,通过学习宪法,自己对法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将更加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 班主任总结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他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将宪法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班会成果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宪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感悟:1. 小明:学习宪法让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今后我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 小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国家观念,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标题: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3.学习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准备:1.电子屏幕或黑板;2.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件。
三、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10分钟)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守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材料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教师可以简要解释法律的含义,并重点强调法律的公平性、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3.法律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材料,展示一些违法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伤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法律常识学习(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结合相关法律文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比如家庭暴力、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
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规则的必要性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小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次班会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堂班会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1)你认为知法守法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确保学生的收获和理解。
6.任务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份关于如何守法的心得体会或合理应对某种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在下次班会上交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考法律文件和法律常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撰写有实际意义的作品。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这法那法,最大不过别人对你的看法;真法假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办法;古法今法,最美好的是实现所有想法。
法制宣传日,愿你想法都实现,幸福围身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知法守法主题班会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法治国家的特征与建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阐述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阐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密切联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法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会课教案 实施过程: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
课题:知法、守法,争做文明学生
班级
18汽11 时间 2015年9月27日晚
背景分析: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预期目标: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 标
分 析 知识技能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
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
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班会准备:
Ppt 课件
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
(四)、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五)、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六)、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七)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反思与改进
学生对于法律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