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平安并购富通集团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4++平安参股Fortis的案例(全面风险管理)

4++平安参股Fortis的案例(全面风险管理)

比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600万元,目标资 本结构为负债:权益=0.25:1,公司负债市 场价值120万,有200万普通股,股票投资 者必要收益率为16%,负债的税前成本8%, 税率25%, 预测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率为5%,公司 股价31元。估计未来的股价。
预测的自由现金流=600*(1+5%)=630万 负债市值/(权益+负债)=0.2,权益为0.8 确定贴现率=0.8*16%+0.8*8%*(1-25%) =14% 股票价值估计: 公司价值=630/(14%-5%)=700 股权价值=700-120=580万 每股价值=580/200=29元 股价存在高估。
ROE震荡下行;银行业务的ROE要高于保险业务的ROE。 重点考察银行业务,发现银行的ROE下降更甚。
0.400% 0.350% 0.300% 0.250% 0.200% 0.150% 0.100% 0.050% 0.000% 2005Q1 -0.050% -0.100% total banking 2005Q2 2005Q3 2005Q4 2006Q1 2006Q2 2006Q3 2006Q4 2007Q1 2007Q2 2007Q3 2007Q4
利息收入占比
保费收入占比
保费收入相对于利息收入来说,占比比较少,更表明在 投资过程中应该重点分析他们的银行业务。利息收入在 稳定增加,这些都掩盖了fortis经营中的风险。
偿债能力分析
存贷比率1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5Q1 2005Q2 2005Q3 2005Q4 2006Q1 2006Q2 2006Q3 2006Q4 2007Q1 2007Q2 2007Q3 2007Q4
币种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欧元

平安投资富通巨亏分析

平安投资富通巨亏分析

3,董事长马明哲其人:
我的印象:
司机,单亲家庭,董事长,政治人物, “移民”美国和香港,财富成谜。
马明哲从一个司机,攀升到平安保险的董 事长,而在政界,马明哲从一介车夫,迅 速串红为一颗政治新星,担任了深圳市人 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甚至还当上了 全国政协委员。
据一位熟悉马明哲的金融界人士回忆,马明哲是一个精力过人、永 不言败、敬业、好学、在政治和经营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的人。除了 建立国有股东代表之间的紧密利益同共体,在中央高层寻觅靠山之 外,马明哲更留了很多“逃生之路”。 通过平安公司在美国设立分 公司,马明哲不久就获得了美国的绿卡。马明哲还成功获得了“香 港出生证明”,并顺利获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90年代末,马 明哲又安排自己的子女远赴美国就读。逐步将家人和主要资产转移 海外。
偿债能力风险:2006年,富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 2.37%。远远低于巴塞尔的协议规定的8%,在收购荷兰银行 后,其核心资本也降至4%,未能达到承诺的6%。
三,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
越是政府干预程度大的国家与地 区,政治风险就越高。平安集团 的管理层显然对金融危机形势下 西方国家喜欢采用的政府干预并 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相反,却 以为作为第一大股东可以有足够 的话语权。而事实上,为应对上 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西 方各国就已经普遍使用政府干预 的手段。这次三国政府的政府干 预明显将第一大股东的利益排除 在外。
三,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
在比利时政府的计划出台后,平安方面提出了抗议
1984年,中国和比利时在布鲁塞尔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和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 资协定的议定书》。《议定书》第四条规定,为了安全或 公共利益的需要,缔约一方可对缔约另一方的投资者在其 领土内的投资采取征收、国有化或其它类似措施。但措施 应是依照国内法律程序所采取的,且与对第三国投资和投 资者所采取的措施相比,是非歧视性的。更为关键的是, 这种措施应伴有对补偿支付的规定。

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Page 3
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 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 后,成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最大的金 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 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年收购荷兰 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 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 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Page 6
Notes - Set
3、风险操作失误分析
外部风险

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 更多模板下载: /moban/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集团时没有认 平安集团投资富通正值金融危机爆 关注官方微博: 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发之初,富通股价下跌,而当时平安集 新浪:/iwps/ 而在实际过程中,不管是比、荷、卢三 团认为这是抄底发展的机遇,盲目下手 腾讯:/kingsoftwps/ 国对富通的强制国有化还是重组后的盈 ,大手笔投资,没有正确评估市场风险 模板分享平台:/index.php?mod=zhuanti&act=2010share 利与补偿,平安集团都被排除在外,这 ,而导致在经融危机不断严重之后,富 商务合作邮箱:template@ 属于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待遇 通的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被迫破产重组 的政治风险,平安也因此遭受到巨大 ,接受政府救济。而平安集团在此过程 损失。 中也被迫巨亏。
Notes - Set
内部风险
战略风险: 平安集团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 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实现平安 的金融集团战略梦想。投资富通看似 与平安的战略相一致,但平安却忽视 了当时自己的实力,对富通的投资属 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激行为,而平 安也因为迫切的想去实现自己的战略 忽视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运营风险: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的过程中限 于公司管理人员与风险评估人员对整 个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不足,企业领 导人思维膨胀,且整个平安集团缺乏 海外投资的经验。如此庞大的投资, 前期评估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没有 意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导致盲目投资抄底,带来企业投资 发展的运营风险。

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评析

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评析

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评析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裁决结果不仅对平安公司有重大影响,对中国的其他海外投资也影响深远。

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外国之间签订的同时存在新旧B I T 的有1 2对之多。

①因此,对新B I T 的实体性及程序性条款的溯及力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后的投资争议中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平安公司诉比利时案的情形,该案的裁决对今后类似投资争议的解决实有示范效应,确有必要对该案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案情简介2 0 0 7 年,平安公司开始投资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有两大业务:银行业和保险业。

其银行业由比利时的F o r t i s B a n k SA/NV 公司(以下简称F B B)、卢森堡的子公司F o r t i s B a n q u e L u x e m b o u r g S A 公司(以下简称FBL)和荷兰的子公司F o r t i s B a n kN e d e r l a n d (H o l d i ng )N V 公司(以下简称FBN)负责。

2 0 0 7 年1 0 月至2 0 0 8 年7月,平安公司拥有富通集团4 . 8 1 % 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2 0 0 8 年9 月1 5 日,由于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F B B 的资金出现流动性危机。

为了挽救富通集团的银行业,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在2 0 0 8 年9 月2 9 日采取“第一波干预”措施。

其中比利时通过4 7 亿欧元获得FBB 增资扩股后的4 9 . 9 3% 的股份,然而,平安公司认为其实际价值应该在1 1 7 . 5 亿欧元到1 3 7 .5 亿欧元之间。

平安公司认为该“第一波干预措施”使它在富通集团的利益间接减少了一半,从4 . 8 1%降至大约2 . 4 1%。

但“第一波干预措施”并没有解决F B B 的流动性危机,随后3 国政府又实施了“第二波干预措施”。

其中比利时以4 7 亿欧元收购了F B B 剩余股份,即富通集团拥有的5 0%+ 1 的股份,平安公司认为其实际价值应该在1 1 7 . 6 亿欧元到1 3 7 .7 亿欧元之间,比利时在此次交易中的花费至少减少了7 0 .6 亿欧元到9 0 .7 亿欧元之间。

平安的“富通”教训

平安的“富通”教训

的全球行情下,将意味着出现更大的亏损。
榜样无存
取消在富通资产管 理公司中的投 资, 并不意味着平安和富通的故事就此终结。 荷兰政府于 l 月 3日宣布,将收购富 0
二次 “ 出海”
在平 安 完 成了对 富 通 入 股 后 的几 个月 要 不是 让 中国 平安 董 事 长 马 明哲 花 了 那 么多钱 上了一堂课 ,富通这 家远 在欧 洲 的 会 融集 团,永 远 不 会像 现 在 这 样 为 中 国国 里 ,随 着次 贷风 波 由美 国向欧 洲 迅速 蔓 延 ,
安 肯 定 计划 把 这 么一火 笔 钱 投 向海 外 进 行 并不好 过。l 0月2日,平 安对外宣布,将 度来看,鉴于对富通的投资结果 ,平安还
收购,并且 坚信也只有 I G、保诚 AXA 终止投资富通资产管理 公司,理由是鉴于 是 应专 注 于主 业 ,以 此 来 恢 复投 资 者 对其 N
富通只能苦干招架 。不过,此 时的马明哲 通 集 团 在荷 兰 的 全 部 银 行 和保 险 业 务。富
依然 对 欧 洲 市 场 充满 憧 憬 ,于 是 就 有 了和 通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已经束手就擒。之
内市场所关注。现在,马明哲也许要感谢 A 股投资者和审批环节。若不是过去一年他
仃的 压力和谨 慎 ,平 安损 失恐 不仅如 此 。 】
富通签署全球 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相关 后,平安拟在 2 0 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 08 协议,这同样是一笔大生意。 对富通 股票投资进行人民币 17亿元减值 5
今 年 4 2E,平 安 和 富 通 正 式 签 署 准备 的会 计处 理 。 月 l 协议 , 以 人 民 币 2 02 元 的 价 格 ,收 购 4 .亿
融资 的一片 骂声。尽 管 当时 各方对平 安想 拿 笔交 易, 当初 的尽 职调 查是 怎 么做 的? 这笔钱 做什么而感到 好 奇,但 大家 都坚 信平 1 月的第 一周 ,对平 安 和马 明哲 来说 , 0 失利 原 因归结 为全 球 资本市场 的 普遍 大跌 。 瑞 信 的研 究 报 告很 是 中肯 :从 经营 角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学生姓名:王军臣学号:11002010223专业:会计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许多企业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规避本土市场经营风险,我国部分企业身先士卒,但并购结果却不尽人意。

冒进的跨国并购没有给企业带来1+1>2的企业效应,反而导致企业走上经营歧路,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不论出于何种动机的跨国并购都是面临巨大的风险,盲目进行并购活动的中国企业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并购理论通过对中国平安并购欧洲富通集团案例分析旨在:首先、提醒我国企业应该从盲目回归理性,唯有并购方案在财务上切实可行,才能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其次、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方法,试图对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避免我国企业由于盲目“出海”而导致巨额亏损,同时也给我国已实施或正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一些指导和借鉴作用,唯有前事不忘方能成为后事之师。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In the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s of The Globalization Age, many companies choose the way by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circumvent the business risk of the domestic market, some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done it firstly, but the results are unsatisfactory. Aggressive M & A do not give enterprises 1 +1 >2 business effect, but lead to companies go to the wrong business raod, even make companies face the bankruptcy crisis. No matter what motive of the M & A, it must be faced with great risks, most of the Chinese companies finally failed by M & A because of blindness. Through the Ping An mergers Fortis Group case ,the papers aim at: firstly, to remind China's enterprises should return to reason, only M & A program can be done on finance ,wo can reduce acquisition risk and improve the M & A success rate; secondly,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Transnational M & A and proposed risk control methods, try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avoid Chinese enterprises large losses, also give some busines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to chinese companies that have implemented or are implementing th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ast experience can become a guide for the future.Key words:M & A;Financial risk;Risk control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引言 (1)二、跨国并购相关理论及现状 (2)㈠企业并购基本理论 (2)㈡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 (3)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及现状 (5)三、平安并购欧洲富通集团案例分析 (6)㈠平安并购富通历程 (6)㈡平安并购富通动因 (7)㈢平安并购富通的效果 (8)㈣从财务风险角度看并购失败原因 (11)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 (12)㈠确定并购战略和科学的并购方式 (12)㈡客观的自我实力评估 (13)㈢选择正确的目标企业 (13)㈣审慎的并购价值评估 (14)㈤适当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4)㈥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风险 (14)五、结论与启示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以平安收购富通集团为例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浮亏230亿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中国平安(行情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富通门始末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大西洋(行情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

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

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

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

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

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