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讲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复习课件(课文要点)部编版

句子品析
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 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 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 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 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 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 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 不朽。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我会认
多音字
四字词语
整夜整夜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夜色弥漫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重重叠叠
近义词
安顿——安排 爱惜——珍爱 结实——虚弱 照料——照顾 弥漫——充满 严厉——严肃
反义词
衰弱——强壮 增强——减弱 严厉——温和
爱惜——糟蹋 沉重——轻松
低沉——高亢 饱满——干瘪
课文主题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 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 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介绍: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缝:fénɡ (缝补)fènɡ (缝隙)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词语积累:喜出望外昏迷不醒目不转睛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无边无涯热气腾腾重重叠叠词语扩展:AABC式:奄奄一息欣欣向荣茕茕子立蒸蒸日上彬彬有礼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亭亭玉立津津有味楚楚动人济济一堂句子解析:1、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介绍: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缝:fénɡ (缝补)fènɡ (缝隙)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金色的鱼钩》知识点总结

文本解读
8.第 自然段对老班长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皮包骨头”“深深地陷了下去”表明老班长 由于长期忍饥挨饿、日夜操劳而身体极度衰弱。在 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打起精神鼓励“我们”,体现 了老班长忠于革命、乐观向上的精神。
文本解读
6.一个搪瓷碗,“我”为什么觉得有千斤重呢?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 的一点儿鱼汤都给三个病号吃而自己却吃草根、鱼 骨头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 不愿意看着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 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文本解读
7.老班长说的这最后一句话,是在向“我”传 达怎样的意思呢?
文本解读
4.“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感受到老班 长硬咽鱼骨头时非常痛苦,以及“我”看到这一幕 时内心非常难受。
文本解读
5.为什么指导员说老班长“是上级,是保姆, 是勤务员”?
指导员说老班长是“上级”,是因为他要领导 三个小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因为他 一路要细心周到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说他是 “勤务员”,是因为他还要照顾好三个小战士的日 常生活。
文本解读
2.想象一下,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时, 心里是怎样想的?
示例:嗬,这水塘里居然有鱼,太好了!我可 以钓鱼,做鱼汤给三个小病号吃,改善改善伙食。
文本解读
3.老班长“好像回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老班长“好像回味”刚吃过的鱼汤的鲜美味道。 他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让“我们”安 心吃鱼汤。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相关知识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中。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与赞颂。
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发现同志生病后的关心,及他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精神,给三位生病的同志吃鱼肉,自己只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最后英勇牺牲的事。
内容概括这篇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英勇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本文已被收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3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一、多音字宿sù(宿舍露宿)xiǔ(一宿)xiù(星宿)二、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三、课文结构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四、问题归纳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五、课文主题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主题: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问题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3、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是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说他是上级,是因为他要带领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指三个战士年轻,又是病号,老班长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地照顾他们;说他是勤务员,是因为每到宿营地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段落大意: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亭亭玉立津津有味楚楚动人济济一堂
句子解析:
1、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老班长”说明老班长一向特别关爱同志,表现出了老班长善良朴实的品格。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作者介绍: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缝:fénɡ(缝补)fènɡ(缝隙)
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
4、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
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
近义词:
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
照顾——关照威胁——威逼
鲜美——鲜嫩严厉——严格
快活——欢快闪烁——闪耀
反义词:
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
衰弱——强壮结实——单薄
低沉——高亢艰苦——安逸
饱满——干瘪粗糙——光滑
《13、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讲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理解词语:
严厉:严肃而厉害。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5、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词语积累:
喜出望外昏迷不醒目不转睛三长两短
奄奄一息无边无涯热气腾腾重重叠叠
词语扩展:
AABC式:奄奄一息欣欣向荣茕茕子立蒸蒸日上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