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岗位职业危害中文警示说明(CO)
用人单位职业危害警示和告知形式

一、职业卫生危害警示的形式:职业病危害警示是指用人单位应当在工作场所设置可以使劳动者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
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警示标识。
警示标识分为图形标识、警告线、警示语句和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施设备、材料和产品,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的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或中文警示说明。
根据工作场所实际,组合使用各类警示标识。
(一)材料和产品警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中文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中文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应符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入口处和存放处等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警示标识设置和使用按照规定标准执行。
警示标识颜色要符合规定,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如发现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修正或更换。
作业岗位、设施设备及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等材料的警示标识的种类、规格、设置等具体要求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二)设施设备警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施设备,前方或设施设备上醒目位置应当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三)作业岗位警示:对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1. 前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造成的身体、心理、生育等方面危害的因素。
为了保护职业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防止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订立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是特别必要的。
此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
2.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定义和种类2.1 定义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是为防止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削减职业危害的程度,保护职业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而设置的标志。
2.2 标识种类依据不同的不安全级别和危害类型,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分为以下四种:1.禁止标识:用于禁止危害物质的散发、泄漏、存放等活动。
2.警告标识:用于警示工作过程中有较大的不安全性,需要特别注意的区域或活动。
3.提示标识:用于提示工人应当实行特定的措施,防止或削减职业危害的发生。
4.指示标识:用于指明不安全物质运输和存放的标志。
3. 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为了让职业工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危害的程度和不安全性,中文警示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中文警示说明依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种:1.禁止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对于禁止不安全物质的散发、泄漏、存放等活动,应当设置具有明显警示作用的中文标语或说明,如“禁止抽烟”、“禁止燃火”等。
2.警告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对于有较大不安全性的区域或活动,应当设置具有肯定预警作用的中文标语或说明,如“高温区域,避开人员滞留”、“不安全区域,谨慎操作”等。
3.提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对于应当实行特定措施的区域或活动,应当设置具有提示作用的中文标语或说明,如“必需佩戴防护口罩”、“随时保持通风”等。
4.指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对于运输和存放不安全物质的区域或活动,应当设置具有指示作用的中文标语或说明,如“易燃物品,阔别火源”、“不安全品区域,注意标识”等。
4. 管理制度4.1 设置制度1.依据企事业单位职业危害情况,明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种类和等级,并规定中文警示说明的内容。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加强公司对职业危害的管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种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分为以下三种:1.禁止性质危害警示标识2.注意性质危害警示标识3.提醒性质危害警示标识三、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要求1. 禁止性质危害警示标识禁止性质危害警示标识一般采用红色底色,图案和文字采用黑色。
标识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标识上应当绘制禁止性质危害的标志;2.标识上应当标注禁止性质危害的名称和相关警示语;3.标识的大小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保明显且易识别。
2. 注意性质危害警示标识注意性质危害警示标识一般采用黄色底色,图案和文字采用黑色。
标识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标识上应当绘制注意性质危害的标志;2.标识上应当标注注意性质危害的名称和相关警示语;3.标识的大小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保明显且易识别。
3. 提醒性质危害警示标识提醒性质危害警示标识一般采用蓝色底色,图案和文字采用白色。
标识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标识上应当绘制提醒性质危害的标志;2.标识上应当标注提醒性质危害的名称和相关警示语;3.标识的大小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保明显且易识别。
四、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要求1.中文警示说明应当与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相配合,做到信息传递清晰、不冲突。
2.中文警示说明中的文字应该简洁明了,符合人们日常用语习惯,容易理解。
3.中文警示说明中的文字应当用黑色字体书写,字体大小应当适中,不得过小。
五、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在公司内部,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应当由安全管理人员统一制定,确保标识图案和字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确保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和数量的充足性。
同时,安全管理人员也要对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更新,确保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
三、职责1.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方案,监督、检查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情况。
3.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设置方案,在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上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4.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情况负责,确保标识的完整、清晰、醒目。
四、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要求1.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分为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中文警示说明四种形式。
2. 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分别表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的含义。
3. 警示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分别表示禁止、警告和提示的含义。
4. 警示语句包括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词语,用于明确告知员工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5. 中文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文字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6.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应设置在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确保员工能够随时看到。
7.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整、清晰、醒目。
如有损坏、缺失,应及时更换。
五、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案1.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程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2. 对于高毒、高粉尘、高噪音等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设置红色警示线和警示语句,以引起员工的高度警觉。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要求及说明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要求及说明为什么要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存在或者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是什么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作用提醒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位置工作场所可能存在和产生相应职业病危害的醒目位置。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分类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分为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中文警示说明5类。
(1)图形标识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入内”标识。
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
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
提示标识——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
图形标识可与相应的警示语句配合使用。
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作业场所入口处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
(2)警示线: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包、黄色和绿色三种。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编写与管理,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适用于全部企业员工。
二、管理标准1.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1.1 标识的设置应体现职业危害的性质、来源、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1.2 标识的位置应明显、醒目,员工容易看到且能够理解警示内容。
1.3 依据不同工作区域和设备,设置合理的数量和类型的标识。
1.4 标识应采用标准化、统一的图案、颜色和符号,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中文警示说明的编写原则2.1 中文警示说明应简明扼要、准确清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职业危害信息。
2.2 警示说明应与标识的图案和颜色相匹配,起到相互增补和强化的作用。
2.3 警示说明应具备长期性,耐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
3.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流程3.1 职业危害评估:由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对工作环境、岗位和设备进行职业危害评估。
3.2 标识和说明设计:依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3 标识和说明制作:将设计好的标识和说明提交给专业制作单位进行生产。
3.4 安装和布置:依据评估结果,合理安装和布置标识,确保员工能够容易看到且能够理解警示内容。
3.5 审核和验收:对所设置的标识和说明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6 维护和更新:定期检查标识和说明的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标识并更新警示说明。
4. 员工的履行责任4.1 员工应认真阅读和理解标识和说明的含义,切实遵守警示内容。
4.2 发现标识损坏或警示说明有误的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以便及时修复和更正。
4.3 员工有权要求企业供应必需的培训和教育,以加强对标识和说明的理解和应用。
三、考核标准1. 标识和说明设置的合规性1.1 标识和说明是否符合职业危害评估的结果和要求。
1.2 标识和说明是否设置在明显、醒目的位置,而且能够容易触目和理解。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制度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制度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维护劳动者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一)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二)放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三)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示标识;(四)能引起职业性灼伤和酸蚀的化学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示标识;(五)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六)高温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暑”警示标识;二、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作业岗位有毒物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三、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四、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监督区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控制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室外、野外放射工作场所及室外野外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储存场所应设置相应警示线。
五、在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上、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上,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六、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或产品包装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设备上警示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该设备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
七、中文警示说明应参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编写,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使用注意事项、职业中毒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八、贮存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场所,应当在入口处和存放处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九、高毒工作场所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应设置相应的提示标识或者禁止标识。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和单位。
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1.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并保持清晰可见。
2.标识应设置在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入口、危险区域和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3.标识应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图形表示职业病危害类型,文字表示危害级别和控制措施。
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颜色应明显,常用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
5.标识的尺寸应根据场所的大小合理确定,确保便于辨识。
四、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1.中文警示说明应与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相配套设置,清晰明了。
2.中文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类型、危害程度、防护措施等内容,便于职工理解与掌握。
3.中文警示说明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专业术语。
4.中文警示说明的文字大小应合适,确保职工能够清晰辨认。
五、设置管理1.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标识和说明应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并定期检查,确保其内容和设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强制性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应及时更新。
六、教育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理解能力。
2.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症状、危害程度和相关防护措施等。
七、处罚制度对违反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管理制度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等。
八、附则1.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标识和说明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清晰可见。
3.对于新的职业病危害,应及时调整和更新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结论:通过制定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能够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标识和说明的正确设置和更新,同时进行定期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劳动者在生产时应严格按窒息性气体有害作业要求操作;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4、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侵入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吸入人体
健康危害性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眩晕,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能迅速缓解;中度中毒者呼吸及脉搏增快,烦躁不安,步态不稳,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嗜睡状态,瞳孔光反应迟钝,吸氧后意识方可恢复,但不留后遗症;重者昏迷,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常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后遗症,严重中毒者可致死。紧张的体力劳动、疲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存在高温或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氰化物、苯、汽油等有害气体时,均可加重或加快一氧化碳的中毒。皮肤接触液态一氧化碳易冻伤。
泄漏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电话: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中文警示说明
作业岗位名称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氧化碳(CO)
接触限值(MAC)
30mg/M3
实际测定值
mg/MO,相对分子质量28.01,沸点-191.5℃。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它还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5、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有明显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症者,禁止从事与一氧化碳有关的作业;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作业区,须有人监护。
措施
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松解患者的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呼吸困难,则予以输氧;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及入肺内导致窒息;如发现呼吸骤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严重者送医院就医,防止因缺氧导致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