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诗歌选修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诗歌鉴赏复习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诗歌鉴赏复习知识》

诗歌鉴赏复习之构建知识体系一.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构建知识体系:诗歌分类(填空题、选择题)1.按体裁(形式)古诗:古体诗——四言、五言诗、乐府诗等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1律诗(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2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按字数):小令≤58、58<中调≤90、长调>91曲:特点是通俗易懂2.按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羁旅诗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民生诗感怀诗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对比、夸张(夸大或缩小)、用典、借代、通感、对偶、双关、反复、比兴、设问、反问、互文、反语、顶针(顶真)、排比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 表现手法○1描写手法(写景、写物):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正侧(正面侧面相结合、侧面描写)渲染(正)+烘托(侧)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写实等)对比白描细节多种感官结合(视听结合、绘声绘色、听觉嗅觉结合等)多种视角的变化结合(远近、高低、俯仰)、多种色彩(颜色对比)意象罗列(列锦)点面结合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濬怀抱一张绿绮琴,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手法: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手法: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议论抒情叙事抒情○3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用典、象征、联想、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人教版语文必修选修课本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必修选修课本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重要作家作品辑录(一级掌握)必修1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

戴望舒中国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散文集有《落叶》《自剖》《秋》等。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有《王右军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在诗方面,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在词方面,开宋代豪放词先河,风格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歌名篇有《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文学常识(选修.下)

文学常识(选修.下)

文学文化常识(高二选修.下)【古代诗歌散文部分】选修(现代诗歌散文)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号尚武,现代诗人。

代表作《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王昭君》《卓文君》。

《天狗》入选课本。

2、杜运燮,福建古田人,现代诗人,“九叶诗派”成员,有《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

3、穆旦,本名查良铮,现代诗人,“九叶诗派”成员,有诗集《探险队》《旗》《穆旦的诗》,《春》入选课本。

4、邹荻帆,现代诗人,《无题》入选课本。

5、蔡其矫,现代诗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川江号子》入选课本。

6、林语堂,现代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课文《动人的北平》。

7、张承志,回族,有长篇小说《心灵史》,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散文集《荒芜英雄路》。

《汉家寨》入选课文。

8、梁衡,山西霍州人。

入选课本《特利尔的幽灵》。

【现代诗歌散文部分】1、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代表作诗集《红烛》《死水》,《也许——葬歌》是诗人为悼念亡女所作。

2、刘半农,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

新文化运动健将。

诗集《瓦釜集》《扬鞭集》,《一个小农家的暮》表达了他对农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痖弦,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四十年代去台湾。

《秋歌——给暖暖》以古典意象入诗,营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表达了对人间温暖的呼唤和追求。

4、江非,本名王学涛,《妈妈》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通过罗列现代城市生活的意象,以城市化的视野写妈妈封闭落后的农村生活,从而表现妈妈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态度和“我”对妈妈的思念赞美之情。

5、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郡人。

《蛇》通过“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6、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州人。

《预言》抒发了诗人对已往的爱情的眷恋与回想。

7、陈敬容,女诗人,四川乐山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 文学常识:诗歌常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 文学常识:诗歌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诗歌常识梳理(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1.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旧体诗)和现代诗歌(自由诗)两大部分。

2.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⑴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⑵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⑶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⑷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考点阐释】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分值为6分左右,主要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以及景物(或环境)。

2.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了解其品质、性格、节操、思想情感等。

3.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事物的特征及景物的特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1.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

3.分析作品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沉郁顿挫、豪放俊逸、通俗、直白、清新、自然、朴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峻伟奔腾、雄浑豪迈等)。

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分析作品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3.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

4.常常考查的技巧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反衬、对比、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1.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作品的主旨。

2.作品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

常见考查要点:(1)准确合理地理解诗词中(关键)字词句的含义;(2)识记并理解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和历史典故;(3)理解辨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析把握诗词所呈现的艺术形象、意境、感情基调(主旨)以及艺术风格。

【命题思路】近年的高考古诗鉴赏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和设计技巧呈现以下类型:1.“诗眼”角度“诗眼”是体现全诗主旨情感的精妙词句,“牵一发而动全身”。

命题者从“诗眼”的角度切入命题,可以检测对诗歌语言的解析、意境的感悟和主旨(情感)的体味等方面,颇具中国古诗讲究“炼字炼意”的风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一、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 诗歌的定义:诗是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修辞手法和声律格律来表达抒情、抒怀、描绘和烘托诗人内心感受和思想意境的一种文学形式。

2. 诗歌的特点:(1)内容丰富而精炼:诗歌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艺术性强:诗歌通过修辞手法和声律格律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3)借象征和象征意义:诗歌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抽象的思想和意境。

二、诗歌的形式与分类1. 诗歌的形式:(1)诗歌的韵律:诗歌通过韵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诗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的体裁:如古体诗、现代诗、长诗、短诗等。

2. 诗歌的分类:(1)根据题材:抒情诗、哲思诗、叙事诗、民族诗等。

(2)根据内容:自然诗、爱情诗、战争诗等。

(3)根据修辞手法:比喻诗、象征诗、寓言诗等。

三、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诗歌鉴赏的方法:(1)循序渐进法:从整体到局部,了解诗歌的结构、主题、情感等。

(2)辨析法:通过辨析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式。

(3)联想法:通过对诗歌中的词句和意象进行联想,理解诗歌中深层含义。

2. 诗歌鉴赏的技巧:(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对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揭示诗歌的美感特点。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象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揭示诗歌的深层思想和情感。

(4)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使诗歌产生共鸣。

四、鉴赏经典诗歌和诗人1. 先秦诗歌:《离骚》、《天问》、《九歌》等。

2. 唐宋诗歌:杜甫、白居易、王之涣、苏轼、李清照等。

3. 诗经诗歌:《关雎》、《蒹葭》、《陌上桑》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1.形象+身份

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 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
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容 和
羁旅思乡诗
羁旅孤凄之愁,思家怀人, 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运用习题继续巩固古诗鉴 赏的各类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总结阅读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明晰诗歌阅读的答题内容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 准备
总结方法
(三)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 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 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 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 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 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省治,旧时中国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驻地。

州治,“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驻地。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独夫:①独身男子。

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

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一种帽子。

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

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

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

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

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